TSPi在计算机软件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电脑知识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GOUSIY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软件工程失败,通常是由于协同工作的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软件课程的学习成效,也不纯是技术难度或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与否。软件课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相关软件技术的同时作为一个大规模小组进行软件开发的过程,吸取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初步TSPi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可以更好的调动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软件课程;软件工程;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初步;TSPi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939-02
  Application of TSPi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Computer Software Course
  ZHANG Xiang
  (Information and Engineering Campus, Jinhua College of Vocation and Technology, Jinhua 321017, China)
  Abstract: Software engineering’s emergency or failure commonly comes of team working but nottechnology. Effects of studying in software courses is also not only problem from the technology difficulty or student’s base. Process of studying software courses is equal to developping the software by large team at the time of studying software technique, therefor to absorb the mode of TSPi to buildup the teaching process is good in arouseing and keeping students’ enthusiasm.
  Key words: software cours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troduction to the team software process; TSPi
  1 引言
  已有的软件课程教学中,项目案例教学是热点,重在课程内容的项目化组织,可人的因素仍经常游离在项目化之外。教师设计的实际生动的项目案例,刚开始大家都还兴致很足,但过了一段时间,学生的学习状态便又流于形式,真正坚持到底的只是小部分同学。是课程涉及的知识技术的难度太高,还是放弃学习的这些学生基础太差?软件工程失败,通常是由于协同工作的问题,包括领导与成员、成员之间,而不是技术问题;而软件课程的学习成效,实质上也是学生在学习相关软件技术的同时生产软件的过程,不纯是技术难度或学生基础知识的薄弱与否,很大程度由学生学习的乐趣,学习目标的明确性,学习进程与项目安排的合理性,学习环境的友好性所造就。所以从学生角度,学习更大范围上是一个团队协作中如何管理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从教师角度,则是如何组织协调一个团队,如何划分项目任务,确立项目目标,追踪项目执行以及评价的过程。而小组软件开发过程导论TSPi较系统的论述了如何以开发小组的形式进行软件开发,并对开发过程作出了具体详尽的指导,其小组建立、小組成员间的协调、进度管理、质量控制等对软件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具有很好的借鉴指导作用。
  2 TSPi在软件课程教学的应用
  2.1 TSPi概述
  TSPi的设计是基于小组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工业化过程TSP,最初由美国Embry-Riddle Aeronautical大学开设,它提供了一套规范和程序,提供了在开发过程、产品和小组协作之间平衡的重点,在规划和管理软件工程中利用了广泛的工业经验基础。TSPi指导如何通过一个小组软件工程的每个步骤,如何在一个小组协同工作中应用项目开发的软件工程原理,在PSP(个人软件过程)基础上,规划管理一个小组项目。同时还有角色分配的机制,进度跟踪,质量控制等,让小组成员从不同层面理解明确在过程中的职责。TSPi实质上是一套系统思想,工程方法组织管理整个小组项目开发的规范和程序。
  2.2 软件课程教学特点分析
  软件课程的教学通常采用项目化教学,其实本质上也是一个大规模小组的软件开发过程,只是小组成员在技术上没有软件工程师富有开发经验而已。通常软件课程较抽象,学生觉得较难理解,所以首先在内容上项目化,使其具有项目背景。同时引进学生因素,以人为本,用系统的思想,工程的方法,把人的因素纳入组织进系统,让教师明确该做什么,该如何做,及该什么时候做;通过现代管理思想,制定系列规范,以小组的方式组织引导学生,让学生在遵循规范的前提下朝着共同的项目目标,相互间交流、信任、解决问题、承担义务、奉献、同学间的情感、牵引带动、相互学习工作方法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进展的新因素,更是协作素养的培养基。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先进学生的技能更为熟练,知识理解更为扎实,运用更为灵活,而后进学生,则更有信心和途径克服自身困难,掌握技能;同时由于学生之间协同学习机制的养成,学生学习的时空从课堂拓展到课外。因此软件类课程的教学,引进TSPi的思想方法和规范,在项目案例的基础上,整和融通系统各要素,对实现完全意义的软件课程项目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3 TSPi与软件课程教学的结合点
  TSPi的将开发过程、产品和小组间的协同作用系列的方法规范统一融合,同时拥有的激发小组成员主动性的一套良好机制,是软件课程项目化教学中最需要借鉴的地方。工作划分两个层面,一个是项目案例及过程的设计,另一个是积极高效率学习小组的组建。前者以项目为核心,用软件工程原理规划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用TSPi组建一套规划好的程序和规范的学习过程,后者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兴趣能力等因素组织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共同的项目目标,一致的工作流程,小组内不同角色的分配互换,进度的跟踪,质量的评价,相互间自由,经常性的互通信息,教师具体问题环境下更高层次的指导,组员之间的长短补缺,由能干组员和项目案例的引领,让学生在项目的环境中轻松主动的学习掌握技能。引进TSPi的项目化教学,具体内容大致安排如下:
  2.3.1 项目案例的设计
  这块内容的设计主要关系课程内容的项目化组织安排,以一项工程或项目方式来组织一门课程,遵照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教师需要设计好课程目标,课程总体的知识框架,阶段目标,内容的模块化与划分,以软件需求形式导入课程模块的情景设计,每个阶段框架问题的设计,相应技能训练包的要求与具体内容的设计,及考核评价细则确立。
  2.3.2 学习过程的设计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项目总规划、总协调的角度设计学习过程。基本上是教师项目情景导入,学生小组形式围绕教师给出的项目框架组织学习交流训练,然后讨论评价汇总的过程,并随时作好记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随时对出现的问题及解决作好记录。
  2.3.3 小组的整体设计
  小组的设计主要包括:小组规模,人数不足难以应付工作的各个层面,多了不利于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发展,通常界于4人到8人之间;小组的内聚力,成员间互相尊重、支持,经常自由交流,建立紧密联系,以至于整体实力大于个人实力之和;挑战性目标的设计,可度量的、具一定挑战性的并被跟踪的小组目标会使小组更加高效。计划跟踪与反馈的设计,由此可见小组向目标的进展过程,同时可以一定程度的暴露个人义务感的缺乏者。最后,达成一致意见的工作框架的设计,以便成员明确完成的计划目标、自己的角色责任以及如何达成目标。
  2.3.4 小组的角色设计
  TSPi通过角色的指定来明确成员的工作职责。TSPi的角色包括小组领导、开发经理、计划经理、质量/生产经理和技术支持经理,这些角色覆盖了小组活动的主要范围,同时在课程项目的不同阶段,可以执行角色轮换的方式让成员感受不同的角色职责。
  2.3.5 进度跟踪设计
  进度跟踪的目的是确定工作进行的程度和质量,同时有助于成员的自我管理及对导师的工作汇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际工作时间的记录,实际完成时间的记录;更新原有的任务表和日程安排表,备份一份给计划经理对照原先的计划;填写缺陷记录/问题记录,修正缺陷的情况记录;实际完成结果的记录,包括文档、源程序代码等的细节参数;小组总的工作状况等。
  2.3.6 质量评价设计
  质量评价给出项目过程中每一模块的质量情况,主要包括:无缺陷比率;单位时间的总效率;代码后期的重用率;每阶段小组花费的时间比率;缺陷引入比率;劣质部分的处理,由此可以查出成员在整个工程过程中问题的根源。
  3 结束语
  用系统工程的方法管理组织整个教学系统,由项目案例驱动,小组成员间的协调、进度的管理、质量的控制等作为调控,引进大型软件工程TSP的一些科学的计划和管理,使项目化教学由客体扩展至主体,实现全方位的项目化同时将大大降低教师由学生角度产生的一些重复性的劳力成本,进而根据小组具体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则根据规范知晓如何更好的管理自我,发挥特长,明确自我和自制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同时在获得小组带来的学习上的帮助的同时,通过不同角色更明白对小组该履行的义务。
  
  参考文献:
  [1] Watts S.Humphrey.小组软件开发过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3-370.
  [2] David C.Hay.需求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283.
  [3]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要:Oracle数据库系统性能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优化策略。该文从性能优化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数据库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总结了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289-02  The Adjustment and O
【摘要】长课文由于篇幅大、文字多,阅读时间较长,理解难度大,对老师来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全面落实教学任务,极具挑战性。长课文“如何教”“如何学”是统编教材全面使用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长”与“短”、“深”与“浅”、“详”与“略”三个方面,浅谈长课文教学的辩证思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长课文教学,辩证思考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的选文具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一些课文的篇幅比较大
摘要:基于UDDI技术的普遍的Web 服务发现、匹配、执行平台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速率及服务响应延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与分布式缓存技术的服务组合的体系结构,分布式缓存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的搜索方式,进而比较安全、快速的满足用户请求。文章的最后探讨了Web服务组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有待于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代理;上下文信息;服务组合;蚂蚁算法;信息素   中图分类号:TP3
【摘要】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意义重叠之处在于三者都是试图解决“如何阅读”的,但三者的内涵却存在根本性差异。从理论背景来看,阅读方法是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阅读技能则是基于经验背景的阅读方式,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三者虽都是指向“如何阅读”的工具性概念,但原理完全不同。理解了三者理论背景的差别,能让教师对自己所教的阅读方式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关键
大年三十的晚上   你领命去了武汉   带走了八旬老母亲的牵挂   带走了女儿满目泪水的期盼   还有我埋在心底深深的爱   于是每日清晨   手机上的那句一切安好   便是我们最美的相见   妈妈一直守候在电视旁   看到八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   还坚持奋战在第一线   他因日夜操劳而红肿的双眼   让妈妈心疼得泪水涟涟   紧裹着防护服的医生和护士   我中华民族的勇士   实在是累了 倦了 
一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这话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误读并用偏狭的理解来指导中学作文教学,以至作文题目过多过滥地指向“当下”的“生活”,包括“我”的“生活”,其结果会如何呢?曾宣伟的新著《人字作文法》(2012年7月,文心出版社出版)就列举出种种负面的事实。究其原因,正如曾老师所说,作文内容过多地指向当下的“生活世界”,“其必然忽视了学生阅读中获得的经验,限制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手工锁的常见类型, NOLOCK、 HOLDLOCK 、UPDLOCK、 TABLOCKX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使用。  关键词:手工锁;SQL;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6-2828-02  Lock Table Applied in SQL SERVER  TONG Li-ting  (Heilongj
汉字是表意文字,古人在造字时把汉字的“形”与“意”和表达物的“象”联系起来,并且在取客观之“象”为汉字构形时,取什么样的“象”、怎樣造“象”达“意”都含有人的主观看法,并能映射当时社会背景和风俗习惯,所以从汉字中总能“窥见”古人的一些生活图景。本文通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一》中“男”“女”“婚”“夫”“妇”“冠”“安”“家”“父”“母”“保”“孝”12个字来阐释汉字中蕴含的古代家庭文化现象,
本次讲坛按照“气韵”为“气”“韵”之合,“气韵”分为“气”“韵”,先文字理性论证,后图像感悟旁证的逻辑顺序展开:  从2004年至今,我一直从事谢赫“六法”与“气韵”的研究,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出版了《谢赫“六法”义证》(25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气韵——隋唐以前梵汉艺术精神之会痛与融合》(41万字,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两本专著,在学术研究方法上主要强调回归原境,拓展、深化乾嘉考
近日,笔者在网上观摩了于永正老师于大约15年前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视频。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于老师通过艺术化的教学手段,使课堂生动活泼,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尤其令人难忘的是,于老师的教学情与趣交融,使课堂绽放出无穷魅力,让人陶醉其中,对于我们今天的教学仍有启示意义。下面结合于永正老师这节课中的几个经典教学片段进行简要赏析。  一、品读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