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区别

来源 :语文建设·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anwei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意义重叠之处在于三者都是试图解决“如何阅读”的,但三者的内涵却存在根本性差异。从理论背景来看,阅读方法是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阅读技能则是基于经验背景的阅读方式,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三者虽都是指向“如何阅读”的工具性概念,但原理完全不同。理解了三者理论背景的差别,能让教师对自己所教的阅读方式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关键词】理论背景,阅读方法,阅读技能,阅读策略
  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概念,也是最为核心的概念。从广泛意义上看,三者具有重叠的意义表达域,都是指向如何阅读的,暗含着“通过什么方式来阅读”的意义;从知识分类看,都是关于“做某事”的知识,是程序性知识。
  我们可以假设,“如何阅读”是阅读教学中最根本的问题,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都在试图解答这个问题。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这是三者意义重叠或相同之处。既然都是指如何阅读的程序性知识,那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区分吗?三者虽都试图解答“如何阅读”这个问题,但给出的解决路径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人患了感冒,西医、中医、藏医都开了药。这三包药都是感冒药,但其药理、药材却有区别。这个例子能恰当地说明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三个概念之间的共性与区别。我们可以说,三者都是医“如何阅读”这个病症的“药”,但三者的“药理”“药材”却大不一样。
  那么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三者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为了阐释清楚三者之间的区别,本文以《静夜思》的三个教学案例来说明。
  一、《静夜思》的三个教学案例
  李白的《静夜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选文。本文呈现了关于这首诗的三个教学案例,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对三个案例进行缩写,只摘取主要的教学内容。
  《静夜思》的第一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能识记9个生字、新词,认识1个新偏旁,会书写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1.复习已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赠汪伦》。
  2.介绍诗人,图画导入。
  3.播放古诗朗诵课件,请学生认真听记古诗内容。
  4.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诗句,让学生在书上标一标。教师范读,学生练读。书写7个生字。
  5.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先讨论,然后由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后,在一个安静的夜晚,面对皎洁的月亮,思念家乡、亲人。夜深人静的时候,明亮的月光照在李白的床前,白白的,就好像深秋的地面上结了霜一样。诗人抬头看着明亮的、圆圆的月亮,又不由得低下头思念遥远的家乡。他多想与家人团聚呀!于是,诗人写下了《静夜思》这首诗。
  6.悟读诗句:《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表达了外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分读每一句,讨论和品味诗句表达的思念之情。
  《静夜思》的第二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目、耳、头、米”4个字。认识新偏旁。
  2.朗读和背诵古诗。在朗读和背诵的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诗人思念故乡的心情。
  教学过程:
  1.猜一猜。谜语导入: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猜一自然景物(月亮)。“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就与月亮有关,让我们把书翻开,说说图上有什么。”(板书课题)
  2.读一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要求把每个字音都读准。
  3.画一画。学生拿出一张纸,根据诗句的内容画一画,并在小组内交流。注意:要画出时间、地点、诗人、景物。
  4.演一演。请同学扮演诗人,演一演当时的情形。
  5.吟一吟。播放吟诵资料,教师先示范,再让学生吟诵。
  6.背一背。背诵全诗。
  《静夜思》的第三个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习5个生字。
  2.理解诗歌的内容及情感。
  教学过程:
  1.预习。课前完成:借助工具书,学会认读5个生字。
  2.检查预习。轻读诗歌三遍,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3.理解诗歌。
  (1)检索。从题目检索:静(氛围)、夜(时间)、思(事情和主题);从结构检索(前两句诗写夜,后两句诗写思);从内容检索:时间(夜)、地点(床前)、动作(疑、举头望月、低头思乡)、景物(明月光、地上霜)。
  (2)概括。一句话概括诗歌内容:诗人在夜晚望月思乡。
  (3)解释:诗人为什么会由月光联想到地上霜?为什么举头望月,继而会低头思乡?
  这三个教学案例所使用的阅读方式很不相同。笔者以为,第一个教学案例所使用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方法,第二个教学案例使用的阅读方式是阅读技能,第三个教学案例使用的阅读方式是阅读策略。至于为何如此判断,本文将结合案例的分析详细阐释。
  二、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及阅读策略的根本区别在于理论背景相异
  一个概念往往根植于某种理论。概念的理论背景是区别其内涵的根本维度。同一个名称的概念,若是产生于不同的理论体系,其内涵可能完全不同。如“信息”这个概念,在“信息论”这个理科理论中的内涵与在“新闻传播”这个文科理论中的内涵就完全不同。理论背景既对同一个名称的概念的内涵产生影响,也对不同名称的概念的内涵产生影响。
  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的根本区别也要从理论背景层面加以探讨。
  1.閱读方法是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
  《静夜思》的第一个教学案例先介绍了作者及写作背景,再从背景资料中推导出作者“异地思乡”的情感,然后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品味诗句。其写作背景实质上是诗人在什么情境下写的这首诗。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是作者的经历资料,这是“知人论世”。因此,我们可以把第一个教学案例的阅读方式称为基于“知人论世”理论的阅读方式。基于“知人论世”理论的阅读方式往往是先介绍作者及生平,再介绍写作背景,然后以这些生平资料提供的暗示信息为基础分析作品。类似的基于某种理论的阅读方式还有细读法、文本体式分析法等。细读法基于形式批评理论,文本体式分析法则基于语用学及语篇分析理论。   王荣生指出,阅读方法的知识来源是学科,体现了学科的思维方式,是学科专家基于研究提炼的产物。所谓“基于研究”,其实质是基于研究形成理论,而后又由理论产生方法。任何学科的理论都是一套自洽的概念体系,既是方法的基础和原理,也是方法的规范和母体。
  综上,阅读方法是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
  2.阅读技能是基于经验背景的阅读方式
  《静夜思》的第二个教学案例通过“猜一猜”“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六个活动来串联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为什么要用猜、读、画、演、吟、背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诗歌呢?这些方式与诗歌理解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这六个活动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呢?顺序调换之后是否影响阅读品质呢?如果让执教的教师将这些疑问解释清楚,他恐怕只能从经验的角度阐释这些力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教师使用的阅读方式是否有效以及为什么有效,当没有理论可以阐释而只能凭借经验阐释时,我们就把这种阅读方式称为基于经验的阅读方式,这种基于经验的阅读方式则称为阅读技能。
  基于经验的阅读技能显然与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法不同。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法有效、可靠的机制可以由学科理论阐释清楚,而基于经验的阅读技能有效、可靠的机制只能凭个人经验或他人经验来阐释。换句话说,阅读方法是专业理论的体现,阅读技能是经验的体现。
  3.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
  认知心理学集中探讨“人的心智是如何工作的”,所谓的认知也就是心智中发生的事。它的一个基本假设是“在像看东西、回忆过去的事件或者思考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等经验的背后,有着无数看不见的、庞大而复杂的心智过程”。这个心智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的各种神经网络之中。大脑网络中的心智过程被称为“认知”。根据这个假设,阅读经验的背后,也有一个看不见的、复杂的认知过程。阅读认知心理学集中探讨人在阅读中认知过程是如何工作和展开的。
  阅读认知心理学早期关于阅读认知过程的描述是零散的,导致“回忆”“预测”等概念处于离散状态。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研究者将阅读认知过程描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这个连续的过程不单有步骤,而且各步骤之间还有层级,层级之间还有关联。研究者将这些描述阅读认知过程的概念统称为阅读策略。
  阅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国际阅读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些重要的研究机构纷纷吸收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欧盟委员会撰写的《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将阅读策略视为阅读能力考核中最重要的维度,并将其定义为“个人完成一项自定的或是面临的阅读任务所采用的有组织、有计划、目标明确的行动步骤。阅读的行动步骤实质就是阅读认知过程的展开”。也就是说,在《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评估》中,阅读策略直接等同为阅读认知过程,可惜的是该框架并未清晰描述这个过程。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的阅读测试部分弥补了欧盟共同框架的缺憾,对阅读的认知过程进行了清晰地描述和定义,将离散的阅读策略按认知过程整合进—个层级分明的模型(见图1)。
  在上述模型中,PISA将阅读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两个部分,认知策略又分为三个大的策略和七個亚策略,元认知策略又分为四个亚策略。这些策略及亚策略体现了阅读认知过程的路径:先定位信息,再进行文本理解,最后评价与反思,整个认知过程都贯穿着元认知。
  PISA阅读策略模型说明阅读策略的实质是阅读认知过程,它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提炼出来的。
  综上,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
  从理论背景这个区别维度可以看出,阅读方法是根植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阅读技能是根植于经验背景的阅读方式,阅读策略是根植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虽然三者都在试图解决“如何阅读”这一问题,但三者的“药理”全然不同。
  三、理解三者的理论背景对教学的意义
  有的教师认为,作为一线教师,我只管教学生“如何阅读”就行了,管它用的是阅读方法、阅读技能还是阅读策略。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这想法反映了一线教师务实的教学态度。可如果我们的期望是:猫不但会抓老鼠,还要抓老鼠很厉害,又该怎么做呢?那我们就要追问“是什么因素会让猫抓老鼠更厉害”这个关键问题,只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才能有效提高猫的“捕鼠力”。同样的道理,“什么样的阅读方式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力”也是阅读教学中非常关键的—个问题。
  如果我们只是期望学生会阅读,就没有必要对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及阅读策略进行根本性的区分,因为不管哪种阅读方式或多或少都有些作用。可如果我们期望学生不仅会阅读,还要有超高的阅读力,那就需要选择更有效和更可靠的阅读方式。
  “‘教什么知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回答教什么具体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回答什么知识更有价值的问题,而且它也不仅仅是在具体的知识之间进行价值对比的问题,而是—个从总体上认识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问题。”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及阅读策略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知识,既要对它们进行价值对比,又要从总体上对它们的性质和价值进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去比较、阐释和反思三者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基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阅读方法是基于理论的知识,阅读技能是基于经验的知识,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过程的知识。基于经验的知识是个人根据个体经验提炼的知识,它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它的可迁移性无法得到保证。也就是说,教师使用有效的阅读技能,学生使用不一定有效。阅读方法的有效在于对理论的透彻、全面掌握,同时,一种理论只能对应一种方法,不能混用方法。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还要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原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使用方法。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对阅读认知过程的分析,强调整体l生、系统性和关联性,教师在教给学生阅读策略时,也不能只教单一的策略,而要强调系统性策略。
  从理论背景上将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作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能让教师对自己所教的阅读方式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其他文献
1980年,吕叔湘先生在為《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一书所写的序中说:“按说这本集子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还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新问题,骨子里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部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他从1900年起从事教育工作70余年,当过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他不仅是一位教者,也是众多教科书的作者、编者,而且是研
黄铜雕塑 65cm×25cm×88cm 2019年  在现代社会,人与世界良善关系的最后依托已经焦聚于“物”。比如在音乐中心灵与旋律之间的律动关系,在山水中人与物之间的融入关系,在物色欣喜中人与物相互映照的关系,在自然节令中人与物相互感应的关系,在种种创造性涌现的新物的惊喜中人与物相互朗照和敞开的关系……许燎源认为挖掘人与物在非功能关系的自由嬉戏中互动感染的力量,保护“物”在被尊重、看护、养育前提
摘要:个人计算机和Internet的普及与深入,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同时对教育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利用校园综合资源为全体师生服务都已摆上各校的议事日程当中。该文简单介绍了Web2.0技术和校园综合资源平台的概念,并对基于Web2.0的校园综合资源平台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Web2.0;校园综合资源平台;开放式;用户参与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
摘要:关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隐喻,提高将汉语(在新加坡叫华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对隐喻学习的重视,能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事半功倍。  关键词:隐喻 对外汉语教学 人体隐喻化 概念 认知  一、引言  传统的隐喻观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定义:“隐喻是把属于别的事物的字,借来做隐喻。” 简称为“替代论”。 当代的隐喻观是以Lakoff,和Johnson为代表,认为隐喻的本质是指“借它类事物理解该类事物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该剧讲述了深闺中的富家小姐杜丽娘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相爱,在现实中却因相思而死,而后重逢成婚,并因爱重生,最后终成眷属的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悲剧作品之一,其对思想解放与爱情自由的追求,高度契合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成为莎士比亚悲剧中被演绎得最频繁且经久不
2019年初,李行健先生及其编写团队向广大读者贡献了一部特色鲜明、实用方便的新型语文工具书《现代汉语应用规范词典》(语文出版社2019年1月第1版,以下简称《词典》)。这是李先生及其团队几十年来专注编纂的规范型语文工具书的集大成之作,集中体现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语文出版社2004年联合出版)、《现代汉语规范字典》(语文出版社1998年出版)、《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
书名: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  作者:张晓丽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  ISBN:9787569265729  定价:68元  文学,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时代“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值得被重视,加强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势在必行。由张晓丽著、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赏析新视野》一书是一本可以助力文学教育的英美
摘要:Oracle数据库系统性能调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方面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的优化策略。该文从性能优化的基本概念出发,分析了数据库系统性能评价指标,总结了数据库性能优化的主要方面。  关键词:Oracle;数据库;性能;优化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289-02  The Adjustment and O
【摘要】长课文由于篇幅大、文字多,阅读时间较长,理解难度大,对老师来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全面落实教学任务,极具挑战性。长课文“如何教”“如何学”是统编教材全面使用后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长”与“短”、“深”与“浅”、“详”与“略”三个方面,浅谈长课文教学的辩证思考。  【关键词】统编教材,长课文教学,辩证思考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的选文具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一些课文的篇幅比较大
摘要:基于UDDI技术的普遍的Web 服务发现、匹配、执行平台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速率及服务响应延迟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与分布式缓存技术的服务组合的体系结构,分布式缓存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的搜索方式,进而比较安全、快速的满足用户请求。文章的最后探讨了Web服务组合的发展趋势以及有待于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代理;上下文信息;服务组合;蚂蚁算法;信息素   中图分类号:T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