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和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从信心、兴趣、教学方法、基础知识等方面解决初中教学中差生转化问题的基本策略,让学生们逐步地认识到自己“能够学”“愿意学”“会学”,帮助中差生不断提高成绩。在此希望能够给同仁有所帮助,共同致力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中差生;信心;教学方法
每个班级里都会有成绩优异的学生,也都会有成绩不尽如人意的学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现象。笔者发现,由于多方面的因素,中差生大多存在着对学习丧失自信心、对学习科目缺乏兴趣、基础知识薄弱等问题,而教师所采取的“填鸭式”教学等方法也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使得中差生的学习成绩日渐退步,最终彻底放弃了学习。为此,笔者认为,要想解决初中教学中差生转化问题,仅仅从知识层面进行努力或是仅仅要求学生盲目努力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采取综合性的策略。
一、从信心入手
小学生尤其是男生大多具有好斗的性格,喜欢竞争、挑战,不服输,对于任何事情都有十足的信心。然而,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学生在经历方方面面的事情尤其是学习成绩暂时的不理想之后,自信心、竞争意识会逐渐丧失,学习成绩的持续不理想会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无所谓的态度,学习缺乏目标性。因此,教师要想促使中差生转化,必须首先通过名人故事研读、课下谈话、第二课堂等情感教育方式,逐步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然后通过在课堂教学或是课下大力表扬学生的每一次微小的进步,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能够学”,让学生怀着极大的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从兴趣抓起
爱因斯坦说,“对于一切来说,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年龄介于成熟与幼稚之间,大多叛逆,对于教师的严厉要求会产生天然地抵触心理,极其不利于对学科知识兴趣的养成。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谆谆诱导学生,通过课前或是课上适时地引入趣味性的问题等手段消解复杂知识的枯燥性,将知识与生活挂钩,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愿意学”而且是“必须学”,促使学生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三、从方法改变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求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因此,在解决初中中差生转化问题时,教师要首先实现由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其次关注学生们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规律等,采用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摆脱枯燥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二)组建互帮互助小组,相互带动。许多中差生是非常想学好的,但是可能是由于自尊心强烈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时,不愿意向教师或同学请教,觉着很难为情。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为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自觉组成互帮互助小组,让成绩优异的学生帮助成绩暂时较差的学生,一个教、一个学,一个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个习得知识、获得满足;或是让两个偏科较为严重的学生结成对子,相互帮助自己暂时薄弱的科目,在互帮互助中共同进步。根据笔者的多年教学经验,许多学生都存在着英语强、数学弱或是英语弱、数学强的偏科现象,笔者就常安排这样的两个学生结成对子,相互帮助,效果显著。
(三)采用游戏教学法,寓教于乐。当前,国内外专家都大力提倡“游戏教学法”,希望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采取充满趣味性、挑战性、知识性的游戏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让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无意识地习得知识。当前,比较常用的游戏教学法有表演法、竞赛法、讲故事法等。例如,在教授学生不等式时,由于该部分知识需要不断的练习、强化,因此笔者就经常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答题竞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们答题正确而且速度又快。学生们对此颇为感兴趣,在课堂上都表现地极为活跃,中差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得到同组内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帮助,颇受中差生的喜欢。
四、从基础夯实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陶行知先生曾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中差生由于学习成绩的不理想,思想观念、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都与成绩较好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为不同的学生群体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分层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们各取所需;同时,教师必须在此过程中做好学生们的心理工作,让学生们认识到分组不是为了给学生们划分等级,而是为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最好的、最符合学生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抛下心理包袱,安心学习。
(二)狠抓基础,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大江。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何况是帮助本来学习基础就较为薄弱的中差生进行转化。在这一个漫长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们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每一个学生实际学习状况的目标并帮助学生落实,让每个学生都能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地学习,循序渐进,高效学习,不断进步。
五、总结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大教师必须积极创新,从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做出努力,让学生快乐学习、高效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
参考文献:
[1]卢丽君.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形成及转化经验
[2]王静.初中数学教学中差生的转化问题探讨
[3]岳文举.浅析农村初中差生成因及对策.沙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