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科学风险认知和决策能力的课例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w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引发人们对其可能带给社会风险的思考,本文以苏教版“专题四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复习课为例,采用主题式复习教学模式,以“酸雨”作为研究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风险认知和决策能力的培养,按照风险认知、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的线索,使学生体会使用化学物质可能带来的风险,培养其科学风险意识和风险决策能力。
  关键词:风险认知;决策能力;酸雨;课例研究
  一、 设计思想
  “决策能力”是随着STS教育理念的提出而引入教育领域的,并在2001年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标中,在该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需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对相关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2003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在谈及课程的基本理念时也指出,要“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和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及决策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已开始在化学课改中得到关注。
  本节课采用主题式复习教学模式,以“酸雨”作为研究主题,探讨它的存在、危害、形成、性质、防治,设计了三个环节,将复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相联系,通过主题整合的形式将专题四这一模块中不同的知识单元、不同模块的相同知识内容有机地组成一个新的整体,把分散的化学知识整合成一个新的单元。同时,按照风险认知、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的线索,使学生体会化学物质应用的风险,培养其科学风险意识和风险决策能力。
  二、 课堂实录
  【环节一】感知酸雨的存在,认知风险
  【创设情境】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常州市环境监察部门检测的一份空气质量日报图片,让学生注意在首要污染物一栏出现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接着为学生播放酸雨危害环境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酸雨对环境的严重危害。
  【交流与讨论】
  (1) 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对我们生活的空气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那么,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2) 大家通过视频了解到酸雨的严重危害,那么,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 二氧化硫来源:含硫矿石的冶炼、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氮氧化物来源:氮肥的生产、金属的冶炼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2) 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师】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否一无是处,它们有什么性质,利用这些性质可以来做什么?
  【师】其实SO2和氮氧化物存在一定的用途,科学是一把双刃剑,错不在于化学物质,而在于使用它的人。当我们用SO2漂白草帽和报纸时,它是好的;当我们用它熏制食材时,它就是坏的。当我们对SO2失去控制,它就会肆意妄为变成酸雨……
  【设计意图】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在学生己有的生活和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试图从生产、生活的知识中提炼出化学学科知识,进一步强化实际知识与学科知识的联系,建立生产、生活、学科知识三位一体的关系,并教会学生学会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科学风险,充分认识到风险具有两重性。风险不仅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环节二】探究酸雨的性质,评估风险
  【过渡】硫酸、硝酸作为酸雨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们有何具体性质?
  【活动与探究】现有4瓶失去标签的试剂瓶,分别装有浓硫酸、稀硫酸、浓硝酸、稀硝酸,你有何办法将它们区分开来,贴上标签。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生1】看瓶子颜色分成2組。无色瓶的为一组,是浓硫酸、稀硫酸;棕色瓶的为一组,是浓硝酸、稀硝酸。浓硫酸、稀硫酸可以掂分量,重的一瓶是浓硫酸,或是分别加水稀释,感受热量变化。区分浓硝酸、稀硝酸可以打开瓶口,看瓶口有大量白雾的是浓硝酸。
  【生2】分成2组后,区分浓硫酸、稀硫酸可以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液体于废报纸上,报纸变黑的是浓硫酸。区分浓硝酸、稀硝酸可以分别加铜丝反应,看产生气体颜色。
  【生3】分成2组后,区分浓硫酸、稀硫酸可以分别加铜丝反应,加热,看能否产生可以使品红褪色的气体。
  【生4】……
  【师】完成实验时,安全第一。做这些实验,若实验操作不当,会引发哪些风险?你该做出怎样的决策来规避这些风险。
  【生】浓硫酸、浓硝酸有强烈的腐蚀性,完成实验最好带手套,穿防护服,戴护目镜。设计的有些实验会放出大量有毒气体,要注意尾气处理,设计的实验尽可能微型化。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热,为了防止酸液飞溅,一定要将浓硫酸延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降低实验风险……
  【设计意图】运用对比实验,让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创造性地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的氛围。同时,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风险评估的习惯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研究、解决问题的综合水平。
  【归纳与总结】稀硫酸、浓硫酸的化学性质,稀硝酸、浓硝酸的化学性质。
  【提问】性质决定用途,硫酸、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们都有重要的用途,化肥、医药、农药的生产,金属矿石的处理,金属材料的表面清洗等都要用到硫酸,硝酸在工业上常用来制造氮肥、染料、塑料、炸药、硝酸盐等。那么,硫酸、硝酸在工业上是如何制备的?
  【生】回忆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涉及的相关原理、设备、反应方程式。
  【展示】硫酸的前世今生——硫酸生产过程对环境、生态、健康的影响(观看视频:“沸腾炉灰”为何成了香悖悖?)   【閱读】资料卡《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工业“三废”变成“三宝”》、《锅炉余热“催熟”新产业》
  【讨论】如何看待这种发展?(风险是否可控?怎样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关系?)
  【设计意图】将复习内容以问题为中心进行设计,循序渐进地设置认知台阶,通过问题启动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内在潜能。通过对“三废排放”、“三废处理”,让学生意识到硫酸、硝酸的大量生产所形成的环境风险和生态风险,能对“三废”做出决策反应。
  【环节三】开发酸雨的防治、决策风险
  【学生活动】角色分工、小组讨论。
  1. 假设你是一位科学家,请思考该如何从源头上控制SO2、氮氧化物的产生?
  2. 假设你是化工技术员,请思考该如何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防止SO2、氮氧化物的排放?
  3. 假设你是农科员,请思考该如何指导农民治理酸雨造成的伤害?
  4. 假设你是外交官,请思考该如何开展全球环保?
  5. 你是你自己,又可以做些什么?
  【生】结合教材,学生通过讨论,畅所欲言,形成共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与解决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同角色的担当中感受社会各界在防治酸雨方面做的努力。培养学生如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的决策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未来负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做好铺垫。
  三、 教学反思
  1.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科学风险的认知能力
  导入新课时,本着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展示空气质量日报、酸雨危害的视频等素材,试图从生活、生产知识中提炼出化学学科知识,分析讨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用途,充分认识风险具有的两重性,提高学生对科学风险的认知能力,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相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
  2.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
  设计这节课的几个环节,如探究酸雨的性质、开发酸雨的防治,教师不能急于包办讲完,而是先由学生用他们的已有经验得出一些零星的解决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相互交流、集思广益的氛围,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养成根据证据进行推理、理智处理问题的核心素养,养成民主地对待不同的意见,综合地看待问题的基本素养,从而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以及与风险认知所对应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孟宪华,倪娟.化学教学中的风险议题选择与应用[J].化学教学,2016(2):33-3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03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改教学体系的重点内容,如何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果,切合阅读教学标准是初中语文教师的当務之急。主体教学以深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为宗旨,教师要深入分析、运用主体教学策略,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水平。下面,我将结合课文《孔乙己》教学实例谈谈如何有效运用主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主体教学  在传统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强调自身在课堂中的主导性教学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已经突显出来,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区域教育信息化现状,围绕“国家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总体目标,提出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步骤与方法,阐述提高“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效益策略,旨在为今后其他区域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及提高效益提供借鉴。
摘要:随着近几年新课标的出台,新课标的理念不断深入到广大中小学校,而教材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资源和载体。本文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一中“函数概念”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自贯彻新课标理念的程度,发现两版本教材在贯彻新课标程度上各有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为教材的编订与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函数概念;
摘要: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关方面的教育工作者也不断在行政法课堂上变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教学存在自己本身的问题且受到一些传统的因素影响,课堂教学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研讨式教学能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寻找到积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且最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趣味,以此来培养出拥有法律专业知识、法律职业素养和法律职业
摘要:真正的工作过程是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教学的重要参考,立足于对真实工作过程的解析,将课程教学分解,让教学过程与真实的工作过程相对应,是提高《服装设计与工艺》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服装设计与工艺;工作过程;教学实践  教育是为了生产创造和实践创新而生的,尤其是职业教育,施教的根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立足于学生所学专业的工作特点,教育过程应与企业的工
摘要:本文以完成一所学校教学大楼的网络综合布线作为教学案例,从整个系统的规划、设计、核算、施工、测试和验收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用适合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够接受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并带动学生参加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学习案例,最终能够与人协作甚至独立完成整个网络综合布线工程。  关键词:网络综合布线;设计;核算;施工;验收  随着世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在各行各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增强,学校
摘要: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唯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表扬激励是一种爱,批评责罚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而且是一种特别的爱。  关键词:宽容;爱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曾几何时,做教师尤其是当班主任的我们,经常抱怨学生如何如何地怪异,学生是如何如何地没有感情,甚至责骂学生
摘要:每一种数学形式的创造都有其背后的意义,学生在识记这些抽象的数学形式时要理解其背后的道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笔算除法为例,对除法笔算形式的教学做了调查与访谈,剖析了形式教学的特点与难点,并对笔算除法形式教学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形式;理解;笔算除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不能死记硬背,而应以理解为基础,并在知识的应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阶层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实一体化作为一门先进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以《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及编程》教学作为主要案例,提出高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及编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理实一体化;《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及编程》;教学质量  一、 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控加工技术在市场
摘要:幸福课堂是学习者心情愉悦地学习相关知识的课堂。学习者心情愉悦地学习相关知识,课堂效率自然也会节节攀升。因此,建构幸福课堂成为了每一位教师的不懈追求。本文将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和构建和谐关系三个方面浅显论述高中数学幸福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幸福课堂;建构策略  幸福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节让学习者感到愉悦幸福的课堂。在幸福课堂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