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农村小学生科学的生活素养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关键词: 农村 小学生 生活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小学生缺乏科学知识,没有形成良好的科学生活习惯,很容易形成各种不科学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如贪睡、偏食、挑食、个人卫生习惯不良、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随心所欲、自控能力差等等。长此以往将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甚至学习进步。我校是地处城乡结合部的乡中心学校,学生大多数来自本乡的农民家庭,一部分来自其他乡镇,还有少部分是外来务工子女;有的住校,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父母忙、顾不上,多数家长也缺乏科学的生活知识……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补充科学生活的知识,使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一、紧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提高生活素养
  如《天气》单元,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后能对天气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意识到天气是如何影响我们每天生活的,增强天气意识,提高观察和研究天气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四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注意到天气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每天需要穿什么衣服去上学,今天上学需不需要拿雨伞或雨衣,常常是由家长替他们选择的,上课中要是变天了,有的是由家长送衣服或雨具;有些学生家长顾不来,只好淋雨回家,有的因此得了病;住校生更是远离父母,更要自己照顾自己。学习《天气》单元时,教师指导学生去关注天气,开展学生分组天气观测竞赛活动,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做到学以致用。学习《天气》单元后多数学生每天早晨上学或外出前能够看云、辨风向、感触气温的高低,从而决定是加衣还是减衣,带不带雨具;同学们对天气预报节目也关注了许多,有的看了天气预报后还向家人说。
  二、联系亲历经验,诱导学生认识生活,形成良好生活素养
  如很多人喜欢长时间使用耳塞听很高、很强的音乐;有的学生趁别的同学在专注于其他事时猛地在同学耳边大喊;有的在上学路上的电焊铺前玩耍;有的在洗澡时不慎将水灌进了耳朵里,就用手使劲拍……但并没有意识到这些正在对他们的听力产生伤害。在听力伤害中,绝大多数是由于多高、过强的声音或外力对鼓膜或耳内的其他组织持续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的。通过《声音》单元的学习,同学们意识到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以免对周围人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注意用耳卫生,不让高分贝的声音刺激自己的耳朵;同学们也不用强音来对其他同学搞恶作剧了;班级所在楼道比以往安静了许多;有的同学回到家里也能轻声慢语了。
  三、围绕科学知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构建良好生活素养
   如在《我们的身体》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围绕自己的身体展开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认识到身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特点,有不同的作用;认识到经常锻炼身体,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加强健;认识到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有意义;认识到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依靠身体各个器官的协同工作才能完成;认识到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才能健康的生活。学习本单元后,学校乒乓球台、篮球场、小运动器械地、教学楼前后操场上,处处活跃着同学们的身影,有的打乒乓球,有的打篮球,有的在小运动器械上做运动,有的在跳皮筋,有的在打沙包,有的在踢毽子。通过课堂教学,还使学生意识到常喝矿泉水和纯净水对身体有害,认识到要饮用生态水。
   四、结合课堂内外,辅导学生探究生活疑问,养成良好生活素养
  如《食物》单元的教学,就是希望学生能关注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开始研究自己吃的食物。三年级时,孩子们已经研究观察过大米、米饭和淀粉的特点,并学会一些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到了四上年级,孩子们对植物与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单元就是在孩子们这样的认识基础上,围绕“食物”这一研究主题,把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并且是他们能够进行研究的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吃什么?为什么要吃?怎么吃?吃生的还是吃熟的?吃剩的食物会怎么样?怎样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等等这些问题展开的。教材是顺着孩子们不断提出的新问题,不断产生的探究需求,让孩子们在课堂内外逐步深入地展开观察探究活动的,所以,活动与活动间是有紧密联系的。学生通过经历上述观察探究活动后,能对食物、用餐给以关注,懂得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积极关心食物的变化,主动获取食品信息,辨别食品优劣,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经过有效地教学策略后,学生的生活态度有所改观,但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小学生性格波动大,可变性快,而学生家长绝大部分又都是农民,加上周围环境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造成了一定的障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复性非常大,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农村小学生科学生活素养培养要有序渐进地开展。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小学常识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阵地,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要积极普及现代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大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2]《小学科学教师用书》新教科版四年级
  [3]《小学科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基因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变异的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易感性的关联分析,从而为PD
摘 要:国家美术课程改革已经开展了十年有余,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是,在很多较偏远的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仍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也并未在这里得到体现,反映在教学方法上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改革农村美术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美术 教学方法    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促生了各个领域和层面的变革。对美术教育而言,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学习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目前,针对科学学科在小学阶段的特殊性,以及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同时为了更全面准确的落实新课程标准,我们将小学科学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加以整合、归纳,供科学教师参考使用。  一、探索发现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明确目标——提出
摘 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分析1-3岁幼儿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偏爱,总结其在内容题材、表现形式、表现风格和色彩构成方面的审美偏爱。为幼儿用品的设计找出理论依据。  关键词:1-3岁 幼儿 审美偏爱    一、审美偏爱的概念  审美偏好是审美者美的对事物的结构、形态、色彩、材质等方面的个人偏爱与欣赏。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的审美方式和审美趣味各不相同。高尚的审美情操,能使审美者得到精神上的
本文研究目的:①探讨HBO对CT26结肠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②探讨HBO联合化疗药物5-FU或紫杉醇对CT26结肠腺癌细胞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 研究材料和方法:①应用流式细胞仪
近年来,由于各种医源性因素如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肿瘤药物等的广泛使用,器官移植及各种导管介入手术的开展,导致机会性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明显
摘 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就必须转换角色,必须学习掌握新的专业技能,并在一轮教学改革中实现专业技能的自我更新。  关键词:促进者 引导者 迁移 主客体关系 意义关系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新教材为师生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教材不再是教育的目的和
一、设计思路  人教版修5第四章第1节“油脂”的知识并不难:油脂属于酯类物质,具有酯的通性,能发生水解反应;同时高级脂肪酸中含有碳碳双键,油脂又具有烯烃的性质。以前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完成学案,这一节的内容就算完成任务了。但这种教法,只完成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中的一维“知识与技能”,学生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新课程目标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
小学生认识理牧师从表象开始,由具体到抽象,学习主要是靠形象思维和形象记忆。而简笔画使用尽可能少的笔划线条,塑造简洁、生动、易懂的形象,把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是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审美情趣,倍受儿童欢迎的教学手段。因此,合理运用简笔画,在语文目标教学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简笔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