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方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ement_w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背景】
  完成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经常的、重要的活动,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学生的课业负担重,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作业布置缺乏针对性是造成课业负担重的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教师在作业布置实践中,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目标、同评价”等一刀切的做法,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后进生“难消化”,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人格健全是十分不利的。所以,让我们的作业布置“面向全体、分层实施”,这是减负增效教育形式下定然要实行的做法,她能让每一位学生尽可能地发挥个性、特长,让每一朵都可以开成花儿。
  【案例描述】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后面都有“读一读,写一写”,都是从这一课提炼出来的常用词或新词。在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我几乎没有思考过如何去布置这一项那么简单的基础题,就只是照着其他年长老师的样,要求所有的学生把每个词语都抄四遍。这样的作业我批改起来毫不费力,学生对字词的识记效果也不错,每次默写多数人都能得满分,我曾为自己的聪明暗自乐呵。
  好景不长!
  随着教龄的增长,经验的积累,突然发现光会默写几个词语无用,考试时多为对词语的灵活运用。因为平时类似的训练少,所以失分较多。
  该如何提高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呢?经过和同事的多次探讨,说是连词成段是一条很有效的途径。所以就开始尝试着要求学生把每一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连成一段通顺的话。这样就能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一举两得。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问题又出现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上来的作业,前言不搭后语,不成一段通顺的话。甚至有个别基础差的学生干脆就没交这项作业,问其原因,说是不会。时间一长,有很多同学开始惧怕甚至是厌倦这项作业,当我布置这项作业的时候,总能听到下面部分学生小声的哀叹。我明显感觉和他们之间有了隔阂,我得改变这样的局面,我陷入了沉思。
  直到有一天——
  上完了《雪》第一课时,像往常一样,我把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凛冽 升腾 脂粉奁)作为其中的一项作业进行布置。但是作业的内容有了变化:
  对于在班级里那些智力有障碍,理解课文有困难的A类同学,我就只要求他们把这些词语在抄写本上抄四遍,记住字形,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对于在班级里面那些非智力因素造成而是因为学习习惯或态度造成的学习有困难的B类学生,我除了要求他们把这些词语在抄写本上抄四遍外,还要求他们能根据课文内容把这些词语都联合起来扩展成一段通顺的话。
  对于在班级里那些处于中等或中等以上的C类学生,我不再要求他们做简单的抄写,而是要求他们发挥想象,把这些词语联合起来扩展成一段通顺的话,但不能根据课文内容。
  这样的作业一布置,下面就欢呼声一片,特别是那些学困生的脸上绽出了久违的笑容。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报以赞美:“老师,你真好!”“理解万岁!”看着那一张张天真的笑脸,听着那一声声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赞美,幸福在我内心荡漾。
  第二天,这项作业的上交率百分百,之前不交作业的学生都交了上来,这让我有了多日以来不曾有过的欣慰。对于那些只做抄写的A类学生,只要他们字写得端正,我就给他们打“优”。 那些以前句子都写不通顺的B类学生,因为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写,所以也写得文通字顺。下面就是B类学生所做作业中的一例:
  博识的鲁迅认为江南的雪虽然美艳,但不长久。孩子们做的雪人没过几天,皮肤就消释了,涂在雪人嘴唇上的从母亲脂粉奁中偷来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却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旋转升腾。所以鲁迅赞美朔方的雪,希望自己能像它那样的坚强。
  你看,写得多好啊!我给B类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为了提高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根据文章内容来写,初衷是为了降低难度。可真没想到作业的结果却产生了出我意料之外的副产品——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真是堪称妙绝。
  C类学生所做的作业,更是让我惊喜万分,下面就是其中一例:
  我的阿姨身段婀娜,且经常用脂粉奁里的胭脂来装扮自己,所以很美艳。同时,阿姨还很好学,所以很博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阿姨的美艳逐渐消释、褪尽了,但阿姨那好学精神就如北国的雪花在凛冽的天宇间不断地升腾,永不磨灭。
  丰富的想象,有逻辑的思维,不禁让我惊叹孩子们的智慧。不免让我这个为人师汗颜,我会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吗?给猴子一棵树,它就会攀登不止;给老虎一座山,它就能自由驰骋;给学生一双翅膀,他就能自由翱翔。
  第二天这项作业发下去的时候,我看到孩子们那鲜活的面容在我眼前映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灿烂成了一朵朵美丽的花儿。
  “每一朵都可以开成花儿!”我心中不禁感慨。
  【案例分析】
  美国科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具有8种能力,只是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就是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自己的智力特点,他们的这些固有的区别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成为我们一成不变的批量产品。所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区别对待,为他们每个人量身定做一套适合他们的作业体系,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布置作业,颇有意义:
  一.因材施教,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上面案例中这种分层式的作业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理解能力等而设计的练习。这样的作业设计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发挥了他们的潜能。对于A类学生来说,加强了他们对词语的识记能力;对于B类学生来说,要求他们能根据课文内容连词成段,不但加强了他们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C类学生,我不但要求他们能连词成段,而且要另外设想一个情境,不能根据课文中的内容来写。这样,不但培养了他们对这些词语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而且培养了这些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体验成功,促发作业的积极性
  这样的层次性的作业设计,使学困生和优秀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A类学生,只要他们字写得端正我就给他们“优”;B类学生,我要求他们能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这些词语写一段话,这无疑降低了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能胜任这项作业快乐无比;C类学生也为自己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创造发挥而干劲十足。这种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的方式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方位、多层次培养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人为本,形成健全的人格
  传统的作业设计都是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统一难度。这样的作业对优秀生来说比较容易,对学困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困难。因此时间长了,优秀生滋长了藐视困难的心理,学困生则产生了畏惧困难和自卑的心理,他们始终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对语文学科产生了厌倦感,甚至对学科教师产生抵触情绪,破坏师生之间的感情。这种“以人为本”的分层作业设计,则能让优秀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高,使学困生获得自信心,树立学生对校园学习生活的热爱和眷恋,让学生感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关爱,让每一位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全民的素质
  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作为教师,努力提高升学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高等教育固然重要,但我们还必须面对现实:毕竟大多数的学生是没有能力或不可能最终都进入大学进行深造的,相当多数量的学生最终要走入社会,成为各个岗位的建设者。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进行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使学生学会必要的语文知识,为今后适应社会需要打下基础。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有团队意识,有正确的成功观,提高综合素质。这样就能提高全民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总之,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使学生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促发作业的积极性,学会学习,有正确的成功观,提高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所以,我想在此高呼:分层作业,势在必行,让每一朵都开成花儿。
  乐红艳,教师,现居浙江宁波。
其他文献
笔者在近年来的习作教学实践中,努力践行《课标》要求,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突显出学生“自我”特性之“自我”即“儿童”。同时,拓展研究学生“自我”特性之“自我”即“自然”的研究。  与成人的含蓄不同,小学生哪怕穿了一对新鞋,也急于在同伴面前炫耀
我经常走进课堂听课,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典型的问题,即对新课的导入拖沓冗长,对学生理解的偏差缺乏有效点拨。为此,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笔者对此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   【问题一】:导课拖沓冗长,完全没有必要   请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片断,有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少年闰土),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在一种完美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所展露的思想情感被简单地贴上了标签,陶公的伟大形象被简单地烙印在一代代孩子的头脑中,他似乎永远是神情安详,举止飘逸,清新淡雅,如菊如云,登高舒啸,清流赋诗,过着逍遥安闲无拘无束的生活。于是,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目光锁定在了那一幅幅如画的田园美景中,锁定在了那一幕幕如诗的怡然自乐中,让学生充分体验了陶公的田园情怀,美哉!悠哉!乐哉!然
女作家柳营的短篇小说《像纸一样摊平》(《收获》2014年第3期)虽然没有长度,却有厚度,且是思想厚度。她没有引领读者落入可读的时髦陷阱,却能引发读者对生活及生命作深入、细致地思考。   小说开篇从主人公徐祁的生理饥饿切入。因飞机晚点,她到小区时,“已近凌晨一点。又累又饿,胃有痉挛感。”眼前的馄饨店男老板也自然勾起了她对心仪的胡明的想象。“那么迟了,想必他(胡明)早已上床了。他熟睡时有着一种不可思议
在基础教育的新的背景下,各年级各学科都在喊“打造高效课堂”,高中毕业班面临着升学考试,其高效课堂教学的要求尤为迫切。毕业班有适量的模拟考试与一定的试卷训练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那么高三语文试卷评讲也就成为必不可少之事,然而,试卷评讲绝不是随随便便之事,根据笔者的经验,它做得好与差直接关系到学生进步的快与慢。既然如此,那么该如何去做呢?笔者以为,首先要把它当着一种独立的课型;其次就是努力摸索提高课堂效
课改的关键在于改课。尽管我们也在不断地阅读并艳羡别人的成功经验,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立足在自己的这块土地上,不断呈现自己和反思自己,并努力实践,开创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课堂。  一.用赏识之心打动学生的心灵  教语文要用一颗赏识的心去教,以便达到教学相长、心领神会的境界。教学上“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固然重要,但笔者却说“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场”。不仅重视手把手地示范传授怎样捕鱼的方法,而且更应当重
一.探究缘由  当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响彻云霄,从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今天在学校的推动下,总算搭乘“课堂转型”的“末班车”,战战兢兢、半信半疑地试验了一次当今最为火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利用导学案教学。  我有意识地用大脑、用眼睛、用手中的笔,记下这回“课堂转型”的细枝末节,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块横向比较,以期找到“科学”的课堂教学
我们的教坛之上一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于漪的情境教学、余映潮的板块式教学思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董一菲的“诗意”语文、肖家芸的“活动”教学……什么洋思、杜郎口、新知之类的经验,这不,去年还是“三段五环节教学法”,今年又变成“六模块”教学法……可谓生机勃勃,也可谓风云变幻啊!  众所周知,民以食为天。现今物价上涨之快远超过教师工资提高之速,为师者岂能生活在纯粹的精神世界里?社会各界人士对教师的
2012年苏州市中考作文题是请以“心中有支欢乐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歌”,既可以实指歌曲,也可以比喻某种情怀、志趣,或者成为某种“象征”,考生既可实写,也可虚写,也可虚实结合写;“欢乐”是“歌”的感情基调;“心中”表明歌是发自内心的,强调自我感悟、自我体验。总体上来说,题目干净明了,质朴而不俗气,容易上手,为不同的考生提供了抒写真情实感的平台。  一.写作误区  从
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教学理念的更新,语文教法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但我认为,语文这门学科,无论教法怎样变,都不可丢掉“老三法”,可以说,这是语文教学的传家宝。    一.富有感情地朗读    富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艺术再创造,是视觉与听觉、情感与思维全方位的投入,它能使学生体验到优美的韵味,把握流动的气脉,增强美的感受能力,让学生如痴如醉。它可以把文字表达不出来的地方,通过语音技巧加以弥补,使静止在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