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贵在出新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903630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见一些同学作文,写老师不是深夜批改作业,就是背生病同学上医院,再不就是语重心长一番话说得“我”幡然醒悟;写好人好事,不是乘车让座,就是拾金不昧,再不就是扶老太太过马路;写议论文要摆事实了,不是张海迪身残志坚,就是陈景润刻苦攻关,再不就是雷锋助人为乐。当然,并不是说这些不能写,而是写滥了,写俗了,成为“万能材料”,几年、十几年一贯制地沿用下来,老炒“冷饭”,缺乏新意,令读者倒胃口。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同学以此为“套路”,以不变应万变,应付作文。长此以往,思维僵化、钝化、简单化,获得一种低层次的“满足感”、“轻松感”。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实在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是非常可悲的。
  文章是表现生活、交流思想的载体。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作文必须出新。出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哪些方面“出新”呢?
  一.立意要新
  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的灵魂。“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诗)。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如果尽是老生常谈,势必败人口味。立意新,就是能把自己思考的真知灼见表达出来,把自己在某些方面独到的发现传达给读者。新颖的立意要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而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诗)。要会多角度、多侧面去思维、感悟,要有新的观念、见解,要会点化、翻新,言人所未言,悟人所未悟。尤其要重视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同传统的、一般人的“大众”思维完全相反,同大多数人承认的观点针锋相对,提出独具一格的见解,从而使文章出新见奇。这恰如反弹琵琶,“反弹”是对“正弹”的突破,是对“正弹”的补充,而不是否定。如“开卷未必有益”,“近墨者未必黑”,“就是要‘班门弄斧’”,“要赛马,而不是相马”等便是。
  二.取材要新
  生活丰富多彩,感知生活也应多方面。目前改革开放,新鲜事儿层出不穷,渗透到社会、家庭、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色彩斑斓,摇曳多姿,多元呈现,“气象万千”。小作者也要有敏锐的目光,善于捕捉全新的“写点”,在材料的取舍上要考虑如何“出新”,扣住时代的节拍,有鲜明的个性。即使“老一套”的材料,也要注意如何变换角度去重新感知。就以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家庭、学校生活来说,又有多少“新鲜”的材料可以摄入笔端。关于家长方面:“单亲”家庭给子女的心灵创伤,不检点言行的负面影响,对“乱收费”的反感与无奈,下岗后的复杂心态……关于学生方面:为获得高分的不当手段,“小心眼”造成的隔阂,青春期的躁动与苦恼,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关于教师方面:升学分数、名次的巨大压力,“惩罚”学生的表象与深层原因,请家长的无奈与无助,心中的阴影与苦闷……这些可以说是较“新”的材料。有人觉得这些材料“色彩”较暗淡,不能写出“高大全”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文贵真实,以情感人,只要把握好“度”,取舍得当,表达得体,自然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比“老一套”能打动人心。
  三.结构要新
  文章的结构布局应为主题服务,也就是形式为内容服务。故弄玄虚、哗众取宠而又毫无实际内容的所谓“新奇”构思诚然不可取,但不讲究艺术构思,一味记流水帐或一味堆砌的现象也必然导致主题的苍白无力。对于初中生要求写五六百字的作文来说,如果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定会索然无味。因此,在短小的篇幅中,更要注重在结构上苦心经营,巧运匠心,收到“尺水兴波”之妙。那种死板的“老三段”,四平八稳、僵化固定的模式要敢于突破。文无定法,在章法布局上要敢于标新立异。写记叙文,要注重悬念的设置和行文的曲折波澜,“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上要讲究点技巧,要不落窠臼,可借鉴微型小说、戏剧冲突等艺术表现手法,努力在形式上进行新的探索。
  四.语言要新
  文章的内容要借助语言的载体来传达给读者,靠语言来打动人心,没有好的语言就算不上好的文章。韩愈有“惟陈言之务去”的明训,杜甫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张,古今中外许多作家也有精心推敲语言的佳话,他们对语言的追求,可以用一个“新”字来概括。作为中学生,限于阅历,要求在语言的运用上达到一丝不苟、一字不易的境界是不现实的。但是,也要用“求新”的标准去努力要求自己。那种司空见惯的套话、空话、大话,那种“决心书”式的表态语言一定要剔除。
  当然,上述四点不能苟求在一篇文章中都体现出来。但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以此为衡量尺度,有意识地体现其中一二点,久而久之,作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作者通联:445420湖北省利川市团堡初中)
  
  
  
  
  
  
  
  
  
  
  
  
  
  
  
  
  
  
  
  
  
其他文献
高中新课改“三维目标”提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方法”是课改的中心。我经过实施新课程,感觉到课堂上如何落实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如何让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挑战。  下面我将课堂上领悟到的几点探究思维和大家共享。  一.真理和过程的认识  牛顿的经典力学是真理。旧教材以对真理的应用为学生的任务,所以以“题海战术”加强学生的认知应用能力,学生负担过重,培育
期刊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形象、直观的效果,解决难点  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
期刊
一.编写阅读提纲  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教师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然后编写由详到略的阅读提纲,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慢慢地,当他们从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时,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推荐课
期刊
一.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政治课教学中,可以将活动在适当的时机引入课堂,这种方法既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空间,又能够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例如:在初三政治课中,依法治国和思想道德建设是两个重要的内容,在课堂上我采用辩论的方式,辩题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哪个更重要”。把学生分为两组,正方观点是依法治国更重要,反方则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以德治国。通过交流与讨论,同学们
期刊
所谓延伸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和活动。职高不同于普高,相对来说职高学生还是具有相当多的时间和机会来面对社会,就体育教学而言,除了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技能等自身作用外,还应肩负着让学生走进并尽快适应社会,将所学知识化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后继手段的重要作用,为此,体育延伸性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个体思维品质的活跃性和深刻性,也反映
期刊
《我们成功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要求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我们成功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2001年7月13日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后人们兴奋、自豪的心情和欢乐的场面,表达了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准确、读正确
期刊
课堂教学应放飞学生的心灵翅膀,实现教学民主。  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土壤,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催生学生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只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才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民主化、生活化的课堂中,教师要具有诚挚的态度与爱心,与学生平等相处的心态,要尊重学生,宽容学生,使学生觉得师生是朋友、伙伴。课堂的民主性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情感和谐上,而且还应体现在对教与学关系的矛
期刊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80页的例1以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1题、自编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印有长方形的纸,不同边长的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动手操作  1.出示问题,明确要求  师:佘老师最近买了新房子,正忙着设计怎样装修,可我遇到了一个
期刊
本人从事高中教学近10年,接触的学生形形色色,采用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改变,通过《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本人认识到在教学中要获得师生双赢,赏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从理论上讲,美国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也就是说,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期刊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  一.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