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外阅读资源开发策略研究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y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开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一直是大家格外关心的话题。事实上,凭借课内阅读资源去培养学生的阅读综合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满足教学需要,以及学生个人成长需求的,毕竟课内阅读素材不是提纲,更不是对阅读方向的一种规划,而是实实在在的学习对象。但教材内容毕竟是相对固定的,经常调换内容也是不现实的,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变化却是动态的,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相对固定的课内阅读素材的局限性便凸现出来,于是,开发课外阅读资源便成为必然。下面本文将对小学课外阅读资源开发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开发;策略
  一、核心概念界定
  1.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续与拓展,它是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教科书之外,自主选择,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以增长知識、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为主要目的,被视为是小学生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2.阅读资源
  课程是在一定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因此,确定阅读资源范围时,以及择取阅读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要突出上述这些内容,即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资源,以及有助于实现最终教育目的的资源来作为阅读资源。
  3.资源开发
  关于阅读资源的开发,它必须是在明确具体教育教学思想和任务的前提下来确定课程体系的各种要素的,比如课外阅读教学思想、教学标准、教学内容、教学与活动的实施、教学与活动的评价等,资源开发过程需紧密围绕这些内容来进行,并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同时,实现各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的统一指向。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开发标准及开发策略
  1.科学开发途径需要“三来源”
  关于开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可供选择的范围还是非常广的,基于课程化体系建构这一目标,前期开发工作需要首先明确好资源开发的方向,以及资源来源途径。本研究择取了传统文化、民风民俗和自然环境这三个来源途径。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传承着红色文明,包括民歌童谣、民间美术、地方戏曲、传统技艺、名人传记等文化遗产,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文化馆、纪念碑亭、名人故居、革命遗址、名胜古迹和祠堂庙宇等文化场馆场所,以及传统小吃、地方特产等其他文化遗存。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化体系建构的基本要素。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国的传统观念里,民风民俗被认为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人们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模式,对学生增长见识,开拓学习视野有着很好的帮助。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冬至等传统节日习俗,如送灶神、贴春联、迎财神、舞龙灯、划龙舟、吃粽子、品月饼以及婚礼、葬礼等,都有着独一无二的文化背景及规范尊则,被认为是语文课外阅读课程资源开始的重要来源。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人们的生活起居和生活习惯会受大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水土、地域、气候等自然事物更被看成是社会文化环境形成的重要基础。加之当前自然环境每况愈下,环保已成为人们不得不去重视的问题,无论是以增长知识和见识为阅读目标,还是以立德树人为教育目标,自然环境都可被认为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一种有意义的途径。
  2.合理利用资源需要“三进入”
  构建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需要做到“三进入”,从而通过向学生提供更多阅读资源和机会来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是要使课外阅读进度语文课堂。积极开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与经验,增强阅读的实践性,并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联系课堂教学资源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分析当前多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无论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其中都有很多环节可以渗透进课外阅读素材,或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融合,或仿照当前课程体系去创建一个新的、基于课外阅读的课程体系,都会对实现教学目标有着积极的推动。
  其次是将课外阅读资源引进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价值和作用,不仅要使其进入课堂,还应该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上有所作为,将基本成熟的语文校外课程资源纳入校本课程体系,进而形成特色鲜明的本土化课程。
  然后是使课外阅读融入进德育活动。小学义务教育在立德树人教育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作为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科目,语文教学应当在活动中更多融入进课外阅读资源,特别是那些有助于进行德育教育的阅读资源。
  3.提升资源质量需要“三结合”
  依靠外力来支持资源质量的提升,其作用是十分有限的,因此需要做好“三结合”。
  首先是与综合课程建设结合。综合课程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基本取向,语文课外课程资源在综合课程建设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价值十分重要。课外课程资源与综合课程建设结合,更能彰显其价值。
  其次是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一所学校的历史延续、办学传统、校风传承、学风继承等,都是语文课外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精神本源,两者之间是相融相通的。课外课程资源与学校文化建设结合,可以校园办学特色。
  然后是与小学教育振兴结合。振兴战略指出,优先发展小学教育事业,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有利于提升语文教育质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是新时代下繁荣和发展义务教育的有效途径。
  (下转第24版)(上接第17版)
  4.实现成果增效需要“三开放”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及综合语文素养,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其成果需要通过开放增加效益,并在交流中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   首先要向其他學科领域开放。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科普类文章时,老师可以以具体的科普知识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像蝙蝠与雷达存在怎样的关联;地球自转和公转是如何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等等。这些知识均来自于不同学科领域,学生在阅读之余还能够吸收到很多生活常识。语文学科因其在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地位一直居于显要位置。跨学科、跨领域资源融合,是课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要求、新机制。语文课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和综合课程建设结合,向其他学科领域开放,是其使命担当和责任所在。
  其次要向综合实践活动开放。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或者老师可以将自己所参与的实践活动经验带入进阅读教学中,这样便能够把更多实践互动资源与阅读教学融合在一起。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将成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课外与校外的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成为必修内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与语文课外课程资源相互交叉、相互促进、相互开放,有利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质量,也有利于提升语文课外课程资源的品质。
  然后要向兄弟学校开放。这里的“开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语文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成果开放,为兄弟学校提供经验教训,并获取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意见,促进效益增加。
  结束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从当前资源开发程度看,有不少地方都是可以被加以利用的,从教材到教学,从内容到方法,并且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方向和教育方针也是相互关联的。当前研究并未涉及到太多有关政策方面的内容,更多是从教学实际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角度来做分析。但相信随着“开发”思想与意识的不断提升,定会有更多因素融入到具体开发行为中,因此我们当前在开发资源时,要懂得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使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化体系构建行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9YQJK405)】
  【参考文献】
  [1]徐超.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7):21-22.
  [2]胥瑞.浅析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3):13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德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不断强化。中学阶段培养起学生正确的道德认知、良好的行为举止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学习与生活,更对其一生的发展起到着重要作用。而初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德育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初中生应具备的一些良好学习习惯及有效培养措施作为论述重点,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德育;中学生;学习习惯;教师
本报讯 5月16日下午,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以下简称“省实附中”)报告厅热闹非凡,一阵接一阵的掌声从门缝中传出来。原来,“省附大讲堂”邀请到了国际级帆船赛事冠军、中国职业帆船赛事选手刘明,为师生们作“乘风破浪,航向深蓝”的专题讲座。  刘明出生的地方离大海很远,并且在初中时期才真正接触体育。高二的时候,他被广东省帆船队选中,从零开始开始学习帆船知识。刚入队的时候,他的综合排名倒数第一。为了追
【摘要】如何提高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本文以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单元知识,发散思维、沟通知识联系等探讨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单元复习;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单元复习课的好搭档。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已对思维导图的结构、特点及使用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数学学习上,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复习更多的运用在图形与几何领域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英语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言语理解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落实把学生培养成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自然拼读法;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在教学期间采用自然拼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达到提高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教育目标。通过教师的
【摘要】作为课外阅读内容的一部分,整本书阅读在小学高年级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展示了课内与课外阅读的紧密联系。整本书阅读要求教师精心设计,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本文从“阅读前激趣—阅读中推进—阅读后延伸”三阶段的纵向阅读策略谈起,构建“泛读读情节”“精读读人物”“品读读‘被忽略的精彩’”的橫向阅读策略,力求形成相对完整的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体系。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整本书阅读;阅读策略
【摘要】读后续写作为新的测试题型加入2021年广东省高考英语,不论给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带来巨大挑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探讨如何通过“4321”教学设计模式推进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深度学习,聚焦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读后续写;深度学习  2021年广东省高考英语中的读后续写题型,以记叙文连续
【摘要】在新时代大数据及新高考的大背景下,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堂的最重要的目标。本文结合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究对当前的课堂模式进行优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及实践中贯穿以当节知识及素养培养目标背景下的多种数学问题形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知识,培养能力,形成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新授课 ;探究  
【摘要】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经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器乐教学进课堂已经开展的如火如荼,成为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标准提出:课堂器乐应使用易于学习、便于携带的集体教学乐器,而我校作为陶艺特色学校,一直都在开展陶艺校本教学,一直在进行这个陶艺课题的研究,并引进了陶笛这个新兴的乐器,有着人见人爱、简单易学、且兼具中西文化特点
【摘要】数学是一门非常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如何提高课堂有效性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从教师、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环节三个方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做法  什么是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根据课堂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于教师自身的,也有来
导读法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抓住文章的某个“鼻子”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引导学生掌握课文新知的一种方法。在语文教学中,它有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和实现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益等功能。导读法由于抓住了文章的“要害”,直奔课文中心进行教学,这就避免了繁琐的串讲和啰嗦的分析,节省了较多时间,使课堂实现了“低耗高效”的目标。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每篇课文字词句篇的训练和思想教育又是十分必要的,在有限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