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玩边写,愉快的作文教学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5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为了学生在平时的语文应试中容易取得好成绩,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采用“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的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被迫在习作中生搬硬造,也能挤出那么一点文字来,用于应付考试也算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方法了。这种作文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了学生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给学生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学生反而不会下笔,所写的作文语言空洞,不善于表达,不会创新。于是就出现每次写好人好事的文章就只有扶老奶奶过马路;每次写父母的爱就只有生病被母亲送去医院;每次写同学友情就只剩下让伞了。习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单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和为了获取高分,缺乏了真实的行为和感受,只能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倒不像是习作,更像是“无病呻吟”。记得我去年接手班级学生的学期初,为了了解班中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在一节作文课进行了一次作文练习,我没有给出固定的题目,也不限题材,就写一篇自己认为最拿手的作文。我以为学生会写出一篇篇优秀的作品。结果却令我大失所望:在规定的时间,大部分学生根本无法完成,即使寥寥几个完成的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也是记流水账,毫无生动可言。我万万没想到,这么好写的作文,学生怎么就无法完成了呢?于是,我在班中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结果学生给出的理由是:不喜欢写,不知道写什么,还有就是老师没定题目,没列提纲,没有范文作为参考,写不了。听了学生的反应,我更吃惊了:难道不定题目就写不了?难道不出提纲,没有范文参照就写不出?是不是由于教师长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改评”限制,让学生已经不愿意自己独立习作了?
  二、改变的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要接近于生活。其实这就是让学生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亲身体验的事情还有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而已。因而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能够细心发掘身边的事物,多于听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乐于动笔来写写。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又难于实现以上的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共同努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创设条件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
  作文是什么?我在这里打个比方:作文就像是给自己心灵打开的一扇窗户,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见闻,感情和见识。而小学生的作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学生练习写写自己所看、所听、所感、所想,不拘于形式,不限规格,只要学生能写、乐写就行了。
  1.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作文观
  我们作为教学的引导者,要告诉学生,作文不难,其实就是用语言来把自己平时的见闻,想法,观点表达出来,尽量消除学生们对作文厌烦、害怕的情绪。学生的心态放轻松了,对作文不排斥了,他们才愿意接受作文的训练,这样才会使学生感到习作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事情,从而对作文产生好感,产生趣味。
  2. 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写作素材
  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学生一拿起笔头就疼,他们不知道要写什么,有何内容可写,如何去写。这是因为平时学生观察事物,留心周围的事物往往都比较粗略,难以发现写作的材料。语文老师是学生写作最佳的引导者,如何培养学生寻找写作素材呢?我认为应该创作一定的条件去引导学生寻找素材,而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空想象。
  3. 激发孩子的兴奋点,让孩子兴趣盎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其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进行创作的动力。我们在作文课上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激发学生的这个兴奋点,使学生在每次上作文课时都能趣味盎然,跃跃欲试。作文一定是“个性化的”,最重要的是创意和思想,要包容学生,不束缚他们,才能产生真正的奇思妙想,才能妙笔生花。
  4. 利用游戏创设情境,轻松习作
  每个小孩子都喜欢玩,这是他们的天性,而玩游戏则是他们最喜欢最快乐的事情了,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如果能做到把平时和学生玩的一些游戏融入进去,和作文一起游戏,使学生能在玩中学习写作,作文对他们來说也就成为最简单最平常的事了。因此,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
  责任编辑 黄博彦
其他文献
文章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以多所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语言学习信念与策略为主要调查内容的英语学习问卷为研究工具,探讨了在汉语语境下英语作为
文章首先论述了民族精神教育与学生品德发展的关系,接着回顾了民族精神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然后阐述了唐弢先生的民族精神及内涵,最后讨论了开展唐弢民族精神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农村孩子比较胆小,不善于沟通,害怕和老师交流,影响学习效果。而农村留守学生较多,家庭教育缺失等综合因素影响,导致很多农村初中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甚至有些学生还出现了逃学、辍学的现象,前途渺茫,令人担忧。因此,可以采取理想激励、榜样激励、爱心激励、奖惩激励、竞赛激励等教育策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健康成长。  理想激励。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
一、案例:我上《假文盲》作前指导  在作前指导课上,我出示课件《假文盲》漫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丰富画面内容:1. 从图画人物的衣着看,天气怎样?除了这,你还会想到什么呢? 2. 四位男子怎会在“母子上车处”等候上车?他们当时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3. 那位抱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看到四位男子站在“母子上车处”,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四位男子又是如何回答?4. 周围的旅客看到此景,可能会议论
近年来,人们对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过程中,就'专业化'的问题出现了一系列的'两难',应该如何正视并协调好这些'两难',
文章从语言学习和认知的角度论述了语言教学侧重点由教到学的变化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了对外汉语教学组织需要注意输入的可理解性、语言知识的可交际性、教与学比例的合理性、教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做出新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而言,积极心理学的出现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那么,如何运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涉及诸多因素的关系体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教学工作的完成都是靠师生之间的交往来完成的。在认真开展素质教育、追求学生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一个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多年的从教经历,让我认识到,教师只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做好工作,就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公平
“如果德育工作没有抓好,育人也就无从谈起,教育也就没有了根基。我们追求的是教学融合德育、德育保障教学的全员育人办学机制。” 天河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天外”)校长崔海友语重心长地说。因为如此,天外才能够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在教育教学、德育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的显著办学成绩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 “天外模式”。  一、以和雅教育为突破,统领学校德育工作  以“和雅君子、世
在纠错的过程中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在小学高年级英语教学中使用错题集更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的能力、探索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错题集,引导学生在知识整理归纳中进行反思  每个单元学习结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单元的知识进行反思性总结,如:自己对这个单元的知识的认识是否达到所要求的程度,对这些知识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原有的知识有什么欠缺之处,这种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