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读一份“清高”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叙述视角、句式长短、情感透析的角度,立足于语言去解剖《老王》,以探视知识分子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障碍,以探视人性人情上的缺陷和可能。
  【关键词】知识分子;视角;句式;情感;清高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几度读《老王》,几番不能自已。文末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其中“愧怍”一词,奇妙地把杨绛一家与老王交往的点滴之情,升华到情感的境界,有高度、有气势,同时很耐人寻味的是:一个有良知、善良的杨绛其“愧怍”从何而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点探究。
  一、叙述视角的转换
  叙述视角是指叙述时对叙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第一个叙述视角“我”。“我”视角的好处在于,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因此我们读到了作者一家送大瓶的鱼肝油、照顾老王生意等的善良,读到了中国人常有的礼尚往来的客气,读到了“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对老王的有礼有节。
  第二个叙述视角老王。叙述人称变为第三人称,表达时有了更多的自由。例如“据老王自己讲……”文段陆陆续续地引用了老王的原话。既然“我”常坐,而且“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为什么不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是因为怕不能客观地陈述呢,还是说,“闲话”当中,“我”真的只把他当成了一个和“我”没有什么关系听听而已的一个雇主?
  第三个视角“有人说”。“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不老实”和“害了恶病”有什么关联呢?然而“我”不是“常坐老王的三轮”吗?老王多次来我家的时候,“我”怎么都没有想起去问问,而是作了一些无端的猜测:“他也许. .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 .是得了恶病”。
  通过叙述视角的转换,我们不难明白杨绛先生的作品强烈地体现作者的“观察者”姿态,采用的是一种“走出事态之外的冷静的审视”,理智地“看”正是作者无处不在体现的一种对人性、道德以及社会制度的深切关怀与反思的折射。
  二、句式长短的交替
  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他蹬,我坐”,是个短句,杨绛先生着意指出,有些反常,是否在强调“我”和老王之间的雇佣关系?以文中的对话描写为例,看长句与短句的交替在文中的意味深长。
  情境一:老王送钱先生上医院,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短句)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短句)一个设身处地为“我”着想的老王!一个不想欠人人情的“我”!
  情境二:老王最后一次来“我”家送大鸡蛋和好香油。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短句)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长句)他只说:“我不吃。”(短句)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短句)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 . .,我知道. . .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长句)一个淳朴憨厚不会说话的老王;一个不想欠人人情的“我”!情境三:十几天后,“我”碰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短句)“早埋了。”(短句)“呀,他什么时候……”(短句)“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长句)一个冷漠的老李,旁观生死;一个冷漠的“我”!
  句式的长短交替,对话里多用短句,一个个含情的文字,是杨绛先生欲言又止的笔法,是把苦难悲痛深掩不露,虽言简意赅,却饱含着智性的思考。
  三、几种情感的交织
  杨绛先生以纯熟的手法和冷静的笔调在《老王》中抒发了多种情感:同情、怜惜、关爱、抱歉、不安……
  《老王》写于1984年,事情发生在“文革”时期,老王是作者生命中一个过客,文章结尾处写道:“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既然我们读到了“我”对老王的善,对老王的尊重,那“我”又何必愧怍呢?
  1.对老王同情、怜惜、关爱。这是善良的体现,也是一种本能,自然与现实里的责任和担当无关,所以做多一点少做一点也不算什么。
  事件一:关于老王的眼病。有一段老王“不老实”往事的传说,“我”没有多问,若非女儿,他的夜盲症我又哪里知道!
  事件二:關于钱。老王顺带给我们带冰,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老王送香油鸡蛋,“我”也一定要给钱。
  事件三:关于老王的病。文章写道:“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两个“不知”,就像钉子一样,把“我”的良心钉在朗朗乾坤下接受审判。
  2.对老王的抱歉、不安。事件:老王送香油、鸡蛋时,没有让老王进屋。“我”的解释是“可是我害怕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后来,得知老王死讯后,“我也不懂,没多问”。而真正的因果关系,似乎也被颠倒——因为“没多问”,所以不懂得。老王最后的死,“我”感觉了抱歉、不安。
  3.对老王的愧怍。“我”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猜度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并且说“我想他是知道的”,以寻得内心的平定,无非是在寻求解脱和自我安慰。
  无论是借助于对叙述视角的转换,句式长短的交替探究还是对几种情感交织的探视,我们都能看到知识分子和底层劳动者在文化上、心理上本就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杨绛和没有文化的老王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有过多的交往,更不可能成为知心朋友或亲如家人,表现出来的“就是对下层劳动者有着一种深切的怜悯与同情,但是这种同情与怜悯又是居高临下的”。“过分热情就是疏远,过于客气就是距离”,一句“谢谢”,正折射了你无意识的见外。
  “有距离的审美观照、美丑善恶互现手法形成其散文清雅隽永、豁达冲淡的艺术风格……”杨绛先生告诉我们读书可以“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读书人的“清高”折射了一个有良知的人的“愧怍”。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自省:我的课堂将带给孩子们的是怎样的生长?最近学到了一位老师教学的《争论的故事》的课堂实录,我就带着生长的眼光来学习、分析这样的有生长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长性课堂;师生共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一、生长性课堂应该是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状态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  教师不是知识的
【摘要】朗读是人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要求。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说与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激发审美意识,理解文章深层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并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气韵;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剧本,就要好
【摘要】归有光作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其文平淡冲和而韵味不穷,备受推崇,后世对此评价已非常详尽。细读归氏之文,其构思也颇具匠心。本文试从其代表作《项脊轩志》的情感角度入手,对作者情感铺排的技巧作浅近的赏析。  【关键词】《项脊轩志》; 悲情; 铺排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过程中,要想让感情真实感人,文辞表述就得巧妙。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遭遇种种困惑与尴尬。本文就走出尴尬做一番探索与思考,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反思和审视,以期引起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尴尬;困惑;童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人人会历经酸甜苦辣。那些层出不穷的小小事件就像银河系中的一颗颗星星,时不时眨眨眼睛,叫人尴尬、困惑,叫人深思、震撼。而今站在全新的角度来反思和审视,竟会
【摘要】词语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掌握关键词语,等于掌握全文。优化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犹如钥匙般的存在。那么如何优化词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水平呢?就必须强调词语的理解与应用、积累与沉淀,离开了这一点无异于筑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在日常词语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施教,巧于引导,运用新颖有效的
【摘要】本文先概述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及《百万英镑》的内容,接着从六个方面分析主人公亨利·亚当:饥肠辘辘,面对肮脏的梨子,不去捡拾,得到百万大钞,没有利令智昏,时刻提防意外陷阱,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保持诚实的品格,凭借真诚的人格魅力,救朋友于困厄之中,并成为大亨,揭示了亨利成功的秘诀。联系历史与现实的事例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你成为大富翁,又能送你下地狱。  【关键词】不捡拾梨子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对于实现小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至关重要,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是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反思,正如卡莱尔所说的“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本研究主要从符号互动论视角出发,针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课前预习模式化、课堂感悟不具体、课后拓展浅表化等问题,认为可以从忽视学生个人阅读体验、教师知识结构贫乏、教学过于急于求成等方面来寻找成因,并相应提出了课前预习“我
【摘要】本文从作文素材的价值及特点、分类及运用和积累策略三方面对高考论述文写作作了较有意义的微观探索,更值一提的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可读性,论文还结合了笔者所教学生的高考满分作文进行论证。  【关键词】作文素材;价值特点;分类运用;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暑期,笔者将同事从高考语文阅卷现场带回的满分作文卷电子稿发在班级群里,不久,陈靛靛同学跟我说,《善读心
【摘要】层递式教学不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将知识浅入深出地教给学生,层层递进地讲授,照顾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式;劝学;层递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更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语文“工具性”的培养上应唤醒学生潜藏在内心的表达欲望和言说本能,语文的“人文性”应培养学生对“美
【摘要】帮助学生吃透教材中出现的虚实描写的手法,首要任务是分清何谓虚、何谓实。一般来说:一是现实景象为实,神仙鬼怪和梦境为虚;二是眼前景象为实,已逝之境和未来之境为虚;三是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四是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关键词】古典诗歌;艺术手法;虚实描写;虚实结合;效果;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在读古典诗时,处处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看不清诗歌的真面目。北宋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