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根本,吃透教材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123qwe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帮助学生吃透教材中出现的虚实描写的手法,首要任务是分清何谓虚、何谓实。一般来说:一是现实景象为实,神仙鬼怪和梦境为虚;二是眼前景象为实,已逝之境和未来之境为虚;三是正面为实,侧面为虚;四是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关键词】古典诗歌;艺术手法;虚实描写;虚实结合;效果;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学生在读古典诗时,处处化虚为实,以实写虚,看不清诗歌的真面目。北宋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写道:“状难写之景尽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说的就是这种说法。而在揭开这层纱之前,学生往往根本不会想到此处运用了这种手法,相反,如果揭开这层纱,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因此,要帮助学生练成“火眼金睛”,一眼看透这层纱。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诗歌中虚实描写手法?我认为,要抓住根本,吃透教材。即以教材为根本,让学生熟谙这种常见艺术手法。
  高中教材的古典诗歌中虚实描写的手法俯拾即是。下面以教材为“本”,探究古典诗歌中虚实描写手法。虚实描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实景象为实,神仙鬼怪和梦境为虚
  说到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情感、表现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青冥浩荡不见底,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这些诗句通过虚写充满吉祥与美丽的神仙世界,反衬出现实世界的凶险和丑恶,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强烈的憎恶。而诗歌开头“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写出了天姥山之高大雄伟、神奇壮阔的现实景象。
  周邦彦《苏幕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上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实写眼前的现实景象:闷热潮湿夏季和灵动呼晴的鸟雀以及亭亭玉立的荷花。下片:“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则通过写梦境,虚写出天涯游子的情怀,寄寓了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二、眼前景象为实,已逝之境和未来之境为虚
  柳永《雨霖铃》(必修4):“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些诗句,寫的都是离别时眼前的现实场景,是实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三句,是设想别后之情景:兰舟离岸,黎明时分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钩新月,斜挂于柳梢。这属于虚写,通过写想象之虚景,使离情得以延伸到未来,而“迢迢不断如春水”,倍增离情别绪,可谓感人至深。
  又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必修4)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诗人在赤鼻矶见到的实景,雄伟壮丽,大气磅礴,如此景象为下文英雄人物出场做好了铺垫。而“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写出了儒将周瑜的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暗含作者年华已逝,而壮志未酬的感伤。显然,火烧赤壁并不是此刻发生在诗人眼前的实景,属于已逝之境,是虚写。
  再有李白《越中览古》(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前三句写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破吴凯旋的往事,为虚写。诗人大力渲染昔日越宫的热闹繁华,用以和今日宫殿旧址上却只剩鹧鸪乱飞的凄清景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沧海桑田、盛衰无常的历史思考。
  三、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琵琶行》中诗人三次写到洵阳江中之月,描写月亮,实际为了烘托诗人的感情。“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诗人离别时哀伤的心境。“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出琵琶声优美动人,引人入胜。“绕船月明江水寒”烘托了琵琶女孤寂悲凉的心境 。江中月,景是实,而通过景物烘托出来的情则是虚。
  四、具象为实,抽象为虚。
  李煜的《虞美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家亡国破,爱人离散,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一旦沦为阶下囚,整日受尽凌辱,其胸中怨恨,难以言表。词人运用比喻手法,极言愁苦之多之广之不可断绝。“愁”本是抽象之物,词人把“愁”物化成为一江滚滚东流的春水,此处化虚为实,以实写虚。写出了多而不绝,连绵不断的愁绪,形象有力,直击读者心灵。 清代唐彪左《读乢作文谱》中说:“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诗歌中做到虚实相济,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艺术境界,水乳交融,能极大地丰富诗的意象,拓展诗的意境,同时也能为读者提供宽广的审美空间,使读者拥有良好审美体验。这正是虚实描写的显著效果。
  让学生认清何谓虚、何谓实, 吃透虚实描写手法,才能做好题目。在2017年安徽重点高中诊断联考当中,考查姜夔的《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的表达技巧,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虚实结合。值得注意的是,在答题中不仅要指出虚实结合的手法,还要具体分析哪句是实景及表达的情感,哪句是虚写及其所表现的情感效果。
  总之,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揭开虚实描写手法的神秘面纱,进而读懂诗歌。
  (编辑:郭恒)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活动课是语文课改的一个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关键词】语文活动课;提高语文素养;勇于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课堂活动的理论依据  积极心理学里有一句话:发现优势比修正缺点更有教育意义。如果孩子能确认自己
【摘要】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常常自省:我的课堂将带给孩子们的是怎样的生长?最近学到了一位老师教学的《争论的故事》的课堂实录,我就带着生长的眼光来学习、分析这样的有生长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长性课堂;师生共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一、生长性课堂应该是能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状态的基础上唤醒学生学习热情的课堂  教师不是知识的
【摘要】朗读是人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的要求。朗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说与写的能力,引导学生与作品产生共鸣,激发审美意识,理解文章深层意蕴,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并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朗读;气韵;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剧本,就要好
【摘要】归有光作为明代“唐宋派”散文的代表人物,其文平淡冲和而韵味不穷,备受推崇,后世对此评价已非常详尽。细读归氏之文,其构思也颇具匠心。本文试从其代表作《项脊轩志》的情感角度入手,对作者情感铺排的技巧作浅近的赏析。  【关键词】《项脊轩志》; 悲情; 铺排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孔子说:“情欲信,词欲巧。”这就告诉我们写作过程中,要想让感情真实感人,文辞表述就得巧妙。
【摘要】目前小学教育教学遭遇种种困惑与尴尬。本文就走出尴尬做一番探索与思考,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反思和审视,以期引起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思考。  【关键词】尴尬;困惑;童心;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人人会历经酸甜苦辣。那些层出不穷的小小事件就像银河系中的一颗颗星星,时不时眨眨眼睛,叫人尴尬、困惑,叫人深思、震撼。而今站在全新的角度来反思和审视,竟会
【摘要】词语教学也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掌握大量的词语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掌握关键词语,等于掌握全文。优化词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犹如钥匙般的存在。那么如何优化词语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孩子们的语文水平呢?就必须强调词语的理解与应用、积累与沉淀,离开了这一点无异于筑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在日常词语教学中我们要精心施教,巧于引导,运用新颖有效的
【摘要】本文先概述马克·吐温的文学成就及《百万英镑》的内容,接着从六个方面分析主人公亨利·亚当:饥肠辘辘,面对肮脏的梨子,不去捡拾,得到百万大钞,没有利令智昏,时刻提防意外陷阱,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保持诚实的品格,凭借真诚的人格魅力,救朋友于困厄之中,并成为大亨,揭示了亨利成功的秘诀。联系历史与现实的事例说明金钱不是万能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让你成为大富翁,又能送你下地狱。  【关键词】不捡拾梨子
【摘要】批注式阅读教学对于实现小学生与文本、教师之间的多向互动至关重要,这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是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反思,正如卡莱尔所说的“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本研究主要从符号互动论视角出发,针对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中出现的课前预习模式化、课堂感悟不具体、课后拓展浅表化等问题,认为可以从忽视学生个人阅读体验、教师知识结构贫乏、教学过于急于求成等方面来寻找成因,并相应提出了课前预习“我
【摘要】本文从作文素材的价值及特点、分类及运用和积累策略三方面对高考论述文写作作了较有意义的微观探索,更值一提的是,为了增强说服力和可读性,论文还结合了笔者所教学生的高考满分作文进行论证。  【关键词】作文素材;价值特点;分类运用;积累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2017年暑期,笔者将同事从高考语文阅卷现场带回的满分作文卷电子稿发在班级群里,不久,陈靛靛同学跟我说,《善读心
【摘要】层递式教学不是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将知识浅入深出地教给学生,层层递进地讲授,照顾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做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式;劝学;层递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更注重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语文“工具性”的培养上应唤醒学生潜藏在内心的表达欲望和言说本能,语文的“人文性”应培养学生对“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