媳妇也是顶梁柱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聊斋志异》载,明清时期,山东高密市有个叫奚山的人,靠长途贩运为生,经年在沂蒙一带走动。某天他又来到这一带,刚好遇到下雨,便想去熟人家住宿,而夜已深,遍叩肆门,也无应者。他只好徘徊在一户人家的房檐下。忽然这户人家的门开了,一对老年夫妇接待了奚山。
  奚山进门一看,这个家庭的摆设有点奇怪,房子里没有高大的家具,都是短足桌凳,矮矮的,让人觉得很憋屈。而且,家里没有加热食品的炊具,这对夫妇只能端上凉拌的饭菜。更有意思的是,这对夫妇总是很忙碌,在房子里团团转。奚山一会儿站起,一会儿坐下,心里很不安,就拉住老头儿请他休息。
  过了一会儿,一位十六七岁左右的姑娘出来给奚山斟酒。奚山看着姑娘,动心了,想让这位姑娘给自己做弟媳。问起对方的家世,奚山才知道这家人姓古,夫妻俩膝下就这么一个女儿,叫阿纤。奚山提起这桩婚事,古家人也挺欢喜的,因为他们在这里也是寄居,如果这门婚事能成,全家移居到奚家去,他们当然求之不得。
  分别以后,奚山在外客居行商一个多月,才返回沂蒙。奚山在走到离阿纤的村子一里多路的地方时,遇见一位老太太领着一位姑娘。他走近以后看了看,觉着那姑娘像阿纤,姑娘也一再看他,并附在老太太耳边说了些什么。老太太便停下脚步问奚山说:“先生姓奚吗?”奚山连声说是。经过一番交流,奚山得知古家老翁死于一次事故——因墙壁坍塌而故去。
  老太太诉说着自己和女儿的孤苦,不知不觉伤心啼哭起来,奚山也心酸难受。老太太说:“这个地方的人情很不善良,我们孤儿寡妇很难过日子。阿纤既已经是你家的媳妇,不如这几天就同你一起回去吧,错过了这个机会恐怕就要推迟许多日子。”奚山同意了。
  让奚山称奇的是,这家人已为这次迁徙做好了准备工作。原来,阿纤与其母亲并不是完全仰息于人,她们有自己的家产——大批粮食。阿纤母亲对奚山说,她们的预测能力极准,已预测到奚山将会来,为了能轻装去高密,已提前将大部分家产变现成了货币。
  等奚山来的时候,阿纤家还储藏了二十多石粮食,连买主都已经有了,叫谈二泉。母女二人委托奚山去和买主交流,说售卖的粮食可以做路费。奚山依言找到四五里之外的谈二泉。谈二泉得知阿纤与母亲还要售余粮后,派了两个人前往运粮。两个男子拉着四头骡子,来回运输了四趟才运完。贩卖完存粮,母女二人拿了现金,这才跟着奚山上路。
  阿纤和母亲跟着奚山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奚家落户。回到家里以后,奚山把经过情由告诉了父母。双方相见都很高兴。奚家收拾了另一所房子,让老太太住下,然后占卜选择了个好日子替奚山的弟弟奚三郎完了婚。
  阿纤寡言少语,性情温和,有人和她说话,她也只是微笑。尤其令人称奇和感动的是,她日日夜夜纺织根本停不下来。这么漂亮勤劳的媳妇,谁不喜欢,因此奚家人都很怜爱阿纤。
  阿纤是个传奇人物,她嫁到奚家三四年左右,奚家越来越富,日子越来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不过,阿纤在忙碌之余嘱咐奚三郎:“你跟你大哥说一下,再过沂蒙我当年住过的地方时,千万不要提起我。”
  谁知好景不长。奚山有一次回到当初遇到阿纤住的地方,偶尔问起左右邻居,这里以前是不是住过一户姓古的人家,结果人们都纷纷表示,从来没听说过有姓古的人在这里住过。他们说那套房子是套空宅子,因宅子里常出现怪事,十多年没人敢去住,有一天,老宅子的后墻倒塌了,邻居发现一只巨大的老鼠被压在墙壁下面。
  奚山回家途中,种种镜头在眼前回放了一遍:家里只有短脚桌椅,喜欢储存粮食,干起事来团团转……奚山越发感到奇怪,回到家中私下里和家里人谈论,家人都怀疑阿纤不是人,暗暗地为奚三郎担心,奚山甚至拿出一只猫来试探阿纤,阿纤虽然不怕,然而总是愁眉不展。
  奚家也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家族,他们不管阿纤嫁人奚家以来的表现,开始给阿纤脸色看。阿纤是何等聪明的人,觉得此处并非久留之地,于是苦求奚三郎赐离婚书。奚三郎倒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他不仅深爱着阿纤,而且也看到了阿纤为奚家立下的汗马功劳,死活不肯离婚,最后阿纤带着母亲偷偷离开了奚家。
  奚三郎忽然不见娇妻,十分痛苦,奚家人却大为庆幸,还劝奚三郎重新娶妻成立新的家庭。有意思的是,阿纤离开奚家不久,奚家家道没落,由富变贫,于是奚家的人也开始思念阿纤。
  奚三郎有个堂弟,名叫奚岚。一天,奚岚到胶州走亲戚,发现堂嫂阿纤就租住在隔壁家,正碰上其母去世,哭得很伤心。奚岚要赁一辆车载她一起回家。阿纤面色凄苦地说:“我因为人家不把我当人看待,才跟母亲一块儿隐居到这里。现在我若再回去,谁不用白眼看我?如果真想要我再回去,必须与大哥分开过日子,不然的话,我就吃毒药寻死算了!”
  奚岚得知嫂嫂的心意后赶紧回到了家,将一切告诉了奚三郎,奚三郎星夜驰去,找到阿纤,夫妻相见,眼泪涟涟。一番叙旧后,阿纤打算跟着奚三郎回家,屋主却开始讹诈。屋主说这几年都没有收阿纤的房租,现在想走,没那么容易,除非阿纤留下给他做妾。奚三郎毫无办法。这时阿纤说不着急,她有资金,于是拿出积蓄好的三十多石粮食,兑换成货币,不仅偿还了房租,还有盈余。
  阿纤回到奚家,为重振家业,拿出自己的资金重建粮仓,继续发展粮食产业,不过一年,奚三郎家中便十分富有了,而奚山家却很贫苦。阿纤把公婆接过来供养,也经常拿银子和粮食周济奚山。奚三郎高兴地说:“你真可谓是不念旧恶啊。”阿纤说:“他也是出于爱护弟弟,而且如果不是他,我哪有机会结识三郎呢?”以后,奚家也没有什么怪异的事情出现。
  关于阿纤的神奇故事,一者可见在华北、山东一带,明清时期可能有一个靠粮食致富的群体;二者可见女性在当时已经是家庭理财的主力,这在蒲松龄笔下已经屡见不鲜。当年蒲松龄在外授课为生,妻子在家纺织养家,渐渐地,蒲松龄一家的生活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很可能和蒲夫人的理财持家有很大关系。因此故事中充满蒲松龄对勤劳女性的秀外慧中品格的赞美。
  编辑/冰如
其他文献
明朝才子张溥的哥哥是工部尚书,但庶出的身份使得年幼的张溥在张家很不受待见。更痛苦的是,老爸留下来的家产也被哥哥全数夺去。  别人越是瞧不起他,张溥就越要做出成绩给别人看。于是,少年张溥发奋读书,甚至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冬天手都被冻裂了,他就端来一盆热水,浸暖双手后继续抄书。自残式的刻苦让少年张溥成为当地著名的学霸。  崇祯三年(1630年),张溥和好友一起参加举人考试,牛刀小试,便初战告捷。第二年
刘备是个小手工业者,手头没什么资源,要想跟大V们拉上关系,难度太大了。  刘备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一个平原县令的职位,这在天下才俊当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响亮的名头,怎么才能跟大V们拉上关系呢?得抓机会。  孔融绝对是当时的大V,粉丝无数,影响力巨大。这一年,黄巾军包围了北海郡,要借粮,北海郡的太守就是孔融。孔融不给,想搬救兵,这时正好来了猛将太史慈,可以负责联系救兵。  找谁来救呢?孔融是动了心
古人很重视牙齿,创造了“唇亡齿寒”等一系列典故。古人也很重视牙疼,很多名人都会倒霉地跟牙疼纠缠半生。  第一个牙疼名人是伍子胥。《太平清话》说伍子胥的牙齿特别美,远近闻名。后来伍子胥从楚国出逃时,唯恐这一口大白牙被人认出来,一咬牙,从山上捡了块儿石头,把自己的牙都敲下来了……这个狠劲儿连当地的山神都震惊了,从此把那座山改名叫护牙山,还修了一座伍子胥的庙。伍子胥真够惨的,过文昭关一夜白头不说,一口好
明末学者周筼(yun)有一肚子的学问,诗也写得很好,要是在和平时期,他完全可以通过招考弄个公务员当当。可兵荒马乱的时代,皇帝都在想着怎么跑路,哪还有时间去管公务员的死活?于是,周筼放弃了这个打算,从老家嘉兴跑到王店镇,开了家米行。  周筼毕竟是文人出身,因此米行开得不伦不类。别家米行的老板都在想尽办法招揽顾客,周筼却在米行的办公桌上搞诗歌创作,顾客来了,也不招呼,只是埋头推敲诗句。这样一来,谁还来
秦汉之交,秦国的一支嫡系部队在如今的两广一带建立了南越国。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和汉文帝都派人前去招抚,但南越和汉朝的关系还是时好时坏。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朝使者唐蒙来到了南越国。南越人对唐蒙盛情款待,又心存提防。唐蒙也不着急,到处游山玩水,吃喝玩乐—对,其实他的真实身份就是一枚吃货。南越人见这位使者好吃,一拍大腿:那就好办了,正事能拖就拖,赶紧准备山珍海味伺候着!  有一天,唐蒙无意中
与雍正喜欢素雅的瓷器相比,乾隆更喜欢乡村非主流气息的瓷器:“洋彩黄地洋花宫碗上花样甚好,再烧造些……洋彩红地锦上添莲花挂瓶大小二对。”这些农家乐瓷器的名字里都充斥著“洋彩”“洋花”的词汇,但“洋彩”可不是随便一件花哨瓷器就能叫的。洋彩瓷器上的花卉、人物必须采用西洋明暗阴影透视技法,纹饰上应用西洋花卉蔓草题材……这表明生活在18世纪的乾隆追捧欧美风,有着一颗喜好西方艺术的时尚的心。  是谁把欧美风吹
临近春节,又到了“常回家看看”的时候。家人团聚之时,母亲们总喜欢操心孩子的衣食住行,父亲们则会关心孩子的学习、做事和人格操守。而这些关心抽象地说就是“家训”。中国的先辈们也喜欢给孩子们留下家训,比如嵇康和鲁迅。  嵇康才高八斗,且个性孤傲,特立独行,绝不与当权的司马氏合作,为此被司马昭处死,遇难时年仅39岁。然而,嵇康对儿子的告诫与嵇康平时行事的风格大相径庭。  嵇康之子嵇绍少年时性格特别强硬,嵇
随着《加勒比海盗5》的上映,中国又一次掀起了“加勒比热”。在《加勒比海盗3》中,海盗们敢与东印度公司的主力舰队正面对决。那么历史上,这些海盗真的那么厉害吗?  19世纪初,英国皇家舰队派总督伍兹·罗杰斯来到拿骚(今拉丁美洲岛国巴哈马的首都,曾是英国人的一个居民点)镇压越演越烈的海盗时,仅仅拨给了他100名海军士兵、两艘轻型护卫舰和两艘巡航炮艇。  此时的加勒比地区,海盗早已泛滥成灾。据当时的保守估
秋天的胡子,最爱长在玉米地里,长在玉米的脸上。  有金黄的,有米红的,有银白的,有紫红的,有灰黑的,也有纯红的。这些各色各样的胡子,让秋天很得意。秋天本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胡子代表着秋天的成熟。他披着这些胡子,在稻田里、河岸畔、公路上、柿子树下、野菊跟前,走走停停,欲言又止。他什么也不做,就想秀一秀自己的胡子。  风轻轻一吹,秋天的胡子就开始痒了,他淘气起来,一会儿瞪眼,一会儿挤眼,一会儿做出欲哭无
1849年,美国著名记者雅各布·里斯出生于丹麦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十分重视对里斯的教育,经常劝说里斯要多阅读,并希望他将来能够从事文字方面的工作。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21岁时,里斯怀揣着梦想去了美国。  初到美国时,为了谋生,里斯干过各种工作,种地、制砖、修铁路等,尝尽了艰辛。这种艰辛生活使得里斯深深体会到了底层人民的疾苦。在闲暇时,他不断给当时的一些大报投稿,希望能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效果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