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以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成为了眼下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性的教学实践,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本文着眼于初中数学学科,结合教学教育实践,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 新课改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8-0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家和教学者也在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更多的教育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改革大背景下,应该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转变“以教师作为中心”的传授方式,而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新课标更加强调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师者注重在日常实践中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个阶段的努力,即为学生打好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又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的人才做好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研究性的学习探索整理如下:
1.研究性学习的来源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既是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发现的精神、探索的勇气去揭开新知识的神秘面纱,去获取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2)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而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探索发现新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理论知识,创设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探索互动来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新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形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策略。
2.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采用所谓的灌输式教学法。长此以往,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的。研究性学习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最大限度的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习,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研究学习中掌握独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1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教是一方面,学更是主要的因素。新课标大背景下强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挖掘新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的根据理论知识,创新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努力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其主动参与下,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纸张折叠、拼接法、测量法等方法来总结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数学原理。学生分小组讨论、动手研究,在创新研究中逐渐发散了思维,也掌握了新知识。
2.2开展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初中生的特性。教师如果可以利用上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的开展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切线长定理”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在锐角三角形中掌握了切线长的定理,并逐渐推广到了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中。学生更是学会了应用学习,这是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2.3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学习知识就是要应用到实践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应用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这是数学教学的最大目的。例如在学校“平行线分线段的比例”这节课程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可以在设计班级板报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板报。既复习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大背景下,创新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由的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1)引导学生给锐角三角形画中位线。(2)沿着中位线把三角形拼接起来。(3)观察所得的图形,探索发现规律。(4)根据观察所得,猜想总结数学定理。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意识被提高到了很高的位置,与此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紧跟现代科学教育的教学观念、及时跟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
根据新课标改革的大趋势,教师唯有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只有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也要努力的转变观念,努力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创新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2发挥多媒体教学教学优能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得到广大的应用。逐渐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图象、视频、动态演示等步骤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数学内容,使得数学算题更加的形象生动。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勋.激趣导思教学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92--193
[2]孙浪奎.数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探讨[J].唐山师专学报.1995(05):275.
[3]王延文.中学数学教学导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3):203.
【关键词】新课标 新课改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8-0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家和教学者也在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更多的教育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改革大背景下,应该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转变“以教师作为中心”的传授方式,而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新课标更加强调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师者注重在日常实践中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个阶段的努力,即为学生打好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又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的人才做好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研究性的学习探索整理如下:
1.研究性学习的来源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既是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发现的精神、探索的勇气去揭开新知识的神秘面纱,去获取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2)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而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探索发现新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理论知识,创设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探索互动来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新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形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策略。
2.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采用所谓的灌输式教学法。长此以往,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的。研究性学习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最大限度的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习,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研究学习中掌握独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1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教是一方面,学更是主要的因素。新课标大背景下强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挖掘新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的根据理论知识,创新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努力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其主动参与下,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纸张折叠、拼接法、测量法等方法来总结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数学原理。学生分小组讨论、动手研究,在创新研究中逐渐发散了思维,也掌握了新知识。
2.2开展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初中生的特性。教师如果可以利用上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的开展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切线长定理”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在锐角三角形中掌握了切线长的定理,并逐渐推广到了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中。学生更是学会了应用学习,这是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2.3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学习知识就是要应用到实践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应用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这是数学教学的最大目的。例如在学校“平行线分线段的比例”这节课程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可以在设计班级板报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板报。既复习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大背景下,创新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由的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1)引导学生给锐角三角形画中位线。(2)沿着中位线把三角形拼接起来。(3)观察所得的图形,探索发现规律。(4)根据观察所得,猜想总结数学定理。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意识被提高到了很高的位置,与此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紧跟现代科学教育的教学观念、及时跟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
根据新课标改革的大趋势,教师唯有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只有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也要努力的转变观念,努力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创新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2发挥多媒体教学教学优能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得到广大的应用。逐渐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图象、视频、动态演示等步骤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数学内容,使得数学算题更加的形象生动。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勋.激趣导思教学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92--193
[2]孙浪奎.数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探讨[J].唐山师专学报.1995(05):275.
[3]王延文.中学数学教学导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