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以来,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性学习成为了眼下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实际教学中进行探索性的教学实践,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本文着眼于初中数学学科,结合教学教育实践,对初中数学的教学进行实践性的探索。
  【关键词】新课标  新课改  初中数学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8-02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家和教学者也在不断探索,素质教育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更多的教育者认为在新课标的改革大背景下,应该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转变“以教师作为中心”的传授方式,而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模式。新课标更加强调的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师者注重在日常实践中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合作能力。通过这个阶段的努力,即为学生打好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又为社会培养素质良好的人才做好了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研究性的学习探索整理如下:
  1.研究性学习的来源
  所谓的研究性学习既是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以发现的精神、探索的勇气去揭开新知识的神秘面纱,去获取理论知识和掌握实践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2)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而侧重引导学生自己去积极探索发现新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理论知识,创设情景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探索互动来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新知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形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重要策略。
  2.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教师都采用所谓的灌输式教学法。长此以往,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的教学设计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的。研究性学习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中最大限度的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习,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辅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研究学习中掌握独立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2.1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教是一方面,学更是主要的因素。新课标大背景下强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素质和挖掘新知识的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的根据理论知识,创新设计教学活动的环节,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努力让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其主动参与下,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的探索研究能力:让学生通过纸张折叠、拼接法、测量法等方法来总结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数学原理。学生分小组讨论、动手研究,在创新研究中逐渐发散了思维,也掌握了新知识。
  2.2开展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是初中生的特性。教师如果可以利用上这一点,在教学活动中努力的开展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就可以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切线长定理”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不仅在锐角三角形中掌握了切线长的定理,并逐渐推广到了等腰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中。学生更是学会了应用学习,这是实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点。
  2.3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学习知识就是要应用到实践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应用中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什么,这是数学教学的最大目的。例如在学校“平行线分线段的比例”这节课程后,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例如可以在设计班级板报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板报。既复习和巩固了理论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4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新课标大背景下,创新性学习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上,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由的去探索发现新知识的奥秘,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创新这样的教学模式:(1)引导学生给锐角三角形画中位线。(2)沿着中位线把三角形拼接起来。(3)观察所得的图形,探索发现规律。(4)根据观察所得,猜想总结数学定理。
  3.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新课标改革的大背景下,课程意识被提高到了很高的位置,与此同时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改革中要紧跟现代科学教育的教学观念、及时跟新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1加强教师的理论知识
  根据新课标改革的大趋势,教师唯有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只有努力的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有助于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其次,教师也要努力的转变观念,努力改变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运用多种手段,创新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2发挥多媒体教学教学优能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实践的教学活动中越来越得到广大的应用。逐渐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工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丰富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的目的。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利用图象、视频、动态演示等步骤向学生展示丰富的数学内容,使得数学算题更加的形象生动。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引导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探究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勋.激趣导思教学法[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192--193
  [2]孙浪奎.数学教学中运用发现法的探讨[J].唐山师专学报.1995(05):275.
  [3]王延文.中学数学教学导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3):203.
其他文献
一、变换形式,让学生乐于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  枯燥无味的复习课使教师感到头痛,令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等特点。他们喜爱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复习是对旧知的巩固,因而更应精心备课,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1、做游戏  (1)接字母活動(第一个单词的末字母是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游戏规则:学生1任意说出一个单词,学生2接说
一、课标中对估算的重视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一、二段的“数与代数”中共有45条具体目标,其中有关估算的目标有6条。对于估算,课标中有这样的描述:①估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一些具有大数目的情景中,估算甚至比精确计算更有用;②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都用到估算,而不需要精确计算,加强估算和近似计算,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③加强估算,算法多样化;④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等。由此看
【摘要】高中数学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很多高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些困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我国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有效教学方法的探讨等方面简单交流一下。  【关键词】高中数学 有效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
【摘要】本文对中学信息技术课进行探讨,重点分析信息技术课常用的教学方法。认为中学信息技术课要立足普及学生电脑知识、树立信息意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能。教师的作用要从信息的提供者变为指导者,使学生在动手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技术人才。  【关键词】教学探讨 普及知识 教学模式 选修课  【中图分类号】G63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一、学生计算容易出错的原因  1、没有熟练掌握计算算理  在计算中没有复杂的概念性质,学生只要对算理理解充分并掌握牢固,就可以形成非常良好的计算技能。而由于口算等基本功不过关,计算法则不明确,没有形成基本的计算技能技巧,这是计算失误的一个主要原因。如:简便计算9216-998,学生因对“分解——凑整——合并”的算理不熟练,头脑中想象不出“凑整法”的具体过程,因而错做成9216-998=9216-1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66-02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需要的是有思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自主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小学阶段如何为培养这样的人才做好前期铺垫呢?我认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是主导者、是组织者、是总导演,课堂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怎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完成。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教学
姜 吉安一直执着于语言本体问题的探究,尽管纸本矿物质颜料仍然是姜吉安创作的主要媒材,或者说他的创作立足点仍然是在传统的语言系统内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但媒介于他而言,应视为问题有效性的基点,在大量关注文化政治景观作品涌现的环境下,姜吉安倾向于在纯艺术探讨的范畴内寻找思路。  例如他作品中涉及到了中国艺术史中这样一个没有定论的悬疑:在中国传统的视觉艺术系统和相关的理论著作中,一直没有涉及到光与影的探究
师爱是人类最好,最圣洁的情感之一,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一座桥梁。让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多献出一点爱,让爱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一、平等观念,放下师道尊严,微笑的面对每个学生。  当今的教育,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做心灵相通的朋友,应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做到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力、有感情、有思想、有独立人格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可以任意摆布和要求的工具。  工作中曾听到不少教师抱怨说某某同学自私自利,让他
以五氯化铌为原料,采用氨气还原氮化法制备出Nb4N5薄膜.利用XRD、SEM、UV-VIS-NIR和RAMAN测试手段研究了薄膜组成、形貌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性能.结果 表明,薄膜中Nb4N5的结晶
一、教師要会欣赏学生  生命是因为欣赏而美丽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往往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我们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即使他们的见解还不够完整,我们也应给予鼓励、赞赏,进而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潜能往往就是在这种鼓励中被激发的。  1、正面表扬、寻求自信  正面表扬是对学生做出的最直接、最肯定的赞赏。这种赞赏可以使被表扬者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