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药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shuf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通过对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资料的统计分析,探索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对收集的1 120例患者辨证分型,归纳、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证候学规律,分析其中医证候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期、地域等方面的分布情况。结果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活动性、地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证以风寒湿痹证为主,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结论 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呈现风寒湿热夹杂、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的特点,活动期和疾病初期实证为常见证型,缓解期则以虚证为主,痹证日久,实证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云南地区
  中图分类号:R259.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7-0015-0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作为风湿免疫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病情复杂、缠绵,迄今为止,其病因病机尚不十分清楚。我们通过5年时间对从云南不同地区收集的1 120例RA病例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初步总结当前环境下云南地区RA的中医证候学规律,为RA的辨证论治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云南省中医医院、大理州中医院、丽江古城区中医院、红河州中医院、开远市中医院等20家医院在风湿科门诊、住院部就诊并确诊后收集的RA患者。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滇东、滇西、滇中、滇南4个地域。
  1.2 西医诊断标准
  RA诊断标准参照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修订的标准[1]。
  1.3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2]、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RA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考《实用中医风湿病学》[5],并结合临床实际,制定各证候分型标准。
  1.3.1 风寒湿痹证 主症:关节冷痛重着,屈伸不利,痛处游走不定,遇寒痛增,得热痛减,恶风,畏寒,四肢不温,晨僵。次症:神疲畏寒,口淡不渴,阴雨天加重,肢体沉重。舌脉:舌体胖,质淡或淡黯,苔白或白滑或白腻,脉浮或弦紧或弦缓。
  1.3.2 湿热阻络证 主症:关节肿痛而热,发热,重着,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次症:口渴,汗出,烦闷不安,小便黄,大便干。舌脉:舌质红,苔黄厚或腻,脉滑数或弦滑。
  1.3.3 寒热错杂证 主症:关节疼痛,局部触之发热,但自觉畏寒,或关节疼痛,触之不热,但自觉发热,晨僵。次症:全身热象不明显。舌脉:质淡或红,苔或黄或白,脉弦数。
  1.3.4 瘀血痹阻证 主症:关节肌肉肿胀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次症:皮下硬节,关节局部肤色晦黯,肌肤干燥无光泽,或肌肤甲错,口干不欲饮,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舌脉:舌质紫黯,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或细涩。
  1.3.5 气血两虚证 主症: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少气乏力,晨僵,心悸。次症:头晕目眩,面色少华,肢体麻木,或肌肉萎缩,或关节变形。舌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1.3.6 气阴两虚证 主症: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变形,甚则筋肉挛缩,或肌肉酸楚疼痛,活动后加重,形体瘦弱,气短乏力,汗出,晨僵。次症:神疲倦怠,心悸,眼鼻干燥,口干不欲饮,皮肤不仁。舌脉:舌胖、质红或有裂纹,舌苔少或无苔,脉沉细无力或细数无力。
  1.3.7 肾阳亏虚证 主症:关节冷痛而肿,肢冷不温,下肢无力,关节屈伸不利,晨僵。次症:面色白,腰膝酸软,畏寒喜暖,口淡不渴,小便频数。舌脉:舌质淡或胖嫩,苔白或白滑,脉沉细弱或细弦无力。
  1.3.8 阴虚内热证 主症:关节烦痛、肿胀,屈伸不利,筋肉挛缩,肌肉酸痛,局部触之痛而微热,晨僵。次症:头晕,耳鸣,目干涩,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大便干结,形体瘦弱,咽干。舌脉:舌质红或红绛,舌体瘦小,苔少或薄黄,脉细数。
  1.4 病例纳入标准
  ①符合RA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岁;③能自述其症状、体征的患者。
  1.5 病例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RA诊断标准者;②年龄<18岁;③不能自述其症状体征的患者,如伴精神病的患者、聋哑人等。
  1.6 编制调查表
  编制统一的RA调查表。调查表主要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月经婚育史、个人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8项内容。
  1.7 调查方法
  由中医风湿病专业医师统一对各个医院参加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采用统一的调查标准、统一的复合式问卷调查表,在云南省不同区域对就诊的全部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作质量控制。
  1.8 统计学方法
  病例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调查表进行汇总、筛选,对有效的调查表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两大特点之一,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分析,从而认识疾病的本质,指导临床诊治,辨证分型是否正确决定了最终疗效。通过对RA证候学的探讨,找出其分布规律,对临床辨证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调查结果显示,RA的中医证候呈现风寒湿热夹杂、气血阴阳亏虚、痰瘀互结的特点,以实证居多,虚证次之,实证以风寒湿痹证、寒热错杂证、湿热阻络证和瘀血痹阻证为主。虚证以气血两虚证、肾阳亏虚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占较大比例。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RA的发病女性高于男性,存在明显性别差异[6-8]。本研究亦显示,RA的中医证候分布在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以实证多见。“女子以血为本”,女性由于月经来潮、胎孕、产育和哺乳等均以血为用,易伤阴耗血,致气血亏虚,因此女性RA患者中医证候往往虚实并重。   RA在各年龄段皆可发病,由于不同年龄阶段,人体生理病理发生变化,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八八则齿发去”,从而在临床上出现不同症状、体征,中医证候也发生变化。40岁以下的患者多以风寒湿痹证、寒热错杂证、湿热阻络证为主,此年龄段的患者正气尚不过于亏虚,风寒湿热之邪入侵,邪气相对偏盛,多呈现实性证候。40岁以后的中老年患者实证和虚证并见,该年龄段由于年老体衰,肝肾气血亏虚、正气不足而致“不荣则痛”,卫外不固,又加之有外邪入侵而致“不通则痛”。
  疾病初起,风寒湿热外邪侵袭,多以邪实为主。在病程1~5年以内,以风寒湿痹证、寒热错杂证、湿热阻络证为多见。痹证日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痰浊,或久病气血不足,造成气血津液运行无力、经络气血流通不畅而生瘀,而致“血停为瘀,湿凝为痰”。痰浊瘀血可以互结,痰瘀互结可使关节肿大、强直、变形[9]。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反复发作,多年迁延不愈,证候不断发生变化,由实证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在疾病中晚期多致痰瘀互结之证。正如《类证治裁·痹证》所说:痹久“必有湿痰败血瘀滞经络”。
  在急性活动期,以实证为常见证型(87.33%),缓解期则以虚证为主。这可能与许多患者往往病情复发加重而来就诊有关, RA不同病情阶段的中医证候分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辨证过程中,需把握病机,抓住病情自身变化特点,在疾病活动期要注意急治其标,而在疾病缓解期则应缓治其本。
  RA中医证候在各地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治过程中,在不同地域要体现“因地制宜”的施治原则。
  致谢:衷心感谢大理州中医院张天禄、红河州中医院张媛华、丽江古城区中医院杨海龙、开远市中医院罗旭、西双版纳州傣医院玉腊波、德宏州中医院何开仁、勐海县中医院张娴等20家医院的参研人员对本项目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指南(草案)[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4):250-254.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西医疾病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15-119.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9.
  [5] 路志正,焦树德.实用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454.
  [6] 张鸿逵,刘振帆,苏厚恒.对山东省农村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与强直性脊柱炎流行病学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2):26-38.
  [7] 姜宝法,张源潮,徐晓菲,等.山东沿海地区常见风湿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1999,15(2):105.
  [8] 叶冬青,倪进发,郑惠玲,等.安徽省淮南市潘集区类风湿关节炎的流行病学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3,8(3):4.
  (收稿日期:2011-12-05,编辑:陈静)
其他文献
关键词:名医经验;段行武;丘疹性皮疹;艾滋病;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2.03.043  中图分类号:R259.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2)03-0090-01  艾滋病相关瘙痒性丘疹性皮疹(HIV-PPE)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皮疹之一,为一组慢性、瘙痒性、以丘疹和结节为主要表现的皮疹,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调经化瘀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香附、当归、川芎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赤芍中芍药苷,YMC-Pack ODS-A色谱柱(250 mm×4.6 mm,5 ?m),乙腈-0.1%磷酸(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芍药苷在0.15~1.50 ?g范围线性关系良好,平均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止痛膏中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分离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酚,以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结果 大黄酸在0.208~1.040 ?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7%(RSD=0.57%, n=5);大黄素在0.192~0.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麦志胶囊中有机溶剂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B-FFAP(30 m×0.25 mm×0.50 ?m),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解介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80 ℃,保持2 min,以10 ℃/min的速率升至230 ℃,保持2 min,再以20 ℃/min的速率降至200 ℃,保持2 min;进样口温度为200 ℃
期刊
摘要:目的 优选酸枣仁-五味子药对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酸枣仁-五味子药对中五味子醇甲含量和水提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水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药材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关键词:酸枣仁-五味子药对;正交试验;提取工艺;五味子醇甲  DOI:10.39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鸡菊中金鸡菊查尔酮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 C18柱(4.6 mm×250 mm,5 ?m),以乙腈-1%冰醋酸(80∶20)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78 nm。结果 金鸡菊查尔酮在0.4~4.0 ?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1 213X-149 303(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
期刊
摘要:目的 基于中医智能研究的实践,探讨中医方剂知识获取的方法。方法 人工提炼和软件系统自动获取相结合,用人机对话的方式,获取中医方剂知识。结果 完成了中医方剂所涉及的量效关系、药效关系、候效关系、素效关系、素证关系等知识的获取,归纳出知识获取的基本原则和对所提炼知识的评价方法。结论 中医知识获取的研究是中医知识工程研究的首要环节,这一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医学这一复杂系统的概念知识。  关键词:中医方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肉苁蓉及管花肉苁蓉中半乳糖醇含量的测定方法,为肉苁蓉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建立半乳糖醇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对20个批次的肉苁蓉和管花肉苁蓉中半乳糖醇进行分析。色谱条件:采用Alltech Pevail Carbohydrate ES色谱柱(4.6 mm×250 mm,5 ?m),以乙腈-水(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 ?L;蒸
期刊
摘要:目的 建立双黄连口服液有效部位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35∶6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8 nm。结果 连翘苷在0.143 6~1.436 ?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91%,RSD=2.95%。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具有益气解毒功效的牛黄参(牛黄、西洋参)含药血清对大鼠肝卵圆细胞系WB-F344诱导分化及增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牛黄参含药血清(5%、10%、20%)作用于WB-F344细胞,以正常大鼠血清(5%、10%、20%)处理的WB-F344为空白组,以单纯培养体系处理的WB-F344为正常组。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