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 品牌无价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创新,毋宁死”,这是大多世界一流品牌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如今,创新已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是否有领先世界的创意、其创意水平如何,决定了品牌能否进一步发展。而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为创意和品牌的扩散、推广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以豫酒“六朵金花”品牌打造为例,经过河南日报近三年的创意、推介、传播和政府及行业的鼎力支持,宋河、杜康、赊店、仰韶、宝丰、张弓“六朵金花”快速成长,品牌越擦越亮,已经叫响中原,正大步走向周边省份,真正实现了“金花闪耀,鼎立中原”的良好局面。
  豫酒品牌发展十年回眸:川、黔、苏、徽等品牌白酒大举挺进中原,“两金四银”蜗居本土,风光不再
  近十年来,在中国白酒产业版图上,活跃着川、黔、苏、徽、鄂、鲁等白酒板块,它们或以产区效应、香型品类、体制活力,或以营销模式的创新,在宏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的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上演着老名酒复兴、区域品牌强势崛起的行业发展大戏,就连地处边陲的内蒙古、新疆和东北也都涌现了一批年销售额超10亿、20亿元的白酒品牌。而坐拥1亿之众的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消费市场以及“两金(宋河、宝丰两个国家名酒)、四银(张弓、林河、伊川杜康、汝阳杜康4个国家优质酒)”品牌等诸多优势的豫酒却一直蜗居本土,面临着“外敌入侵、内部混战”的危机局面。
  现状一:企业规模小,缺少“领头羊”
  据统计,2009年,河南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产量达到71.96万千升,居全国第三位;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32.47亿元,居全国第五位,占全国白酒总产值的1/15。而四川规模以上白酒企业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798亿元。两者相比,差距甚大。
  豫酒与先进省份四川、贵州的差距突出表现在,豫酒单个企业“块头”小,周边省份单个企业年销售额动辄过数十亿元,甚至超百亿元,然而截至2009年,豫酒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只有宋河一家,豫酒二线企业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也不多,缺少“领头羊”。豫酒企业既走不出去,也形不成与外来强势品牌抗衡的规模优势,只好各自守在“家门口”被动防御。
  现状二:品牌定位模糊,竞争缺乏活力
  豫酒不缺历史,从仪狄到杜康,先人造酒的神话或传说无不出自这片沃土;豫酒也不乏品牌,“两金四银”的名酒资源足以令除四川、贵州以外的任何一个省份的白酒企业羡慕不已。豫酒缺的是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提炼、系统梳理和品牌战略的精准定位,以及品牌资产的有效整合和科学管理,说具体点就是体现在销量上的豫酒品牌力和产业规模。
  豫酒品牌定位大多比较模糊,一些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缺乏鲜明的价值主张,品牌诉求摇摆不定,缺乏持之以恒打造品牌的理念。不重视对消费观念与时俱进的研究,缺乏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导致豫酒品牌虽有知名度,却缺乏最宝贵的竞争资源——品牌忠诚度。茅台、五粮液、剑南春、郎酒、泸州老窖、洋河、双沟、汾酒、白云边、稻花香、古井贡、西凤、四特等外来品牌在河南市场年销售额均已超过亿元,而豫酒品牌单品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则寥寥无几,在河南省各县、市、区市场实现全覆盖的可能只有宋河一家。
  如何重振豫酒雄风,让豫酒回归它应有的品牌和价值,河南日报给予持续的高度关注。20多年前,伊川杜康和汝阳杜康曾因品牌归属发生舆论大战,河南日报及时介入并追踪报道,起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2009年河南日报联合河南省酒业协会策划了“2009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河南十大名酒评选暨第二届豫酒复兴高峰论坛”,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推动河南老牌名酒复兴,奠定河南日报在行业的主导地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小结:河南市场很大,却没有孕育强势品牌。河南白酒在经历1998年的辉煌发展后,在中国白酒业高速增长的十年间,没有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蹒跚前行,增长乏力。但在这个过程中,豫酒自强突破的机遇正在酝酿,一场豫酒振兴快速发展的大幕也即将开启。
  豫酒“六朵金花”应运而生,并迅速叫响,在全省乃至全国白酒产业引发强烈反响。政府肯定,业界赞叹,媒体的作用让豫酒业刮目相看
  顺势而为 精心创意 打造品牌
  2010年,随着豫酒企业改制步伐加快和品牌战略的积极实施,河南白酒正在逐步实现“区域为王”和“全省强势”的良性格局。为了帮助豫酒核心企业认清形势、增强信心,2010年7月15日,宋河、宝丰、仰韶、赊店、杜康、张弓等豫酒骨干企业当家人聚首大河锦江饭店,参加“2010豫酒‘品牌与消费’专题研讨会”。此次活动由河南日报社牵头主办,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就是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的6家企业被形象地喻为豫酒“六朵金花”,这一称号由此新鲜出炉。当时,笔者作为主办方代表,现场对宣传“六朵金花”定调:重点打造、精心推介。至此,河南日报对豫酒“六朵金花”的推介打造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2010年11月24日,在河南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2010)河南市场名酒品牌“金象奖”颁奖典礼上,豫酒“六朵金花”被正式授牌。
  如此的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取得良好收效。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六朵金花”开始得到广泛认可。
  2011年1月13日,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郑州召开2011年振兴豫酒“六朵金花”名优产品发布会,会议隆重表彰了仰韶、宋河、杜康、宝丰、张弓、赊店等6家白酒龙头企业,“六朵金花”正式得到官方认可。政府给力,“六朵金花”开始叫响中原。
  策划系列活动,提升品牌价值
  “六朵金花”花开中原,无疑是豫酒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六朵金花”自2010年7月经河南日报率先提出后,社会关注度不断升温,不仅获得政府部门认同,还受到行业协会、主流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可,为加快豫酒振兴步伐增添浓重的一笔。
  自2010年以来,为帮助豫酒企业推介品牌,开拓市场,河南日报广告部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策划组织了多场座谈会、高峰论坛,并紧紧围绕“六朵金花”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进一步奠定了党报在行业发挥主导地位的作用。   2011年9月28日下午,为进一步探讨“六朵金花”对豫酒发展的现实意义,同时帮助豫酒骨干企业分析形势,增强信心,早日实现由“全省强势”走向“全国发展”的目标,河南日报特邀请省内权威专家,包括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豫酒六大品牌掌门人欢聚一堂,共同举办“2011豫酒‘六朵金花’一周年专题研讨会”,互动对话,共谋发展。
  2011年9月30日,为促进河南酒类产业快速发展,河南日报广告部主任执笔,撰写了题为《豫酒产业发展亟待突破》的大型调查报告。此报告在河南日报内参上正式刊发,呈报省内主要领导阅示,为加快豫酒产业发展鼓与呼。2012年6月26日,由河南日报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的“酒杯里的华夏”首届华夏酒文化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这次论坛进一步彰显了以“六朵金花”为首的中原白酒的文化地位。
  从2011年以来,河南日报围绕豫酒“六朵金花”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对“六朵金花”进行集中宣传推介,反响热烈,使“六朵金花”日益蜚声省内外。如“‘金花绽放 鼎力中原’豫酒‘六朵金花’一周年志庆”“‘龙腾虎跃 金花闪耀’豫酒‘六朵金花’恭贺新春”“‘金花璀璨 醉美中原’豫酒‘六朵金花’恭祝河南省两会胜利召开”等。这些活动,在全省上下和业界产生了一波又一波热烈的社会反响。
  金花璀璨 成就豫酒形象标杆
  “六朵金花”经过近三年的发展,不仅企业品牌势能凸显,豫酒的品牌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以杜康为例,三年时间内,从改制初期“六朵金花”末位一下蹿到第二位。同时“六朵金花”销量也有大幅度的增长,几家企业整体销售额由2009年的30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超过60亿元,增长幅度高达100%。正是由于这些骨干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使“六朵金花”成为豫酒企业发展的标杆、豫酒对外展示的新形象。
  河南唯一的浓香型“中国名酒”宋河厚积薄发,2012年,宋河股份销售额突破20亿元,这是豫酒的新高度,也是宋河的新起点。洛阳杜康控股公司自2009年底实现战略重组后,销售收入保持连续三年至少翻一番的增速,全国的经销商数量也从最初的不足200家壮大到如今的近4000家,覆盖全国绝大部分中型城市甚至中国台湾、澳门以及美国、韩国等市场。河南赊店老酒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改制后,迅速做出调整,扩大企业规模,提升自身品牌,2012年销售收入达10亿元,未来争取尽快实现企业上市。
  小结:从“两金四银”的豫酒核心品牌到“六朵金花”诞生,从2009年的豫酒沉寂到如今的“六朵金花”叫响中原,短短三年时间,河南日报充分发挥了中原大省第一政经大报的媒体优势,紧贴市场,使媒体力量发挥到最大价值,为行业服务,为企业呐喊,擦亮企业品牌,让河南白酒在快速发展中赢得行业尊重。“六朵金花”的成功打造真正实现了让创意驱动品牌,让品牌回归价值。
  “六朵金花”打造成功的启示:创意为品牌打造引路,媒体传播提升品牌价值。创意无限,品牌无价
  豫酒“六朵金花”的成功打造,从宏观来讲,对河南白酒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微观来说,对企业自身发展意义更大,因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发展圈子内,目标参照明显,进步的意义更大,因此发展会更快。
  对于河南日报而言,通过这一案例的成功运作,媒体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同时自身得到企业的回报也更大。就广告收入而言,2009年河南白酒在河南日报的广告投放不足300万元,到2012年仅“六朵金花”企业的年投放广告就接近1000万元。目前河南日报与“六朵金花”企业之间关系融洽,黏合度很好。
  启示一:提高传达效率,是创意创造的生命线
  创意能否为大众接受,取决于信息的传达效率,这就要求创意者善于将各种信息符号元素进行最佳组合,使其具有适度的新颖性和独创性。“六朵金花”创意的出炉正是这样,在原有“两金四银”豫酒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和提升,并迅速扩散、传播开来,正因为如此,才能被业界、行业主管部门和社会大众所接受。这个创意的成功之处在于,在“新颖性”与“可理解性”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既不落窠臼,给豫酒品牌方阵的打造提供了空间,又不显得过于突兀,提高了被社会各界理解和接受的程度。
  启示二:创意为品牌引路,是品牌发展的原动力
  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品牌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意,创意可以说是企业品牌打造的核心所在,是品牌发展的原动力。创意的意义在于令消费者认同品牌主张,从而改变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可以这样说,豫酒如果没有“六朵金花”,至今仍会“群龙无首”,会继续不被社会所关注,行业发展可能会速度放缓。“六朵金花”创意的出炉,就是让豫酒不仅宣传有亮点,媒体关注有兴奋点,对外也有形象代表,利于少数发展好的企业带动整体行业的发展,这就是典型的”眼球效应”。
  启示三:媒体传播品牌价值是品牌打造的助推器
  品牌要想快速做大做强,离不开好的“品牌创意”,同时好的品牌创意也需要有价值的媒体去传播,去扩大影响力。因此无论是品牌创意还是创意品牌都离不开媒体的传播,都需要媒体这个载体去承载,去进一步实现价值传递。“六朵金花”的打造过程,离不开媒体的大力助推。河南日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大众从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对“六朵金花”品牌的一致信息,堪称“沉默的螺旋”传播模式的一次成功实践,正所谓“品牌创意无止境,媒体助力无穷期”。
  (作者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并非新闻业的掘墓人,相反,它们带来的是新闻业的历史性机遇。新闻业对新时代的应对,必须在立足根本的基础上积极求进,重新占据社会信息结构的中心位置。  【关键词】微博;新媒体;新闻业  英国科学院院长亚当·罗伯茨教授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北京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颇值得深思的观点,他说,大学教育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明了“什么是真正新的”和“什么只是看起来是新的”。言外之意是我们这
期刊
王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即将正式出版。她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艰苦而充实的学术之旅,可喜可贺。对于王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媒介棱镜下的80后》,作为导师,我有许多话想说和可说。  先说选题。  80后的媒介形象,当是一个很有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又富于挑战性的课题。当王芳准备以此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并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当即予以首肯。我并非草率。草率不是本人的办事风格。其实,我此前是有所思考的。我赞同王芳的论文选题,有
期刊
【摘要】面临大数据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实现新的转型,这要求深刻考量中国的发展特征,发现中国在新一轮现代科技革命中面临的短板。这些短板主要包括:我国在数据的开放性、流动性、交互性方面还远远不足;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可能会成为阻碍大数据时代的一块暗礁。为此,需要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并利用数据业务主营化带来各行各业的升级。同时,建设智慧城乡,密切政府和民众的联系,促进民主与
期刊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河北日报》2011年8月17日头版上的《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一文,荣获消息一等奖。从采访写作上来看,这篇消息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标题亮丽、“放电”,夺人眼球。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著的《编缉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
期刊
赵玉明,这位生于旧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古稀老人习惯称自己为“十七年一代”的知识分子。“十七年”,正是这段浓缩了一个时代苦乐的特殊历史时期,造就了那一代人的集体面孔:乐于服从,甘于牺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们对工作有着炽烈的事业心,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受缚于时代,又感恩于时代。在他们的个体命运中,映衬着家国命运的流变轨迹,烙刻着历史造就的集体情怀。简单地说,他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
期刊
什么是学术的生命?在不同的学人那里,答案亦有差别。有学人说,“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有学人说,“学风是学术的生命”;有学人说,“诚信是学术的生命”;等等。在中国大陆特定语境中,因为不同时段及不同时段中的特定问题,决定着学人对于“何谓学术的生命”之回答内容的区别。  何谓学术的生命?是否有一种可能的回答,它适于任何情境以及任何情境中的任何人?就此话题,笔者访谈了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李金铨教授。
期刊
2009年4月,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出其不意地送给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一本书,名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作者是乌拉圭记者与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无疑,这个外交动作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意的。而不管用意何在,这部近40年前的新闻力作,不旋踵飙升为全球畅销书。  这部蘸着血泪而非笔墨写就的名作,通过一桩桩灭绝人性的事实和惨绝人寰的故事,讲述了拉丁美洲近代的苦难历史及其根源——暴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单元和桥梁,公益组织与公众信息沟通的方式、机制等话题,已经成为公共传播研究的内容。学界对公益组织的注视,实际上是拓展了原有的研究对象,将政府公关、企业公关的话题迁移到公共组织公关的研究上来。本文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对公益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与策略技巧进行梳理,按照宏观层面的价值理念、中观层面的渠道策略、微观层面的话语技巧进行论述,以期对当下公益组织的公关实践有所启
期刊
【摘要】近年来每遇重大社会事件,时见国骂上标题。媒体人的这种义愤情绪可以理解,读起来也很解气,但类似标题总上版面还是有些欠妥,文风恶俗之外,与新闻人的职业操守与伦理亦不太搭调。重读老《大公报》人王芸生等的言论,其关于做新闻切忌谩骂的看法值得注意。  【关键词】国骂;标题;王芸生;张季鸾  面对严重的社会不公或者遭遇突发的非常事件,有些媒体人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破口大骂,甚至行诸荧屏和版面。比
期刊
【摘要】大众传媒作为建构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在其新闻报道中对历史记忆的建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内容表征具有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叙述态度为主流认同中有协商与异例、叙述主题具有强时代性和多变性、叙述框架为有选择性的重复和模式化。而这样的历史记忆的新闻建构可促进新闻传播的知性化,并为民族认同提供前设式根据。  【关键词】历史记忆;新闻;建构  哈布瓦赫认为历史记忆是集体记忆的一种,是通过历史记录获得的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