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抓得准 传播价值高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22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河北日报》2011年8月17日头版上的《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一文,荣获消息一等奖。从采访写作上来看,这篇消息有以下三点特色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标题亮丽、“放电”,夺人眼球。布雷恩·S·布鲁克斯、詹姆斯·L·平森、杰克·Z·西索斯著的《编缉的艺术》一书中写道:“好标题能吸引读者对新闻的注意,如果没有这些标题,新闻则可能被忽视。如果标题未能很好地推销内容或吸引读者的注意,当日的最佳新闻也可能会影响甚微或全无影响。”
  我们不由自主地步入了信息化时代、“文化快餐时代”、“读题时代”。现在我国每年公开发行的报纸就有2000多种,期刊有10000多种,算上广播、电视、网络和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我们的生活已经被浩如烟海的新闻完全覆盖了。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报刊种类、报纸新闻版面的增加,读者停留在每份报纸上的时间越来越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一次调查表明,普通读者每天平均阅读报纸的时间仅为26分钟;在被阅读的新闻里,有94%的内容是读者先看标题后再看新闻的,而读者通过标题对新闻的吸收率为34%。可见,在浅阅读时代和读题时代,标题与报纸的关系是多么的密切,几乎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地步。标题制作的精彩与否,不仅涉及读者是否阅读新闻,报纸上的观点能否为读者所接受,甚至会影响报纸读者的去留。这正如一位学者所说:当下的市场经济时代为“视觉经济”时代。进入“视觉经济”时代的报纸,以扩大读者群为目标,内容、标题、图片和版式四大要素是市场行为成败的关键。西方报纸的营销商总结认为,读者买不买你的报纸,标题起了很大的作用,一张报纸的标题就是这张报纸的“眼睛”。“眼睛”能不能亮丽、“放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读者看不看这张报纸。可见,给新闻安上一个亮丽、放电的眼睛是多么的重要。
  这篇消息的获奖,标题制作的成功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这是一则比喻式标题。题中的“无米之炊”指的是没有米,再能干的妇女也做不出饭来,比喻缺少必要的条件,再能干的人也很难做成事。运用比喻修辞方式制作的标题,能使概念形象化,逼真、通俗和生动。它把看起来不相关联而又存在相似之处的不同事物联系起来,以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去说明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标题中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几种。这则标题属于借喻式标题,它借“无米之炊”将基层科技创新经费缺少比喻得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直指新闻主题的要害,一下子抓住了读者,并让人读后过目不忘、回味无穷,从而有力地增强了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
  二是问题抓得准,针对性强。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生活的万花筒,时时折射出万紫千红的精彩亮点,有的令人感动,有的令人惋惜,有的令人痛苦,有的令人铭记。作为记者,一定要有抓问题的本领,一定要能透过各种纷繁的现象,看准新闻的价值,唯其如此,才能写出有个性有特色的新闻佳作来。一位多次参加过“中国新闻奖”评奖的评委对笔者说:“在评选得奖新闻时,常常把报道抓的问题是否准、新、深,作为评选的重要条件之一。一篇优秀的新闻作品,只要问题抓得准、新、深,即使文字写得稍逊色一点,仍然可以得奖。”这篇消息的获奖,也再次证明了这位评委所谈经验的准确性。
  抓问题,首先必须弄懂什么是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既有问题,你总得赞成一方面,反对另一方面,你就得把问题提出来。”可见,这里所指的问题,并不是单纯指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主要指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许许多多需要解决的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这篇消息中抓的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与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的矛盾,如文中所写:
  近日公布的2010年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情况显示,全省有28个县(市、区)本级财政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为零,41个县(市、区)财政研发投入不超过50万元。
  “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某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该县将农业、林业等其他费用按“研发经费”进行登记。“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该负责人说。“我们已经多年未拿到一分钱的研发经费。”面对记者提问,另一个县的科技局某负责同志回答得更为干脆。
  统计显示,地方财政研发投入可产生10倍至20倍放大效应,对区域内经济长期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高投入产出比缘何不能激发高投入积极性?“科技投入的作用有其滞后性,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往往会把钱投到出政绩更快的地方。”某县主要领导透露,“急功近利”思想让一些地方的科技经费有名无实,即使有预算,也难以保证科技经费足额拨付。
  可见消息中抓的问题是准确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中大家关注的问题,是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不是个别的、是有事物发展动向的问题,是热点问题,也是棘手的“老大难”问题,并具有普遍性。这样的问题,无疑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三是采访深入扎实,事实过硬,说服力强,传播效果好。据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介绍,该作品源于一则河北科技投入居全国中下水平的简报。为什么低、低在哪里?需要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和求证专家,发现河北基层科技投入严重不足的现状。于是,记者深入有关单位进行扎实采访,取得第一手材料。在获得基本数据后,记者并没有匆忙写稿,而是又深入到多个县(市、区)的科技部门及企业采访。在此期间,又获得了许多真实材料和生动的例证。由于采访深入,事实过硬,说服力强,消息见报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多读者给报社来电、来信表示对河北基层科技的现状感到震惊,呼吁政府部门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河北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对此进行专题调研。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可见,报道收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作为一等奖,这篇消息也有不足之处。主要是在新闻时效上,用的是“近日”、“不久前”。何谓“近日”、“不久前”?是昨天、前天还是一周前,是十天、半个月还是一个月前?显然,作者在新闻要素“何时”上打了马虎眼。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在假新闻屡见报端的当下,读者有理由怀疑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这不能不使它的传播价值打了点折扣。但瑕不掩玉,这篇消息仍不失为一篇新闻佳作。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研究员)
  附原文:
  基层科技创新遇“无米之炊”
  本报讯 (记者 郭伟、王敬照) 用“无米之炊”形容我省部分县(市、区)科技创新开展之难毫不为过。近日公布的2010年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统计情况显示,全省有28个县(市、区)本级财政技术研究与开发费用为零,41个县(市、区)财政研发投入不超过50万元。
  “按照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创建要求,研发经费应达财政收入的1.1%,但实际上县财政很难足额拨付。”某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人透露,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该县将农业、林业等其他费用按“研发经费”进行登统。“但还是难以达到要求。”该负责人说。
  “我们已经多年未拿到一分钱的研发经费。”面对记者提问,另一个县的科技局某负责同志回答得更为干脆。
  “研发经费投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体现得非常明显。”高邑县主管科技的副县长徐志峰说,该县一年财政研发投入虽仅200万元,但效益可观。近期,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造成部分瓷砖生产企业效益不佳,但高邑县恒力陶瓷有限公司瓷砖烧制车间还是开足马力生产。“县科技局帮我们进行轨道窑尾气余热综合利用技术改造,一条生产线一天就能节煤50吨。”该公司总经理陈云中告诉记者,新技术让企业成本大幅降低,市场竞争力更强。建筑陶瓷产业是高邑的优势产业之一,这项新技术很快就将在全县推广。
  “200万元不仅仅用于新技术推广。”徐志峰介绍,去年该县还建立了建筑陶瓷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基地,免费为企业提供服务。“原来产品检测要到山东等地,不仅费用高还要耽误四五天时间,现在一上午就能在本地完成检测。”200万元研发经费还让高邑县建成国家级建陶生产力促进中心、石家庄市建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服务机构,产业实现了升级。
  统计显示,地方财政研发投入可产生10倍至20倍放大效应,对区域内经济长期发展有明显拉动作用。高投入产出比缘何不能激发高投入积极性?“科技投入的作用有其滞后性,一些地方为了眼前利益,往往会把钱投到出政绩更快的地方。”某县主要领导透露,“急功近利”思想让一些地方的科技经费有名无实,即使有预算,也难以保证科技经费足额拨付。
  不久前通过的《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作出规定:设区市及县(市、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应高于2%。这是我省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科技投入指标。但贯彻落实情况如何,还得让事实说话。
  编校:赵亮
其他文献
【摘要】高概念电影作为好莱坞大片的操作范式,曾经在国内引起注意但未起波澜。除了电影制度和市场不成熟的原因之外,国产电影人对于电影文化传播的误区也致使华语大片迟迟不能走出国门并获得全球性的影响力。面对华语电影业急需成长起来的整体实力需求以及构建华莱坞电影产业力量的目标,本文试图借鉴高概念电影的操作流程,为后大片时代的华莱坞电影创作提供操作经验,并借助于文化研究中“Hybridization”这个词语
期刊
2013年8月29日至9月18日,《大河报》连续21天在重要版面推出“大河特别行动·万里追行郑欧班列”的重磅报道。该报道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报社策划策动,13名骨干记者全程跟车接力报道,从郑州出发,横跨欧亚两大洲,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等六国,抵达汉堡,18天行程超过10214公里,发稿总量40余版。这样全程跟随一辆国际货运班列长时间高密度的行进体验式采访,在中国铁路
期刊
【摘要】本文以《范》杂志创刊三年来以文化立刊的成功实践为例,探讨了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策略,提出传统媒体要顺应受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以文化属性精准定位受众目标人群,拓展文化传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方可在新媒体时代占有和巩固其应有的一席之地。  【关键词】文化;传播;媒体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强势扩张,传统媒体的优势在竞争中逐渐丧失,其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多数人对其能否生存下去不持乐观态度。
期刊
不管采用何种国体政体,无论是共和国、君主国、酋长国还是总统制、议会制等,现代国家说到底都离不开“主义”,而且也都奠基于某种主义,政治哲学家施特劳斯称之为“政治的哲学化”。如此看来,当今之世的主义之争、左右之辨不仅不是言不及义的空谈,而且还关乎何去何从的国本。当然,若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视角审视,特别是对“惯看秋月春风”的中华文明而言,面对现代国家及其主义之辨,也许就像重温春秋战国的诸子百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财经报道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正确判断国家经济走势、维护国家经济形象、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着问题。财经报道应重视正面信息的传递并积极引导舆论、提高财经记者专业素养、牢牢掌握报道话语权、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规范和提升自己的报道,从而使财经报道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钱荒”报道;财经报道;舆论引导  2013年6月,一场由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紧
期刊
学生毕业,携笔从戎,临行前征询读书要点,遂告以历史、政治、国际、战略等。再问及书目,又随口提了若干古典以及近作:《左传》《战国策》《孙子兵法》《史记》《资治通鉴》;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金一南的《苦难辉煌》、王树增的“三部曲”即《长征》《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尼克松的《领导者》、芭芭拉·塔奇曼的《八月炮火》、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戴维·贝尔加米尼的《日
期刊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网民对于公共事务的参与和影响日益深化。由网络舆论引发和推动的热点事件频发,网络成为舆情事件的策源地,并逐渐形成了与传统媒体互为促进的社会舆论格局。本文运用个案分析的方法,聚焦陕西神木“房姐”事件,研究媒体互动对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和发展的作用机制,以及网络舆情事件中意见领袖、主流媒体和主流民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网络舆情事件;陕西“房姐”;媒体互动;意见领袖  近几年,网络舆
期刊
【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并非新闻业的掘墓人,相反,它们带来的是新闻业的历史性机遇。新闻业对新时代的应对,必须在立足根本的基础上积极求进,重新占据社会信息结构的中心位置。  【关键词】微博;新媒体;新闻业  英国科学院院长亚当·罗伯茨教授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北京论坛上提出了一个颇值得深思的观点,他说,大学教育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明了“什么是真正新的”和“什么只是看起来是新的”。言外之意是我们这
期刊
王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即将正式出版。她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艰苦而充实的学术之旅,可喜可贺。对于王芳的博士学位论文《媒介棱镜下的80后》,作为导师,我有许多话想说和可说。  先说选题。  80后的媒介形象,当是一个很有学术研究价值同时又富于挑战性的课题。当王芳准备以此作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并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当即予以首肯。我并非草率。草率不是本人的办事风格。其实,我此前是有所思考的。我赞同王芳的论文选题,有
期刊
【摘要】面临大数据时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需要实现新的转型,这要求深刻考量中国的发展特征,发现中国在新一轮现代科技革命中面临的短板。这些短板主要包括:我国在数据的开放性、流动性、交互性方面还远远不足;数据的真实性也有可能会成为阻碍大数据时代的一块暗礁。为此,需要制定大数据国家战略,以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并利用数据业务主营化带来各行各业的升级。同时,建设智慧城乡,密切政府和民众的联系,促进民主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