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重生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l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痕迹是城市历史的标签,承担着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而旧物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的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由注重增量规划转向注重存量规划,城市经济发展增长点、城市历史文化的宣传与展示将更多地依托于旧物改造。文章以快速发展中被废弃、淘汰的物件的现状特征和利用状况为切入点,探索对历史进程中的“工作者、贡献者”、承载记忆的“储存卡”的保护和再利用。在国内外废弃物保护实践的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让废弃物再次焕发生机,通过更新设计,结合目前存在的复杂问题,建构出旧物重生公共艺术的保护体系,即利用环境要素、城市要素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以旧物重生公共艺术设计的方式展现历史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信息。
  关键词:改造设计;旧物重生;公共艺术设计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背景
  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遗迹都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旧物作为其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载体,在城市发展中和人民大众的生活中既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又是未来发展的转折,其地位和作用毋庸置疑。笔者于 2017至2019年期间参加了一些旧物改造的展览,参观学习了很多城市废弃工厂的改造和保护。这些蕴含城市发展轨迹和生活印记的旧物,代表着一代人的记忆,诉说着城市发展的那一阶段的历程。其中建筑、街道、界面,乃至一个小小的旧工厂的、旧钢铁厂的机床零件都凝聚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加上它所依存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示着城市独特的文化特点,可以说其地位举足轻重。然而废旧物、淘汰物的保护与更新工作的困难和复杂性也不断凸显出来。
  其一,旧物保护的范围很小。旧物基本都是过去的工厂类、生活类等常见的一些物件,在社会的迅速发展中,面临淘汰和摒弃的命运。近几年,这些承载着城市发展印记和一代人记忆的物件,越来越被寄托通过对其保护与活化来带动周边的发展的希望,因此,旧物更新的必要性特别突出。
  其二,旧物具有特殊性。这是由于城市发展中符合现代化进程的用地性质特殊。在城市发展规划中,每处地段的功能都要符合城市发展的进程和规划。在这种规划中,对于旧物的保护和再利用,除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如孔孟之乡、 朱熹故居等相关的文化传承的保护政策相对完善以外,没有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工厂的废旧物和过去生活的淘汰物,对这些见证了我们的发展和记忆、实实在在的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存活在城市的记忆中的物件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对于它们的保护和再利用。我们有必要赋予其新的生命,并使其以新的姿态与过去的记忆相结合的形式来对城市空间进行历史内涵的补充,获得更丰富的传承特色。
  其三,虽然近几年很多城市慢慢开始觉醒对记忆的保护和纪念性艺术的塑造,但都提出了适应操作性的要求,加上很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对城市发展进程的不了解和城市过去发展状况分析的不透彻,及为利益而作的公共艺术作品大多是生搬硬套,用字体、雕塑等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对文化进行所谓传承、缅怀、记忆,所表达的内容和过去的关联性比较弱,甚至无关联。因此,在对过去记忆的传递过程中,要深入发掘其真正的价值内在,把真正富有历史价值和记忆味道的东西发掘出来,实现其历史再现性。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意义
  旧物重生公共艺术设计,是带着记忆和过去的味道,赋予旧物以新生命,激发其新活力,让其以公共艺术的形式来补充城市空间的记忆和内涵。可概括为以保护历史物质和非物质遗存为基础,在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的同时,通过空间環境整治等系统的外部空间改造与公共设施公共艺术来改善街区面貌,使人们重拾记忆碎片。通过采取环境美化、提升,确保地段内建筑、空间、景观、人类活动的有机统一,利用环境效益与文化再现,通过对公共空间的重塑,重新激活城市活力与内涵。于环境的细节中体现文化的传承,文化要素的提取通过延续、串联等方式加入其中,最终通过建设城市历史长廊体系,从整个城市的角度扩展街区功能,融入城市开放空间,激活街区文化活力改善复兴街区文化内涵。
  二、旧物重生模式下物质文化、城市记忆的留住与发展
  (一)城市空间格局的整体提升与保护
  这里所讲的延续,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不是照搬历史发展中的功能分区,在保留原有功能区节点的同时,对城市各功能区的划分进行合理配置,用公共艺术来完成旧空间与新空间的对比和对“城市功能缝隙”的补充和过渡,达到能展现时代印记与现代对比的效果。提取其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的表达方式和人们所能接受的认知方式,应用于景观节点的公共艺术设计中来,起到对过去元素和城市发展的延续和存续作用,择其善者而用之。
  (二)旧物资源的多元利用
  1.旧物作为文化传承载体
  旧物,是城市和生活的日渐发展中所淘汰的物件,见证了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传统观念、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它是那个时代的文化表达,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2.旧物作为城市功能载体
  城市中分布着工业、农业、商业等功能区,满足着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这种业态的分布是城市发展的印记,它们在发展中的变迁、消失与出现,都是为了满足城市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在城市的历史中,我们不难寻找到城市的功能性布局和各种场地,如民居、校园的分布有所改变,这些旧物满足的同样是人们的需求和生活的方式。
  3.旧物要素作为文化展示主体
  城市的变迁、功能区的重新组建,唯独留下的是这些带着记忆的旧物,旧物重生就是用这些旧物重现当年,重现当年的记忆、生活、发展等面貌,以一种公共艺术的形式,来展示着过去的工业区、生活区、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等旧貌旧容。这些置于现代的旧物,是传承,是发展,是缅怀过去同时又面向未来的体现。
  (三)旧物引申元素提取与再利用
  主要包括色彩、材料、建造技艺的提取与设计。   色彩元素:历史的色彩要素富有地域性和时代性。根据城市不同的时代形象、特色和文化底蕴,以及路面、建筑色彩与节点路障、树池、花池等近地设施进行色彩搭配,可以很好地同街区环境相融合,保持街区环境的整体感和协调。把握地段整体色彩设计,在不破坏街道整体环境基础上形成地段独特的色彩搭配。以整体环境色彩为基调,搭配少量延续色,同周围的主题色调相协调,增加节点辨识度,形成街区自己的风格。
  材料元素:材料的选择体现了时代的更迭、功能与形式的变换,其背后是历史的发展。根据历史性、地域性、艺术性、功能性及新材料和工艺的突破,创造出满足环境需求和具有实体功能的设计,是选择材料的关键。
  建造技艺:设计中遵循的是重生原则,就是利用原来的物件进行现代化的表达。无论是以何种形式的表达,传达的都是对过去的缅怀和对记忆的重现。
  三、旧物重生模式激活城市空间环境的内涵
  (一)环境要素的确定
  1.保护要素:物质文化资源
  旧物重生公共艺术设计,要保护的是以往旧工厂机械零件、生活物件等要素,使这些城市和生活记忆和过去的味道以公共艺术的形式重现当年的风采,补充城市空间的记忆性和内涵。
  2.激活要素:激活城市空间的文化内涵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中,频繁出现的是日益增高的楼房、越来越冰冷的外体墙和千城一面的城市规划,富有城市特色和发展特色的东西在近几年虽然也在不断开发,但是,对于人文层面的开发,只能立足于人们共同追求的东西,而人们对过去的思念却找不到自己真实存在和寄托的东西。废旧物虽然失去了当年在工厂和生活中的光泽度和实用价值,但在公共艺术中重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种历史反哺城市发展的方法,让城市更具人情味,更有文化底蕴和内涵。
  3.更新要素:城市空间环境设施
  城市发展有其发展的路线和规划,利用这个路线对城市规划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每一处工厂和建筑进行相应的废旧物重生的设计,是合适的旧物改造。木寻其根,人寻其心,用公共艺术的形式能够完成对城市发展进程的描述和体现。
  (二)城市空间序列节点
  1.街巷序列统一化设计
  序列设计包括交通设计和舊物历史顺序设计。交通设计就是包括完善内部交通组织模式,适度增加道路网、慢行道的设计。旧物历史顺序设计就是要根据时间发展的顺序来让相应时间段的旧物重现,达到对历史的发展顺序的合理重现。
  2.节点空间物件再现设计
  对于道路的铺设,应多采用体现当地特征的材质,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铺装样式,使城市风貌统一。相应节点的设计要根据本地段之前的功能性来进行设计,比如,某地段之前是锅炉厂,那么我们可以在此节点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利用展示牌的方式对当年的厂房状况进行平面还原,同时在此地截取最具代表性的物件进行历史重现。
  四、结语
  规划城市空间要体现怀旧性、继承性、创新性。本文通过文化的串联、延续与发展,对节点、轴线、片区空间有效组织,将各历史资源点作为展示节点,还原历史序列,用街巷空间串联地段内各种历史资源形成互通网络,形成历史地段旧物重生。达到怀旧、继承与创新并进的旧物重生目的,激活和补充城市发展的空间序列与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历史名城的文化复萌[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3).
  [2]王景慧.保护历史街区的政策和方法[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6).
  [3]杨俊宴,吴明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模式探索:以南京南捕厅街区为例[J].规划师,2004(4).
  作者单位:
   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现代医疗模式转变与人本理念盛行,医院户外环境备受关注。实践证实,医疗结合设计,可参与体验的支持性医疗环境相较传统医疗环境对病人的康复更能产生积极影响。文章针对长沙市内医院户外景观现状,探讨以人为本的体验性环境设计方法,更好发挥环境助益作用,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關键词:医疗;体验性;康复效果;医院户外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身心一致
期刊
摘 要:文章借用了巴克森德尔在《意图的模式》一书中所提到的“意图性视觉旨趣”这一概念,从造型、空间、光影三个方面,对朗香教堂的意图及所对应的可被我们感知到的这样一个影像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探讨。  关键词:朗香教堂;意图;视觉旨趣  说到意图性视觉旨趣,我们有必要明白意图是什么。巴克森德尔在《意图的模式》一书中对此做了阐述。他在书中这样写着:“由于图画是人造物,图画背后的原因域中的一个成分便是意志(
期刊
摘 要:东湖绿道标识系统作为行人的指路牌,不仅具备交通指示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充当宣传媒介引导市民和旅游者了解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所以标识内容要结合武汉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运用文字、图片等表现绿道方向以及地域文化的特征,引导旅游者游完整个绿道。绿道标识一方面要为旅游者提供有关道路方向的信息,以帮助旅游者在绿道上继续前进到达自己的目的地;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吸引市民和旅游
期刊
摘 要:文化遗产是城市的独特印记。谈起苏州,人们必然想到古典园林,提到杭州,一定会想到西湖、灵隐寺,文化遗产恰如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创造与建设现代特色城市的基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守住城市的历史文脉,留住文化基因,结合自身的历史传承、时代要求,打造城市精神。人们不断总结城市建设成果,促进城市文化更新,城市在展现它所具有的物质功能同时,还体现着社会发展的复杂进程、城市深厚的人文底蕴,包含着深刻
期刊
摘 要:2017年上海对11个社区空间进行微更新计划,其中长宁区北新泾街道平塘路和金钟路路口的两个街角空间即改造后的金和平广场,作为试点之一,改造之后为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公共空间。文章对金和平广场改造前的场地情况、更新需求、前期调研、建成环境景观要素、使用现状等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为类似的街角空间改造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上海;微更新;金和平广场;街角空间  一、引言  街道以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为
期刊
摘 要:建筑是一座城市最好的见证者,是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缩影。汕头旧城区骑楼建筑受东南亚建筑风格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较重,是目前骑楼文化丰富的汕头规模最大的骑楼建筑群。如今汕头旧城区骑楼建筑的修复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骑楼建筑立面灰塑装饰细节的纹样变更,所以研究汕头旧埠骑楼的灰塑装饰纹样就显得弥足珍贵且刻不容缓。  关键词:骑楼建筑;中西艺术;建筑纹样  一、旧城历史
期刊
摘 要:城市绿道规划设计最早开始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并且在纽约、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等这些世界著名城市的规划当中,成功地缓解了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加剧等一连串的城市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相关经典著作的学习,进一步研究和分析绿道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更深层次地探讨了城市绿道的理论知识,并以广西南宁市玉洞大道为例,对玉洞大道沿线周边区域的道路、景观及临街建筑进
期刊
摘 要: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村落从传统走向现代化是时代的必然趋势。而伴随着城乡统筹发展、 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的提出和实施,乡村何去何从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性问题。在现代化的村落建设中,如何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是传统村落规划的先决条件。如何在延续传统文脉的前提下,对乡村空间进行科学重构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关中传统村落的空间变迁进行研究,以解决乡村空间的科学重构问题。  关键词:传统村
期刊
摘 要:绍兴古民居是古越文化传承下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其中璜山镇溪北村是绍兴地区优秀的文化村落,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文章通过对溪北村的地理位置、家族迁移、建筑特色、装饰艺术的研究,解析古民居建筑及装饰中所隐含的古越文化内涵,弘扬其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古民居建筑及装饰的保护意识,使之在保护中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古越文化;古民居;装饰艺术;建筑装饰  基金项目:本文系绍兴市哲学社会科
期刊
摘 要:文章重点针对南阳市城中区火车站各内部空间以及前广场的改造进行研究,探讨了在相关政策渗透下的车站内部功能的重新合理利用以及站前广场和车站周边区域大环境的提升,着重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改进建议,进一步阐述说明城市火车站的改造带动区域的活力发展与生态建设。  关键词:车站改造;站前广场;南阳;生态城市  一、绪论  (一)火車站存在城市之间的意义  每座城市都有一座属于它的火车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