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结合设计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gl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伴随现代医疗模式转变与人本理念盛行,医院户外环境备受关注。实践证实,医疗结合设计,可参与体验的支持性医疗环境相较传统医疗环境对病人的康复更能产生积极影响。文章针对长沙市内医院户外景观现状,探讨以人为本的体验性环境设计方法,更好发挥环境助益作用,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關键词:医疗;体验性;康复效果;医院户外环境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身心一致”以及“亲生物性”理论被广泛认同的基础上,医疗结合设计开始成为国内的热点话题。除了早期只关注医疗设施、技术水准、医院建筑这些硬性条件外,社会开始思考医院户外景观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提供亲近自然、强身健体、社会交往的机会,从而助益患者康复。
  一、体验性医疗环境助益健康的可行性分析
  医院户外景观作为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不应拘泥于传统“看与被看”的层面,更应关注使用者的参与互动体验感。除了美化环境、绿化空间、净化生态外,更应发挥辅助治疗作用。
  (一)景观疗法
  罗杰·乌尔里希教授对胆囊切除者进行了10年的研究观察,发现病房窗外为自然景观的患者比砖墙隔离无自然景观的患者恢复速度更快[1],验证了自然环境可舒缓压力、促进身心愉悦的结论。
  医学界发现大脑通过分泌神经化学物质,抑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发免疫系统工作,进而促进康复[2]。此重大发现合理解释了环境如何影响健康,即景观疗法(利用各类景观元素,营造适宜的康复景观,巧妙刺激五感,于潜移默化中缓解患者压力,达到康复效果)的重要性。
  (二)园艺疗法
  园艺疗法是指患者通过接触植物及其生长环境,体验相关园艺活动,从而达到康疗效果[3]。作为现代康复医学作业治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研究表明,参与赏花和采摘果实等园艺活动能缓和情绪、改善躯体运动机能、增加活力、提高ADL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及社交能力[4]。
  (三)芳香疗法
  芳香疗法是一种自然疗法,主要是利用植物自身挥发或提取精油,将其应用于医疗保健。芳香植物挥发的精油分子可通过嗅觉系统进入人体系统或者自皮肤渗入血液、组织及分泌系统,促进身心纾解、调理新陈代谢[5]。已有实验证明芳香疗法的医疗保健功效,如银杏叶的挥发物质有助于缓解胸闷、咳嗽、气短。薰衣草、香叶天竺葵挥发的香气对高血压患者具有缓解作用[6]。鉴于芳香植物的医疗保健功效和较高的观赏价值,芳香植物已广泛应用于盲人园、专类园以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园林绿地。
  二、病患对户外景观空间的需求
  (一)医院患者特征分析
  1.生理特征
  患者由于疾病或外伤导致运动机能下降,感觉统合系统减退,五感接受外界刺激并分辨信息、做出反应时间延长,同时易出现认知障碍且参与活动受限,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2.心理特征
  由于长时间囿于冰冷病房内,患者易产生与社会脱节的孤独感、情绪不定、敏感多疑。据上海曙光医院对83位患者调查,绝大多数人存在焦虑症状,小部分人有孤独感、不同程度的绝望症 ,甚至小部分人有消极观念[7]。
  (二)医院患者需求分析
  将马斯洛需求理论与患者特征相结合,分析如下:
  生理需求——有助于康复的环境。对患者而言,除了依靠药物、机械物理治疗外,优美的环境有利于帮助其稳定情绪、增强信心、激发活力,拥有一个良好的就医心理。
  安全需求——可识别性强、安全度高的就医环境。患者身体机能发生病理性变化导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关系之间产生障碍,适应以及行动能力减弱。因此,设计时要明确边界、标识系统清晰,同时注意材料的应用,尽量避免加重病情的因素。
  社交需求——满足社交需求的活力场所。由于疾病患者生活圈以冰冷的病房为主,在户外创造一个能提供交往设施和娱乐活动的场所,供病友间的交流互动,可有效缓解患者内心寂寥排解寂寞。
  自我实现需求——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空间。患者因身体机能弱化、心理脆弱,害怕与社会脱节,更渴望得到社会肯定。在户外空间设计时,应增加户外活动区域,激活场地活力,让患者在参与中获得满足感,实现自我价值。
  三、长沙市医院实地调研分析
  本次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了长沙市部分医院,了解其户外景观实况。
  (一)空间布局混乱
  由于早期医院规划的局限性,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城区,医院扩建只能占用原有绿地,破坏了整个空间布局、交通流线。调研中,部分医院新建大楼与原有建筑间隔较近,不利于采光,且侵占原有绿地,导致空间布局较混乱、交通不畅。
  (二)设施完善不够
  由于城区人口急剧增长,医院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也面临挑战。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医院都采用平面、立体、地下停车场相结合的方式以满足车流和停车需求,但依旧存在车辆拥挤、道路不畅的情况。同时停车场上无绿荫遮盖,停车环境较差。
  (三)人文关怀缺乏
  医院绿地作为特殊的公共服务绿地,应考虑使用人群身体、心理的特殊性,以人为本,发挥人文关怀。但调研发现,大多数医院考虑欠缺,休闲设施乏善可陈。作为人流量较大的公共空间,却忽视了人的使用需求,休闲坐凳数量严重不足。并且在材料、选择、细节处理上还有所欠缺。在无障碍通道设计上,长沙市医院建筑出入口设计考虑轮椅使用者,但在户外花园设计时却忽略了该点(图1),阻碍了使用轮椅人群亲近自然,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四、医院户外体验性景观设计建议
  (一)植物选择
  科学选择植物。在满足景观营造的前提下选择杀菌消毒兼具治疗作用的植物,避免飞絮、有毒类植物。同时结合芳香疗法,利用芳香植物促进身心健康。
  (二)色彩元素应用
  色彩对于治疗疾病有较明显的影响,因此在医院的户外环境中,通过配置不同花色植物以及应用不同色彩的构筑物、铺装来辅助治疗。根据《现代医院康复性园林环境设计初探》《老年人对室内色彩环境的需求特征研究》等论文,将色彩作用总结如下:
  (三)活动场所设计
  为患者提供活动场地,让患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亲近自然,提高身体机能。在户外景观设计中增加园艺活动区域,以植物为载体,让患者参与花卉栽培与管理,在主动体验中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于收获劳动成果中自我满足和自我成就,在分享成果、交流种植经验等各种参与活动中提高社交能力,缓解孤独寂寞。
  五、结语
  基于自然环境基础,如何将户外景观作为一种补充性医疗手段,利用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是重点研究课题。因此,医院户外环境应注重细节设计、体现人文关怀。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舒适个性化的空间,积极影响患者心态,助益其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Ulrich,R.S.View Through a Window May Influence Recovery from Surgery[J].Science,1984(224):420-421.
  [2]刘进海.试谈心理环境与康复[J].康复与疗养,1988(1):44.
  [3]李树华.园艺疗法概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8.
  [4]修美玲,李树华.园艺操作活动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国园林,2006(6):46-49.
  [5]鞠玉栋.芳香植物药用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125-127.
  [6]樊沛.观赏芳香植物在北方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6):149.
  [7]李艺书.现代化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的规划设计[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1990(4):407.
  作者单位:
   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通讯作者:
   甘德欣
其他文献
我们很少有反思  昨天到今天早上为止,我也不太明白我要讲什么东西,文学这种问题我们要大而化之。只是一个讲座我们要谈那当然好谈,各种教科书,各种经验,各种关于文学的讨论。但是就我个人逐渐接近文学的经验来讲,我倒并不太认为听某一个的讲座是一个好的方法,我个人首先做过一些讲座,但是我没有听过任何人的讲座,我比较拒绝这样一件事情。我没上过鲁院,没去过作家班。所以我也总是怀疑,我给别人讲,是不是真正能提供一
期刊
摘 要:在“文旅融合”推动旅游产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以历史名人为主题开发旅游产品是较为常见的形式。目前相关产品存在项目雷同、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肖邦的华沙”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节事活动的开发、叙事性要素的挖掘等方面对同类旅游产品具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文旅融合;多媒体技术;节事活动;叙事性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供需不匹配
期刊
摘 要:水岸是跨河城市的“窗口”或“客厅”,也是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文化文明的所在地。“水”给人以美的快感和美的享受,“岸”给人以绿的视觉和生态的平衡,“城”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的奉献。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得人类生活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滨河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问题严重。文章以城市滨河特色景观设计为主,在介绍宿州新汴河两岸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共
期刊
摘 要: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特色,而永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更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审美价值,如境内的九嶷山是人文始祖舜帝陵所在地,柳宗元在永州留下多篇千古奇文,永州还养育了周敦颐、怀素等杰出人物。文章从美术学视角来审视永州民俗文化,立足本土丰富的人文与民俗资源,拓展美术创作视野,推进美术教育活动发展。  关键词:永州;民俗文化;美术价值  在《管子·正世》中有“料事务,察
期刊
摘 要:乡村旅游社区的景观空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文章以汕头市前洋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可展示度”的评价因子,从“可展示度”和“服务性”两个层面提出了更新改造策略,将传统建筑景观、水景和田园风光等碎片化的景观,串联成点、线、面构成的景观空间。  关键词:传统村落;旅游景观空间;可展示度;空间更新改造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乡村振兴视阈下的潮汕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
期刊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指导老师:   陳胜利
期刊
摘 要:王澍是中国当下最富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之一,他的作品能超越争议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用自然的营造智慧重塑中国本土建筑似乎是他的根本旨趣。在致力于本土化营造的建筑理念中,他一是强调位置,建筑位置在自然中的位置是尤为重要的。二是强调山水,也就是说建筑自己能重新构成一个小的自然,它一定会对一个地方的环境带来某种改变。三是强调天然,就是建筑状态应该达到某种天然的程度,它最高的审美原则就是道法自然
期刊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设计学院  指導老师:   江莎莉
期刊
摘 要:面对均质化建筑对城市环境的污染,山水城市的建筑设计理念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山水城市融合了中國传统园林和城市森林的设计特点,构造出了集宜居、实用和审美为一体的生活环境。黄山太平湖公寓从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意境三个方面完美诠释了山水城市的理念。将其与当下所倡导的生态型城市理念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山水城市可视为生态型城市的延伸,也应当成为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山水城市;尊重自然;
期刊
摘 要:随着空心化现象在古村落的出现,古村落的民俗文化以及古迹景观逐渐消逝。改造景观是解决空心化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而生态景观设计作为景观重建的重要手段,在景观重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以湘西古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湘西古村落空心化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通过景观改造缓解空心化问题的原则和思路,保护古村落自然生态,对古村落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  关键词:湘西;古村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