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心人和引导者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dszc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教育永恒主题。幼教活动追求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在大量的少儿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正是弘扬德美的无数真理,阅读,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早期阅读对幼儿人格、品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纲要》在语言领域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提出要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因此,开展早期阅读的实践研究,利用文学作品的感染力,让经典留在幼儿心中,对于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挖掘教育意义
  好的文学作品,不但能让幼儿感受语言文学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丰富幼儿情感,扩展幼儿思维。
  (一)感受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在选择早期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故事语言简单、生动有趣,很多象声词、重复句,都是孩子喜欢的,能让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到充分的乐趣,我们要在幼儿参与的过程中,体验语言之美、语言之乐。
  首先是要带领幼儿学会欣赏。例《妈妈摘的葡萄》故事中,狐狸妈妈“翻过一座山,又翻过一座山”,准确帮助孩子理解了狐狸妈妈为了给小狐狸寻找食物,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狐狸妈妈找到葡萄后,“急急忙忙往回跑”,孩子们理解了狐狸妈妈为了让小狐狸快点吃到葡萄,再累也不停下来,在这样的表述中,孩子们既丰富了词汇,又理解了故事内容。
  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可引导孩子适当创编。让孩子充分想象,并且用优美的语言或绘画表达出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们的答案充满了童趣与幻想。
  总之,通过阅读活动带领幼儿从语言本身感受阅读的魅力,获得美的享受,并学习用多彩的语言与多彩的世界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锁定情感美。
  幼儿园教育活动不仅应该让幼儿学到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幼儿去发现及探索周围世界的美好事物。以《朱家故事》为例,故事原作主要描绘了朱太太整日操劳。而朱先生和孩子什么事也不干,最后朱太太罢工了,使他们终于认识到了家人要分担家务,才能使一家人更幸福快乐的道理。生活中的独生子女,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己的生活尚不能自理,更别提帮父母分担家务了。我们希望幼儿在欣赏这个作品后,能够理解父母的千辛万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分担的责任,从小培养有担当、有责任的优良品质。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分担的一些问题,如:你怎么样帮妈妈分担家务?你会做些什么力所能及的小家务?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我又提议:每天回家帮父母做一件事!并且在班级设置了一块关爱父母墙,让孩子们把今天回去所做的事用图画、照片、符号等自己的语言展示在墙上,同伴之间分享交流相互间的经验,以内化已有经验,真正了解、体验故事中所体现的情感美。
  朋友、家人、同伴之间的情感是幼儿较能体会到的,但有些体现中华传统之美的文学作品也不容忽视,有些故事蕴含着故乡之情、爱国之情,书中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我们要推荐给幼儿分享,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烙下深厚的中华感情。
  二、创设区角阅读活动,扩大早期阅读空间
  1.设置开放式图书吧
  幼儿已初步懂得了封面、封底,要按顺序一页页往下看等基本阅读规则,因此,我们可以在班内设置一个温馨开放式的图书吧,提供各类图文并茂、符合年龄特征的图画故事书,还可制作一份专门的“读书记录表”,用画笑脸或打勾的形式,记录每天光顾图书区阅读的孩子,帮助幼儿记录每天的阅读情况,每周对阅读情况进行总结,评选出“最爱读书娃”、故事大王等,增加阅读活动的趣味性,以此激发幼儿的阅读积极性。
  2.创设文学表演区
  由于集体教学活动时间有限,孩子们阅读故事后无法在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里进行表演游戏。我们可以将此活动延伸到表演区角中,以满足幼儿理解故事后角色扮演的需要。在表演活动中,老师也可以参与进去,与幼儿一起互动表演,老师的肢体动作要夸张,表情要丰富,一方面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一方面具有示范作用。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不再拘泥于故事中表现的角色动作和表情,而是大胆想象和创造自己喜欢的动作和表情,甚至自己改编故事情节进行表演,这既能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又能让幼儿享受阅读,享受表演,享受乐趣。
  3.开展幼儿自制图画书活动。
  幼儿自制图画书活动是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时产生的一种综合性延伸活动。这个活动要求幼儿能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模仿书的形制,将内心的想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制图画书的重点不在于画面是否精美,可以鼓励幼儿运用绘画、剪贴等多元的形式,也可启发幼儿用符号来表达主题,老师还要以幼儿的表述内容为基础帮助幼儿组织文本语言。幼儿通过亲手设计并制作图书,会对自制图画书产生更高认同感和成就感,从而更愿意投入到各种阅读活动中来。
  总之,在幼教领域里,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早期阅读的引领者,会在孩子成长收获的同时,感受到为人师者的快乐,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
  【作者单位:昆山开发区世茂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数学新课标》也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由此可见,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只有在活动中,当数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有生命的,学生才会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在“问题解决”的生活情境中学好数学。因此,教师要联系生活,努力拓展学习的空间,架筑课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是否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只有了解了以上情况,我们才能预防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心理疾病方面的知识。幼儿的此类心理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心理和精神波折,将来给社会带来负担的可能包括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学习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对孩子抱有适当的水平的期望才是正确的,杜绝与他人横向攀比,应当关注纵向的进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每个方面
阅读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学习,没有较高的阅读水平在作文写作上就会束手无策,根本无法入手.而且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写作,该如何把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用书写的方式展现出来,靠的
从一堂课的一个知识点“固体混合前后体积是否变化”说起,通过分析教材、课堂实践情况,阐述我们应该给学生怎样的教材,特别是难度的深浅应该如何把握。  1. 探源:固体去哪儿了  我曾经在家长开放日上了一节课,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3单元《固体和液体》第1节《认识固体》的第2课时。  这本是一节比较有乐趣的课,孩子们在课堂上利用天平、量杯进行测量,利用筛网分离黄豆、花生、大米,玩得不亦乐乎。然而,当孩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推动学生认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下面就结合一年级“数的认识”教学,浅谈我在数学教学中是如何利用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  一、关爱学生,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从家庭来到学校,老师成了他们最亲近的人,一般来说,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也就喜欢他(她)所教的那一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但要学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教师要尊重、相信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过:“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的东西”。只有愉快地学习才是教学工作的最美好境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试想让学生从事失去“玩”的特性的体育,那么将是十分痛苦的事,这种体育学习也不成立。因此我们要呼唤快乐体育。所以我们必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提倡快乐体育。  一、在教学观念上进行转变  体育教师应当设法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欲望和体育运动的热情,使学生以积极的心理
小班的幼儿是最难教最难管理的,他们都来自温暖宠爱的小家庭,突然一下来到陌生的大家庭,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面孔,使他们惊慌、失措、恐惧,因此他们只能用哭闹来表示发泄,哭着找妈妈,找奶奶,有的甚至哭闹一天,两天,三天……实在无法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使小班幼儿尽快熟悉幼儿园生活,能进行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用“师爱”来融化幼小的心灵  对刚入园的幼儿用母爱般的师爱来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如何才能做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 指导阅读,体悟感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