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如何解救病痛之苦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010a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社会中人和植物的关系、人和动物的关系固然是重要的甚至是对整个社会形态都有支撑作用的基本关系模式,而人本身的生存状态,则与别的社会形态一样,始终是最重要的内涵。生存和生存着的人本身的矛盾、情感、道德、伦理等等所共同呈现的复杂的人生状态,更是连环画的农业社会主题中的重点描绘对象。在这个界定范畴里,在这个笼统地讲可以说是农业社会中的“问题”与纠葛主题之下,首先引起我的注意的是重印的24开本的《枯木逢春》。
  《枯木逢春》中以一种非常激烈的矛盾方式展开的人类与病痛做斗争的不易和幸运,是农业社会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农业社会总体比较低下的医疗技术水平是对人们幸福指数影响很大的重要因素。解决之道,常因无可奈何的阙如而成为众多人类成员悲忧生命的恐惧与痛苦的根源。它是农业社会中的人们渴望解决的众多最基本问题中的一个,是大家对人类自身生存状态失望与怀疑、颓废与放弃的重要原因。不过,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还是让我们首先看一看连环画的重印本的问题。
  应该说,那些被收藏者珍藏起来的硕果仅存的连环画,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直接和简便地切入历史的方式。历史遗留的文字的文本、戏剧的文本、电影的文本在广大的普通人而非研究者的生活里,几乎都不再具有一般意义上的阅读吸引力。老连环画作为稀罕的藏品舍不得也经不住被作为一般的读物那样翻来翻去,它们通常都是被用塑料套小心翼翼地封好以后束之高阁的,即使要瞻仰一下,也只能是由主人拿着远远地看看封面和封底而已。这时候,新纸新装的重印本的优势就显示出来了。(插图1)
  放大以后的重印本比之原来那发黄发脆了的小本连环画似乎失去了点神秘色彩,雪白的纸质和大大的开本还有硬壳精装等等现代图书的一般特征,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消除了原来的从历史中来的岁月之痕、尘埃之味,甚至因为没有旧书上的那种的污渍——自然是多寡适中的污渍,而不是不能辨清原来面目的彻底毁损——也被惯于藏旧书的连友们所诟病。不过这也使我们面对这个崭新的文本的时候不由自主地不再将其作为收藏品而作了当下的新的出版物,不由自主地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个其实是过去了很久的故事,以今天的价值标准和审美尺度来衡量这些通常都是几十年、半个世纪前的故事。应该说,在当代中国总是“与时俱进”、与潮流与运动与口号俱进的创作中,能够经得起这样的审视的文本并不多;这也就是为什么连环画可以因为自己绘画本身的非内容性的特征而显得较为具有永恒的价值的原因所在:在它们相对乏味的内容的历史性之外,还有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读者都能体会到的画面的美。
  《枯木逢春》这样的原初的绘画目的是小开本——64开或60开——连环画的创作,被放大了很多成为24开以后,依然经得住现代人看惯了电脑制作的精美色彩的目光的审视。人物的面貌和表情准确而传神,屋宇建筑、草木花朵、衣服家具的细部翔实而周到;仿佛直接取自生活现场本身的圆润的线条,让那些必然需要经过一丝不苟地观察和记录才能体现的细节,纤毫毕现。仅以第71幅(插图2)为例,这是冬哥在苦妹子家门外叫门的场景——关于苦妹子家的门,连环画里几处都画到过,看来是分院门和屋门两重的;院门有门楼,屋门上有“互助合作”的横幅。但是,第71幅屋门从外面画的时候是单开门的一扇,到第73幅(插图3)从里面开的时候就成了向两边开的两扇,这可能是作者的疏忽,画面很简单,但是门上的标语、墙上的藤与储物架、绳子吊着的舂米器械、墙跟儿上的雨水口等等细节,却无一遗漏,一一入画。是的,看到这样的画面的时候的感觉就是无一遗漏,虽然自己没有见过也并不存在什么真实的场景,但是生活中的东西肯定就是作者现在表现出来的,作者没有表现的肯定没有;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很神奇的。
  画面的美已经成为后世读者重新进入这类文本的一个最重要的媒介。由美的画面引导的阅读,必然导致对内容的关注。收藏从来都是与收藏者所处的时代有关的,收藏物被哪一个时代的哪一个收藏者所收藏,肯定就会被打上那个时代与那个具体的收藏者的烙印。从这个角度上说,每一个收藏者对藏品的解读,只要他真是有感而发而不是人云亦云,那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误读,产生“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插图4)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版重印的《枯木逢春》在无意中成为了我发言的基点。在当年的领袖豪迈地唱出的“纸船明烛照天烧”的词句还依稀在耳的时候,在我们国家宣布彻底消灭了血吸虫病很多很多年以后,如今这个影响水区人民生活的大害却已经卷土重来了。这是自然的不可抗拒,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的悲哀。旧有医疗制度的瓦解并没有新的医疗制度的跟进,农民的医疗非常荒唐地成为了一个空白,成为了一个有钱治病没有钱等死的残酷事实。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的情况比比皆是。《枯木逢春》那个一心根治血吸虫病而对个案的病例并不尽心的刘翔大夫在今天看来也倒还不失为一个有用的人,总之比现在这种某些只为赚钱而草菅人命的所谓大夫强出千倍万倍。(插图5)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枯木逢春》之中一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对人权、对人的生命权的极大关注。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已经染病的人的生命更重要。关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的拯救,在这一点上, 在这个难免那个时代的领袖崇拜气息和乌托邦色彩的作品里倒是体现了一种平实而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其中的基础当然是农业社会中人们最朴实的对于生命的珍惜、对于拯救生命的几乎是本能的义不容辞。苦妹子危在旦夕的生命获得了血防站站长、医院院长、老中医等代表国家意志和领袖指示的人物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失散多年的准丈夫和准婆婆的无私关爱是她精神上的极大抚慰,这一切综合起来成为她创造痊愈奇迹的基本条件。这种濒死而复生的悲喜之情充满了戏剧化色彩,基本上并不具备可以推而广之到每个病人身上去,让所有类似的病人都有幸获得这样的奇迹的可能性;但它却也正是无数无望地挣扎着的贫病之人的希望与安慰。艺术品的治疗作用虽然经常以丧失一定程度的真实性为代价,但是也的确能够在无数善良的读者群中获得广泛的共鸣。而历史上那种深入基层的农村医疗制度在其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里确实也解决了很多人的看病问题。(插图6)
  现在社会相对那个时候应该说是富裕了,医疗却同教育一样反而成了数量众多的底层农民可望而不可即的奢侈品。现在也不是就不再有《枯木逢春》式的个案,但是农村医疗整体的希望却还不及那个时代来得乐观。制度的缺失直接造成了血吸虫病卷土重来的恶果。整个社会长期以来对于生存着的大多数的忽略和漠视,使“以人为本”这样的呼吁应运而生。好在已经有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出台,也有试点地区的相关报道了。具体效果尚不清楚,终究是有了希望。当《枯木逢春》的故事不再有什么戏剧传奇的色彩,而成为在完善的医疗保证制度之下的正常以后,我们的社会才会有真正的进步。(插图7)
  当然,苦妹子式的痛苦是农业社会之中,也几乎是人类各种社会形式中,都随时可以加诸人的一种普遍的痛苦。所谓生老病死,都已经被归入了无可奈何的自然规律之中。在一次次束手无策后讨论解救之道,是包括农业社会在内的各种社会形态的社会主题,也是人类追求幸福生活过程中必然的坎坷。
  《枯木逢春》,谢京秋绘画,东方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24K,定价36元。为东北连环画收藏友好协会策划的新中国50年东北连环画精选集之谢京求专辑·现代故事(2)
其他文献
10年前,童书大家王晓明先生在《幽默大师》开始《石器时代》连载时,用“南瓜大叔”做笔名。几乎与此同时,王先生在上少的《小青蛙报》启动了他的《开心菜园》系列。故事中,“会出各种好玩的馊主意”、心地善良的胖园长,恰恰就是选取了大南瓜的原型。“南瓜大叔”的笔名看似顺手拈来,无意中透出王先生对老顽童园长的偏爱。或者说,南瓜园长的形象本来就是随着他自己的喜好塑造出来的。王先生是童书界的老顽童,他的童书作品之
去年,刘慈欣以《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中国科幻小说作为类型文学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确实让人欣喜。与此同时,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曹文轩的国际安徒生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精英文学的实力。中国文学获得的这些奖项,代表了国际文坛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的认可,固然权威,但也显得有些专业和官方。那么当我们希望通过文艺跨越国界、展开交流,中国文学又能否赢得海外读者、普通民众的心呢?中国网络文学面对这个问题,
今天对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全体本科毕业生、毕业生的家人和全体教职员工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大喜的日子。  4年前,我和我的同事在学院大楼三层的“泰康厅”欢迎你们,4年之后,你们长大了,学院也“长高”。 4年前,当你们迈着青春的脚步走进北大经院的时候,我对你们说:“学院的目标是为未来大师级的学者、大企业家、大科学家,大政治家注入优秀的‘基因’,提供茁壮成长的环境。但更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培养的是具有健全
汪政,江苏海安人,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京市评论家协会主席。曾被评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并担任过中学校长。著有《涌动的潮汐》《自我表达的激情》《我们如何抵达现场》《无边的文学》《解放阅读》等,获得多种文学奖项,并主编、参编大学、中专、高中教材多种。   凌宗伟(以下简称凌):汪老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这个老乡的专访,谢谢!最近看到您一篇谈现代文教学的文字,在这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思维旨趣的集中体现,是推动民族创造和发展的力量源泉。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近现代时期,中国面临着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民族危机愈演愈烈。为了救亡图强,有识之士急切地呼唤中华民族的觉醒,亟盼民族精神的重铸,中华民族精神的研究因而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相继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新世纪以来,随着各种史观的引入,历史重述出现了新的变化。“新一代史学研究者将注意力从传统的倾心于政治史的研究转向新的社会史和文化史领域;从重大历史事件和制度转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从主要社会阶层和经济领域转向底层和边缘行业;在方法论上,从基于二元假设的线性描述转到基于地方原始材料调查的更复杂、多面的叙述。”在这方面,独家春秋的新作《闲话民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颇有代表性。  主题聚
自古以来,国家的繁荣一直是从施政者到普通民众的不懈追求。国家的繁荣有各种形式的体现,而国民财富的增长无疑是最为直接的。正因如此,自1776年,道德哲学教授亚当·斯密出版了那部著名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来,两百余年的时间里,依然有无数经济学人在继续斯密对国民财富增长原因的求索。从哈罗德·多马、索洛、卡尔多等人的增长模型,到库兹涅茨等人对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以及发展经济学对于后发国家
读黑鹤的动物文学,耳畔仿佛响着一支悠扬辽远的马头琴曲,浑厚、深沉、炽情。密密的森林、无边的草原、营地、篝火、奶茶、 毡包、羊群、牧羊犬、牧人、长鞭、套马杆等,所有这一切,在黑鹤的笔下都有细致动人的描绘,构成一幅幅五彩斑斓的游牧文化的美妙生态画卷,弥漫着草原文化特有的苍凉诗意、淳朴人情和野性气息。  人与动物的故事,全世界到处都有,而能够通过人与动物的故事来记录一种文化的兴衰、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这
美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现有各类高等院校达4000多所,主要为文理学院、独立专业学院和综合性大学。除半数以上的私立大学之外,全美五十个州中,几乎每个州都有几所由州政府或当地出资创办的公立大学,形成了适合美国国情的规模宏大、层次多样、富于创新的高等教育体制。  根据英国QS(QuacquareHi Symond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2012/201
海飞的长篇新作《回家》令人耳目一新,这部小说为革命历史小说的写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在上世纪50—7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中,革命带有天然的合法性,是不需要阐释的,故事通常围绕着对革命的态度而展开,正反分明,故事的风格也是明快硬朗的,洋溢着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是那个年代特殊精神的鲜明写照,哺育了一代代青年人。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历史小说”中,历史失去了固有的清晰与确定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