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大叔的开心菜园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feng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前,童书大家王晓明先生在《幽默大师》开始《石器时代》连载时,用“南瓜大叔”做笔名。几乎与此同时,王先生在上少的《小青蛙报》启动了他的《开心菜园》系列。故事中,“会出各种好玩的馊主意”、心地善良的胖园长,恰恰就是选取了大南瓜的原型。“南瓜大叔”的笔名看似顺手拈来,无意中透出王先生对老顽童园长的偏爱。或者说,南瓜园长的形象本来就是随着他自己的喜好塑造出来的。王先生是童书界的老顽童,他的童书作品之所以那么天马行空,充满游戏精神,大抵与他淘气的童年生活经历有关。他曾写道:“儿时曾尝过茅草的花、松树的脂这些匪夷所思的‘食物’。也很想尝一下含羞草,看它会让我的身体有什么变化,但到底没敢下嘴。现在把它写进童话,让啊呜来体验一把。”(为童话《啊呜》所拟导语)说明童年经历对王先生童书创作的影响。
  且让我们走进“南瓜大叔”经营十余年的“开心菜园”。
  在南瓜大叔的开心菜园里,蔬菜水果们(还有蘑菇、甘蔗、灵芝、人参等其他物类)是常住居民。憨态可掬的笨狼住在菜园旁边,却是菜园肥皂剧的重要角色。开心菜园是相对自足的生活空间,菜园居民也到城里去走走(园长就常去开会)。如果有一张导游图,可以看到,分布在城市周边和开心菜园有交往的,还有豆腐村、糖果村、铅笔村、橡皮城、铁皮城、玩具城、巧克力城等。小小的开心菜园连接着广袤的宇宙,书中来访过的有虎牙星、混搭星、乱丢东西星等,访问过的有番薯星、钻石星、美丽星、不笑星、畚斗星等。开心菜园的孩子们由此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活跃在故事里的属于植物范畴的蔬菜水果们被拟人化或动物化。最搞笑的是,这些会走路的蔬菜水果们保留了原有的物性。如:梨的表面通常有褐色斑点——“梨子妈累得脸上雀斑都多了许多”(《摇啊摇》);芹菜细长而多枝桠——芹菜太太把衣服晒晾在散步中的芹菜先生身上(《晒衣服》);莲蓬上有好多结莲子的孔,就像许多鼻孔——莲蓬先生感冒了,又偏偏要去看豆豆们的团体操,结果打了一群大喷嚏,现场顿时乱了套(《大喷嚏》)。或者将物性逻辑进行发挥,如:成熟的石榴裂开处像咧着嘴笑,因此,在开心菜园要数石榴“最会讲笑话”(《辣椒拔牙》);火龙果形状和颜色有点奇特:“獠牙似的绿刺,脸却比胭脂还红艳。”在开心菜园被视为有震慑力的怪物(《火龙果》);苦瓜因为有苦味,“讲出来的笑话都是苦苦的。”(《苦瓜说笑话》)。《小孩换糖》说到,馋嘴巴“特别喜欢吃萝卜,吃藕,吃苹果……总之,菜园里的一切除了辣椒他都想咬上一口”。表明了菜园所有被拟人物“可以吃”的共同物性。
  作品往往从事物微小的特征引发笑料:听说接待“比芝麻还小”的油菜的36000个儿子,园长紧急动员:设立滑梯似的无障碍通道,“方便油菜儿子参观通行”;把路面磨得跟镜子一样光亮,“不让任何油菜儿子跌进凹洞里”;房子内外一律不许开电扇。因为,“这么小的油菜儿子风一吹就会失踪”;列队欢迎的菜园居民穿上无口袋罩衫,“绝对保证不会有油菜儿子钻进谁的衣袋”;戴上口罩,“为的是在喊口号的时候不会有一个油菜儿子被吹掉”。尽管那海量的小客人最终没出场,倒是给开心菜园添了不少乱(《油菜儿子要来了》);开心菜园最小的居民芝麻擅长中国功夫,为了感谢警察们把他从蚂蚁的绑架中解救出来,在广场上表演中国功夫。芝麻在“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的吼声中很认真地表演。但芝麻实在太小了,什么也看不见。出于礼貌,观众们还是拼命鼓掌(《功夫芝麻》)。
  “南瓜大叔”不愧为幽默大师,在他的开心菜园发生的故事大都诙谐夸张。如,请园长给吃了“不睡丸”变成夜游神的小香蕉上门作报告。通常,园长的报告能让人立即打瞌睡,催眠效果显著(《不睡丸》);冬瓜新郎新娘被别出心裁的摄影师折腾得筋疲力尽,最后只好用婚纱照代替他们出席婚宴(《婚纱照》);暴饮暴食后会迅速发胖、挤不出房门的包心菜先生到别人家吃饭,身后往往跟着拆迁队(《包心菜赴宴》)。有些故事更具有荒诞色彩。如,包心菜先生因为两条腿先后跌伤,倒立着用两个手走路去上班。小家伙学样,倒立着去上学(《单腿跳》);杏儿希望减肥,却管不住嘴巴,还要迁怒于嘴,一个人在屋里大骂嘴巴,让人造成错觉(《踢嘴》);因为怕辣,牙医戴着口罩、蒙着眼睛给小辣椒拔牙(《辣椒拔牙》)。
  《开心菜园》有着浓郁的童话色彩。太阳爷爷和月亮婆婆是开心菜园的常客。白云可听从园长、警察的调度,神奇地组装出“白云的士”“白云中巴”“白云大巴”和“白云列车”等交通工具;小苦瓜用绳子将白云拴在屋顶上当风筝玩;神勇的孩子们甚而爬上云端,和太阳一起做游戏。作品中还出现避险糖、减肥糖、魔法糖、胖瘦水、全家裤、甜扫帚、不睡丸、傻瓜帽、洗澡机、口水飞机、甜心沙发、神奇橡皮、神秘饭盒、双胞胎喷剂、饭锅摩天轮等异想天开的事物。
  更有趣的是,作品注入了世界经典童话的元素。如,萝卜老师在课堂上讲《灰姑娘》的故事,小番茄心驰神往,希望变成灰姑娘,见到王子。为变成满脸尘土的灰姑娘,主动天天打扫教室。有人说园长就是南瓜,说不定就是会变成马车送公主去见王子的南瓜。主张孩子要有点幻想的园长太太,为满足孩子们的愿望,硬是把园长画成马车的样子。小番茄坐上“马车”,恨不得马上就见到王子。故事出现了匪夷所思的转折:“可是走了好久还没看见王子,王子的城堡远着呢!”所幸的是,小番茄期望进入童话世界的愿望不是不可能实现,只是路途还远而已(《园长变马车》)。再如,青蛙们从小番茄借给的一本童话书上得知,青蛙被公主吻一下便会变成王子。于是排好队,让小番茄吻他们。忽然想起,小番茄不是真正的公主。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公主住着的王宫。由于拿枪的卫兵守住大门没让进去,未能如愿以偿地变成王子。重要的是,由于菜园的青蛙们找到王宫,开心菜园的虚拟空间与世界经典童话的虚拟空间相驳接(《青蛙王子》)。更为有趣的是,两个虚拟世界的人物在《开心菜园》出现了互动——菜园的小家伙们旅行时,在森林深处兴奋地发现睡美人的城堡,里面传出呼噜声。城堡里走出一位王子告知,公主赖床不起,向小家伙们求助。于是,大家想尽办法,终于让公主起了床。为感谢他们,王子和公主带了许多好吃的东西到开心菜园,举行了三天三夜的皇家宴会(《赖床公主》)。经典童话元素的融入,使《开心菜园》的故事更加异彩纷呈,平添了神奇感。   《开心菜园》立足于儿童本位,有些故事的创作灵感就来自于孩子的天性和淘气的行为。如《小孩换糖》《游食》都与孩子天生好吃和喜欢边走边吃的坏习惯有关。《打针员》和《祝我生日快乐》源于孩子们喜爱游戏的心理;《寻鸟启事》缘于孩子不满于压岁钱不能由自己支配的活思想;《单腿跳》更是写开心菜园的小家伙模仿包心菜先生倒立着走路,将“多余”的鞋拿去换冰淇淋。作者运用荒诞的手法,把孩子贪吃的行为夸张到极致。《偷饭游戏》是对于孩子在家吃饭“厌食”,在别人家吃饭却胃口大开的怪现象所作的即兴发挥;《跟屁虫》源于不少孩子喜欢黏人,成了大人甩不掉的“尾巴”。《糖梦》源于孩子的古灵精怪和无厘头。课堂上,萝卜老师让孩子们用“凡是……就……”造句。黄桃一口气就造了十个句子,如:“凡是我不会的问题,老师就不该问我。”“凡是有提拉米苏,我就不吃饭。”“凡是看动画片的时候,就别叫我做作业!”这些离谱的造句反映了顽童的心声。在《赖床公主》的故事里,当王子向菜园的孩子们寻求援助时,赖被窝的高手们提供了大人对付他们的法宝:用鸡毛掸子打屁股;掀被子;用食物的香味吸引。极具生活的真实性。
  《开心菜园》的趣味无处不在。除了叙事和构图的情趣外,还有逻辑之趣,如:“因为番茄又叫西红柿,所以柿子跟番茄就认了亲戚。”(《一万条裙子》)“人参的样子和城里人有点像,握手、攀谈都比较好沟通。”(《作文也吓人》)笨狼劝铅笔先生给开心菜园的孩子们当“立正教练”,因为他天生的“站相”就是“笔直”的(《铅笔学琴》)。有语言之趣,如:“数不清的灯在河上漂,数不清的星星在天上走,数不清的萤火虫在头上飞,菜园的河灯节真好看。”(《放河灯》)“天上,救护飞机飞来飞去,要找出笨狼在哪朵云上。地下,爸爸妈妈们走来走去,要找出哪个是自己的孩子。”(《笨狼发红包》)“糖给你,你给我。上车吧!来的都是小辣椒,把糖都吃光了,把车子都坐满了。”(《小孩换糖》)句式的对应和语义的对比,使句群具有儿歌的韵味。新创俏皮幽默的说法,是王晓明先生童书作品的显著特点,如书中出现的“打针员、品尝师、立正教练、撞头冠军、远足管理、冰棒班长、吃饭委员、黑板达人、嘴巴操、爱糖日、作业日、洗澡节、裙子节、笑话课、谜语剧、甜心体、象鼻椒、獠牙豆、梦西瓜、梅子雨、蚊虫臭、百胞胎、五眼皮、私家龟、功夫芝麻、精锐蚊子、南瓜陨石、猫粮试吃员、步伐整齐奖”等。
  《开心菜园》充分满足了处于“天真游戏场”(梅子涵语)的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同时,在很好玩的故事中,弘扬一种美德,或是提示一些较为浅显的道理,形成作品的另一道亮色。如《五彩黑豆》提倡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神奇风筝》鼓励齐心协力;《开眼界》涉及生态保护的话题;《宝贵的砖头》说明了“物以稀为贵”的普世哲理;《铅笔学琴》告诉小读者,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学习方向;《甜心沙发》说的是互助的可贵;《圣诞义工》写的是,胡萝卜立志做需通过考试的圣诞义工,穿上圣诞服、粘上圣诞胡子的胡萝卜,驾雪橇奔赴考场。牛婆婆误认为他是圣诞老人,委托他将饼干转交给过去喝过她的奶的孩子们,提供的地址在多年前牛奶公司的送货单上。胡萝卜十分感动,决定放弃考试,完成牛婆婆的嘱托。为此克服重重困难,找到那些牛婆婆的“乳儿”。返回时,后面跟着一个车队。已经长大成人的他们,“要在冬日里追随胡萝卜去探望乳娘,一起回忆甜蜜往事”。故事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很温润,很打动人。
  开心菜园精彩纷呈,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开心菜园的故事童趣盎然,令人捧腹,让人回味无穷。
  迄今,南瓜大叔还在开心菜园辛勤耕耘,乐此不疲。他感到,“同孩子们说话是一种快乐”(《把美给孩子们》),更希望孩子们都拥有一个开心的童年。而这种开心不仅源自于物欲的满足,更多的是源自于能给孩子们开启心智、带来轻松愉快、留下童年记忆的阅读。
其他文献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定宜庄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版。  我做了10年、最终以《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为书名出版的口述史作品,我将它定位为一部以口述访谈为主的史学专著。我想做的,是通过对若干人进行口述访谈的方式,从个人的角度,亦即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生命过程的角度入手,来追溯百年来北京城的历史。我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看北京人如何记忆和表述他们的过去,他们怎样把个人经历与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2005年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召开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一书的座谈会。与会学者探讨了学者的使命在以知识学为基础的伦理学中的地位,评论了当今中国学者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出现的问题。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克服学术界的腐败现象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我们费希特课题组从1990年开始,在发表重要的译著时总要召开一次座谈会。沈真同志与我译的《论学者的
我国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老师、先生、西席、师长、山长、夫子等很多种,无论哪种称谓都包含着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古人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原大地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姜子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还是杨时“程门立雪”、欧阳修“携酒拜师”的典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广为传颂。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所在地就是
保护国宝的收藏家  当十全老人清高宗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往那些稀世之珍国宝字画上大钤印玺、肆意题跋的时候,是何等的踌躇满志,他大概是想子子孙孙永其宝的。但他没想到,不过百余年,清王朝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内忧外患夹击下,忽喇喇好似大厦倾,一切文治武功都随了风。清社既屋,爱新觉罗溥仪被迫狼狈退位,沦落到只能靠变卖偷携出宫的国宝字画度日。清亡之后,国宝的大量流失,更是空前的。当此际,一批有识之士毅然担
《通过设计激发学生积极性》(Motivating Students by Design)是布莱特·琼斯博士 ( Dr. Brett Jones) 在学术动机研究领域的又一新作。该书从当前国际学术动机理论研究的成果出发,总结出学生学术动机的五大原理,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之上,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提供了一套简明实用的课堂设计策略。教师们可依据这些策略进行课堂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终激发学生动机,使
人与羚羊赛跑,谁将胜出?多数人会选择羚羊。其实未必。网上有一段视频:没有陷阱和毒药,没有围猎和配合,一位上身裸露的布须曼人手拿标枪,箭步如飞,在烈日下一跑就是三个多小时,将羚羊累垮并捕获。在体能极度衰竭之后,动物会本能地停下,人则可以凭借强大的耐受力一往无前。  耐受力,是生物机体在一种或多种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或成长的相对能力。不论是运动本身,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强大的耐受力总能使我们穿过艰
在陈蔚文的散文集《见字如晤》里,我看到了属于作者的一种异秉:散文、诗歌、小说,都是她的另一个自我,正如她的散文《镜像》,她也是从“文学之境”中看到了一个更加幽深的自己。  也许是小时候被管教得过于严苛,陈蔚文给我的印象是向内走的——她的内心与同时代人乃至同代作家相比,呈现出了更加丰满的内容:她学过绘画,又做过一段流行歌曲的专栏写家,加上热爱读书喜欢看电影又好旅游,诸种艺术因子都给她的年龄以及阅历增
中华载籍,为数浩繁,相沿至今,虽时有增损,但至今犹能拥有十数万部册古籍,实非易易。其所以得垂世久远者,端赖先人之善于保护。保护措施不外二途:即藏书与刻书。藏书者,罄资财搜购典籍,以防散失损伤;刻书者,再造古籍,繁衍古籍,不致孤善灭迹。前人或藏或刻者多,而藏刻兼具者鲜。明清以来藏书刻书并行不悖者渐盛,藏书家又多立说鼓吹,如清初曹溶之《古书流通约》昌言刻书之益,有推动之功。清代刻书几成藏书家之美德,于
浏览散文集《简笔》,令我怦然心动,著者系我的永定客家小老乡简福海。  “乡下的老宅,屋顶上铺着的是瓦片,鳞鳞千瓣,层叠交错;远远望去,宛如一顶黑呢子大帽,扣在一位惊风怕雨的高个子头上,帽檐还压得低低的……”(《瓦片之下》)作者描摹客家老屋的一段拙朴而温婉的文字,仿佛传递出一股暖流,顿时让我这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周遭弥漫起浓浓的乡情。  好的文字能触摸到生命的质感。作者在《遍地风流》中对白马河如是
春节期间,沈阳演出市场红红火火。西边中华剧场、东边大舞台、北边梨园剧场、中间辽宁大剧院……宛若璀璨繁星,装点着沈城的夜空。然而,在这些演出场所中,真正能够做到“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戏看”的,只有二人转。有人慨叹:一个700多万人口的城市,演出市场长期被一个剧种霸占,文化菜单是否单调了点儿;还有人质疑:一个对乡土艺术如此痴迷且乐此不疲的城市,会有怎样的品位和素质;当然也有人泰然自若:谁家也不能天天吃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