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t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刘慈欣以《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故事奖,中国科幻小说作为类型文学在国际上取得的成绩,确实让人欣喜。与此同时,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曹文轩的国际安徒生奖,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精英文学的实力。中国文学获得的这些奖项,代表了国际文坛的专家学者对我们的认可,固然权威,但也显得有些专业和官方。那么当我们希望通过文艺跨越国界、展开交流,中国文学又能否赢得海外读者、普通民众的心呢?中国网络文学面对这个问题,自信地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克服文化自卑:阅读迎来新形式
  每到世界读书日,我们总是会看到这样的对比:在伦敦或巴黎的地铁车厢内,乘客都在捧着书籍安静阅读,而在中国的地铁车厢中,大家却都在低头玩手机……丧失了阅读习惯的国人,还能否传承千年古国的文明?
  相信如此慨叹的初衷,是警醒大家多读书、多思考,然而这种简单的对比却忽视了许多重要的信息。有过海外旅行经验,或者和外国友人有过交流的人们都不难发现,海外地铁上的乘客们,其实阅读的大多也是通俗读物、类型小说,想在通勤的空闲时间休憩一下。另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纸质出版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商业体系,通俗读物、类型小说内容上种类繁多,形式上也格外便利,很多图书都采用再生纸印刷,纸张很轻,便于携带。Kindle、iPad等更为便利的电子设备出现后,用这些设备取代纸质图书的也不在少数。
  而在中国,相对拥挤的交通环境,没有给阅读纸质图书提供空间,但是人们却也并未丧失阅读的习惯。人们低头注目的手机屏幕上,有微信微博,有趣图视频,当然也有网络文学。由于历史和文化因素,中国纸质出版领域的类型文学,在商业化程度上长期发育不良。科幻文学仍旧小众,武侠文学至今仍无法超越金庸一代,青春文学的上个热潮,也已经是十几年前。在这种环境下,积蓄已久的写作力量和阅读需求,就在媒介变革的网络时代找到了新的空间。纸质出版中类型文学的缺位,技术革新中互联网络的领先,共同造就了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球“风景这边独好”。在这样的语境下,打开手机看看书,又怎么能算是丧失阅读习惯、丢失文化传统呢?
  恰恰相反,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国民阅读率曾在新世纪初不断下跌,到2005年跌至最低,而在此之后逐渐回暖。这一关键时间点,恰与网络文学市场在2004—2005年建立VIP制度并逐渐成熟保持高度一致。而在2008年,数字阅读被纳入调查范围,更能让人明显看到国民综合阅读率开始在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手机阅读率、数字阅读率稳步上升,前者则在七年间从12.7%提升至60%,增长了近五倍。网络文学、数字阅读,并非是阅读的杀手,反而通过充分利用日常碎片时间、满足民众寓教于乐的需求,成为提升国民阅读率的利器。
  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日趋便利的数字阅读,不能再被视为通俗文学的网络形态,而应该作为新时代、新媒介下文艺的新类型。我们更应当树立文化自信,克服文化自卑,发现中国网络文学的“中国性”与“全球化”。
  征服东亚各国:当代中国的“问答簿”
  中国网络文学在发展之初,曾受到港台武侠、言情等通俗文学的影响,很多早期文学网站都是“搬运”港台通俗文学的书库。但是大陆民众的创造力和阅读欲,迅速突破了既有文学的界限,原创作品迅速产生,并且很快反哺港台。2011年,台湾地区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公共图书馆最常被借阅的“Top20排行榜”中,起点中文网作家月关的《回到明朝当王爷》《步步生莲》《大争之世》三部作品榜上有名。2012年,他的《锦衣夜行》繁体版位居金石堂武侠历史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经由港台走出国门,中国网文在东亚地区的受欢迎程度,更是让人格外惊喜。在发展中的东南亚地区,几乎所有中国网络小说的代表作品都已翻译出版,知名网文作家如顾漫、匪我思存的作品,更是在越南出版了全集。据越南《青年报》报道,从2009年到2013年,越南翻译并出版了841种中国图书,其中617种都是网络文学。《仙侠奇缘之花千骨》在国内火爆,还是借助2015年的电视剧,而在泰国,却是2013年泰文版一经上市便抢购一空,在2014年泰国书展上更是成为吸引青少年的热门图书。网文重镇晋江文学城已同40余家港台出版社、20余家越南出版社、两家泰国出版社、1家日本企业进行合作,平均每个工作日就有一部作品被签下海外版权。
  在更加发达的东北亚地区,以中国网络小说为核心所形成的全媒体IP,也以多种形式进行着文化输出。海宴所著《琅琊榜》改编的电视剧,在国内刚刚首轮播放结束,就在韩国、日本先后播放,连釜山市市长都表示自己也在追剧。而《步步惊心》则被签下海外影视改编权,由韩国SBS电视台改编为电视剧《步步惊心:丽》,会集多位人气演员联袂演绎。
  共处于泛中华文化圈,面临传统儒家思想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相似问题,东亚各国对中国网络文学的喜爱,并非没有理由:生机勃勃的网络文学,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现状最深切的体认和描摹,对问题最深入的思索和探求。《琅琊榜》拷问权谋与情义,《步步惊心》追问个人和历史,而特别受到东南亚追捧的网络文学都市言情小说,更突出显示了在东亚传统文化影响下,当代女性的欲望与焦虑。在中国网文中,诸多现实问题被融进笔端,各种思想实验被尝试演绎,读与写之中,得到的是整个东亚可以共享的问与答。
  走进北美读者:中华文明的“软”功夫
  如果说,在文化背景相似的东亚圈受欢迎还可以预想,那么中国网络文学在北美地区的热闹,就要大大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了。最近一年多来,中国网文悄悄在北美开始流行,并且由此向全球辐射,英文读者的数量已经达到百万量级。
  中国网文在北美的传播,虽然刚刚开始,却展现了迅猛的势头。2014年12月,专门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网站Wuxia World(武侠世界)上线,迅速吸引了英语文化圈的读者,成为全球Alexa排名前1500的大型网站,日均来访人数在30万以上。而用户之中,除了31.6%来自北美,还有大量来自菲律宾、加拿大、印度尼西亚和英国,总计遍布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来势之汹涌,让人为之惊异。
  在Wuxia World上,熟练掌握双语的网文读者自发结成翻译小组,将中国网文网站上连载的作品翻译成英文,以飨异国读者,而读者们为了感谢译者的劳动,也会自愿捐赠数额不等的款项作为回报。网站的创始人“RWX”在接受北大网络文学论坛的访谈时告诉我们,起初作为美籍华裔、为看武侠学了中文的译者,他是完全自愿免费翻译给大家,但是读者太过热情,想要支付费用,而他又被不断催促更新,于是他就学习中国网文网站的“打赏—催更”机制,每周更新2~3次,打赏再加更。本以为这样就能不再被催,结果没想到,第一周竟然不得不根据约定更新了二十多次。
  《盘龙》《我欲封天》《凡人修仙传》等玄幻、修仙小说受到追捧,带动了英文读者们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在Wuxia World的讨论版上,中国道家理论被用英文深入浅出地解释出来,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图文并茂,英文粉丝们互称“Daoist”(道友)。更有很多读者询问学习中文难不难,这些小说与文化,激发了他们探索中国独特文化的兴趣。
  以往,都是我们的字幕组、翻译组将欧美日韩的作品翻译进来,现在,终于有了外国朋友将中国网络文学翻译过去。而且,完全是民间、自发的活动,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与影响。更令人欣喜的是,Wuxia World并非个例,在全球各地,类似网站已经有上百家之多。Wuxia World目前也正谋求与中国网文网站的合作,希望在版权合法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网站的规模。正是在这跨文化的交流之中,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现代化的表达,被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受众了解和喜爱,用一身“软功夫”,征服了“洋读者”。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年7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目前中国网络文学的受众已经达到了3.08亿。中国的网络文学正迎来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环节,不但在国内满足着国人的阅读需求,更开始在海外成为中国的崭新名片。在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道路上,粉丝的热情不缺,商业的资本亦有,同时也呼唤着国家给予这份中国独特的新生力量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的翻译人才将不同类型的经典网文作品介绍出去,让这张崭新的名片更加硬挺、更加多彩!
其他文献
2005年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召开费希特《论学者的使命》一书的座谈会。与会学者探讨了学者的使命在以知识学为基础的伦理学中的地位,评论了当今中国学者在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出现的问题。他们的观点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克服学术界的腐败现象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梁志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我们费希特课题组从1990年开始,在发表重要的译著时总要召开一次座谈会。沈真同志与我译的《论学者的
我国古代对教师的称谓有老师、先生、西席、师长、山长、夫子等很多种,无论哪种称谓都包含着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古人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中原大地自古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姜子牙“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古训,还是杨时“程门立雪”、欧阳修“携酒拜师”的典故,千百年来一直被世人广为传颂。  河南大学明伦校区所在地就是
保护国宝的收藏家  当十全老人清高宗乾隆皇帝兴致勃勃地往那些稀世之珍国宝字画上大钤印玺、肆意题跋的时候,是何等的踌躇满志,他大概是想子子孙孙永其宝的。但他没想到,不过百余年,清王朝就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内忧外患夹击下,忽喇喇好似大厦倾,一切文治武功都随了风。清社既屋,爱新觉罗溥仪被迫狼狈退位,沦落到只能靠变卖偷携出宫的国宝字画度日。清亡之后,国宝的大量流失,更是空前的。当此际,一批有识之士毅然担
《通过设计激发学生积极性》(Motivating Students by Design)是布莱特·琼斯博士 ( Dr. Brett Jones) 在学术动机研究领域的又一新作。该书从当前国际学术动机理论研究的成果出发,总结出学生学术动机的五大原理,在科学实证的基础之上,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提供了一套简明实用的课堂设计策略。教师们可依据这些策略进行课堂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最终激发学生动机,使
人与羚羊赛跑,谁将胜出?多数人会选择羚羊。其实未必。网上有一段视频:没有陷阱和毒药,没有围猎和配合,一位上身裸露的布须曼人手拿标枪,箭步如飞,在烈日下一跑就是三个多小时,将羚羊累垮并捕获。在体能极度衰竭之后,动物会本能地停下,人则可以凭借强大的耐受力一往无前。  耐受力,是生物机体在一种或多种不利的环境条件下生长或成长的相对能力。不论是运动本身,还是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强大的耐受力总能使我们穿过艰
在陈蔚文的散文集《见字如晤》里,我看到了属于作者的一种异秉:散文、诗歌、小说,都是她的另一个自我,正如她的散文《镜像》,她也是从“文学之境”中看到了一个更加幽深的自己。  也许是小时候被管教得过于严苛,陈蔚文给我的印象是向内走的——她的内心与同时代人乃至同代作家相比,呈现出了更加丰满的内容:她学过绘画,又做过一段流行歌曲的专栏写家,加上热爱读书喜欢看电影又好旅游,诸种艺术因子都给她的年龄以及阅历增
中华载籍,为数浩繁,相沿至今,虽时有增损,但至今犹能拥有十数万部册古籍,实非易易。其所以得垂世久远者,端赖先人之善于保护。保护措施不外二途:即藏书与刻书。藏书者,罄资财搜购典籍,以防散失损伤;刻书者,再造古籍,繁衍古籍,不致孤善灭迹。前人或藏或刻者多,而藏刻兼具者鲜。明清以来藏书刻书并行不悖者渐盛,藏书家又多立说鼓吹,如清初曹溶之《古书流通约》昌言刻书之益,有推动之功。清代刻书几成藏书家之美德,于
浏览散文集《简笔》,令我怦然心动,著者系我的永定客家小老乡简福海。  “乡下的老宅,屋顶上铺着的是瓦片,鳞鳞千瓣,层叠交错;远远望去,宛如一顶黑呢子大帽,扣在一位惊风怕雨的高个子头上,帽檐还压得低低的……”(《瓦片之下》)作者描摹客家老屋的一段拙朴而温婉的文字,仿佛传递出一股暖流,顿时让我这个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周遭弥漫起浓浓的乡情。  好的文字能触摸到生命的质感。作者在《遍地风流》中对白马河如是
春节期间,沈阳演出市场红红火火。西边中华剧场、东边大舞台、北边梨园剧场、中间辽宁大剧院……宛若璀璨繁星,装点着沈城的夜空。然而,在这些演出场所中,真正能够做到“天天有演出、夜夜有戏看”的,只有二人转。有人慨叹:一个700多万人口的城市,演出市场长期被一个剧种霸占,文化菜单是否单调了点儿;还有人质疑:一个对乡土艺术如此痴迷且乐此不疲的城市,会有怎样的品位和素质;当然也有人泰然自若:谁家也不能天天吃饺
10年前,童书大家王晓明先生在《幽默大师》开始《石器时代》连载时,用“南瓜大叔”做笔名。几乎与此同时,王先生在上少的《小青蛙报》启动了他的《开心菜园》系列。故事中,“会出各种好玩的馊主意”、心地善良的胖园长,恰恰就是选取了大南瓜的原型。“南瓜大叔”的笔名看似顺手拈来,无意中透出王先生对老顽童园长的偏爱。或者说,南瓜园长的形象本来就是随着他自己的喜好塑造出来的。王先生是童书界的老顽童,他的童书作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