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积极学业情绪的内涵与培养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xing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习惯注重对教材知识体系的教学,在教学设计上表现为注重“教材”的知识结构,强调小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淡化了小学生对知识的心理需求和发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毋庸置疑,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情绪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具有动机作用。语文教学如果注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其积极情绪,不断地让其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使之“乐学”,对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是卓有成效的。
  一、小学语文学科积极学业情绪的内涵
  学业情绪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经历的一种情绪体验;第二个层面是指学生在经历一段时间学习后对于学科学习的认识。因为,学业情绪既是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历的情感体验,又是学习结束后对一学科的情感爱好。具体到语文学科中,是指学生在字、词、句等知识的习得过程中及参加语文考试时所经历的喜、怒、哀、惧等情绪体验,并在这些情绪体验中形成对语文学科的情感认知。具体包括:①学生在语文学习与考试中愉快的情感体验;②乐于以字、词、句为基础的语文知识认知与掌握,并擅于通过字、词、句去了解生活世界;③在生活中擅于用语言文字去描述与表达生活的世界。只有当学生认为语文知识的学习是有意义并且可以顺利掌握时,他才会形成积极的语文学业情绪,否则,则会产生不安、紧张、畏惧的语文焦虑,进而形成消极的语文学业情绪。
  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的积极学业情绪,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要以小学生心理需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教学前提,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学习动因和发展问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具体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分析小学生在具体学习环节中的心理需求及其发展过程,考虑小学生认知情感和可能出现的心理障碍,然后针对性地处理教材的内容,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从而设计出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相吻合的教学方案。
  二是通过分析所学教材内容的特点,考虑如何沟通与小学生心理需要和发展相联系。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主要关注的是教材本身固有的知识结构与小学生身心特点之间的“动情点”。如果抓住能“牵一发”而“动感情”的突破口,就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二、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积极学业情绪的教学原则
  1. 文本解读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情感的投入源于对于文本的深刻解读。同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当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否则内容过难,往往造成学生挫折感,激起消极心境,这往往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要有深度,更要适度。李海林先生说:“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的根本视域立场,是学生,从学生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所以文本解读既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可达成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度”。课堂上,我们不能以为自己感动,学生就一定会感动。我们的审美情趣、能力和学生有重大差异。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认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世界,努力在打通儿童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上动脑筋。要仔细琢磨学生,换位思考,要想想儿童会怎样读这个文本。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
  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村居》这首诗,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我教学时抓住一个“醉”字让学生感悟诗词意境。“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中,什么醉了?为何醉?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悟到草、莺、杨柳、孩子、诗人都醉了。不知不觉中,学生就跟着诗人一起走进春天,陶醉在这春天的美景中。同时我让学生展开想象,入境悟情,进行联想,体味诗境,深入意境,引导学生知道诗人为什么醉,体会诗人的情感。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化难为易,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2. 课程导入要符合学生的趣味
  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被我们忽视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教材内容与小学生个体的具体需要和兴趣爱好往往是不一致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学中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沟通教材与现实的联系,使学习生活化,调动小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适当启发、诱导,或介绍教学内容的背景材料,来改变小学生对教学内容原有的认知评价,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心理,激发学习动机,优化了学习思路。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三个儿子》时,在识字学习环节,事先准备了一桶水。在体会“拎着、沉甸甸、晃荡”三个词语时,请学生上讲台做动作,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其动作和表情,并建议大家选用生字词把所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被抽到做动作的孩子兴致勃勃地上台,台下的孩子们兴奋得姿态各异。动作完毕后,我随即问上台的学生:“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说:“刚才我拎着一桶水觉得沉甸甸的。”我又追问:“你走了几步后,又发现了什么?”该学生说:“我发现桶里的水在晃荡,都快流出来了。”之后,我让台下的同学也说一说刚才的所见,要求说一段话,尽量能用上表情。有位学生说:“刚才某某同学提着满满的一桶水,沉甸甸的,他觉得很吃力,脸都(憋)红了。他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桶里的水直晃荡,他好像快要摔倒了呢!”这样的教学结合学生的体验,既满足了学生追求新奇、好动的兴趣特点,也在玩玩说说中启发、诱导学生理解了生字词的难点,甚至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有些时候可以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在语文教学时,先考虑学习内容与生活有什么内在联系,对满足小学生内在需要和自我发展有什么帮助,把教学内容与学生需要和发展统一起来,有利于调动学习情感,从而有效地调动学习动力。例如《争吵》写的是学生之间经常发生的小事,这种事几乎每个学生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教学时,就可以把文本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学习这一课时,正是学生经历的再现,文中的人物就像他们自己的影子,他们自然关注事件的发展变化,关注人物的表现。这样的教学内容贴近他们的学习生活,满足他们的求知需要,从而对教学内容产生新的认识,就能激发学习动力,为教学的成功设置了良好的情绪背景。
其他文献
读大量的课外书,不但能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还会影响小学生的一生,甚至能影响一个民族的兴衰、长久发展。然而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不爱读书、不会读书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该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课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广阔空间里收获知识和智慧?我选取了以班级“读书银行活动”为载体提高课外书阅读量的行动研究,在两年的实践和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做好宣传工作,收集大量好书  古今中外,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可胜
一直在想,我该怎么去安慰他!  他总是落落寡欢。下课的时候,他总是在同学们的视线之外,在教室的一角,站着,望着这个城市一角的天空;或者什么也不干,坐在座位上,双手托着下巴,呆呆地发愣。他有一次问我:“老师,我为什么这么笨?”我不知道怎样作答,只是思忖了一下,他的头马上就低落了下去,目光中,闪烁着些许失落,转身,回到座位,然后,将脸埋到了竖起摊开的书中!他敏感得让我有一丝心痛。  他不是不用功,课堂
文/龙川县黄布中学 周末,几位以前的学生来找我。师生几人坐在阳台上,聊了三四个小时。回味起这一席话,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一直以为,我对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谈话过后,我才发现,他们心中竟有那么大一片天地,令我感慨不已。  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谈话一开始,一位学生就迫不及待地告诉我:“老师,我们上星期联名写信给校长罢免了语文老师!”  我一惊,忙问:“为什么?”  “他太懒,又老是照着课本和
新学期开始,学校对学生重新分班。或许是对新组建的班级不太熟悉,也可能是经过漫长的暑假,学生的心还没有完全收回,课堂上沉闷的气氛和外面的天气有些不谋而合,无精打采的样子让人心急。然而课下的情形却与上课时大相径庭,大半的学生纷纷跑出教室,到别的班级与原来班级的同学交流。他们或相拥而泣,或手挽手,一路欢声笑语让人好生羡慕,同时又有无限感慨,当然也有些许的无奈。  学生对原来的老师和同学有感情,可以理解,
临近教师节,某晚报面向我市全体学生征集一段活泼生动、充满童趣的教师节祝福语。我鼓励全班同学参与这个活动。第二天,读着孩子们写下的感言时,我的心中被温暖包围着。  顾黄河是个《喜羊羊》谜,他的话俏皮真诚:“希望李老师永远像喜羊羊那么聪明、乐观,像美羊羊那么美丽可爱,像懒羊羊那么安逸快乐,像沸羊羊那么强壮开朗,像暖羊羊那么善良友爱,像慢羊羊那么和蔼稳重!愿老师节日快乐、天天开心!”  陈程是个充满诗意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指出:“教师应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整合并优化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各种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使之为课程实施和教学服务。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工作中都兼任班主任工作,而在班主任工作中可以积累到丰富的教育案例,这些教育案例是一种可供开发的宝贵的课程资源。教育案例的情境性
目的:乳腺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5~35岁乳腺癌发病大幅增加,10年间平均增长速度高达10.7%。55~65岁为第二个发病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