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是怎么传递的”实验教学改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t1990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是怎么传递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6课《热是怎么传递的》一文中的一个实验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感到教材中的实验有可改进之处,于是经过不断实践,对实验器材做了改进设计,使得实验更具有单人可操作性,实验观察更方便,实验效果更明显,真正实现了实验教学的科学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第6课《热是怎么传递的》,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活动是“热是怎么在金属条中传递的”。其要求是:“在一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粘上一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端的火柴先掉下来。”
  一、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分析
  从教材中的插图和实验要求以及实践操作的经验来看,这个实验要求还是存在一定瑕疵的。
  其一,用铁丝的效果不如用铜丝的效果好。同时,用细铁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铁丝不够粗,且由于其是金属,吸热比较快,但散热也比较快。因此,用这么长的铁丝来做实验,散热过快,会导致两侧距离加热点较远的火柴吸收不到足够的热而不会掉落下来,影响实验的有效性。改用细铜丝也会存在这样的问题。
  其二,用蜡粘火柴比较困难。蜡的冷却速度比较快,火柴不大好粘,同时也容易因为没有粘住而发生掉落的意外。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用凡士林或者其他略带有黏性的物质,但都有非加热而掉落的意外发生。
  其三,使用酒精灯加热是有高度限制的,在固定铁丝的时候必须控制好高度,所以就一定要用两个铁架台。这会给课前为学生准备实验器材带来很大的麻烦,也会对分发实验器材以及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不便。
  其四,整个实验的器材准备比较多,显得不够方便,如果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效果是难以尽如人意的。
  二、实验的改进设计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不断实践,对实验进行了改进,找到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具体如下。
  其一,将蜡粘火柴改为用蜡环,把蜡环穿在加热用的铜丝上。用实验室常见的器材,可以比较方便地制作蜡环。具体步骤如下:
  需要准备的实验器材有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正方形的大理石瓷砖以及打孔器、蜡烛。
  将三脚架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先放石棉网,再放上大理石瓷砖。
  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加热,等瓷砖被加热后,将蜡烛放在瓷砖上融化,等蜡液流动铺满整个瓷砖平面即可,随即撤去酒精灯放在一边(见下图)。
  待瓷砖表面的蜡液稍稍冷却至半凝固状态时,将打孔器在酒精灯上略微加热后,在蜡层表面按压,形成一个个圆片(见下图)。
  在按压过程中,有些蜡圆片被吸附在打孔器的管内,可以用略小于打孔器直径的小棒轻轻推出来。没有吸附起来的,可以待其彻底冷却后,用美工刀轻轻将蜡圆片推至可以移动。蜡圆片留待备用,蜡残渣可以回收留待下次循环使用。
  可以取一段与加热棒一样粗细的铜丝,一头用砂皮纸打磨光滑,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然后在蜡圆片的中间一点,融出一个小孔(见下图)。这样,蜡圆环就做好了。
  其二,不用细铁丝、铁架台,而采用手持式自制的铜丝加热棒。铜丝加热棒的制作方法如下:
  采用一根常见的单股2毫米粗的铜质电线,在20厘米处用美工刀环切一圈,剥去绝缘层,再隔10厘米将导线剪断,将有绝缘层的部分加工成手持部分。这样,铜丝加热棒就做好了(见下图)。还可以在裸露的铜丝部分每隔5厘米用美工刀轻轻环切一圈,留下痕迹,作蜡环定位用。
  其三,自制小酒精灯。小学生对使用实验用的酒精灯还是有一定心理压力的,我们可以用医院使用过的废弃小玻璃瓶自制一个小酒精灯。具体方法如下:
  取一个带盖玻璃瓶,用尖头镊子轻轻戳进金属密封盖的下边缘,然后轻轻挑起,稍微往前推,沿着瓶盖推一圈(见右图一)。
  将瓶盖连着金属密封盖一起取下,将瓶盖和瓶身分别清洗干净(见右图二)。
  取灯芯一根(也可用棉线多股)用尖头镊子穿过瓶盖;再将瓶盖放回瓶身,用镊子轻轻将金属密封盖下边缘沿着瓶口重新压回,使瓶盖重新密封好,不会脱落(见下图三)。
  这样,小酒精灯就做好了。酒精灯里面酒精的添加和取出可以用带针头的注射器进行(见下图四、图五)。
  三、实验改进的优势分析
  如此,对本实验的三部分结构都进行了改进,其优点明显(见右组圖):
  蜡圆环比较薄且质地比较均匀,是通过小孔穿在铜丝加热棒上的,不用担心火柴会掉落从而影响到实验的效果。从实验实践看,实验效果比较理想,可以清晰地看到圆环融化,并且是从加热点由近而远地顺序掉落。
  原实验是用两个铁架台为支架,器材太多而且铜丝的缠绕和高度控制都比较麻烦;细铜丝容易弯折且散热太快,往往离加热点比较远的火柴基本上就不大会掉落或者耗时非常长,影响实验的效果和效率。用了自制的手持铜丝加热棒,一是因为相对较粗一点,导热和蓄热效果要好得多;二是手持很方便,不需要额外的实验器材,单人就可以完成实验,观察也比较方便;三是利用了导线本身的结构,很自然地制作了加热部分和隔热部分,取材简单,制作方便。
  自制小酒精灯的优点也非常突出:这样的小酒精灯是完全密封的,即便翻倒,也不会发生意外;酒精的添加通过注射器进行,添加一次能够支持加热大约一个小时,足够实验使用;携带和整理也非常方便。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对实验设计自己动手实践并深入思考,不断改进,做个追求实验实效性的有心人,实验改进是大有可为的;而实验器材的改进,则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而高年级相比低年级更有难度。如何有效开展高年级教学,让学生更加灵活、轻松地掌握知识是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画图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画图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象化、清晰化,因此,在高年级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画图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知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主题语境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18).而故事教学是比较适合于小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故事的趣味性、形象性和主题意义相融合,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学习、运用语言,并联系自身实际深入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从而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多元思维,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期刊
小学科学课堂作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许多环节值得教者用心设计和思考,而小学科学优质课舞台上所呈现的课堂,更是处处体现课堂的魅力,熠熠生辉。最近,我全面深入地參与市级优课比赛活动,在磨课、观摩等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中,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更全面了,理解也再次加深,可谓收获满满。  一、直观形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一定生活环境、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形式过渡的。
期刊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极好实践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成绩,还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时代在飞快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为了拥有更高效的教学,把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形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从以前的分数论变为学生素质论。家长和
期刊
科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这种情形: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少有人举手回答。但是让学生先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示意图就可以清楚地回答。是学生不想回答吗?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却画出来了,说明思维有,只是说不出来。这是由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的反映过程,是人脑的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思维显性化就是借助显性化的语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走向生活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理当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蕴含科学。  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即创设生活化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体会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同时又能将科学知识回归生活。  针对小学生的心
期刊
数学思维的形象化特点就是“线性思维”形态,对于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学习,离不开“问题链”的构建和应用。“问题链”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模型的架构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构建方式,其中都离不开学生对于“问题”的敏感捕捉和理性联想。“问题链”的搭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思考方式,在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找到“捷径”。  培养学生对“问题链”的敏感度是建立“问题链”的关键,这是对学生良好学
期刊
运用交互式白板展开教学,使各学科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从让教学内容情境化、让抽象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数学思维过程化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所具有的优势。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步向信息化迈进。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使各学科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利用
期刊
近年来,建立高效课堂成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且在不断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其中课堂展示环节被誉为高效课堂的灵魂,在课堂展示环节中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展示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我展示的勇气。文章研究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展示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参考。  学生的自我展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展示环节来进行语言的
期刊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老师要深入研究教学现状,使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在傳统的数学教学中,老师运用粉笔书写数学信息,教学形式单一,课堂异常沉闷。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应用,教学手段变得多种多样。因此,老师要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深度融合,让学生能直观地观察、理解数学问题,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构建高效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