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优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entalad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交互式白板展开教学,使各学科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升教学效果。文章从让教学内容情境化、让抽象知识形象化、让静态知识动态化、让数学思维过程化等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所具有的优势。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逐步向信息化迈进。教学中运用交互式白板,使各学科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利用黑板、电脑、投影等,教学时不断切换、展示课件,并随时板书;而运用交互式白板可以将黑板、展台、课件等融于一体,老师可以通过它与学生直接互动或交流,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运用交互式白板,让教学内容情境化
  数学教学要注重激活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交互式白板,可使教学内容情境化,让学生在获得新知的同时,提高动手能力,为日后学习打好基础。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内容时,以往的教学通常是让学生先观察表格,定下关键点,再确定对称点,随后再每一笔画出来。这样的方式既花费时间,学生理解知识的效果也不好。如果运用交互式白板,学生就可以通过亲自操作,把那些轴对称图形分解、组合,创造出许多轴对称图形。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焕发了他们的数学情感。
  二、运用交互式白板,让抽象知识形象化
  数学老师可以运用交互式白板直观、有趣的功能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是有难度的,老师可通过形象展示促进学生建立思维表象,帮助他们领会知识。例如,在教学《等式的性质》时,老师可以找一些天平、砝码,还可以找一些茶杯、皮球、墨水等图片材料,把这些图片插入白板课件里,让学生亲自动手,到白板前完成拖拽、复制等操作。在此过程中,天平会由于增减物品而倾斜,发生旋转现象。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会了等式的意义,从而理解了本课知识。
  三、运用交互式白板,让静态知识动态化
  小学数学的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逐步建立一定的空间观念。然而,老师在教学空间观念内容时,经常不能达到满意效果。在制作图形课件辅助教学时,为展示其动态生成,要浪费很多时间,而运用交互式白板可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提升教学的实效。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观察一面与三面的图形,会使用小正方体拼出组合体,并能够感受其立体性。老师让学生亲手探究,通过表象去推理,但究竟怎样显示学生的拼图方法呢?这时用投影或课件,都不能展示其直观动态感,也不能反映學生的思维过程,而运用交互式白板的画图功能就能实现此目标。具体是用其画图功能,先画一个小正方体,接着克隆出许多个小正方体,让学生走到白板前,亲手去拖拽图形,展现他们的拼图方法,他们一边操作一边可以说出自己的流程。他们在操作中增强了自己的空间观念,提升了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其他学生也能够很清晰地看懂操作过程,且能够主动参与,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四、运用交互式白板,让数学思维过程化
  交互式白板的“交互”,是指课堂上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的过程。交互式白板中自带手写、批注等等功能,可随时展示互动交流过程中的课堂生成资源。以往老师使用课件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是预先设置好的,对于计划外的生成资源,不能及时展现,而运用交互式白板就能及时呈现生成资源以及学生的思维过程。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租船问题》时,老师出示问题:“有60位学生要去乘船观赏公园,已知每条大船可坐6人,每条小船可坐4人,请问有多少种租船的方法?”学生面对此题,无法做到有序思考,汇报的答案是错误的,想法也是零乱的。老师使用课件教学,可能是预先设定好答案,如果学生报出的答案与预设不同,就不能展示出来,最多只能投影放一下,这时切换到投影,就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而运用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就能把学生提出的答案随手记在白板上。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答案是怎么思考出来的,老师用白板的批注功能,让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思考,老师在白板上可随时调整,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推理过程,让数学思维过程化,有效发挥了交互式白板的功能。
  总之,运用交互式白板展开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能发挥以往教学使用课件与投影所不能实现的功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可以发挥其优势,努力使数学教学达到满意的效果。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我们倡导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内生动力呢?本人认为,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试着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提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对激发学生
期刊
小学数学在小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自觉性不够高,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难度的增大。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与时俱进,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本文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讲课“一手包办”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虽说老师一手包办的现
期刊
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的祖先靠狩猎和采集生活。为了把劳动果实进行合理分配或储存,他们常常要掰着手指头进行清点和计算。随着收获的增多,手指头不够用了,他们就找来小石子、小树枝等等表示物品的种类、数量等。但这种方法很多时候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又发明了结绳记数等方法……就这样,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数学渐渐萌芽,并一天天“成长”起来——它来自生活,又给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基础,和
期刊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而高年级相比低年级更有难度。如何有效开展高年级教学,让学生更加灵活、轻松地掌握知识是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画图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画图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象化、清晰化,因此,在高年级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画图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知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主题语境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18).而故事教学是比较适合于小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故事的趣味性、形象性和主题意义相融合,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学习、运用语言,并联系自身实际深入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从而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多元思维,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期刊
小学科学课堂作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许多环节值得教者用心设计和思考,而小学科学优质课舞台上所呈现的课堂,更是处处体现课堂的魅力,熠熠生辉。最近,我全面深入地參与市级优课比赛活动,在磨课、观摩等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中,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更全面了,理解也再次加深,可谓收获满满。  一、直观形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一定生活环境、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形式过渡的。
期刊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极好实践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成绩,还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时代在飞快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为了拥有更高效的教学,把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形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从以前的分数论变为学生素质论。家长和
期刊
科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以下这种情形:一个问题提出后,学生很少有人举手回答。但是让学生先画,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示意图就可以清楚地回答。是学生不想回答吗?课堂上学生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却画出来了,说明思维有,只是说不出来。这是由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特点所决定的。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的反映过程,是人脑的高级心理活动,认知过程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思维显性化就是借助显性化的语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走向生活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理当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蕴含科学。  这就要求老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即创设生活化情境。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难度的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体会科学其实就在身边,同时又能将科学知识回归生活。  针对小学生的心
期刊
数学思维的形象化特点就是“线性思维”形态,对于数学学科的研究和学习,离不开“问题链”的构建和应用。“问题链”除了具有一般思维模型的架构外,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构建方式,其中都离不开学生对于“问题”的敏感捕捉和理性联想。“问题链”的搭建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思考方式,在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找到“捷径”。  培养学生对“问题链”的敏感度是建立“问题链”的关键,这是对学生良好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