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参与式学习”探析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让书本知识在生活中得到极好实践的学科。通过数学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数学成绩,还能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时代在飞快变化,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发生变革。为了拥有更高效的教学,把以老师为主体的教育形式,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教育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从以前的分数论变为学生素质论。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学生仅仅拥有高分数是不行的,还要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学习与实践能力,才能让他们的学习与成长更顺利。在课堂上,老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起对于数学的探索。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提高数学成绩、增强自信、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利于以后的学习与工作。
  一、推行“参与式学习”的意义
  所谓参与式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上由以前的被动转换为主动学习状态。在学习新知识时,要积极地发现问题,通过与老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与原来的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形式相比,学生由被动“听”变成了主动“学”;由原来老师付出得多、学生付出得少,变为两者间思想的平等交流,也是思维的碰撞。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也是成长的过程,还是教与学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老师的思维都在快速运转,对于时间的利用是充分的,对于问题的理解是深刻的,对于习惯与能力的培养是高效的,数学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
  二、“参与式学习”的特点
  在“参与式学习”的教学中,老师不是简单的参与者,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策划者。“参与式学习”不是老师在课堂上随意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就能完成高效教学,而是需要老师在课前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还需要根据年龄和能力水平、师资等具体情况,开创教学活动。为保障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老师需要对学生给予正确引导,在学生有疑问时,能及时做出准确解答。与之前的教学任务相比,老師现在的任务更重,责任也更大。
  “参与式学习”中的学生,由以前课堂教学中的配角,变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在对数学知识展开新的探索时,有疑问不仅可以向老师讨教,还可以与其他学生展开讨论。学生之间年龄相仿,思维方式相似,通过讨论,不仅有利于难题的化解,还有助于解题思维的养成、数学能力的提高。
  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多是在生活中可以使用的,比如,分秒、元角分等等。在每天的生活中,学生都需要关注时间,都需要用钱,所以要在课本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使用知识,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使用所获得的喜悦感。
  三、利用“参与式学习”提高成绩
  “参与式学习”是一种顺应当下教育改革的教学方式,也是一种能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要让“参与式学习”有效开展,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展开学习
  不论哪一方面的学习,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这一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好奇,才能主动投入探索中,才能获得好的成绩。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老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并展开对于数学的探索。比如,在学到“小小存钱罐——人民币的认识”这一章节时,老师虽然不能带学生真正建立一个实践场地,但是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网络开设一个水果超市,挑选一些学生做不同区域的售货员,再安排一些学生做顾客。“顾客”逛水果超市时,需要向“售货员”询问不同品种水果的价格,然后再挑选水果到称重处称重,最后到收银台结账。整个购买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知识并亲身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让知识与现实有效结合的过程,通过自身的参与实践达到极好的教学效果。
  (二)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加强参与体验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的主体由老师变为学生,激励他们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创设形式新颖又能吸引其注意力的教学方式,让他们在这一情境中开展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遇到疑问时,老师可以及时做出解答,共同致力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老师要注重与学生间的交流。只有与他们建立友好、平等的关系,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老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根据其年龄与实际的接受能力,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好奇心。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缩短课上教学时间,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提升学生的参与感。
  总而言之,“参与式学习”是适合当下小学数学的一种教学形式,老师应该深挖教材内容,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引导激发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主动发起对于新知识的探索。有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使其学习成绩与能力都得到较好的培养。
其他文献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始终是老师所研究的教学问题。近年来,以教育创新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助力。我在尝试多种创新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发现多媒体技术是最符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求且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体验的创新性教学方法,故借助本文对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展开讨论。  一、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前导入效果  在小学数学课堂当
期刊
思维是数学的外在表现,而创造性思维则是思维的高级呈现。笔者认为,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通过创设求异情境、设置开放练习、凸显变式训练等多种形式,充分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灵感,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空间,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而教。  数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适切的学科之一。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思维素材,也可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  一、点燃学生创造性
期刊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推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不断调整和改进.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关注学生的英语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英语学科教学转向英语学科教育,要求英语学习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感受语言表达的情感和文化.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解读教材提供的文本,依据课标、学情和教学目标重组文本,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充分体验语言情感、感受语言文化、提高语言能力、发展学科素养.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分层教育也逐渐进入教育视野。分层教育是对每一位学生都非常有帮助的一种教学方法,对于学困生的效果更为显著。它不仅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找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定位,在尽量兼顾每一位学生学习情况的同时,很好地维持课堂氛围。这种教学形式对于建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本文主要就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分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应用的意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包括情感参与、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我们倡导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内生动力呢?本人认为,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就要试着让学生学会自主提问。提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对激发学生
期刊
小学数学在小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不断地将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有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因小学生年龄普遍偏小,自觉性不够高,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学难度的增大。为了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需要老师与时俱进,利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教学。本文从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讲课“一手包办”  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说,虽说老师一手包办的现
期刊
在远古的时候,人类的祖先靠狩猎和采集生活。为了把劳动果实进行合理分配或储存,他们常常要掰着手指头进行清点和计算。随着收获的增多,手指头不够用了,他们就找来小石子、小树枝等等表示物品的种类、数量等。但这种方法很多时候还是不能解决问题,于是,他们又发明了结绳记数等方法……就这样,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数学渐渐萌芽,并一天天“成长”起来——它来自生活,又给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小学数学是基础的基础,和
期刊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在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思维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复杂性,而高年级相比低年级更有难度。如何有效开展高年级教学,让学生更加灵活、轻松地掌握知识是老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画图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画图法可以将抽象、复杂的知识具象化、清晰化,因此,在高年级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画图法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在小学高年级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知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主题语境列为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教育部,2018).而故事教学是比较适合于小学生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将故事的趣味性、形象性和主题意义相融合,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学习、运用语言,并联系自身实际深入开展对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探究,从而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升多元思维,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期刊
小学科学课堂作为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重要阵地,许多环节值得教者用心设计和思考,而小学科学优质课舞台上所呈现的课堂,更是处处体现课堂的魅力,熠熠生辉。最近,我全面深入地參与市级优课比赛活动,在磨课、观摩等一系列活动的参与中,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认识更全面了,理解也再次加深,可谓收获满满。  一、直观形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是在一定生活环境、教学条件的影响下实现由具体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形式过渡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