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让音乐课堂绽放出七彩“陶”花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是耳朵的眼睛。马克思说过:“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聆听音乐是耳朵最直接接触音乐的方式,想让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艺术的真谛,聆听便是打开音乐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而对音乐的聆听更是培养学生感知音乐、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有效途径。让学生们学会聆听,运用有效聆听,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更鲜活、更多彩!
  【关键词】聆听;欣赏;歌唱;演奏
  一、欣赏,耳朵的音乐盛宴
  美国著名的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曾经说过:“你要理解音乐,在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在音乐课堂教育中,欣赏是聆听音乐最直接的方式,如何有效地利用音乐欣赏,使学生的心灵与音乐的诠释在音响的流动中发生碰撞,继而达到聆听的有效性呢?通常音乐课堂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现象一:音乐欣赏课,在教师告知学生欣赏的乐曲曲名后,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跟随音乐做律动。于是,学生们情绪高涨,异常活跃,跟随音乐左右摇摆,以至于完全无法听清播放的音乐,整个课堂热闹非凡,不少孩子趁着欣赏音乐之际痛痛快快的玩乐了一番……
  现象二:欣赏音乐中,优美的旋律刚刚飘出,有些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学生,就开始交头接耳了,安静的环境下总是掺杂着细细碎碎的讲话声。还有些看似安静的学生,虽然不说话,但表情却是呆呆的,回答问题是也是一问三不知。
  以上的情况通常都是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常见的现象,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总有些同学浑水摸鱼、乘机玩乐一番,也有些同学会打不起精神、表情茫然。根据我的调查,有些坦率的学生这样跟我说:“老师,这个曲子太长了。”“老师,这个曲子我听不懂。”这些无法坚持认真听完乐曲、状态游离、甚至对音乐欣赏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们所欣赏到的音乐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们感受到的是“非完整”的音乐体验。如何改善学生们的这种状况呢?
  安静聆听音乐是欣赏活动的基本方式。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我也思索了一些在欣赏教学中会用到的方法。
  (1)一些可以一带而过的欣赏曲目,我一般会作为背景音乐,或是与学生互动时作为陪衬音乐。
  (2)让学生在欣赏时用身体对音乐做出反应,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的印象,这种方法适用于小学低年级课堂中,采用的频率也是很多的。如:在欣赏乐曲《在钟表店里》时,我让学生用手指根据音乐节奏模仿时钟走动的模样。
  (3)让学生对欣赏的音乐进行联想或想象,通过语言、色彩、图画线条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以上的多种欣赏方式对我在课堂教学中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歌唱,爱上自己的声音
  歌唱是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主要方式,每个学生都存在一定歌唱及表演的欲望。如何诱发学生的这种潜在欲望,聆听在歌曲教学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聆听歌曲是学唱歌曲前的必经环节,我认为,这时候的聆听至关重要。我曾经遇到过以下的情况:
  学唱歌曲《幸福拍手歌》时,我说:“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学习一首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歌曲《幸福拍手歌》。”我话音刚落,就有一些学生开始发表意见了:“老师,这个我会。”“老师,这个歌曲我以前就听过了。”随后,在我播放歌曲的过程中,那些“会唱”的学生显得格外激动,跟着音乐情不自禁的演唱,结果可想而知,他们各自唱各自的,有的跑调了,有的节奏跟不上,有的唱的慢,有的唱的快……而那些压根不会唱的同学完全无法从他们的歌声中听清楚歌曲的范唱。
  经历过以上的情况,我也开始反思,该怎么使那些“会唱”的学生能够安静下来和其他学生一起听音乐呢?必须让学生养成初听歌曲音乐的良好习惯,即“静听”。只有学生在课堂中养成安静聆听的好习惯,才能使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
  三、演奏,共创音乐的篇章
  音乐课堂教学中打击乐器的演奏也是教师培养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及创造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在打击乐器的演奏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内心听觉的培养。默唱、默想、与他人配合的能力。
  歌唱需要合作,器乐演奏也少不了合作。无法在演奏时互相配合、团结协作,课堂的秩序就难以维持,继而产生课堂“混乱”。为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有效聆听的指导,指导学生明确听辨演奏的速度、力度等变化,在演奏时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与他人合作。曾经看过这样一个事例,教师教授完歌曲后,指导学生用口风琴伴奏。教师在学生中挑选了一个学生演唱歌曲,其余学生则负责为其伴奏。由于双方音量的悬殊,伴奏效果显然非常失败,但老师却还是一味的要求演唱歌曲的学生唱的再响亮些,可想而知,这样的方法并没有使得问题得到根本的解决,于是教师又换了一组学生伴奏,一组学生演唱,可学生们还是没能把握乐曲的速度、节奏,使得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这个事例更让我体会到养成学生随时聆听的习惯,让学生及时关注自己与集体的演奏,才能使合作演奏更谐和。
  在合作演奏的活动中,教师还可有意的引导学生客观的评价他人的演奏能力与音响资源的演奏能力异同,表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多听、多评,通过这样一朝一夕的积累,相互的学习改进,能够更加客观的审视自己。同时对形成自我的、具有个性的审美听觉起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千万要避免课堂上一些不文明的评价现象。如教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演唱歌曲,同学们纷纷激动地举起双手,踊跃报名。待教师选中一位学生上台演唱后,台下一些学生就开始窃窃私语,对他进行评价,过分的学生甚至还对台上投入演唱的学生指指点点,“老师,他这里唱错了。”“老师,他声音唱的太轻了。”等等……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聆听氛围,培养学生在歌唱中良好的聆听习惯以及聆听他人演奏做出适中评价都对音乐课堂教育的有效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力求学生每次的聆听活动都在自然的状态中进行,关注学生“听”的过程,让学生自由的展示自我,培养具有他们个性的聆听方式。有效聆听,让学生在音乐课上获得一场音乐盛宴!
  参考文献
  [1]中小学音乐教育.
  [2][美]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3]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
其他文献
【摘要】声乐教学模式来源于声乐教学实践,是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规律,并将其模型化,帮助教师教学,同时又方便学生学习,查有梁在《教育建模》中说:“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式,它是处于时间和理论之间的中介方法。”声乐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在于它的科学性、开放性和自主性  【关键词】德国;高校;声乐教学  一、德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及改革  (一)德国启蒙时期声乐教学模式的
<正>河北省迁安县鞍山式铁矿总储量约24.5亿吨.其中大、中型矿床的储量为15.7亿吨,划归国有矿山企业开采;小型矿床(体)或矿点由乡镇集体矿山开采,占有储量8.8亿吨,平均全铁品
【摘要】音乐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心情,同时,音乐作为一种声音波动形式,还能通过物理方式,对人体生理方面的问题进行调节。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主要通过对人的心理以及情绪等方面的调节,来实现其心理治疗的作用,同时,也利用了音乐对人体生理的影响,进行辅助治疗。文章即对音乐治疗中,音乐体验在心理与生理两方面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音乐治疗;音乐体验;生理心理机制  传统观点认为人
文章依据对比分析理论,对中国学生英语作丈中的句法错误进行了归类,并采用等值时间样本设计实验方案,力求找出克服语言表达中母语习惯有害迁移的有效途径。
<正>2.岩石圈电性结构与青藏高原构造走向近于垂直的若干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揭示出岩石圈横断面的电性结构(袁学诚等,1985;李立、金国元,1986;郭新峰、张元丑等,1990;朱仁学
【摘要】在当前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语音发音教学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美声唱法与中国歌曲相融合时,普通话语音的作用就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普通话语音的应用现状,对普通话语音在声乐中的应用要点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普通话语音;声乐教学;应用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语言问题非常重要,观众要通过语言来听演唱者的演唱内容,如果演唱者语言含糊、不清晰,自然会影响到演唱效果。在当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却大大滞后于其他行业。文章在对我国城市公用事业项目运营管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太原市
<正>世界金刚石勘查的发展趋势之一,是重视研究和突破超大型金刚石原生矿床。发现1~2个超大型矿床,可以满足本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又可以出口创汇,发挥可观的经济效益。如博
词汇量是语言水平高低的一个表现,词汇习得是外语学习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国内外对非母语英语课程中词汇习得和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与研究。根据有关理论,本文拟针对中等程
【摘要】作为高校音乐专业舞台艺术实践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唱表演是对大学生开展专业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围绕高校音乐专业合唱实践教学与企业合唱团人才需要的现状,首先分析了高校合唱教学存在舞台艺术实践机会较少,其次分析了企业合唱团由于基础薄弱等制约其发展的相关因素,建议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平台和技术资源,相互合作,协同发展。以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