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概念教学引发的反思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ti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贵州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的第二年,针对新课程中的等比数列一节课,我针对自己任教的两个班展开了同课异构的概念教学,教学目标主要是自然是让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定义并能运用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简单的证明。为此,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形如“引入——猜想——论证——练习——拓展”五个环节,课堂以学案为辅助工具。然而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感觉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提出了如下一点思考:
  (1)流动的课堂更有生命力。一名教师不可能对课堂上即将发生的良性或不良的事件进行完全的预设,掌控教学指的是对全局和整体的驾驭,而非对每一个点和每一个环节生成固定的应对策略。毕竟偶然的突发事件属于小概率事件,可以灵活应对,课堂更多的是一种常态,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应该是流动。何谓流动?即:在教学环节尚未进入预设环节而学生跳入该内容时应因势利导,顺应变化,从而使得课堂更为丰富。本堂课中,有两名同学都在教师教学之前直接提出并应用了公式:an=amqn-m,这一现象本来很好,教师本应因势利导,顺势引出该问题的证明问题,进而更加深入的探究单位“1”与“m”,字母与数之间的深刻内在联系,而教师为完成任务,匆匆而过。一方面,错过了一个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探讨和认知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得课堂处于一种凝滞的人为引导的状态,导致课堂缺乏活力。长期如此下去的话,学生容易形成思维定势与思维依赖,反正我怎么想,老师都要按照他的方法来讲,那么我就干脆不思考等着老师来讲算了。这样的想法一旦形成,学生的学习容易陷入僵化、呆板的格局。
  (2)提问应有发散性、生成性。长期的不良习惯养成了我爱提判断性问题,爱用疑问句和反问句的习惯,本堂课也没有幸免。例如:“等比数列的通项是指数函数吗?”、“某某同学的回答正确吗?”诸如此类的问题。课后反思下来,这些问题中有的完全可以逐层递进的展开提问。1.请类比等差数列中通项与一次函数的探究方法,观察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找出与之相关联的函数。2.此二者有何异同(关键性问题,这两者定义域不同,等比数列可取负数,而指数函数必须为正,从而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进一步区分和认识散点函数与连续函数之间的关系)。如果本堂课多有几个类似于某位同学提出的q≠0的问题的话,对学生的启发效果将更为显著。而“对不对”、“是不是”等这些问题其实完全可以不提。唯有好的问题才能创造高效能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灵感的火花。
  (3)对学生的兼顾不足。一堂课可以完成多少内容,应该是教师智珠在握的,如果仅仅局限于好学生完成的话,本堂课内容似乎不多,但差一点的学生呢?她们并没有跟上,在随堂练习中我发现部分同学还在用等差的公式在解等比的问题。这就一方面说明教师课堂提问的效能没有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教师过于急躁。这种急躁既有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赶课的原因,也有对学生的认识不足的因素在内。事实上,课后反思下来,以后这些学生还得花时间去补,就此而言,还不如放慢一点脚步,让每一个学生能在每一堂课都扎扎实实的获得知识并消化知识,这比起炒回锅饭的效果显然会好得多。
  (4)本堂课教师的示范演示过少,导致学生格式不规范等等现象发生。这让我认识到:一方面,学生板演,特别是对新知识的板演应该是在教师有过示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以免学生对格式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想象去乱写一气,进而养成不良习惯。另一方面,教师不规范的板演将直接导致学生的不规范,所以自己在这一方面有待提高。
  (5)导学案应该体现导的作用,其核心内容应该是在教学中运用使得学生能快速、有效地“学好教材”,教材作为“教”和“学”的中介,是导学案的核心内容。要使用导学案,学生就应该有课前的预习工作,学生的预习需要老师的介入与督促,我个人根本没有进行这些活动而是直接使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效果不好自然也是情理之中了。另外,本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估计不足,进而导致了对学案的设计显得随意的问题出现,使得学案不仅没有成为促进课堂教学的有力武器,反而一定程度的桎梏了教学。
  几个问题
  (1)数学教学应当是充满想象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迁移。因此我常常认为在教学中应留足教师发挥的空间,课堂不能完全被教案、学案牵着走。事实上,我个人在日常教学中也常常写略案以便于在某一地方有一定的发挥,学案的使用是从教生涯以来的第一次。经过数列这一章节的使用,我个人觉得学案的使用对自我的束缚过多、过大,如果说通过减少学案内容来增强自我创造,又不见得完全可行,因此,如何使用学案、怎样用好学案,在什么地方仔细用什么地方大概的用,这是值得我研讨的问题。
  (2)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主导的尺度是多大?导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不仅是我,可能很多一线教师都面临这一问题,如果导的尺度过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冲淡,那么课堂又变成了满堂灌。导得尺度不足又容易导致学生不理解、不明确的现象发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想这一问题将会有更多的教师提出并思考,我们怎么才能将每一堂课都设计成为符合课程理念的课,这是一个值得长期研究并思考的问题。
  (3)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常规模式是认识公式(或概念)、运用公式。经常缺失反思公式、研究公式的环节,在教学中,我个人比较重视这一问题,然而学生在面对这些东西的证明或拓展时常常表现出不感兴趣的状态,他们似乎更加注重如何将公式套入题目里面得到答案,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基本概念的重视和认知,激发他自觉的利用概念去解释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应长期面对的一个问题,也希望得到相关老师的指点。
其他文献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元,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最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级管理是十分繁琐而细致的工作,同时也是工作量十分大的工作,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协作完成。  关键词:班级管理 教师 班干部  1以身作则,做学生喜爱、亲近的老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从而发展新的能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激发他的学习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数学教学中,怎样让孩子接受抽象、逻辑性强的数学知识呢?创设教学情境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中,教师经常适当地给学
[摘要]运动竞赛成绩的优劣,不仅取决于临场技战术的发挥水平而且取决于赛前心理准备的程度。本文根据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和赛前不良心理状态产生原因,就如何在赛前有针对性地加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并培养良好的赛前心理,培养最优竞技心理状态问题进行研究,进而使运动员发挥最大潜能,取得最佳比赛成绩。  [关键词]运动员 赛前心理 心理训练  田径比赛是一个激烈而复杂的竞赛过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田径
[摘要]有效课堂就是“好课”。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习兴趣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前提。还主动权给学生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关键。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基本方式。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物理有效课堂的心理保障。合理、恰当地激励学生是有效课堂的有用方法,以学论教是对有效课堂的客观评价。教无定法,我们要提倡和鼓励高度个性化的教学,多姿多彩的教学,来构建我校有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有效课堂 兴趣 主动权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要关注生命价值,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而提问艺术更是实现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高中政治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提问要“提高针对性和科学性”、“ 注重时机性和务实性”、“凸显价值性和探究性”、“倡导互动性和艺术性”四个有效策略,真正让提问来丰盈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有效提问 针对性 时机性 价值
摘要: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改环境下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小学数学通过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小学数学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 开放式 教学 探索  前言  开放式教学是指在升级的课堂教学目标和开放的教学环境
[摘要]本文主要提出了一种新的校本研究和培训的方式——研训一体化。并通过教学过程中导入环节实践对研训一体化的实效性进行了分析。在研训一体化过程中,主要通过微格教研这一载体进行。文中论述了我校试行微格教研以达成研训一体化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论证研训一体化是提高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研训一体 教学技能 微格教研 导入技能  教师专业化是世界性的课题。为了教师队伍向更专业化发
一、问题的提出  探究式学习是创新理念幼儿学习方式,是一种以幼儿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以幼儿的探究活动为主,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和相关信息,积极地在活動中寻找问题、发现意义与探求答案的一种活动。  二、研究内容  1、对探究式环境创设和利用内涵的理性认识。  2、提炼利用探究式环境的策略。  3、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探究式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经验。  三、研究的主要成
[摘要]课的引入新颖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实践性;作业设计要富有色彩、充满情趣;充分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让学生自主选择发展方向;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良好学习习惯伴随学生一生。  [关键词]数学课 学习习惯 兴趣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作了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家长重视教育,本是我们教育事业是一大幸事。但是,这些家长的
初中数学(人教版)新教材在适应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足够数量的习题,并分A、B层次编排,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教材特点,适应学生的差异,使教法改革与教材改革完美统一呢?带着这个问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