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促进有效学习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n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第4期篇篇佳作,将独特丰富的内涵传达给读者。要想完全、细致、生动地汲取精华,就需要我们领悟作品背后的神韵。此次导读从宏观到微观,从建构到剖析,传递了更多的用心之处,更多的是表达了对作者的无比钦佩之情。  一、宏观层面:整体建构,从内容编排着手  专题研究中,“如何优化面积公式推导单元学习路径”,国内教材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序列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
【摘 要】联系思维是一种突出溯源、类比与贯通意识的思维方法,将其运用于数学学习中表现为发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寻找要素之间的关联点,打破点状思考问题的方式,形成立体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思维过程。在人教版“认识几时几分”的内容学习中,将学生对“时刻”的认识由静止的状态上升到动態的状态,并开展“弱操作、强想象”的数学活动,以引导学生认识几时几分,从而有效发展学生的联系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由静思动
[摘要]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对上海市15所幼儿园小、中、大班共199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内部结构可分解为四个维度:社交主动性、亲社会性、语言与非语言能力以及社交障碍。(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小班到中班阶段,大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无显著差异。(3)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摘 要】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教学时应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思考、操作、阅读等不同的经历中“慢”学习,让学生的思维能从容展开,让学生的操作积累学习的经验,让学生在数学的阅读中学会收集信息,在阅读中学会反思,从而推动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形成,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慢教学 思维 操作 阅读  
所谓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数学品格与数学关键能力。数学关键能力具体体现在“运算能力、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方面,是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成分与外在表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性素养,因此,数学核心素养培育中数学关键能力的培养是重点。在上一期,本刊曾就相关话题组织了专题讨论,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近年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吴正宪团队对
【教学内容】数学拓展课五年级上册“图形的密铺”。  【教材解读】  “密铺”原系人教版实验稿教材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安排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之后综合实践板块的内容,题为《铺一铺》。这一课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学生是否能发现数学内涵、数学本质的内容,而是能够围绕着“密铺”这一并不熟悉的话题从了解、理解、思考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问题,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继而在思维碰撞中产生新的问题,如此循
【摘要】以1275篇研究文献为对象,采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幼儿体育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幼儿体育基础理论、幼儿体育教育、幼儿体育活动现状及对策以及幼儿体育项目是研究热点;未来研究趋势主要表现为从“健康中国”的视角引领幼儿体育理论研究、强调体育的教育价值、幼儿动作发展的观察与评价研究、幼儿体育环境的相关研究、幼儿体育师资研究等。研究者据此提出相关研究展望。  【关键词】幼儿体育;Ci
对概念教学,年轻教师常常因为对教材解读不到位、处理不细致,教学中浅尝辄止,造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囫囵吞枣。这次笔者有幸观摩了朱希萍老师上的“路程、时间、速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3页)一课,认识到好的教学设计应该触及思想的内核和数学学科的本质,对难点的有效突破。笔者从对教材解读和处理的角度,体会朱老师怎样把教材读“厚”。  教材从简单的两个问题引出路程、速度、时间这三个概念并揭示三者之间最基本的数
【摘 要】在新课改的持续推进下,大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从原有的关注知识技能转为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培养,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对于学生思考力的培养存在无从下手、流于表象、蜻蜓点水等现象。从学习素材真实、操作活动真实、互动交流真实几方面关注学生思考力的发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在“真实”中闪光。  【关键词】数学思考力;学习素材;操作活动;互动交流  培养学生的“数
教师的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学,而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效,教师必须关注、研究学生的学习状况。建构主义观点认为“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让学生发现知识间的关联,并且通过自主地思考,对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再次的加工和处理,才能更有效地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思考:如何让新旧知识产生关联?如何设置有效的问题让学生突破重、难点?还要思考做怎样的引导才能让学生更顺利地自主建构?基于此,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