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及其对共产主义发展的指导意义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ng7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對于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性,马克思也曾表示,剩余价值理论是他对经济分析的发展最重要的贡献。剩余价值简单来说,就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力,从而获得资产的增值,而资本的增值额就是剩余价值。为什么劳动力可以让资本家的资本增值,为什么资本家疯狂地剥削和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理论不仅解答了上述问题。剩余价值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意义重大,对共产主义未来的发展方向更是有着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劳动力;共产主义发展;资本剥削
  1.剩余价值理論
  1.1 剩余价值理论定义
  关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定义有很多,这里只谈一下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理解和其对以往经济学难题的突破性解释。
  剩余价值用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货币在通过资本流通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货币增值的部分,而资本家的利润就来源于货币的增值部分。按照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之前的经济学观点,资本家将资本投入市场,那么按照商品流通规律,等价交换原则,资本家投入的货币和获得的资本的数量是一样的,如果这样,那么资本家就没办法成为资本家,因为投入和回报一样,那么就没有多出的资本进行下一次的投资,因此是剩余价值才使资本家成为资本家。
  资本只有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才可以转换为新的资本,增值额才有可以产生的空间,而任何商品流通都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投入的资本,与卖出的商品价格要保持一致,那么资本家在商品卖出后所得的剩余价值从何而来?这是马克思所解决的前人所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他突破性的贡献。
  剩余价值产生于劳动力的使用过程中。当资本家为资本再生产购买商品的时候,他还购买了一项被人忽视的商品——劳动力。劳动力不同于一般的商品,是可以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工人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生活资料,出卖自身的劳动力,这本身并没有问题,那么资本家是如果利用工人的劳动力来生产剩余价值的呢?
  1.2 剩余价值理论举例及分析
  用例子说明,一位面包生产的工厂主,雇佣一个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价格是30元,那么工人需要付出6小时的劳动时间来获取这30元的工资,假如工人六小时生产了80个面包,生产面包所用的面粉等原料是50元,那么工厂主付出的成本就是80元,那么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工厂主生产出的面包也应该按80元卖出,也就是一个面包一元钱,那么工厂主就无利可图。
  所以,工厂主会将工人的劳动时间加长,或者提高劳动效率。前者的情况下,如果他工作12小时,他会生产出160个面包,劳动力付出的价格是60元,原料的价格是100元,那么总的卖出的价格应该是160元,可是工厂主给工人的工资却还只是30元,也就是说工厂主付出的成本只有130元,在这样的情况下,资本家就可以获取30元的利益。
  后者的情况同理,劳动效率提高一倍,3小时已经完成了6小时的任务,也就是说工人的劳动力在3小时的时候已经完成了30元的额度了,而工厂主收获着60元的劳动力,却只付出30元的工资,逼迫着工人做着双倍工资的劳动,却只给一份工资,所以资本家当然是有利可图的。
  2.追求剩余价值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表现
  从第一部分已经可以清楚的看到资本家对工人劳动力价值贪婪的欲望了,作为利益至上的资本家,必然会使劲浑身解数来榨取工人的价值,工人和资本家的关系可以想象必然是水火不容的。
  在英国工业革命那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机器大工业时代,工人所受的苦难却前所未有,工人为了机器而生,每天的生活只有工作,俨然一个僵硬的,呆滞的冰冷的工具。根据资本论第一卷当中的描述,可以了解到当时欧洲工人的生活境遇。
  欧洲陶器生产的陶工,从8岁左右的年纪开始工作,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5个小时,很多工人甚至都活不过35岁,年纪轻轻就得了一身的病,而整个陶工行业的工人患病率逐年上升,而身高,寿命却代代下跌。
  资本家如果想获取剩余价值,那么必须要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时间,或者通过提高劳动效率来实现,但,不管哪一种途径,受苦的一定是工人。资本家工厂主们挖空心思的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压缩工人的吃饭和休息时间,一个半小时的吃饭时间被压缩到15分钟,工作的时间却是一分钟都不能少;变相的延长工人们的工作日,资本家最擅长的就是钻法律空子,即便有各种法令,名义上保护工人的基本生存权益,但他们还是可以各尽所需的利用昼夜换班制度来榨取工人们的剩余劳动时间,简单来说,昼夜两班就将工作日拉长到了24个小时,而在这种高强度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很容易生病,那么谁来替生病的人上班?必然是之前该换班的人,工人被剥夺的时间,可见一斑。
  资本让劳动异化,人不再支配机器,反而是机器支配人。这样的事现在都难以想象,但是在那个年代却是一代人的亲身经历。
  3.剩余价值理论指导下共产主义的发展
  3.1 共产主义的发展
  任何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一个时代背景环境的影响,马克思正是身处资本主义表面繁盛内在糜烂的年代,他看着工人们深受剥削,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夜以继日的工作;他看到一个个资本家,用肮脏罪恶的方式去压迫工人,榨取他们的血汗,却身披高贵的外皮,优雅的活着。这样的对比,让他愤怒,不甘,萌生对资本主义强烈的反感。
  剩余价值的诞生与马克思对工人境遇的深刻了解是离不开关系的,他看到了饱受剥削压迫的工人们眼中的愤怒,看到了他们有力的双臂和强壮的力量,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最大的区别: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剥削压迫,而共产主义可以。无产阶级潜力是无限的,全世界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时,那强大的力量是谁也不能抵挡的。
  但他也知道工人阶级作为新生力量还是渺小的,在强大的资本主义统治下,他们暂时是没有权利说不的。就像工人们即便受尽了压迫和屈辱,仍然不能放弃工作,仍然要为资本家工作。原因很简单对于资产阶级来说,第一他们是不缺劳动力的,因为来源广,并且价格低,而工人们没有工作只能饿死街头,选择生存还是选择受苦,毫无疑问,工人们会选择后者,这也是资产阶级肆无忌惮进行压迫剥削的原因,他们已经完全压制住了工人的反抗情绪。
  所以,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光荣而艰巨的,不同于资本主义,共产主义的未来是不存在剥削和压迫的,不存在阶级分化的,他最终的目标是在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基础上,解放全人类。
  3.2 未来共产主义的设想
  虽然这样的未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过渡阶段,但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的道理人尽皆知。人不都是先知,不可能预想到未来几百年社会的变革和进程,但是可以做出设想,并且为这种设想找到理论的依据,无产阶级的未来,谁都不敢断定会是什么样子的,同样的谁也不能断定它不会是什么样子的!就像资本主义没有强大起来,谁也不相信有一天它会成为世界的主宰一样,无产阶级的未来不可限量。
  正如马克思所言“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的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将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90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5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 286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版 307页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并逐步得到完善,法制观念逐渐根植人心,民主法制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不难看出,由于缺乏法治思维,一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因此本文就法治思维的内涵和意义,以及在新形势下使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具备和运用好法治思维,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关键词】:法治思维;领导干部;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第一期《求是》杂志上
期刊
【摘要】:本文从王一生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入手,着重对王一生的吃、棋、道三个方面进行解读,通过王一生与第一视角“我”在吃上的观点矛盾、王一生与“脚卵”倪斌在棋上的观点矛盾以及王一生与周围人在处世之法上的观点矛盾来具体展开论述,探析王一生的精神世界,而后升华为对王一生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时代意义之总结。  【关键词】:王一生;《棋王》;寻根文学  《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亦是成名之作。从“吃”到“棋
期刊
【摘要】:清代官员服饰上前胸后背的补服图案是用来表明其身份等级的重要标志,清代补服制度基本承袭明代。与明代一样,最高等级的一品文官之补服图案也是以仙鹤为主体。清代补服传世实物较多,且从各种民间容像上也能获得很多官员补服图案的资料,笔者通过收集补服图案资料并研究观察后发现,随着时代发展,清代一品文官补服图案的装饰表现具有逐步图形抽象化、装饰繁复化、工艺多样化等特点。  【关键词】:清代;一品文官;补
期刊
【摘要】:当今时代主题依旧是“和平”与“发展”,但局部形势仍变化莫测。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再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习总书记在相关系列讲话中均突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其内涵深刻、意义重大。本文将着重对习总书记的外交战略思想特征做以浅谈,力求在理解和把握主旨的基础上,更为深刻的体会新形势下的外交政策。  【关键词】:习近平;外交战略思想;特征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将
期刊
【摘要】:神话是一种艺术创造,它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它体现了远古人类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西域神话与西域民族的生活方式存在紧密联系,各民族游牧、定居的分离深深影响西域神话的发展。西域神话在发展历程中被划分为两类,即游牧者神话和定居者神话,同时还有其他外力神话涌入,继而共同组成了西域神话,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西域神话的发展。  【关键词】:游牧;定居;分离;西域神话  前言  公元一千年
期刊
【摘要】:今年是十月革命一百周年。一百年前,布尔什维克能够审时度势,完成了夺取政权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与列宁高超的政治才能密不可分。但是,列宁并不是以个人力量完成了这一局势扭转,而是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察觉到群众的现实需求与巨大力量,最终领导布尔什维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关键词】:列宁;“少数”;“多数”;中央委员会  “少数服从多数”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一项重要组织原则,最早可追
期刊
【摘要】:《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主思想,虽然自其发表以来已经经历了160多余年,但是其中蕴含的民主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研究的价值,它为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和指导,我们要继续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其民主思想。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民主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都有所体现,时代不同,阶级地位不同,对民主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期刊
【摘要】:舞蹈作为人体运动的特殊表现形式,不仅需要舞者具备常人的身体运动能力,还应具备舞蹈表演所要求的特殊能力和素质。力量、柔韧、速度、灵敏和耐久能力等舞蹈身体素质,是进行舞蹈表演活动的基础,是学习与掌握舞蹈动作以及提高舞蹈技术水平的前提,在舞蹈基训教学中,要以解剖学、生理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探索符合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合理开发学生的身体,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科学、系统、规范的训练。 
期刊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古人审美特性风格迥异,造成了古人的艺术创作作品形式不同。中国文人艺术家中对大自然有着十分独特的喜爱。也常常借助其艺术形式表现对美的赞誉。文章以枯槁美为核心,通过分析枯槁美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枯槁之美在中国艺术作品中的体现。  【关键词】:枯槁;古典审美;艺术作品  中国古典审美中,枯槁之美由来已久。中国艺术创作者甚喜枯木、怪石和残花等物,其内在中的美远比外
期刊
【摘要】:孔颖达是隋唐之际的的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孔子的后裔,有着极其深厚的家学渊源。他以儒学为宗本,兼取南学、北学的经学思想与学术成果,吸收道家及玄学天道自然,大道为本的思辨成果,提出自然本体与伦理本位相结合的道论,在经学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上多有创见。孔颖达所主持编纂的《五经正义》是唐代情定的学校教育的主要教材和科举取士的经义标准,后来被收入《十三经注疏》。这部经学名著统一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