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四无”问题与破解之道

来源 :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pflo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培训需要立足自身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循序渐进,分科进行。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校本培训”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中提出的。文章指出“中小学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基地,……各中小学都要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这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比较符合我国地域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等实际情况,也是一种与离职培训优势互补的运作方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重视。
  本来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培训方式,也是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理想途径,曾为许多专家教授所赞同。有一大批学校也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模式或路径,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校本培训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尤其是规模偏小、位居乡镇的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状态有些令人担忧,不仅资源匮乏,支持力量不足,更严重的是他们的校本培训形同虚设,低效乃至无效。
  校本培训中的“四无”问题
  校本培训归结起来大体上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一是无针对性。这类学校的“校本培训”大多是随意的,学期初随意抓一两个话题,指定一两个人进行公开课,而后讨论讨论便完事了。这种以“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目的的“校本培训”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它针对学校教师什么问题来进行的?破解的问题关键何在?探索后的效果何在?……均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考虑。于是,看似有了校本培训,但由于没有针对性,反思、讨论、交流也就走向形式,久而久之教师也就应付了事,因此其实质是盲目的、无效的培训。
  二是无系统性。考察一些学校的校本培训,如果以某一个时间段为单位,是有计划、有专题、有活动,也有专家指导、有总结。但如果以学年为单位,甚至更长一些时间来考察,他们的校本培训却是一盘散沙似的,连不起一条线来,都是碎片教研。这种校本培训大多还有一些效果,但因为没有深入研究某一问题,甚至上下学期几乎没有连续性,对一个话题的探究仅限制于一次性活动,因此是不深入的。何况,每一个话题涉及的内容具有多元性,往往是一次活动所不能解决的,如探究课型问题,它有理论、有实践、有评价等环节,它是一个系统问题。因此,我们的校本培训一旦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它的活动就应该具有系统设计与实践,而不是一次性的碎片活动就足够的。
  三是无自主性。很多学校的校本培训比较依赖所谓的“专家”来完成,好像“专家”不来,学校的培训便没有了“把握”,生怕走错了方向似的。因此,这些学校总是被“专家”牵着鼻子走,“专家”一旦没空,它的培训也就中断了。我们不否认专家引领培训的积极作用,但学校是自己的,教师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么解决,往往是校长、教导主任,甚至是科组长、级长最为了解的,最能解决问题的也是这些人。其实,“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指导下,由中小学校长组织领导,教师任职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的教师在职培训形式”。也就是说,校本培训原本就应该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即使是请专家来引领培训,也应该有学校的自主需求为前提。
  四是无积极性。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师也有很多无奈。教师不仅有课堂上的活儿,还有很多说不明道不破的活儿,忙得团团转自不在话下。校本培训既要花时间,还要花精力。而且,还有一个很难突破的问题,就是校本培训很难算入继续教育学分范畴。这就使教师参与系列培训的积极性大打折扣。更为难解的问题是,现行的绩效工资体制,让教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绪增多,“积极参与”便成了难上加难的难题。
  形成以上四个基本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有学校规模偏小、地处偏远、人力资源不足问题,也有校本培训的理论普及不到位问题,但更多的是教师以及校长对校本培训的认知与策略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认识校本培训的价值追求。我们知道,校本培训本质就是“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这是学校内部培训活动,是要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或教师教育教学问题的,而不是走形式,不是以完成工作任务思路来操作的。特别要明白,这是提升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最有效途径。惟其如此,才有积极性可言,才有自主性可言。
  两项基本策略与四条基本方法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校本培训呢?根据本人多年的实践与思考,我认为除了进一步认识校本培训的价值与作用之外,把握两项基本策略和四条基本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两项基本策略。校本培训并不玄乎,这是学校每一名老师都可以做的简单活动。一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我们要明白,学生是自己的,课堂是自己的,任务是自己的,只要是自己认为有必要开展探究的话题,大规模学校与小规模学校都一样,抓住核心的东西就可以大胆地进行校本培训。要敢于尝试,敢于进行系列探索,这是破除校本培训“玄乎论”的最有效方法。二要善于借鉴他人经验。现在的媒介非常发达,报纸、杂志、网络、专著等,到处都不缺乏新理论、新模式、新经验,这些都是校本培训的可贵资源,并不仅有专家教授可资利用。结合自己存在问题,或想尝试某种新的东西,“拿来就是”。只不过“拿来”时需要改造,这改造过程本身就是校本培训的内容与过程。
  四条基本方法。其一,要立足自身需要。不同学校有不同需求,某学校人力资源丰富,可能要解决特色教学模式问题,而某学校人力资源匮乏,可能急着解决眼前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的问题。因此,校本培训一定要“量体裁衣,看菜吃饭”,万不可以跟风,看人家研究教学模式,就也尝试某种教学模式。这种没学爬就想学跑,是必然会翻跟斗的。
  其二,要立足自身优势。俗话说得好,“瘦地也有肥牛”。每所学校都有相对于自己教师群体的优秀者存在,这是客观事实。利用好、发挥好这些优秀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就是最大赢家。不仅可以解决经费与资源不足的问题,还可以树立身边的榜样,激发群体的上进心与成功欲望。目前,有些大规模有经济实力的学校采取引入“专家进课堂”项目,由专家组建团队定点帮扶,进行系列地、系统地跟踪培训,效果当然很好。但专家团队毕竟有限,远不能普及,而且费用不菲,并不适用于所有学校。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就地取材”,用自己的骨干老师引领团队发展。最近,我们开展了“民办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计划”,就是借助本地优秀教师结对帮扶,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
  其三,要循序渐进。校本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个专题或话题所涉及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如课型问题,有这种课型的基本理论、基本结构、基本评价等基本要素。那么,我们的校本培训就要先做好整体规划,就这个话题或专题一步一步地来,由浅入深,有点及面,不断深化,不断扩展。只有这种校本培训才是扎实有效的,绝不可以贪大求全,更不要期望一次性活动就解决所有问题。
  其四,要分科培训。校本培训的内容相对广泛,可以是某个具体问题,如“应用题的优化解题方法”“学生作文生活化策略”“英语口语训练模式”等,都可以进入校本培训范畴。但不同学科有不同内容、不同特点,尤其是学科的具体问题,不是一位教授的一两节课可以全部解决的。要有效解决问题,必须落到具体学科的具体问题,有必要时还要坚持一两个学期乃至更长时间的探索。可见,立足分科培训非常重要。正如前面所言,专家的通识培训是需要的,也是有用的。但真正有针对性的校本培训还是要分学科进行,才是最有效的。
其他文献
2016年7月12日,一篇题为《我可以和官老爷们拍案而起,我却看不得孩子悲伤》的局长辞职报告开始在百度贴吧以及各大微信公众号热传。一时间,该文的作者——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局长郝金伦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有人发出声援,有人冷嘲热讽……  教科局局长因改革被叫停而辞职,到底是唐吉诃德式的悲情抗争,还是理想主义碰壁之后的无奈之举,其本身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思考,一场县域的教育
期刊
近日,一篇批评高考喜报的文章称高考喜报俗不可耐,笔者认为,每一张高考喜报都值得尊重。尽管,我曾经在十年前写过一篇博文说,高考是一场没有亚军的比拼。因为,高考的数据是非常丰富的,就看你怎么去挖掘。  前几天,我看到了几十份高考喜报,有权贵学校的、有普通学校的、有民办学校的、有小规模学校的、有超大规模学校的、有一个区县的、有一个地市的……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历史新高,都是战果辉煌,都是史无前例,都是独占
期刊
2016年7月15日下午,我第一次采访全国学校特色研究专家、重庆市教育评估院院长龚春燕,平日常听同事们亲切提起的龚教授、龚老师,但心里不知怎么就紧张起来。那时候,近40℃的广州室外气温,他却站在太阳底下对我微笑示意,让我好生感动。后来,他在学品公司会议室里接受了采访,就我提出的特色学校建设相关问题予以解答。  特色学校建设的重庆经验  重庆市特色学校建设是全国的范本,多年来走出了金沙街小学、中山路
期刊
错误的定位将带来迷糊虚幻的思想与行为。  如果一艘行船的定位有误,那么它将无法带领乘客到达彼岸或经历曲折的路程才能到达。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学校的工作积极性较高,也抱着美好的教育理想和愿景,但有一些学校在定位时存在“迷幻错位”现象,导致彼岸看起来很近,实际却很远,甚至不可能到达。  表现一:学校的特色发展遇到瓶颈,转向新的定位。学校既有特色被同类学校反超,即失去了相对优势,但不经分析就冲动
期刊
好校长应该善于借力,把专业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  一次与某校长聊天过程中,谈到在学校建设中找专业机构合作的问题,该校长轻描淡写地说:“听到过嘲讽,说做校长就该自己把学校管好,找外面的机构来给学校做包装算什么本事。”虽然是淡淡地提了一句,却看得出这位校长眼里闪过一点落寞,这种反对的声音来自学校外部还好,听听就算了,最可怕的是反对声来自学校内部,会让校长在学校建设中遇到更多的阻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
期刊
若要建设美丽校园,就离不开校道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让学校文化一步一步地走进人心。  学校道路是师生日常活动的通道,是连接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的交通枢纽。在校园环境设计中,校道不仅是一条将教育建筑、园区、环境小品等散落珍珠串联起来的彩线,而且是学校文化的通达载体。  从功能上分,校道主要有主干道、次干道、游步道三种。主干道即进入校门后的行进道路,通常是人车共行,直达校园的另一端;次干道是主干道的
期刊
教师幸福感的提升需要学校管理者从细微之处着手。  生活本身的目的是获得幸福。教师作为学生精神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只有自身充盈幸福感,才可能给学生以幸福和幸福的方向。如何使教师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或者说变得更加幸福?需要校长及学校管理者用心、用情去拨动其心弦。因为,这一份“真”与“诚”,将会给老师带来更多幸福的感受。  节日赠言表达期冀。我曾经给每一名教师都写过一份新年赠言,记得那天的校园里洋溢着温
期刊
广州市花都区圆玄中学创办于2005年9月,是香港圆玄学院捐资与花都区政府共同兴建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  该校的“本真教育”立足人的发展,以尊崇本真为价值取向,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从而形成健全人格,培育多元人才。在此基础上建构的“本真教育”特色课程要义在于“立本求真”,即充分尊重教育对象,承认个性差异,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智开导;让教育回归本
期刊
开学典礼是学生新的起航标志,其内容、形式、氛围将影响其学习态度和生活心情,每一位校长都不能马虎对待。  自古以来,国人对礼乐典礼非常看重,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少不了“开学典礼”。但如何切实地发挥这一典礼功效,并做到与众不同,加深全体师生,乃至家长群体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所中小学校的旧案例,或许您将产生新的创意。  学生做主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的2016年春季开学典礼将
期刊
近日,郝金伦局长的辞职演讲引发热议。他的激情演讲在博得点赞声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三疑三探”课改的争议。  如果确如当事人郝金伦所说,“三疑三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全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在2~3年内有质的飞跃,何以推行不到3年便被强行叫停?当事人也成了“知己甚少”“孤军深入”的悲情人物?  深度剖析,我们不难发现,郝金伦局长推行的“三疑三探”教学改革绝不是完美无缺、无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