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向量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是沟通“数”与“形”的典范,也是现代数学的主要工具。向量给高中数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它与代数、几何与三角的衔接,已成为高中数学试题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涉及向量的命题已成为热点,向量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是数学问题解决的灵魂。
例1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OA+OB与a=(3,-1)共线。
(1)求离心率;
(2)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OM=λOA+μOB(λ,μ∈R),证明:λ2+μ2为定值。
解:(1)如图1,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右焦点F(c,0),则直线为y=x-c,与椭圆方程联立得a2+b2a2b2x2-2cb2x+c2b2-1=0,x1+x2=2ca2a2+b2。又OA+OB与a=(3,-1)共线,得x1+x2=3c[]2,解得a2=3b2。则椭圆的离心率e=ca=63。
证明:(2)因为a2=3b2,所以椭圆x2a2+y2b2=1(a>b>0),可化为x2+3y2=3b2。
设OM=(x,y),由已知得(x,y)=λ(x1,y1)+μ(x2,y2),
所以x=λx1+μx2,y=λx1+μx2。
因为M(x,y)在椭圆上,所以(λx1+μx2)2+3(λy1+μy2)2=3b2。
即λ2(x21+3y21)+μ2(x22+3y22)+2λμ(x1x2+3y1y2)=3b2。①
由①知x1+x2=3c2,a2=32c2,b2=12c2,x1x2=a2c2-a2b2a2+b2=38c2。
x1x2+3y1y2=0。
又x21+3y21=3b2,x22+3y22=3b2,代入①得λ2+μ2=1。
故λ2+μ2为定值,定值为1。
例2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3,0)。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若直线l:y=kx+2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OA·OB>2(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分析:这是一道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可以设法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出k的范围,即“求范围,找不等式”,或者将k表示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利用求函数的值域求出k的范围。
解:(1)双曲线C的方程为x23-y2=1。
(2)将y=kx+2代入x23-y2=1,得(1-3k2)x2-62kx-9=0。
由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得1-3k2≠0,Δ=(62k)2+36(1-3k2)=36(1-k2)>0。
即k2≠13且k2<1。①
设A(xA,yA),B(xB,yB),如图2所示。
则xA+xB=62k1-3k2,xAxB=-91-3k2,由OA·OB>2得xAxB+yAyB>2。
而xAxB+yAyB=xAxB+(kxA+2)(kxB+2)=(k2+1)xAxB+2k(xA+xB)+2
=(k2+1)-91-3k2+2k62k1-3k2+2=3k2+73k2-1。
于是3k2+73k2-1>2,即-3k2+93k2-1>0,解此不等式得:13 由①②得13 例3设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A(2,0),B(0,1)是它的两个顶点,直线y=kx(k>0)与AB相交于点D,与椭圆相交于E、F两点。
(1)若ED=6DF,求k的值;
(2)求四边形AEBF面积的最大值。
解:(1)如图3,由已知得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24+y=1。直线AB的方程为x2+y=1,即x+2y-2=0。
由y=kx,x+2y-2=0,解得x=21+2k,y=2k1+2k。
即D点的坐标21+2k,2k1+2k。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E、F两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设E(x0,y0),则F(-x0,-y0),
所以ED=21+2k-x0,2k1+2k-y0,DF=-x0-21+2k,-y0-2k1+2k。
因为ED=6DF,
即21+2k-x0=6-x0-21+2k,2k1+2k-y0=6-y0-2k1+2k。
解得x0=-145(1+2k),y0=-14k5(1+2k)。
因为E(x0,y0)在椭圆x24+y=1上,所以有14·19625(1+2k)2+196k225(1+2k)2=1。
化简得24k2-25k+6=0。
解得k=23或k=38。
(2)把直线y=kx与椭圆方程x24+y=1联立,得方程组:
y=kx,x24+y2=1(1+4k2)x2-4=0。
因为Δ>0恒成立,所以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设E(x1,y1),F(x2,y2),
则x1+x2=0,x1x2=-41+4k2。
|EF|=1+k2·(x1+x2)2-4x1x2=41+k21+4k2。
设A、B两点到直线EF的距离分别为h1、h2,则h1=11+k2,h2=2k1+k2。
所以SAEBF=12∣EF︳(h1+h2)
=12×41+k21+4k211+k2+2k1+k2
≤22。
當且仅当4k=1k,即k=12或k=-12(舍去)时,四边形AEBF的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2。
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问题,一般来说计算量比较大,若能巧妙应用平面向量知识解题,则能化繁为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这些相关知识做了一些简单梳理,这仅仅是一次有益尝试,不足之处敬请同学们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
例1已知椭圆的中心为坐标原点O,焦点在x轴上,斜率为1且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OA+OB与a=(3,-1)共线。
(1)求离心率;
(2)设M为椭圆上任意一点,且OM=λOA+μOB(λ,μ∈R),证明:λ2+μ2为定值。
解:(1)如图1,设椭圆方程为x2a2+y2b2=1(a>b>0),右焦点F(c,0),则直线为y=x-c,与椭圆方程联立得a2+b2a2b2x2-2cb2x+c2b2-1=0,x1+x2=2ca2a2+b2。又OA+OB与a=(3,-1)共线,得x1+x2=3c[]2,解得a2=3b2。则椭圆的离心率e=ca=63。
证明:(2)因为a2=3b2,所以椭圆x2a2+y2b2=1(a>b>0),可化为x2+3y2=3b2。
设OM=(x,y),由已知得(x,y)=λ(x1,y1)+μ(x2,y2),
所以x=λx1+μx2,y=λx1+μx2。
因为M(x,y)在椭圆上,所以(λx1+μx2)2+3(λy1+μy2)2=3b2。
即λ2(x21+3y21)+μ2(x22+3y22)+2λμ(x1x2+3y1y2)=3b2。①
由①知x1+x2=3c2,a2=32c2,b2=12c2,x1x2=a2c2-a2b2a2+b2=38c2。
x1x2+3y1y2=0。
又x21+3y21=3b2,x22+3y22=3b2,代入①得λ2+μ2=1。
故λ2+μ2为定值,定值为1。
例2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3,0)。
(1)求双曲线C的方程;
(2)若直线l:y=kx+2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B,且OA·OB>2(其中O为原点),求k的取值范围。
分析:这是一道涉及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可以设法得到关于k的不等式,通过解不等式求出k的范围,即“求范围,找不等式”,或者将k表示为另一个变量的函数,利用求函数的值域求出k的范围。
解:(1)双曲线C的方程为x23-y2=1。
(2)将y=kx+2代入x23-y2=1,得(1-3k2)x2-62kx-9=0。
由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不同的两点,得1-3k2≠0,Δ=(62k)2+36(1-3k2)=36(1-k2)>0。
即k2≠13且k2<1。①
设A(xA,yA),B(xB,yB),如图2所示。
则xA+xB=62k1-3k2,xAxB=-91-3k2,由OA·OB>2得xAxB+yAyB>2。
而xAxB+yAyB=xAxB+(kxA+2)(kxB+2)=(k2+1)xAxB+2k(xA+xB)+2
=(k2+1)-91-3k2+2k62k1-3k2+2=3k2+73k2-1。
于是3k2+73k2-1>2,即-3k2+93k2-1>0,解此不等式得:13
(1)若ED=6DF,求k的值;
(2)求四边形AEBF面积的最大值。
解:(1)如图3,由已知得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x24+y=1。直线AB的方程为x2+y=1,即x+2y-2=0。
由y=kx,x+2y-2=0,解得x=21+2k,y=2k1+2k。
即D点的坐标21+2k,2k1+2k。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E、F两点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设E(x0,y0),则F(-x0,-y0),
所以ED=21+2k-x0,2k1+2k-y0,DF=-x0-21+2k,-y0-2k1+2k。
因为ED=6DF,
即21+2k-x0=6-x0-21+2k,2k1+2k-y0=6-y0-2k1+2k。
解得x0=-145(1+2k),y0=-14k5(1+2k)。
因为E(x0,y0)在椭圆x24+y=1上,所以有14·19625(1+2k)2+196k225(1+2k)2=1。
化简得24k2-25k+6=0。
解得k=23或k=38。
(2)把直线y=kx与椭圆方程x24+y=1联立,得方程组:
y=kx,x24+y2=1(1+4k2)x2-4=0。
因为Δ>0恒成立,所以直线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设E(x1,y1),F(x2,y2),
则x1+x2=0,x1x2=-41+4k2。
|EF|=1+k2·(x1+x2)2-4x1x2=41+k21+4k2。
设A、B两点到直线EF的距离分别为h1、h2,则h1=11+k2,h2=2k1+k2。
所以SAEBF=12∣EF︳(h1+h2)
=12×41+k21+4k211+k2+2k1+k2
≤22。
當且仅当4k=1k,即k=12或k=-12(舍去)时,四边形AEBF的面积取最大值,最大值为22。
向量与解析几何的交汇问题,一般来说计算量比较大,若能巧妙应用平面向量知识解题,则能化繁为简。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对这些相关知识做了一些简单梳理,这仅仅是一次有益尝试,不足之处敬请同学们批评指正。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第一中学高三(5)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