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待中静听花开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ore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设计的问题是不错的,但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常出现静寂无声的现象。这时,我们不能急,不忙着喋喋不休地说各种启发的话,也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个小台阶(围绕这个问题而设计的辅助性思考题),让他们站在另一个平台上审视、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发现视野不同了,思维更灵活了。老师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冷静、耐心,给学生搭建“脚手架”,进入他们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等待”中学会思考。
  1.给予学生自由,让学生敢于思考
  这里的“自由”指的是学生心灵的自由和进入思考情境的时间上的自由。陶行知先生曾说要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学会思考。所谓解放头脑,就是培养学生自由的心灵,乐观、自信,在心理上消除权威的阴影,鼓励他们敢想、善想。在课堂中,我们要创设言论平等、自由的宽松氛围,给予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充分时间,让课堂呈现出由冷到热的动态过程,这才是有生命力的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
  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游园不值》这首古诗时,就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的“等待”教学范例。等待什么?等待学生情感的充分投入,等待学生思维的充分调动,如此他们才会敢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学生开始都很拘谨,窦老师没有一开始上课就学古诗,而是以聊天的方式和同学谈论“推敲”这个典故,从而自然生发出《寻隐者不遇》、《雪夜访戴不遇》两首诗。在窦老师铿锵有力的朗读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跟读起来,全场余音绕梁,掀起小高潮,场面顿时活跃起来。带着这样的情绪,带着这样的思维活力,进入正题的学习,自然事半功倍,你能说花费一定的时间带学生进入这样的课文情境不值得吗?
  2.在“等待”中巧妙引导,让学生思考有方向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师生共同交往的互动过程,老师的“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老师的“导”上。现在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怕被批评为牵着学生走,这其实是对教师角色的误解。关键处点拨,疑难处引导,知识空白处讲解应是老师的职责。
  语文教学中的“等待”绝不是教师可以小憩的悠闲时光,我们需要等待的时机恰恰是学生思维容量最广、难度最大的所在。如果我们巧妙地引导和指点迷津,学生顿时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思考就会方向明确,少走弯路。
  一位老师在上《我和我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一开始就问学生:为什么普通的园子会让作者念念不忘呢?学生都摸不着头脑,因为这个问题太大了,太具有概括性了。老师又让学生把阅读的重点放在最后第二小节,想想作者萧红在说这段话时的表情、心情是怎样的?这下,孩子们都似若有所悟之感。静静的课堂中,我们明显可以感觉到思维在涌动,于是才有了接下来发言的精彩。有学生说:这是一种自由的心态时,老师顺势追问:你能结合语句来谈谈吗?学生又进入思维胶着状态。他们讲来讲去,只能就语言表面泛泛而谈,不能真正理解自然界的自由到底应是什么。老师没有着急,留时间让学生再好好读读这段话,看看有什么发现。此时,老师并没有就这样任由学生毫无目标地思考,而是巧妙地引导他们特别关注文中出现的十个“就”字,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带着这样的启发再读文章,再深层次思考,学生怎会感受不到那种“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想怎么爬上架就怎么爬上架的无拘无束”呢?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使课堂中的“等待”真正体现它的意义所在。
  3.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等待”的目的是让学生想得更多,想得更透,想得更活。教学不应只是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不应只是满足老师备课意图的顺利实现,而应尽可能地鼓励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想象,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造机会。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如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对学生除草的方法有何评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受书本的影响,定势思维地认为学生的做法就是不如哲学家,而是找到学生做法中的可取与不当之处。比如一位学生说:“用铲子除草,虽然费时、费力但环保啊,不污染土壤呀。”有人提出可以用机器除草等建设性意见。有的学生说:“石灰除草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有些农村在开展水稻‘免耕法’试验,就是用的石灰除草,结果粮食还增产了呢?”……到这儿,学生思考已很充分,不局限于语文本身的学习,把科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理解,既体现学科的综合性,又激发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经常性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建构高质量师生互动的关键,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
  语文教学中的“等待”,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丽,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思维涌动,是老师对学习主体——学生的正视,是阅读教学讲究实效、高效的开始。语文课上要少一些花架子,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飞扬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鸟类学是基础生命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摸索和调整教学模式,文章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重视野外实践及综合评定等四个方面的思考和改革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鸟类学 教学模式 教学改革  鸟类学是基础生命科学中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鸟类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评价
信息素养成为继“读、写、算”之后的第四种人类基本能力,是现代化社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它支撑着数字化的生存,帮助人们有效完成终身学习的保障,是提高个人、组织乃至国
摘 要: 传统中职化工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化工专业的教学现状、培养目标都是现在需要研究的首要问题,因此化工专业的改革方向主要应该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模式的全面改革。本文就这几个方面,对中职化工专业教学改革提出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 化工专业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对中职化工专业教学进行改革,需要对中职化工专业
摘 要: 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劳动就业的重要举措。因此,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必须以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依据进行改革。  关键词: 中职电子专业 课程教学 改革思考  中职电子专业的教学应以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可以引起冠心病、心肾功能衰竭、脑卒等疾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当前治疗高血压疾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作用原理
目的:研究去白红细胞输注对降低慢性贫血病人输血反应发生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共计86例,主要是选取的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3月收治的慢性贫血病人,需要
苟悦《漢紀》是我國“現存新編年體之第一部書”①,其上承《春秋》《左傳》編年紀事的傳統,下開編年體斷代史的先河,在中國史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該書主要采《漢書》
期刊
“查干汤”又名“四味土木香散”,由土木香、苦参、悬钩子木和山柰4味药材按4∶4∶2∶1的比例组成。1977年作为首批民族用药载入《中国药典》,具有清瘟解表、使“未成熟热成熟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和形成思想观念的主渠道。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与发展,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重要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哪些技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尊重学生,树立平等的新型师生观  传统的语文教学因为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为归依,忽视
“万丈高楼平地起,得基础者得天下”。初中语文教师一定不要忘记中小学是“基础教育”,无论课程教材怎么改,打牢基础始终是中小学阶段的首要任务。要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成绩,夯实基础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教育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灵活运用,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在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看法。  一、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认识  语文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不管怎么语文实践,都会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