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成立问题的解析技巧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ygr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恒成立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模块,同时也是高中学子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困难的知识点之一.因此,对恒成立问题的分析及其解题策略的探讨,不仅是适应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巧解恒成立问题的现实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巧解数学恒成立问题的解题策略,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中的恒成立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方程式;恒成立;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8-0080-02
  二、判别式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解析可以归为一元二次函数类题型的最值问题,如求方程fx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在于“问什么即设什么”,然后将所设的数值代入已知的方程式中,再逐步求出最值.
  三、赋值解题法赋值解题法是指首先假定有一个数值能使题目中的不等式恒成立,再将所赋值的具体取值范围解出来,然后再进行倒推、证实题意的方法.
  四、联结图形法若题中已经给定相关参数及其取值范围的情况下,依旧难以解出答案的情况下,这时就可以结合题中方程的图形,在已知条件与图形之间建立联结,找到解题的切合点,然后分情况算出所求数值的范围,再将其并集.
  五、偷换主元法当不等式中不仅仅只有一个变量的时候,就适宜采用偷换主元法来解题.即将已知条件更多的、或给定取值范围的那一自变量当成主元,利用其取值范围来解题.
  因此,题中所求x的范围相当于解:当x要满足何种条件时能让上述函数在区间-1,1恒為正.
  恒成立问题的巧妙解决,除了上述几种策略外,还有诸如定义利用法、综合解决法等多种解题技巧,高中数学老师在选定恒成立问题的解题技巧时,要注意将所选的解题技巧与所给题目的性质及学生在此问题上已有的认知相结合,选用最优的恒成立解题策略,提高解题效率.
  参考文献:
  [1]郭维.恒成立问题的三种常用解法[J].高中数学教与学,2020(2):46-47.
  [2]郑建.高中数学不等式恒成立问题解题思路探究[J].考试周刊,2020(49):71-72.
  [3]李树栋.例析解答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途径[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20(08):52+69.
  [责任编辑:李璟]
  作者简介:陈燕琴(1984.10-),女,江苏省海门人,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平面内圆与多边形问题是中考,高考常见题型,中考常以平面图形中几何方法处理解决,高考中常与三角、不等式、向量等代数问题结合求解,是一类难度较大的题目.解决此类题目的方法多样,但选取不同的策略,会造成求解的难度不一,本文一道高三诊断性试题的求解出发,谈谈此类问题的解题策略.  关键词:最值;圆;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8-0031-0
摘要:在物理学发展中,极限思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物理规律都是物理学家通过极限思维发现与推导出来的.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解题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极限思维,让学生认识到其优势所在,并且学会运用极限思维解决各类题目,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其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提升.  关键词:初中物理;解题教学;极限思维;运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在多方面外界因素的驱使下,未能准确的认识数学在生活的作用,仅带着解题的目标开展学习活动,这与新课标要求不符.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学生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案例,重点研究问题驱动和划归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中应用.  关键词:问题驱动;划归思想;初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9-0002-02  运用问题驱动和划归思想可提
摘要:直观性是立体几何问题的突出特点,借助物体感受空间形态,借助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达到提升直观想象核心素养的目的.图形残缺(不全面)是制約学生认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7个角度,展示补充图形为问题解决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立体几何;直观;补形;空间想象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8-0061-03  直观性是立体几何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
摘要:八省联考数学整体的难度还是不小的,主要存在了题目比较新颖,思路技术含量都要求很高,与我们平时所练习的题目不太一样,而导致了为什么这么多人覺得八省联考很难,接下来文章从八省联考的一道导数题入手,将导数遇到三角函数的题目分为两大类,一、以三角函数为载体的恒成立问题;二、是以三角函数为载体的不等式证明问题.然后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三角函数;导数;恒成立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建模思想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思想,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具备极强的建模能力,才能灵活、熟练运用数学知识,真正提升数学学习效率.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下解放出来,紧紧围绕数学建模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建模思想;初中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
摘要:构造新函数是破解以导数为背景的函数、导数、不等式交汇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解题过程中通常对所给题设条件或所求结论中的“式子”外形结构进行变形或重组,结合导数的运算法则,构造相关的新函数,求导后转化为求新函数的最值问题.  关键词:构造新函数;变形或重组;单调性;最值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8-0017-02  三、分离参数后构造新函数 
摘要:最近出版的高中数学教材对超几何分布的定义及期望的证明仍有不严谨之处,文章对其予以修正:推导出了超几何分布的分布列、期望与方差.  关键词:超几何分布的定义;期望;方差;教材;商榷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8-0075-03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3·A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3版)(下简称《选修2-3》)
摘要:有关于数列的综合性问题,通常会和不等式、基本初等函数等其它不同的数学知识联系,以更具有难度的试题对学生进行考察.掌握一些常见的数列综合问题题型解题策略,对学生拓展答题思路和提升解题效率都有一定的帮助.本文将针对3道例题进行分析,分别阐述三种不同解答数列求和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数列综合问题;类型分析;技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
摘要:复数一直是高中数学联赛和自主招生数学考试中的命题热点,其中模长问题又是历年考查的重点.而复数的模长与共轭复数联系紧密,经常联袂出演,利用共轭复数解题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复数的三角形式也进入了新教材,用三角形式解题可以减少计算量,洞悉题目本质.  关键词:复数;共轭;模长;三角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1)28-0066-02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