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婚男女的“婚姻家庭”课

来源 :海外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首尔东国大学的一间教室内,李恩珠教授让同学们画出瓶子和自行车。不过,这可不是什么艺术课,而是一堂旨在帮助年轻人探索性别关系,未来顺利找到人生伴侣的“婚姻家庭”课。
  李教授认为绘画可反映学生内在的女性或男性特质,让其对自身性格特征有更清晰的认知。比如,从车头开始画自行车的女生更具阳刚之气。
  接下来,李教授还向学生们展示了小男孩推婴儿车散步,小女孩在一堆玩具工具旁玩得不亦乐乎的广告图片。她告诉学生,欧洲的这些玩具广告正是在挑战人们对于性别的刻板认知。
  事实上,开设此类课程只是韩国政府为解决本国年轻人结婚生子意愿越来越低这一棘手问题而施行的一个举措。

| 持续下降的生育率 |


  “男主外,女主内”这一根深蒂固的思想,对当代韩国年轻人的婚恋观与家庭观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提高国民生育率,政府在过去十年间投入数十亿美元,包括延长产假、提供免费不孕不育治疗、为有三个及以上孩子的家庭优先提供公共育儿服务。尽管如此,其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还是从2018年的0.98跌至2019年的0.92,创历史新低。这意味着,韩国总和生育率连续两年低于1,远远达不到为确保韩国人口稳定,即人口维持在5100万所需的2.1。
首尔东国大学开设的“婚姻家庭”课

  韩国近年来有个名为“三抛世代”的新词,特指放弃恋爱、婚姻和生育三件事的年轻一代。
  李教授表示,如今的年轻人饱受经济低迷和失业的困扰,不得不把精力都用在找工作和实现经济独立上。研究表明,男性面对的经济压力是阻碍其迈进婚姻殿堂的最大因素。他们越来越倾向于将婚姻视为备选,而不是必须。女性也有同樣的焦虑。
  李教授24岁的学生金智媛说:“我身边的人都不想结婚,因为养育孩子开销太大,更何况还要送他们上学接受教育。我的女性朋友们都觉得自己租房,买喜欢的东西,养个宠物,再约约会远比组建一个家庭自在得多。”

|“压缩的现代性”|


  还有一些因素同样令韩国年轻人对婚姻望而却步。“我听说,一旦结了婚,生了孩子,自己的生活就不复存在了。”金智媛担忧地说。另一位同龄男学生金志明则表示,自己确实很想安定下来,但其女友希望男方家人能保证婚后女方的家庭地位不会处于最底层。金志明不得不向女友表态,自己的家人绝不会拘泥于这样的传统。

  新加坡国立大学家庭与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杨珍指出,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都面临着“压缩的现代性”,即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如影随形。她说:“欧洲一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内逐渐发生的变化,在亚洲的一些国家二三十年内就完成了。经济、教育和女性角色等方面都在急剧变化,社会制度和规范却没有跟上变革的脚步。”
生活成本和压力的不断增加导致年轻人推迟考虑婚姻和生育。

  另一个和现代家庭需求格格不入的便是当下的职场文化。李教授说,很多女性希望能去对职场妈妈友好的企业工作,否则还得时刻担心孩子和工作的取舍问题。
  墨尔本大学人口学教授彼得·麦克唐纳说:“对雇主来说,员工的家庭生活无足轻重。东亚文化更倾向于雇主的需求,希望员工长时间工作,能为工作献身。”
  另一个阻碍女性步入婚姻的潜在因素是家务分工中的性别不平等。2015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韩国男性平均每天做家务的时间只有45分钟,还不到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3。

| 课堂中的约会练习 |


  在李教授的婚姻家庭课上,学生需和搭档共同完成一些被他们称之为“强制约会”的恋爱练习。搭档需要练习处理将来他们在真实关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经济承受范围内的约会,筹备婚礼,甚至制定婚姻合同,规定家务分工、育儿方式,以及假期先拜访哪方父母等。
虽然韩国政府近十年耗资数十亿美元刺激生育,但生育率还是在2019年跌至历史新低。

  课程中还会重温性教育基础知识。和20多岁的学生讲解“生理期”确实有些奇怪,但李教授认为课程的重点在于要告诉学生如何避免意外怀孕,这些都能改善他们对两性的认知,从而对生育有更多的把握。但这样的基础教育对提升韩国生育率是否有帮助还有待观察。
  其他国家也在尝试各种办法。新加坡为刺激生育下了很大功夫,比如给予金钱奖励,实施“婴儿花红”计划等。然而多年过去,这些措施似乎并没有对生育率起到什么作用。
  韩国也曾有过一些创新的举措。比如2010年,卫生部、福利和家庭事务部的员工可以每月挑个周三“早点回家”,在这个“家庭日”和家人共度美好时光。但事实上,即便强制晚上七点钟办公室必须断电,也没能让这些政府雇员有生育的想法。
  杨教授认为,诸如此类的短期激励措施意味着国家仍未解决最关键的问题,也未能根据性别角色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持相似观点的麦克唐纳称,如果不作更广泛的社会变革,其他一切刺激生育的措施都毫无意义。曾经,政府因为把低生育率归咎于女性而遭到声讨。而这些方向错误的激励政策只会让女性更加坚持自己不生孩子的信念。
  开设“婚姻家庭”课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了解自己,同时还鼓励他们要对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向往。金志明承认道:“我自认为和女友相处的方式很不错,但在性格测试后才发现,我有一定的强迫倾向,而且比自己想象的更加保守。”
  李教授教育学生“不一定要找十全十美的另一半,而是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这种心态才能为幸福的婚姻和家庭生活奠定基础。
  不过,仍有部分学生表示,想要摆脱父母的期望并不容易。金智媛说:“我妈妈总是希望我的另一半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成长于和睦家庭,性格要好,而且体贴入微。”但她觉得有些因素更加重要,“比起外貌,财务稳定才是最重要的。”她笑着说,“我妈总说,一旦结了婚,长得如何都是浮云。”
  [编译自BBC网站]
  编辑:侯寅
其他文献
[摘要]执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发现,学生对于各个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理解不清。要解决这一问题,可运用“支架式教学”,通过搭建“支架”,构建“模型”的方式,把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划归到统一的框架下进行分析,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笔者认为:只要教师用自己闪光的智慧启迪学生潜在的智慧,就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可抵挡的探索热情和兴趣,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实。  在进行“专题复习一”时,可在大屏幕上展示本班两名靓丽的女同学骑着电动车在乡间公路上惬意行驶的情境,并用充满激情的描述性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阳春三月,江南草长,微风吹拂着丽人的脸庞……不禁让我们的了同学们神思
在新课程标准下,师生关系应当是民主、平等、和谐的。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应凸出同学们互动研究关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他们克服已有的思维定式,改变固有的思路和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互动,分析和思考问题,并提出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动脑的学习局面,这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凸显互动研究功能,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新一代人才,具有十分重
叶澜教授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推进课堂互动,彰显动态生成,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再识课堂互动与动态生成  课堂互动是动态过程,是相对独立的生命个体之间在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过程,是师生、生生等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并
[摘 要] 人们做任何事情,外因都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学习也是如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内因”,读懂自己,需要教师有明确的要求和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问题导学;学习策略;读懂;自己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7-0001-03  《孙子·谋攻篇》中说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
中国功夫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许很多人并不完全清楚中国武术的门派类别,也不清楚是否真的存在“如来神掌”、“蛤蟆功”、“独孤九剑”等绝世武功,但是对气功或轻功却耳熟能详。我们看到的一些表演,它们冠以“功夫”的名头,并加上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法而令人惊讶,也能获得观众的阵阵喝彩,但可能我们所目睹的是一场“伪功夫、真科学”表演。  在众多的“功夫”表演中,有一种叫“胸口碎大石”,非常具有震撼力!在表演中,表
[摘 要] 弹簧振子模型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难点之一,也历年高考物理命题的热点之一。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常感到难下手。文章结合典型例题对粗糙水平面上弹簧振子的力学特征进行分析,能有效帮助学生掌握相关问题的解答方法。  [关键词] 粗糙 弹簧振子 力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20 0047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教科
因为男友嫌弃自己不是处女,扬州女大学生陈芬为了挽回爱情,竟荒唐地答应给男友找一个处女做补偿,最终,她把邪恶的目光投向了自己的堂妹陈玲。陈芬三次将堂妹迷晕,最后一次她竟疯狂使用多支“鹿眠宁”,结果差点让堂妹丧命……  2014年4月19日傍晚6点多钟,扬州120急救中心接到了一名女子的求助电话:“我有个朋友快不行了,你们快点来啊,在佰峰荟商务宾馆526房间……”  很快,120急救车赶到四望亭佰峰荟
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需求的凸显,教研组建设已经被提到学习型组织建设的高度上来,然而细细考察当前教研组工作,我们不难发现诸多粗放型管理的特点:  一是教研观念陈旧。教学研究的价值取向模糊,指令性、应检式和跟风型的校本教研在学校仍有较大的市场。一些教研组长对自己的职责不明确,等学校职能处室的布置,等上级教研部门的通知,教研活动往往是“执行具体事务”缺乏主动性、持久性和创新性。
[摘 要]《乘法公式的综合应用》的教学构思源于对内容、学生和教师三个对象的思考与分析.基于以上三个对象的思考与权衡,确定采用“知识生长式”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乘法公式 综合应用 实录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