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表现,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反应,学生的口语交际的培养可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找寻、在课堂阅读中找寻、在课外集体活动中找寻。采取多种形式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多年执教语文,在口语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什么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挖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口语交际的内容来自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诱导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实际场所。我们要善于在校园生活中选择切合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一些口语交际活动情景,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比如,新学期刚开始,班里新转来同学,大家怎样说欢迎辞,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你辛勤教育你的老师说些什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你想对学校的女教师、妈妈说什么?还有家庭生活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场所,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模拟家庭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二、抓好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战场
1、新大纲明确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课堂教学是学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课堂应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主战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开展教学。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好动、好表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的是一种相互平等、輕松的交流氛围。学生从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课堂中积极交流的良好氛围对一些胆小、信心不足的同学也是一种良好的鼓励和促进。如教学中“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他答得好在什么地方?”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还有“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些都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2、鼓励学生课上发言,养成学生口语交际的习惯
语文教学活动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度,师与生互动,这一双方互动过程能得以实施,需要语言为桥梁,人与人之间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从听额方面,首先要能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愿意并且有胆量与别人说话。因此,教师在语文授课时,应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说话热情,让学生变被动说为主动说,逐步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3、教育及时纠正学生口头垫语,说口流利的普通话
学生说话由于受来自家庭父母,交往中的朋友及知识面、词汇掌握程度等因素影响,所以在课上发言时,会出现“啊、呢、那么、就、完了”等词语,这些不当的垫语,如果不及时纠正形成习惯用法,将会影响口语表达效果,所以教师要注重在语文课上帮助学生改掉口头垫语,先低要求,后高要求,先慢后快的口述心中所想,养成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好习惯。
开展课外竞技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突出的才能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得以表现出来,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竞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训练的舞台,每周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班的口语交际的活动时间,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安排讲故事、读书报告会等竞技活动评出“故事大王”、“阅读大王”、“小博士”等,给予表扬或鼓励。这样对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现能力的作用很大。例如在进行朗读或讲故事竞技时,将学生的朗读或演讲录下来,再放给学生听,学生兴趣盎然。学生读得好的录音,让学生带回家放给家长听,学生又得到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提高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善于表达,激发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生有序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实际,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案,学校要设立口语课,各学科要渗透口语训练,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经过系统训练,要使学生从听一段话后能复述基本内容,到能运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能稍作准备,就可以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虽然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但小学阶段还在此基础上规范口语训练,教给学生口语训练的方法,有序有列,由易到难,逐层提高。如:在培养学生语感、口头作文上要注意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言之有序,道之有理,口头训练要与习作结合起来,只有说好了,写好了就在情理之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大胆地说,先说后写或者写后再说,都可运用。
在培养学生朗读训练时,要提出朗读训练要求,让学生运用普通话,音要说准,做到流利,不添、掉字,不说错字,不重复,不结巴,能把握好重音、停顿、节奏、快慢、轻声和高调,真正读出感情,读出心境。
除此之外,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采取不同形式训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交融的口语训练,要让学生相互对话、练习,双向互动进行交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同提高。比如活动课把学生引到室外观察某一景点,指导学生观察、说写。使学生眼看、脑思、口说、手写。在课内可选一些有对话内容的课文让学生对话,扮演角色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样也渲染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陶冶了学生心智。
总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才能,绝不能忽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培养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口语交际的教学,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多年执教语文,在口语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什么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能用一些肤浅的没有个性的语言来表达。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挖掘口语交际的源泉。
口语交际的内容来自生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水平,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诱导学生参与交际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里度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实际场所。我们要善于在校园生活中选择切合实际的,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一些口语交际活动情景,激发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比如,新学期刚开始,班里新转来同学,大家怎样说欢迎辞,今天是教师节,你想对你辛勤教育你的老师说些什么?今天是三八妇女节,你想对学校的女教师、妈妈说什么?还有家庭生活是口语交际的重要场所,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模拟家庭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二、抓好课堂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战场
1、新大纲明确指出:“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课堂教学是学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课堂应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主战场。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开展教学。采取灵活多样、喜闻乐见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好动、好表现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在课堂教学中,我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换成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给学生创设更多的口语训练机会。因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呈现的是一种相互平等、輕松的交流氛围。学生从中获得自尊和尊重他人。课堂中积极交流的良好氛围对一些胆小、信心不足的同学也是一种良好的鼓励和促进。如教学中“请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得怎样?”“他答得好在什么地方?”这是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指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学会思考,学会给别人提看法;还有“你讲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再响亮些?”这些都是对学生口语交际信心的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2、鼓励学生课上发言,养成学生口语交际的习惯
语文教学活动是双方互动的过程度,师与生互动,这一双方互动过程能得以实施,需要语言为桥梁,人与人之间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阐述自己的观点。从听额方面,首先要能够把话说清楚、说明白,愿意并且有胆量与别人说话。因此,教师在语文授课时,应使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说话热情,让学生变被动说为主动说,逐步养成口语交际的习惯。
3、教育及时纠正学生口头垫语,说口流利的普通话
学生说话由于受来自家庭父母,交往中的朋友及知识面、词汇掌握程度等因素影响,所以在课上发言时,会出现“啊、呢、那么、就、完了”等词语,这些不当的垫语,如果不及时纠正形成习惯用法,将会影响口语表达效果,所以教师要注重在语文课上帮助学生改掉口头垫语,先低要求,后高要求,先慢后快的口述心中所想,养成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的好习惯。
开展课外竞技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上的学习主要是以集体的方式进行的,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突出的才能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得以表现出来,我们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竞技活动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训练的舞台,每周课外活动时间是我们班的口语交际的活动时间,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安排讲故事、读书报告会等竞技活动评出“故事大王”、“阅读大王”、“小博士”等,给予表扬或鼓励。这样对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语表现能力的作用很大。例如在进行朗读或讲故事竞技时,将学生的朗读或演讲录下来,再放给学生听,学生兴趣盎然。学生读得好的录音,让学生带回家放给家长听,学生又得到家长的表扬和鼓励,提高了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善于表达,激发他们的自信,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生有序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实际,制定出科学的训练方案,学校要设立口语课,各学科要渗透口语训练,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训练时间,经过系统训练,要使学生从听一段话后能复述基本内容,到能运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口述见闻,能稍作准备,就可以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这就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
虽然学生在入学之前已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但小学阶段还在此基础上规范口语训练,教给学生口语训练的方法,有序有列,由易到难,逐层提高。如:在培养学生语感、口头作文上要注意条理性,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言之有序,道之有理,口头训练要与习作结合起来,只有说好了,写好了就在情理之中,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大胆地说,先说后写或者写后再说,都可运用。
在培养学生朗读训练时,要提出朗读训练要求,让学生运用普通话,音要说准,做到流利,不添、掉字,不说错字,不重复,不结巴,能把握好重音、停顿、节奏、快慢、轻声和高调,真正读出感情,读出心境。
除此之外,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采取不同形式训练,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交融的口语训练,要让学生相互对话、练习,双向互动进行交际,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共同提高。比如活动课把学生引到室外观察某一景点,指导学生观察、说写。使学生眼看、脑思、口说、手写。在课内可选一些有对话内容的课文让学生对话,扮演角色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样也渲染了课堂气氛,丰富了课堂内容,陶冶了学生心智。
总之,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才能,绝不能忽略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