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自觉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e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学校教育不应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应通过不断地启发受教育者的人生智慧,把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引向正确合理的轨道,培育学生个体的生命自觉。
  将“自觉教育”的理念引入学校,是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自觉性”养成的关键时期,但是,在学校践行“自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种长期性的行为,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机统一,需要方方面面都要把自觉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视野中,在课堂教学上和教育活动中,用师者的教育智慧去培养学生的自觉品质,并在引导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觉性程度。
  在“自觉教育”方面,牛栏山一中主要从两个方面采取行动。
  第一,加强认同感培养,增强自觉教育的主动性。
  对一件事不认同,人们就不会主动接纳、吸收,因此,认同感的培养是关键。在培养认同感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途径。
  宣讲。讲清楚主张,讲不清楚自然不认同,不认同也就不会自觉去做。
  辩论。真理越辩越明白。不争论,不讨论,一些人对一些问题会局限于自己的视角,不理解为什么这样要求,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手机不能进教学区就是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孩子说,我上课从不玩手机,也不开机,而且手机除了和家人联系,还可以获得海量信息,为什么不让我随身携带?这是一个视角。但是他忽略了另一个视角,很多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欲望,严重影响了自身或者他人的学习。看不到更多的问题,也就不会认同学校的做法,不认可学校的说法。所以,要在人与人交流中、讨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
  体验。有些事情非经历不能认同。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最好亲自尝一尝,有些经验非教训不可能获得,如节约粮食的问题。在学校看到学生将整个烧饼扔掉,我们很痛心,但学生没有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不能深刻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义。鉴于此,可以通过让学生参加一定适宜的劳动,如食堂帮厨活动,让他们知道一个“烧饼”要经过多少道工序才能完成,在亲身经历中更深层次地认识节约的重要性。再如关于感恩的问题,说的效果不能持久,亦不能深刻,组织“跟随父母工作一天”的活动,让学生见证父母工作一天的艰辛,感恩的元素也就自然而生了。
  第二,加强自觉主动性的培养,增强自觉的实践性。
  没有自觉的主动性,就不会有自觉的实践,一个理念不能转化为行动,就是一个不存在的理念或是不被认同的理念。学校要为学生们的自觉创造条件,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管理学校,在“做”中生活和成长。
  校务管理。探索学生自治模式,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评选学生校长,定期与校长对话;把学校的管理部门和管理岗位复制到学生当中去,在学生中成立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宿管中心等,锻炼学生参与管理的主动性。教师主任和学生主任定期对话,倾听他们的合理建议,也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自觉性,把管理、教育、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自觉成长。
  班级管理。在“自觉教育”改革中,要充分发挥班级这个小团体的作用,营造一种集体生活的氛围。在这个集体中,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为确保改革的有效性,我们制定清晰明确的管理目标体系、管理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体系和管理过程体系,界定清楚班级事务中的“做什么”“谁做”“如何做”等,保证班级的正常运转。
  自觉品格的管理。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在“自觉教育”中的作用,通过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曝光的方式,帮助他们提高自律能力,培养自觉意识。如针对粮食浪费问题,组织摄像老师连拍一周,把人脸隐去后在大屏幕播放,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发现问题所在,自行改正。条件成熟后,可以让学生来录像,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方面开展积极有益的尝试。
  编辑 付江泓
其他文献
在学校教育中,校长和教师是学校全员育人的主体。除了校长和教师,还有一个重要群体,也是影响学校育人的重要因素,即学生的同伴。他们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最多,相互影响也很大。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良师,也需要有益友。朋友和伙伴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孩子在与伙伴游戏、竞争、打闹、怄气、和好、团结、孤立、互助中,学会了人际交往和做人做事的规则,学会了与人相处并逐步融入社会。  曾经去过北京某所学校,了解到该校每年都
我认为,把作业留给家长这种做法,本质是教师让家长配合学校,把家庭教育当作学校教育的延续。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如此“合作”,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没有从中得到“好处”。  对儿童来说,会有三方面不利影响。  第一,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业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做作业的过程即是温故知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回忆上课所学的内容,思考题目的要求,完成或听、或说、
把作业留给家长,应该不应该?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首先了解学校布置家庭作业的初衷。  我们不否认,一些学校确实存在“懒教”的现象,教师工作压力大,负担重,或者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以致把原本该由本人承担的工作转嫁给了家长,一旦有家长提出异议,教师就可以拿“不关心子女教育”来反击。但我们更愿意相信,大多数学校布置作业,还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虑,特别是一些“习惯养成”“体验活动”“亲
在电力系统的构建当中,电力通信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而构成部分,在整个电力系统当中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变电、发电、送电以及配电、用电等多个不同的环节当中,能够有效的保
我认为,学校不能将原本应该由教师承担的任务转嫁给家长,家长也一定不能认为教育孩子只是教师的事。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教育好孩子。但是在实践中如何把握其中的度,就成了值得探讨的问题。  观点之一:家校之间应当是平等合作关系。教师在没有和家长协商的情况下,就单方面向家长提出各种要求,是违背平等合作精神的。  首先,当今社会,随着家长素质的逐步提高,家长要求在其子女教育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地位;其次,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张老师,我不想来上学了,我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当众人眼中的乖乖女小丽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头就像要炸开了一般。  小丽是个典型的文弱女生。她不是特别聪明,但非常刻苦,学习起来总像是要跟谁较劲似的。经过了解,我发现小丽的双胞胎姐姐小兰也在这个年级学习,只是不同班。姐妹俩学习都很好,但是姐姐从小成绩更好,是全家人眼中的骄傲。“我一直努力,想变得和姐姐一样优秀,可是我太笨了,怎么学也比不过姐姐。”小
把作业布置给家长,对学生和家长益处多多。  把作业布置给家长可以保障家长的知情权,可以使家长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自家孩子的学习状况,进而采取得力的教育措施,因材施教。  把作业布置给家长可以促进亲子关系。比如,亲子阅读一方面让孩子获取大量课外知识,一方面增加了家长和孩子的共处时间,进而密切了亲子关系。  把作业布置给家长可以促进家长实施家庭教育。与以前相比,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由于种
编者按:应试教育所形成的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致使人才培育过程过分功利化,人才素质结构单一,这必然导致“万众创新”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设想,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学术启蒙。本期,本栏目特邀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材发展研究中心朱传世老师就如何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开展学术启蒙提出了建议。  自2013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引进项目学习的课程与教学理念,以项目为主导,开展了基于
诚信教育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却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地理解诚信的内涵。  我们发现:一、二、三年级处于服从权威、遵从规则的道德发展阶段,学生比较注意根据规范来调节、控制自己的言行,他们对“诚信”的理解往往从“诚实”的含义开始。随着个体的成长和人际互动的频繁展开,同伴交往的重要性日益突显,他们开始意识到与人交往需要相互守信,即开始注重“守信”的含义。个体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