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曲是否应固守方言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guo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海阔在《中州学刊》2013年第4期撰文指出,中国戏曲被称为“民族文化瑰宝”,然而当前却未能光芒四射,而是陷入了重重困境。中国的300多个地方戏除少部分尚能维持外,其他大部分走向了衰亡,面临着本地观众锐减,外地观众无法理解的窘境。地方戏曲走向衰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方言造成的理解障碍导致地方戏传播范围受限确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保卫方言”和戏曲坚守方言的主张是农业思维和崇古思维的反映。方言是地方戏的重要特色,不是唯一特色,地方戏的特色体现在音乐、舞蹈、服装、化妆、绝活、剧情等多个方面,地方戏要扩大影响,让更多的人接受,成为大剧种并走向全国,必须进行语言改革。文化并非越多样越好,戏曲剧种也并非越多越好,剧种合流有利于戏曲发展。剧种合流可以保留原有剧种的精华,使新剧种的力量更加壮大。鼓励地方戏使用普通话的尝试是一个保留地方戏精华元素的新途径、新机会,应当在尊重观众的前提下进行认真分析和大胆的尝试,鼓励方言版和普通话版的戏曲进行竞争。戏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动态保护,戏曲只有以观众的需求为努力方向,依靠艺术的魅力才能获得市场竞争力。
其他文献
我虽然没去过恩施,没置身于土家山寨,但对土家也并非一无所知。这要感谢恩施、宜昌的作家,尤其是土家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让我了解了不少土家的过去和现在。当年我作为评委评选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读杨秀武先生的诗集《清江梦寻》时曾写下这样的文字:“让诗人来读鄂西,我们来读诗人”。读到了什么呢——  “这是鄂西的歌,是鄂西的汉子和妹子的歌,雄浑可裂石,柔曼可漾波;这是鄂西的歌,是鄂西的山和水的歌,山仁藏白虎,水
期刊
都市底层的日常生活叙事  姜燕鸣对都市日常生活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她认为所谓“都市性”,始终韧性地存在于都市的日常生活之中。她不仅在市井街巷中关注都市生活本身的节律和机制,寻找日常生活的“芯子”,而且也在现代都市的欲望化生存景观中发现新质的日常生活。细节化、审美化的都市生活,是姜燕鸣表现世俗人间情怀的空间,同时也为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立场的确立、日常生活的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增添了认同感。  姜燕鸣的日
期刊
怎么从戏剧演出活动中盈利是中国很多戏剧从业者们讳言而又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艺术与商业的两难抉择。究竟有没有可能不仅从戏剧活动中赚钱,而且还不失艺术本身的品格与气节呢?本文将以宝塚歌剧团、四季剧团和杰尼斯事务所三个演出团体为例,试图探索归纳日本商业戏剧团体成功的一些可能路径。  日本戏剧演出市场虽然繁盛,但每年利润的五成来自少数的几个超大型演出团体。四季剧团仅在2009年十月的一天
期刊
慕羽简介  慕羽,舞评人、音乐剧学者,舞蹈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ID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杜克大学美国舞蹈节NEA艺术评论家学院、英国伦敦舞蹈与戏剧学院访问学者。  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论文比赛奖项。出版了《百老汇音乐剧》、《西方音乐剧史》、《音乐剧艺术与产业》、《音乐剧与舞蹈》、《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等专
期刊
廖上飞在《艺术现场》杂志2014年1月刊中撰文指出,像中国经济面临转型问题、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一样,中国文化、艺术也面临转型问题。因为如今的中国艺术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之要求,或者说如今的中国艺术已病入膏肓,不得不展开自我反思并进行自我修复、治疗或请“医生”治病。中国艺术的发展态势一年不如一年,但时代的风依然强劲。正如涂国洪用“疲软”两个字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并认为转型过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应
期刊
谭好哲在《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当代环境美学不仅重申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必要性,还把以环境为对象的环境艺术,以及由人类所设计、创造出来的一切环绕之物,包括艺术创作在内,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这是对仅仅专注于艺术审美问题研究的现代美学的极大拓展和扩充。环境美学将当代生态思想引入美学研究,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处于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之中,环境状态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环境的审美不可能与价值取向
期刊
牛光夏在《青年记者》2013年4月中旬刊撰文指出,作为“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纪录片一直以来被视为高品味的影视形态,它给人的感觉是曲高和寡、小众传播。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传播现象,它通过互联网这一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收视终端。不论是对纪录片的制作者来说,还是对观看者来说,这种浸润和渗透已日益凸显和引起关注。目前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存在一些
期刊
万晓红、张晓时在《传媒观察》2013年第7期撰文指出,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微博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的发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质量参差不齐。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暴力等内容层出不穷
期刊
刘鸣筝在《文艺争鸣》2013年第7期撰文指出,从20世纪末开始韩剧开始大规模 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普通民众对韩国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哈韩”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韩剧在中国获得成功、发挥影响有其必然原因:1.传播内容:生活化。韩剧所描述的内容是及其生活化的。2.传播渠道:大众化。大众传播的覆盖范围远远大于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其传播效率无疑是最高。3.编码和解码过程:文化背景的同质化。韩国和中
期刊
何英在《南方文坛》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2012、2013年,贾平凹、韩少功、马原先后步入六十岁,在献给自己的生日礼物——《带灯》、《日夜书》、《牛鬼蛇神》三部长篇里,是否带有一定普遍性规律性地折射出中国作家六十岁所呈现的写作状况?一、贾平凹:靠语言拉动的小说群。正是凭借着超乎寻常的语言才能及独特风格,贾平凹创造了自己的叙事奇观,并使其语言本身成为奇观现象。语言的超强张力及惯性使贾平凹保持着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