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跨文化传播成功的原因与启示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42953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鸣筝在《文艺争鸣》2013年第7期撰文指出,从20世纪末开始韩剧开始大规模 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普通民众对韩国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高,“哈韩”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韩剧在中国获得成功、发挥影响有其必然原因:1.传播内容:生活化。韩剧所描述的内容是及其生活化的。2.传播渠道:大众化。大众传播的覆盖范围远远大于亲身传播和群体传播,其传播效率无疑是最高。3.编码和解码过程:文化背景的同质化。韩国和中国同属中华文化圈,彼此之间的价值观接近,文化中的象征符号类似,甚至有很多相同的部分,所以发生的误读比较少,传播过程相对通畅。4.传播动力:市场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使韩剧的制作者们能真正做到以受众为先,根据受众的需要生产产品。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中确立有利地位并进一步影响目标国受众,韩国的传播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与反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抛却急功近利的心理;第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目标国的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传播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第三,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成就;第四,妥善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其他文献
一、小说发展的两条路径  在当今学术话语体系中,小说传统受到了现代性话语霸权的遮蔽,我们所被告知的小说传统,未必就是小说发展历史的全部真相。小说发展的路径从来不止一条,文学史上的小说传统,很有可能只是体现了小说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条路径而已。  “小说”一词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汇有Novel和Fiction。雷蒙德·威廉斯在《关键词》中有趣地对比了英国文学史上二者在词义上的差异,Fiction的词义侧重于
期刊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偶然读到韩永明发表在《十月》上的中篇小说《毛月亮》,心中顿时为之一震。小说题材有些另类,讲述的是一位母亲杀死自己儿子的故事。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母爱无疑是最无私、深沉、博大而富有包容性的。母亲对于孩子,往往是付出一切而不求一丝回报。究竟是什么力量,会驱使一位母亲杀死自己的儿子呢?小说首先预设了一个目标(母亲三秀欲杀儿子腊狗),然后经由叙事不断证明人物行动的合理性——在小说中
期刊
我虽然没去过恩施,没置身于土家山寨,但对土家也并非一无所知。这要感谢恩施、宜昌的作家,尤其是土家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让我了解了不少土家的过去和现在。当年我作为评委评选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读杨秀武先生的诗集《清江梦寻》时曾写下这样的文字:“让诗人来读鄂西,我们来读诗人”。读到了什么呢——  “这是鄂西的歌,是鄂西的汉子和妹子的歌,雄浑可裂石,柔曼可漾波;这是鄂西的歌,是鄂西的山和水的歌,山仁藏白虎,水
期刊
都市底层的日常生活叙事  姜燕鸣对都市日常生活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她认为所谓“都市性”,始终韧性地存在于都市的日常生活之中。她不仅在市井街巷中关注都市生活本身的节律和机制,寻找日常生活的“芯子”,而且也在现代都市的欲望化生存景观中发现新质的日常生活。细节化、审美化的都市生活,是姜燕鸣表现世俗人间情怀的空间,同时也为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立场的确立、日常生活的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增添了认同感。  姜燕鸣的日
期刊
怎么从戏剧演出活动中盈利是中国很多戏剧从业者们讳言而又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艺术与商业的两难抉择。究竟有没有可能不仅从戏剧活动中赚钱,而且还不失艺术本身的品格与气节呢?本文将以宝塚歌剧团、四季剧团和杰尼斯事务所三个演出团体为例,试图探索归纳日本商业戏剧团体成功的一些可能路径。  日本戏剧演出市场虽然繁盛,但每年利润的五成来自少数的几个超大型演出团体。四季剧团仅在2009年十月的一天
期刊
慕羽简介  慕羽,舞评人、音乐剧学者,舞蹈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ID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杜克大学美国舞蹈节NEA艺术评论家学院、英国伦敦舞蹈与戏剧学院访问学者。  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论文比赛奖项。出版了《百老汇音乐剧》、《西方音乐剧史》、《音乐剧艺术与产业》、《音乐剧与舞蹈》、《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等专
期刊
廖上飞在《艺术现场》杂志2014年1月刊中撰文指出,像中国经济面临转型问题、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一样,中国文化、艺术也面临转型问题。因为如今的中国艺术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之要求,或者说如今的中国艺术已病入膏肓,不得不展开自我反思并进行自我修复、治疗或请“医生”治病。中国艺术的发展态势一年不如一年,但时代的风依然强劲。正如涂国洪用“疲软”两个字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并认为转型过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应
期刊
谭好哲在《天津社会科学》2013年第5期撰文指出,当代环境美学不仅重申了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必要性,还把以环境为对象的环境艺术,以及由人类所设计、创造出来的一切环绕之物,包括艺术创作在内,纳入自己的研究范围,这是对仅仅专注于艺术审美问题研究的现代美学的极大拓展和扩充。环境美学将当代生态思想引入美学研究,认为人与自然环境处于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之中,环境状态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对环境的审美不可能与价值取向
期刊
牛光夏在《青年记者》2013年4月中旬刊撰文指出,作为“电影的长子,故事片的穷兄弟”,纪录片一直以来被视为高品味的影视形态,它给人的感觉是曲高和寡、小众传播。中国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是近年来随着网络视频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传播现象,它通过互联网这一传播渠道,以电脑、手机等新媒体作为收视终端。不论是对纪录片的制作者来说,还是对观看者来说,这种浸润和渗透已日益凸显和引起关注。目前纪录片的网络化生存存在一些
期刊
万晓红、张晓时在《传媒观察》2013年第7期撰文指出,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微博电影,又称微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秒~300秒)放映、“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的发展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质量参差不齐。当前微电影市场鱼龙混杂,暴力等内容层出不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