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的转型

来源 :文艺新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xlll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上飞在《艺术现场》杂志2014年1月刊中撰文指出,像中国经济面临转型问题、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一样,中国文化、艺术也面临转型问题。因为如今的中国艺术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之要求,或者说如今的中国艺术已病入膏肓,不得不展开自我反思并进行自我修复、治疗或请“医生”治病。中国艺术的发展态势一年不如一年,但时代的风依然强劲。正如涂国洪用“疲软”两个字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并认为转型过后的中国当代艺术一方面应该有技术含量,另一方面要有真正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对文化的思考。他认为现在领跑中国当代艺术的那些艺术家或浮在面上的中国艺术家更多是“装”,最后成为一种“商业策略”,甚至背后还有很多阴谋。如今的中国艺术需要寻找新的道路,确立全新的姿态和诉求。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立足于中国现实的对文化展开深度思考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当然,前提是艺术要剔除很多东西——回归艺术自身。
其他文献
李传锋的新作《白虎寨》扎根于现实,作者不仅原汁原味地复原了那些记忆中的贫困,又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今日农民的心愿与希望、拥有与缺失。笔者认为,这部小说,实际上是对当前城乡二元文明结构的一种文学性解读,这种解读,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文学性的,它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也许处在一个更加历史性的高度和立场上,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加体现出它的价值。  一、城市文明从物质层面对乡村文明的反哺  在《白虎寨》中,我们可以深切
期刊
前人讲究文章要有“豹尾”一说,豹尾具有超常的力度,以喻文章结尾有力。而在影视艺术中,这个“豹尾”之说,其实就是一个“韵”味。  正是余韵不尽。影视创作的结尾本身就有着不能结尾的故事:  一则是好莱坞导演迈克尔·柯蒂芝在拍摄影片《卡萨布兰卡》时,尚无法确定结局。当时英格丽·褒曼也就无法准确把握依尔莎这个角色。她后来回忆道:“我不敢用爱的眼神看汉弗莱·鲍嘉,因为那样一来我就得用不是爱的眼神看保罗·赫里
期刊
摄影者用镜头去记录存身的世界、用场景来展示所处的时代、用图片来叙述亲历的人生,但世界很大,时代很复杂,人生很难把握。孟子说:“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甚是!摄影者只有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感情去拥抱、凭自己的心去触摸,才有可能在他人视而不见处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这片天地也许不是“风景独好”,但肯定是独特的感悟和发现(或者也可以叫作创新或创造)。杨发维就
期刊
缘起:去年暑假本来有一次出访活动,原定在8月,所以不敢离开武汉,结果,到9月开学仍未成行……这样的等待,客观上给予我比较集中而长久的在家读书时间。新学期,我在中文系开设两门专业选修课,《弗洛伊德与西方文艺专题》和《中西比较诗学专题——以闻一多和艾略特为例》。围绕弗洛伊德、西马、中马而读书、备课和做课题,对随感记录的整理,成为这组读书札记。  一、弗洛伊德  1.从80年代有关弗洛伊德专著的版本看弗
期刊
一、小说发展的两条路径  在当今学术话语体系中,小说传统受到了现代性话语霸权的遮蔽,我们所被告知的小说传统,未必就是小说发展历史的全部真相。小说发展的路径从来不止一条,文学史上的小说传统,很有可能只是体现了小说发展过程中的某一条路径而已。  “小说”一词在英文中对应的词汇有Novel和Fiction。雷蒙德·威廉斯在《关键词》中有趣地对比了英国文学史上二者在词义上的差异,Fiction的词义侧重于
期刊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偶然读到韩永明发表在《十月》上的中篇小说《毛月亮》,心中顿时为之一震。小说题材有些另类,讲述的是一位母亲杀死自己儿子的故事。在人类所有的情感中,母爱无疑是最无私、深沉、博大而富有包容性的。母亲对于孩子,往往是付出一切而不求一丝回报。究竟是什么力量,会驱使一位母亲杀死自己的儿子呢?小说首先预设了一个目标(母亲三秀欲杀儿子腊狗),然后经由叙事不断证明人物行动的合理性——在小说中
期刊
我虽然没去过恩施,没置身于土家山寨,但对土家也并非一无所知。这要感谢恩施、宜昌的作家,尤其是土家的作家,他们的作品让我了解了不少土家的过去和现在。当年我作为评委评选湖北少数民族文学奖,读杨秀武先生的诗集《清江梦寻》时曾写下这样的文字:“让诗人来读鄂西,我们来读诗人”。读到了什么呢——  “这是鄂西的歌,是鄂西的汉子和妹子的歌,雄浑可裂石,柔曼可漾波;这是鄂西的歌,是鄂西的山和水的歌,山仁藏白虎,水
期刊
都市底层的日常生活叙事  姜燕鸣对都市日常生活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她认为所谓“都市性”,始终韧性地存在于都市的日常生活之中。她不仅在市井街巷中关注都市生活本身的节律和机制,寻找日常生活的“芯子”,而且也在现代都市的欲望化生存景观中发现新质的日常生活。细节化、审美化的都市生活,是姜燕鸣表现世俗人间情怀的空间,同时也为小说中日常生活叙事立场的确立、日常生活的思维逻辑与价值取向增添了认同感。  姜燕鸣的日
期刊
怎么从戏剧演出活动中盈利是中国很多戏剧从业者们讳言而又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艺术与商业的两难抉择。究竟有没有可能不仅从戏剧活动中赚钱,而且还不失艺术本身的品格与气节呢?本文将以宝塚歌剧团、四季剧团和杰尼斯事务所三个演出团体为例,试图探索归纳日本商业戏剧团体成功的一些可能路径。  日本戏剧演出市场虽然繁盛,但每年利润的五成来自少数的几个超大型演出团体。四季剧团仅在2009年十月的一天
期刊
慕羽简介  慕羽,舞评人、音乐剧学者,舞蹈学博士,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CID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杜克大学美国舞蹈节NEA艺术评论家学院、英国伦敦舞蹈与戏剧学院访问学者。  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论文比赛奖项。出版了《百老汇音乐剧》、《西方音乐剧史》、《音乐剧艺术与产业》、《音乐剧与舞蹈》、《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等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