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探索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qian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社会变革、人才竞争的背景下,大学生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风险,大学生的心理危机现象频繁出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既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时应坚持原则,并掌握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2)06-007-2
  
  1 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许多特定的心理危机的来源。一般认为,学业、生活、情感人际、突发事件等是造成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来源。其心理危机的特点是:看问题比较表面和消极;过分内向;做事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情绪不稳定;自信心低;过于依赖他人;行为冲动等。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通常是由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大学生的人格特点等相互作用产生的,加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因此,他们的心理危机产生的成因复杂,比较容易产生激情犯罪和冲动自杀。
  首先,大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时期,其心理特征介于未成年人和成人之间,一方面,他们拥有强烈的独立需求,渴望自主的行为、社交;另一方面,由于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心理仍存有对父母长辈的依赖,并没有从本质上具备完善的心理素质和机能,当“独立”与“依赖”并存的两种心理需求发生矛盾时,强烈的内心情感冲突就容易诱发心里危机。“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在心里危机中越来越矛盾,分裂的情感逐渐使处于危机漩涡中心的学生产生焦虑、忧郁、愤懑的
  情绪,不能自拔,时间一长。便形成了永久性心理障碍。
  其次,大学生正处于性成熟期时期,其性心理和性意识均已得到快速发展,渴望与异性交朋友,积极构思恋爱对象的理想模式并试图付诸实现。在这种冲动萌发的性需要影响下,学生情侣在大学校园里同居并开始性生活的比例大大增加。然而,由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系当中对性知识的教授极其匮乏,青少年很难从小就从课堂上面获取足够多的科学性知识教育,这种缺憾一直延续到了大学,导致处于恋爱时期的青年大学生遇到性生活问题时无法自我解决。同时又因为羞愧而找不到可靠对象进行必要的倾诉交流,由此引发的无措感时常会让问题学生感到困惑、孤立无援,诱发心里危机。
  第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和抗压能力不强也容易诱发心里危机。如今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之以往有所提高。高中时代单一强调成绩的评价模式在大学里已经不再适用。生活环境和评价系统的改变,容易让心里正处于发展建设阶段的大学生内心纠结,不敢坦然面对挫折。自我认知过低,加之其自我调控系统并没有趋向成熟、稳定,困惑心理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且我迷失的空虚状态,影响心理健康。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会从客观上给其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旦调适不当,极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和躯体不适与障碍,引发心理崩溃。
  2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2.1 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高校学生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困惑,在心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挫折的能力。因此,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需要。
  2.2 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独立性与依赖性交织、情绪与理智并存、求知欲强烈与识别力相对较差、理想与现实脱节,常处于自我矛盾的状况。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他们不稳的心理状态,易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产生心理危机。这对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极易产生冲击和消极影响,会阻碍大学生的正常的成长和发展。研究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相关规律和特点,寻找心理危机解决的策略,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维护高校稳定,促进高教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在培养过程中也面临了一系列的矛盾,如生存与发展矛盾、成长与成才矛盾、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矛盾等,大学生群体在各种矛盾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对高校的管理制度等产生不满,对高校的稳定造成威胁,也不利于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途径和方法
  3.1 普及和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危机干预重在预防,预防最好的途径就是普及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普及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3.1.1 普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可以采取以下三种形式来普及心理健康: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提高自我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心理机能。其次,进行心理危机专题教育讲座,通过讲解,使大学生对于危机的含义、特征和症状表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危机救助技巧,形成积极的求助与助人意识。最后,利用各个班级主题活动时间,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心理教育和调整认知相结合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行为模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生命意识是预防自杀的关键。
  3.1.2 加强和改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有限的现实资源来安排、实施教育计划的现象仍然普遍,在构筑覆盖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深入探索方面依然存在缺失。这也同时制约了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深入发展。   3.2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体系
  构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网络体系,帮助大学生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并对危机进行干预,是进行大学生心理危干预的最具实效的途径和方法。
  首先,高校的领导应该给予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足够的重视,成立专人负责的危机干预机构,在人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其次,建立包括学校、学院、班级、寝室等在内的四级信息互通的危机干预网络。
  第三,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校医院心理门诊、学院的心理健康工作小组和心理协会等各种组织,开展心理危机的干预活动。
  第四,充分发动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负责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心理辅导员和班主任都参与到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之中,并将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有机地融入到日常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过程之中,形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运行机制。
  3.3 建立健全危机预防策略
  辅导员应特别关注那些优秀生、贫困生、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比较孤僻学生以及受过纪律处分的学生。重视和发挥学生组织如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让他们也参与到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中来。当发现学生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时,辅导员应及时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报告,让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诊断。如果发现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迅速向分管领导、学生工作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报告。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必然会受到各种社会文化的影响,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校园文化就成了影响他们学习生活的—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辅导员要积极组织、策划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比如,可以利用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进入基层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可以结合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活动中,使大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素质、行为方式等诸多方面得以提高。以活动开展为载体,使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增强交往,提高自信心,提高适应环境能力,调整心态,进而明确生活及健康的目的、意义和生命价值,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这类孩子有了自己的认识,并通过一些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爱心感化,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孩子信赖自己,打开心扉。二是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爱心;信赖;自尊心;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49-003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
期刊
摘 要:感恩教育是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把感恩教育作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加强感恩教育应从巧妙激发学生的知恩、识恩、感恩情感;矫正认识偏差,实践中奉献爱心;搭建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感恩教育贯穿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活中等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感恩;中职德育;实效性  
期刊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45-003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
期刊
摘 要: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本文以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为例, 提出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先进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实践,对西部地区公共图书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西部地区;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
期刊
摘 要: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已任,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党建中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从党的事业的战略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学生党建工作,积极探索在新形势下以党建为核心的学生党建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坚持“四个创新”:教育创新、载体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不断为学生党建工作注入了新
期刊
摘 要:幼儿园对孩子在艺术领域的总目标是:孩子能大胆积极有兴趣的参与活动,纲要将孩子的情感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将幼儿潜在的美术兴趣挖掘,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可以运用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有助于萌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创设切合主题的环境有利于萌发幼儿创作的兴趣。提供丰富的绘画材料有益于萌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发自情感的力量有助于萌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亲近大自然有利于萌发幼儿创作的兴趣。家长正
期刊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文;读;听;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48-003  1读—听说—写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由读、听说、写三大环节及各环节中的若干步骤组成。下面以SEFC 1AL38为例,阐述该模式诸环节及其安排设计与操作技巧。  1.1 读  1.1.1导读(Preparation for reading)(2分钟)。  导
期刊
摘 要: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突破,是当前理论界和教育界一直最为关注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单一渠道向多渠道拓展,由孤立的“学校工程”向社会系统工程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渠道;多渠道;社会系统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大学教育的特点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意识、自我学习,故自控能力成为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的重要能力之一。目前大学生经受着各种事物的诱惑,使得自控力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自控能力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自控能力的几点主要因素;建立了加强当代大学生自控能力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自控能力;加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新媒体环境的到来,对石油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政治性形成了新的挑战,为我們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文化的“布道者”,也是企业的“减压器”。在新形势下探讨研究如何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发展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挑战;企业员工;思想政治工作;思考  中图分类号:F426.22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