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来源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szz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客观需要。本文以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现状为例, 提出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先进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与实践,对西部地区公共图书服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思考。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西部地区;服务体系
  中图分类号:G25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53-003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中央的部署安排,各地各部门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摆上重要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健全设施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加快构建覆盖城乡、面向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一直缓慢,同发达地区相比,在建设速度、硬件规模、服务手段、人员素质、服务效益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系列相应扶持政策的出台,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到了促进,但现实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如何调整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有效率的服务手段,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就成为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分析德宏州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现状出发,探讨西部地区应如何构建适合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1德宏州公共图书馆现状
  德宏州位于位于云南省西部。面积1.15万平方千米,人口120万。辖芒市、陇川县、盈江县、梁河县、瑞丽市及畹町开发区。共有7个公共图书馆,其中州级馆1所,县市馆6所;全州乡镇、农场建立55所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州、县(市)、乡镇多层次的基础文化服务体系。纵观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德宏州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1图书馆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建设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自2008年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我州开始实施,至2011年,全州七个公共图书馆全部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建设任务,并通过国家、省检查验收组的检查验收。州图书馆配备了80万元自动化设备,建成5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各县市图书馆完成了配备50万元的设备,建成了20台计算机的电子阅览室。各馆建立了馆内局域网,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联连,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信息服务,同时各馆利用共享工程系统,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
  1.2 完成了全州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建设
  自2008至2011年,全州54个乡镇及1个农场都建成农文网培学校。每个农文网培学校配备了7台电脑设备和数字播放设备;全州336个行政村配备了1台电脑。目前,农文网培学校覆盖到每个乡镇及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建立起州、縣(市)、乡镇(街道)、行政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3经费投入增加,免费开放工作顺利开展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向公众全免费开放,并安排了州级图书馆50万元、县市级图书馆20万元、乡镇5万元的专项免费开放资金。由于经费投入增加,各个图书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图书馆办证费、借阅费、自修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等费用一概取消,馆内所有公共空间、设施及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图书馆真正步入了无障碍、零门槛、全免费开放的公众服务体系。收费项目的取消、读者阅览环境和条件的改善,使公众到馆率大大增加,这标志着我州公共图书馆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4 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方式多元化
  为了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职能作用,全州各图书馆都不断地扩展服务内容,开展多元化的服务,把图书馆服务的重心延伸、下移,在乡镇、社区、学校,部队设立“流动图书箱”、“流动服务点”,定期“送书下乡”为农民服务等。同时,还广泛开展书刊宣传、咨询服务、讲座、读书活动、社会教育以及用户培训活动。如:州图书馆建设成立19个流动图书点;与宣传部等单位在瑞丽、陇川共同打造“国门书社”;与州团委共同打造青帆夜校、青年读书会,举办各种讲座、培训活动;建立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积极为德宏“两会”开展服务等。各县市图书馆在基层都纷纷建立流动书箱;为农家书屋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农民群众开展读书活动;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译制民族语影片,开展送电影下乡等。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在西部地区开展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民素质网络学校的建设、农家书屋工程等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在西部地区地、县、乡、村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影响和制约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问题。
  2.1馆藏量偏少,经费投入不足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普遍严重不足。2011年,德宏州县市两级馆藏量为38万册,全州人均藏量仅为0.31册。国家级文明城市考评标准为人均藏书1.6册,国际图联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标准为人均藏书至少3册。藏书量明显不足的背景是购书经费明显不足。目前,全州七个公共图书馆购书经费及共享工程运行经费共52万元,人均不足0.43元。由于购书经费紧缺,贵重的图书资料、大型文献数据库和新型的文献资源都难以购进和建设,馆藏书的质量和信息服务能力难以提高。
  2.2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行业规范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体制一直实施“一级政府负责一级图书馆”的管理体制,上级图书馆对下级图书馆仅起到业务指导作用。这种管理模式至使公共图书馆业务上的统管政策造成有些凌乱松散,至使各个馆没有统一、明确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行业规范。   2.3专业人员严重不足,队伍不稳定
  随着现在图书馆服务领域不断扩展,在服务内容增多、业务工作增加的同时,但编制并得到同步增加。现德宏州公共图书馆仅有64名专业人员,各图书馆都采用聘请临时工、志愿者、借用等方式超编用人员达23人,暂时解决人员不足的困境,但聘请人员存在不稳定、流动性大,增加图书馆服务及培训成本的弊病,不利于图书馆长期稳定发展。同时,在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临时抽调、人员流动现像更加频繁。
  2.4基层服务阵地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长期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建制只到县市,而没到乡镇。乡镇图书室由乡镇管理,在经费、人员、业务开展等方面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在西部地区,场地占用、设备挪用、人员它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站点的建立,在保证了场地和设备之后,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设备闲置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农家书屋由于大多数由村干部代管,没有相应的报酬,管理员的服务积极性不高。场地、设备、资源的浪费是基层服务点普遍存在的问题。
  3 思 考
  在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上海模式、厦门模式、江苏模式等。作为西部地区图书馆,应借鉴先进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模式,摒弃过去各自为政独立办馆的传统模式,加强馆际协作,统筹规划,建立图书馆联盟,实行总分馆制,提高管理和管理效果。建立起符合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实际的方式方法。
  3.1大力争取地方财政投入和社会多方支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促进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的战略决策,图书馆事业建设又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为此,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应紧紧抓住国家对文化事业的政策倾向,以建设现代化图书馆为方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增强政府办公益事业的观念,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将图书馆事业发展纳入本级政府发展规划,将图书馆事业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按财政收入的增加而逐年增加。各级图书馆要积极主动争取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支持,呼吁社会各界都来支持西部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确保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健康发展。
  3.2协调各级政府部门及文化部门,提高管理力度和管理效果
  总分馆制建设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障碍,也就是目前图书馆实行分级管理,而与总分馆制要求的人、财、物相对统一的体制上的矛盾。所以,只能先适应目前财政和行政管理体制,首先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文化主管部门协调,取得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支持,建立起本地区的图书馆联盟。通过图书馆联盟,明确本地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建立统一业务规范,对图书馆联盟的各级馆,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包括各级馆的职责、系统的使用、文献采购的侧重、业务数据统计的标准,以及对乡镇、社区、街道图书室的管理等等。使各馆有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明确的操作指南。
  3.3地市级图书馆要发挥地区图书馆联盟的龙头馆作用,推进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
  地市级图书馆是联系省级与县级图书馆的桥梁,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地市级图书馆对构建本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地市级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图书馆联盟的龙头馆作用,照按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
  3.4实现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重点加强县市级图书馆建设
  目前,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县市级图书馆建设仍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县级图书馆的投入不足,使得县级馆的面貌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县级馆是能够最直接发挥对乡镇文化站、村图书室管理、指导、督促作用。《国家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出要求“在县(市)图书馆逐步行分馆制,丰富藏书量,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的图书配送体系,充分发挥县图书馆对乡镇、村图书室的辐射用用,促进县、乡图书文献共享。按照政府资助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我管理,市场运作发展,支持农民群众开办‘农家书屋’。”实行总分馆制是解决乡镇图书馆巩固发展的根本途径。实行总分馆制对县市图书馆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加强县市馆的建设,使县市馆在设施、经费、人力等方面有办分馆的承受力。通过提升县市级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使之成为构成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主力军。
  3.5创新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增强乡镇文化服务的生机与活力
  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唯一的公益性文化事業单位,是农村文化的前沿阵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政府和农村广大群众感情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西部地区的乡镇文化站要得到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创新管理体制。必须由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协调,与乡镇达成一种稳定的协作机制,引入总分馆制的管理运行机制。在各乡镇文化站中设立图书馆分馆,依托现代科技信息技术并以县市图书馆为资源保障。分馆建设的模式为网络式,统一采购、统一调配资源、统一管理标准,总分馆各负其责。把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农家书屋整合为一个整体,实现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和普遍均等,在服务上实现城乡一体化。在总分馆体系下,读者可以分享总馆和其它分馆的资源及服务,分馆执行统一标准,参加统一人员培训,保障分馆的服务质量。这样,才能增强乡镇文化服务的生机与活力,才能有利于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健康发展。
  3.6科学规划,加快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专业人才建设
  专业人才建设是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首先,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按照图书馆业务需要核定图书馆编制,保证基本人员的配备;二建立完善的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能上能下的良性机制。三要建立人才培养规划,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图书馆员开展继续教育,可主动与先进图书馆联系,通过短期轮换馆员方式开展具体业务交流,不断地提高馆员的思想、专业和文化素质。图书馆员要不断地吸收科学素养,补充自己,使自己处于科技的前沿。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读者。
  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环境、政策、经费、人员保障,更需要图书馆人的服务创新。当前,各种有利于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条件正在聚集,人民增长的文化需求,免费开放政策的出台,为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西部各公共图书馆应创新图书馆发展模式,建立起符合西部地区实际发展的现代图书馆科学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董渊,程结晶.西南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和思考.现代情报,2010(8).
  2 李亚军.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和存在的问题.图书馆学刊,2011(2).
  3 姚淑慧.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思考.现代情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如何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到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热情;如何培养学生顽强的创新意志;如何培养学生灵活的创新思维;如何培养科学态度及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以及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创新思维能力。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教学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
期刊
摘 要:中职学校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起起伏伏,创造过辉煌,经历过低谷,风风雨雨的洗礼,激流险滩的历练,如今她仍在艰难前行。中职教育,目前仍是困惑不断,难题不断;面对中职学生,他们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他们的德育现状,家长忧心,社会担心。本文通过对问题的剖析,阐释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亲身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同行思考和交流。  关键词:困惑;德育現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通过“三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创设“敢说”的氛围;训练“能说”的能力;培养“会说”的技巧。  关键词:敢说;能说;会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46-003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小学语文学科不仅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
期刊
摘 要:新时期职业教育德育工作要着力落实“德育为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放到职业技术教育的首位。通过分析新时期中职德育工作现状和问题,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要求,从改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确立科学的家庭德育目标,增强社会德育效果,建设的职校毕业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可以说,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三结合”德育工作模式。形成多元德育工作网络,探索德育工作新途径。  关键词:德育工作方
期刊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认识高校党建工作的必要性,深入剖析高校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前提。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改革创新精神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大力实施“五心”工程,积极开创高校党建新局面,推动高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校党建;“五心”工程;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
期刊
Foreign Training Department, Navy Submarine Academy Shandong Qingdao 266071  Abstract: Tai Chi is a branch of the Chinese martial arts which is famous in the world. More and more foreigners love to le
期刊
潍坊市峡山区太保庄初中 (山东潍坊 261325)  关键词:学生;记单词;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47-002  不管是任何一门语言,都是由字构成词,词构成句,句构成段,段构成文章,而当中,词汇占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英语学习中也一样,单词是构成一切的根本元素。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尤其是初中起始阶段的教师要教会学生记忆单词的
期刊
摘 要: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对这类孩子有了自己的认识,并通过一些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爱心感化,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孩子信赖自己,打开心扉。二是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关键词:爱心;信赖;自尊心;荣誉感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獻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49-003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的目的,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
期刊
摘 要:感恩教育是中职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提出把感恩教育作为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切入点。加强感恩教育应从巧妙激发学生的知恩、识恩、感恩情感;矫正认识偏差,实践中奉献爱心;搭建教育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感恩教育贯穿到中职学校学生的生活中等多方面努力。  关键词:感恩;中职德育;实效性  
期刊
关键词:地理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6-045-003  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把地理课变成学生喜爱的学科。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