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在。培养人的创造力,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开展创造教育,关键是营造一个符合新课程改革教育特点的、全新的、宽松的、有利于开发创造潜能的环境和氛围。只有在浓厚的创新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才能实现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中介。“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学生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从而形成创新能力。
  一、放开视野,提供观察的机会
  观察能力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
  想象力在幼儿时期就已存在,丰富的想象可以激活大脑思维,使其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产生灵感,而灵感是创造性表现的前提。音乐的想象是通过声音来完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要注意设置情节、激发兴趣、营造想象空间。
  三、放开说话,提供表达的机会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摒弃那种教师滔滔不绝讲个不休、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放开思考,提供探究的机会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能力,而是包括着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比老师直观教的印象要深刻地多。
  五、创设空间、激发热情、培养学生创造力
  创新教育的指导思想在于创设创新的氛围,营造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的内容,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勇气和能力。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其次教师要提供、创设符合学生发展的创作空间。
  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可从培养以下能力方面进行。
  1、创设宽松环境,让学生大胆表演,培养其表现力
  2、创设创新氛围,激发创作灵感,培养学生创造力
  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从其他方面进行。如:为歌曲配打击乐节奏、为优美的旋律配身势练习、填空完成旋律、为旋律配歌词、改编歌词、改编旋律、创作旋律,可以让学生利用费旧一拉罐、酒瓶盖、茶杯、瓷碗等材料自制打击乐器。这些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自主参与、自主研究、提高学生创造力。
  六、放开实践,提供创作的机会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好多内容适宜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通过创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创新能力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它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一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其他文献
【摘 要】自然界中,不是锤的敲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这块鹅卵石日臻完美。教学中,不是强制和人为地塑造力,而是清风化雨的潜移默化、水滴石穿的耐心坚持使渗透德育的语文教育更走入学生的内心。因而语文教师的引导要和学生不同的学习、心理发展阶段变化密切联系起来,善于总结,有目的有想法的坚持实施德育教学,长期而往学生又能舍我取谁?  【关键词】水滴石穿;坚持;德育教育渗透  前段时间,课余之际看了很多关于教育
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社会课教学中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做到非规范性与规范性评价并重,才能使在尚未全部使用新教材的情况下,尽快缩小新课程与旧教材的距离,使新
小学科学课是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的学科,它脱胎于原自然课和常识课,但其目标、理念和教学方法却有着诸多不同。科学课实施以来,很多农村教师是从原自然、常识课转过来的,教师的角色变了,教材的名称变了,在改变名称的背后,却还包含着许多更为深刻的变化。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科学课程标准》更是把科学探究作为科学学习的核心。但就目前农村小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西藏拉萨达孜县中心小学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基础不同,每个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每个学校,每个班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后进生。后进生是班级的落伍者,做好他们的工作,难度很大,而且后进生经常屡教不改。如果借此而放弃对他们的教育,岂不是有悖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吗?再说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核心之一就是面
新课改实施以来,根据阅读教学现状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要素,我们在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以下介绍几种我们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中研究多年且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课文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直倡导学生要学会预习。一直大力提倡新教育的朱永新教授也指出:“学生在预习之后,是一个已经完成独立学习的个体,而课堂,也就不再从零开始。在这个意义上说,预习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是学生构建新
提高中学藏语文教学质量策略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面临更大的考验与挑战,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成长与发展。在探索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笔者谈谈对藏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和认识。  藏语文教学现在成为热门的话题。藏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都要经历考试,因此很多学生都被考试压的喘不过气来,而藏语文教学则拥有了这个优势,从小培养了学生学习藏语文的兴趣。但身为教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反思
阅读素养是小学生重要的能力素养。家庭、社会、学校要充分营造阅读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创设各种平台让学生展现自己,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养,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民族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新课标》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摘 要】游戏是幼儿生活与身心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幼儿身心、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创造性以及个性成长的重要手段。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小孩子生性好动,以游戏为生命。”幼儿期恰恰是孩子的游戏,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开展最广泛的一种游戏活动。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对角色游戏的开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幼儿园 游戏 角色扮演 探究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