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正迁移用到数学计算上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lian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把学生之前学习知识应用在之后的学习中的这种能力称为“学习迁移”,“学习迁移”通常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正迁移有时也被称为“助长性迁移”指的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负迁移则相反,指的是学习一种知识会对另一种知识的学习起到干扰作用。正迁移经常发生在两个学科相近的学习上,如方程式知识和不等式知识之间的相近性。在学习过程中如何更好的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对于孩子的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正迁移能力;数学学科;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14-01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运算部分时,不仅仅要学会运算技巧,更要学会学和思的结合方法。优秀的数学教师应该能够制定精细的教学计划,提高计算题教授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预习,学生不会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反馈纠正,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运算能力的正迁移。
  一、当前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教学现状
  在《新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运算能力有明确的要求,即为:“能够运用运算法则和运算的规律正确的进行运算。”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使得很多大量的复杂计算都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机器计算不仅快速而且精确,这对于传统计算能力形成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人认为机器计算已经可以取代人工计算,因此在现代社会,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在重要。重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数学教师仍然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认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通过大量的练习练出来的,对于运算法则基本内涵的教授十分不重视,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得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正迁移应用到数学计算教学的措施
  (一)善用基础练习,夯实正迁移基础
  学生对于某种知识的简诉概括的水平越高,那么这种知识对于新问题解决时的适用范围也就越广泛,能够举一反三的机会也就越大。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对于这些基础知识的内涵和本质做到掌握,在数学计算课的讲授过程中要重视对于运算法则分析透彻,解释清楚运算法则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理解新知识。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对于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果学生对于原有的知识理解时还存在一定困难,这时候教师就应该对于原有知识进行及时的补充,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只有让学生把基础的概念知识和应用的原理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二)用好变式练习,促进思维方式正迁移
  变式练习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对于数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和把握,是对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一种强化。通过变式练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变得多维化,进而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正向迁移能力,在使用变式练习时要十分重视对于知识间内在相互练习的发掘。例如在教授学生小数的简单计算时,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以从整数的简单计算入手,然后再进一步的进行变式。例如可以先设计题目为125×4=500然后出题:(1)125×40,125×0.4,1.25×40,12.5×40;(2)125×8,125×12,125×16,125×20;(3)126×4,124×4。这三组不同的练习题体现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思维递进方式,学生就能够在整数简单计算的基础之上利用正迁移的方式去思考问题,所以在对这三组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中在前两组题的计算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对这种把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运算掌握的很好,而在进行第三组题运算时,很多学生不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提醒学生数之间的关系,在提醒之下,学生想出了计算办法,126×4=125×4 1×4=504,后一道题学生很容易的就掌握了这种变式的方法。通过这种变式练习,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就培养了学生的正迁移能力。
  (三)善用系列练习,促进知识结构正迁移
  有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对于人类大脑皮层的刺激的相似因素越多,越容易引起迁移。基于这个发现,在数学教学实践当中,系列练习的应用对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练习时应该始终把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贯穿到联系过程当中,在练习时可以这样安排,第一节课时先让学生练习整数乘法运算,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题:1314×17,1456×21,1548×63,在进行这组题的计算时让学生把自己对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都回忆并练习一遍,然后教师再对这组题目进行改编:13.14×17,14.56×21,15.48×63,这样就把整数乘法变成小数乘法,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果有学生完成了全部的练习,可以请他上来说一下计算思路,让完成的学生当一次小老师,与班上的学生进行问答形式的互动,如果在解答问题时出现了问题,教师负责答疑解。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和探索的能力,自己观察发现两组题的联系和相似之处,完成新旧知识的迁移。让每节课的新知识都产生于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三、结束语
  计算能力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的能力,不仅是以后数学学习的基础,更能够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在學习中学会举一反三,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变成一种能力。有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时如果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能够使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这种能力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李晓琴.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60-61.
  [2]王黎明.学习迁移理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教学通讯,2018(12):41-42.
其他文献
摘 要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以培养,使学生能够快速进步,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实质内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08-01  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思考能力的有
摘 要 核心素养是我国发展的教育方针,小学语文教育立足核心素养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是对教学方法的有效改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现代小学生对科学、生活的应用和理解,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性,为现代小学生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8)34-0210-
学位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2012年乳腺癌在美国有300万女性患有乳腺癌,新发病例数是22万例。在中国乳腺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
学位
学位
摘 要 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应该不难发现,高中学习中的数学越来越关注对函数解答的多元化,但目前学生在这方面的努力还有些不够。对于此,数学教师需指导学生用多样化解题方法,进而促使学生数学素养得以提高。数学函数教学是高中学习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重点,要通过解题帮助学生掌握函数知识,同时还要借助多元化解题思路的教学,鼓励学生一题多解,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函数的意义,牢牢掌握函数知识。  关键词 高中数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伴有疼痛的特点、流行性、危险因素及其与帕金森的关系。  方法:对100例原发性PD患者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伴有疼痛者予登记疼痛的特点,进行Hoehn-Yahr(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诊危重病,大量失血、休克可引发一系列致死性的瀑布式级联反应,导致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是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梅州市高一数学质量抽测题第11题是一道关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考题,这道考题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此题很好地考察了学生对数量积概念的理解,也能很好地考察学生对求解平面向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