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语境暗示 巧解近义成语选择题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全国各地高考,近义成语选择的考查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考题,但无疑也是学生望而生畏的考题。因为,相对于以前几十年一贯制的四选一成语考查,无论从要求学生掌握成语的数量上还是从近义成语的区别技巧上,难度都有了较大的增加。
  那么近义成语选择的考查非要掌握海量的成语词汇吗?近义成语的考查真的那么难吗?近义成语的考查难道就无捷径可走吗?我们认为,近义成语选择的考查并没有考生想象得那么难,完全是有规律和方法可寻的。
  1.近义成语选择的考查,首先需要掌握近义成语的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近义成语。
  成语是汉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约定俗成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成语最大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因此,成语数量掌握的多少,是一个人文化修养高低的一种体现。
  而近义成语,更是汉语言词汇丰富的一种体现。近义成语,意义大致相同,但却有细微的区别,或在感情色彩上,或在使用对象上,或在语法功能上等等。因此对于近义成语意义的掌握,无疑是近义成语选择的重中之重。请看下面的例题:
  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做这类试题,我们在篇首就已经强调过,首先需要掌握近义成语的意义,需要积累一定数量的近义成语。比如上面的试题,我们要了解上面例题中的相关成语。“休戚与共”指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侧重主观上的认识和态度;“休戚相关”指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侧重客观存在的关系。这两个成语一是属于观念层面的,一是属于现实层面的。死灰复燃: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多指坏事);东山再起:指失势以后重新恢复地位。这两个成语主要考察成语的感情色彩。“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另眼相看”是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如果了解了这些成语的意义,那么结合成语的语境,很快就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无疑是选C了。
  2.结合成语含义,凭借语境语义的暗示,快速做出选择。
  在没有时间记忆很多成语意义的情况下,如果只对给出的成语有个大致的理解,我们也可以凭借语境的暗示做出正确的选择。请看下面的例题: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莫衷一是 各抒己见 各执一词
  B.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C.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各抒己见
  D.各抒己见 莫衷一是 各执一词
  这道题给出的是三个近义成语,记起来也确实麻烦。只要我们对于给出的成语有个大概的了解,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成语所处的前后语境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莫衷一是”也许我们可以猜测它的大致意思是“大家各有主张,没有共同的一致的正确观点。”“各执己见”也许是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各执一词”也许是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固执的意味好像并不怎么强。也许当时我们对于上述成语的掌握仅仅限于上面的粗浅解释。那么,我们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前后语境的暗示,做出正确的选择。
  凭借语境选择成语要瞻前顾后,抓住要点。比如第一个空后面的词语“互不相让”就是要点,“互不相让”的原因是因为大家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正好和“各执一词”中的“执”吻合,“执”无疑有固执己见的意思!“对于什么是企业人才”,那当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了,这不正和“各抒己见”相吻合吗?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为什么是最美的?本来就是一个谜,那么500年来人们给出的答案大多也不过是猜想,未必有一个正确的,这个词不仅和语境的前半部分语义吻合,也和语境的后半部分吻合。因为,“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这一句暗示的仍然是即使一个人的看法也会随时间、地点、年龄的不同,看法不尽相同,这不正和“莫衷一是”吻合吗?通过成语意思的暗示和语境意思的暗示,我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B。
  3.结合成语含义,凭借语境中和给出的成语中有相同、相近词语(或语素)的暗示快速做出选择。
  我们还可以凭借成语和语境大致相近和相似的语素的暗示来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这也是一种对语言运用中“照应”的考查。请看下面的例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③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A.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作茧自缚
  B.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作茧自缚
  C.作茧自缚 自食其果 玩火自焚
  D.作茧自缚 玩火自焚 自食其果
  第①句中有“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这样的原文,我们很快发现了“编织”“网”等这些词语,而给出的供选择的成语中“作茧自缚”正好也有“编织”、“网”等意思。第二句原文“作为城里人如果错误地认为农村远离城市,对农村污染视而不见,甚至把城市污染物转移到农村,终究要……”这句暗示我们什么呢?你把灾难都转嫁到别人身上,好像远离了自己,以为自己不会尝到苦头,实际上你转嫁的灾难只是表面上暂时地离开了你,迟早还会自食其果,这不正和“自食其果”的意思暗合吗?第③句“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句子中有“玩”这样的词,正和给出的成语“玩火自焚”吻合,无疑答案是C了。
  4.如果凭借上述方法仍然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还可以根据成语的感情色彩、成语的对象不同、成语的语法功能不同等等,甚至运用排除法来辅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例如: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这道题,三个成语语义相近,但第一个给出的语境,也就是第①句,句意比较含糊,确实难以解答。但我们可以发现第②句空子的后面有个“开创”的词语,我们约略地记得“筚路蓝缕”好像也是指创业的艰辛,这不正好和句意吻合吗?再根据四个选项的排除,只有B选项的第二个成语是“筚路蓝缕”,答案无疑是B了!
  总之,在我们没有大量掌握成语的基础上,我们还是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正确地对近义成语的选择做出正确选择的,以上方法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考生不妨在平常的练习中经常应用这些方法去指导实践。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笔者于多年尝试中形成了“浅、深、动”语文教学理念。具体为浅化教学难点,措施为板书法、贴近法、简明记忆法;深化教学内容,措施为拓展法、专题研究法、思维交锋法、想象作文法;动化教学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措施为课前才华展示、课中结合课文的创意活动、课后互批作文和积累知识的活动。  一、浅出  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藏玄隐奥的学科,为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我尝试了种种办法
基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我们深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在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更应该调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学生好似一股
摘 要: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语文阅读,学生可将文字所承载的文学、文化、思想等内容纳入心灵,构建出富有魅力的人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语文阅读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以使学生具备稳定的情感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对生命的价值有良好的认知,形成伟大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阅读;塑造人格;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0-0139-02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种积极思维活动,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入门的向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这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呢?这就需要通过课内外长期的、有意识的诱导和反复加强。下面我结合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谈谈自己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精心设计,趣
一,吉林省水能资源基本情况及开发利用现状吉林省水能资源比较丰富,据最近水能资源复查成果统计,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574.4万千瓦,居全国第18位,其中农村水电资源172.16万千瓦,
一、试卷风格分析  1.文本选择。  2011年——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卷现代文阅读试题选考部分的题材汇总见表1、表2。  (1)文学类文本。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考试大纲》中规定文学类文本的选择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但全国卷在命题的选择上全部是小说,其中外国小说一篇,可见文本来源以中国小说为主。就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而言,绝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可见文学类文本的选择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