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

来源 :科研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网络是一个由区域、区域间合作关系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知识元素、知识元素间组合关系构成的知识网络共同构成的依存型多层网络.利用1997-2017年我国跨区域产学联合申请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结构洞和知识网络的多样性、组合机会显著正向影响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知识网络的多样性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中心性和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知识网络的组合机会负向调节区域在合作网络中的结构洞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因此,区域创新中应充分利用产学主体的合作网络优势位置和知识网络优质资源,为跨区域资源共享和价值共创提供不竭动力.
其他文献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成为企业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但鲜有研究探讨CEO应采取何种认知建构策略有效推动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以及这些策略是如何起作用的.为此,探讨了CEO内部建议寻求这一主动的认知建构策略对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影响效应与机制.为了进一步澄清以往对CEO内部建议寻求与组织结果关系的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基于过犹不及原则以及认知分配理论视角,认为CEO内部建议寻求对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机会创新性有着倒U型影响;机会创新性在CEO内部建议寻求与新颖型商业模式设计的倒U型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阮荣春:当代著名山水画家,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士,曾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任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代表作为《佛教南传之路》、《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中国美术考古史纲》等。
期刊
基于创业者对创业政策的认知和利用现状,从供需匹配和感知价值两个角度入手,构建了“认知-利用”落差情境下的创业政策效果评估模型,并选取浙江杭州、宁波和台州地区236家新创企业进行验证.结果显示:(1)“供需匹配”和感知价值失调既是现阶段中国创业政策“认知-利用”落差产生的直接原因,也是影响中国创业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2)“供-需”匹配度除了对创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形成直接的调节作用外,还通过感知价值对其产生间接的调节作用:高供需匹配度比低供需匹配度、高感知价值比低感知价值更能推动创业绩效的提升;(3)对新
数字服务化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化和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数字服务化是解释数字化与服务化双重变革的重要概念,而数字技术如何在其中赋能价值创造存在理论缺口和实践必要性.运用案例研究方法探究了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内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服务化的数字赋能价值创造遵循“生产要素数字化—数字服务能力形成—数字服务价值创造”的三阶段路径.数字服务价值创造所依赖的3种数字服务能力由赋能机制驱动形成.第二,在基于平台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平台后端、中部和前端的数字赋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包括生产要素数字化的相互
对《说文解字》中“止”含义的字进行全面研究,认为这些“止”体现了上古时历代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虽然都表示禁止的意思,但程度不同,使用的场合也不一样.既有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也有对精神世界的折射,不仅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状态,更体现出人们的法律思想、维权意识与尊卑秩序.
高铁技术创新过程是一个新技术合法化的过程,成功的高铁技术创新模式是我国实现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典型范式,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对我国其他技术赶超领域具有更加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分析的视角,在引入技术合法性概念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技术创新和新制度理论,梳理了 1949年至2015年7000余项科技创新政策并采用纳入政策维度的技术路线图分析框架(P-TRM),探索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政策对高铁核心技术创新、产品、市场的作用机制;结合我国高铁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的技术路径,分析我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合法化机制,
创新系统“混沌”边缘具有较强的创新潜力,易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了新兴技术形成过程及其与原有技术发展轨迹的关系,深入研究了“液态化”创新网络的形成机理.通过搜集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专利数据开展了实证分析,运用专利引用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绘制IPC共现网络和专利权人引文网络,通过计算网络各项指标,验证了新兴技术创新网络“液态化”网络的技术特征与知识流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技术构成具有高异质性、技术领域间存在广泛融合性;知识流动网络存在小世界效应,呈现
近年来,社会企业运用商业化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日渐兴起.构建合法性是新兴社会企业获取资源的必要途径和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机制,但现有研究对社会企业如何在新兴市场中获取合法性却缺少深入探讨.通过分析典型社会企业—深圳残友集团的发展历程,研究发现了中国情境下社会企业的合法性构建过程和相应策略,归纳了社会企业随着制度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合法化策略的动态模型,总结了一个在民间基金会帮助下,以商业企业模式运转、由政府参与共同治理的社会创业案例,揭示了社会企业在新兴市场中独特的成长模式.
过去的几十年,中国通过支持偏离自身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使本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得到了快速提升,但这种发展同时伴随着政府的市场干预和较低的资源利用效率.我们以政府干预为切入点,利用STIRPAT模型并结合GMM-System估计方法研究发现:在排除市场扭曲干扰时,出口技术“适应性”偏离比较优势的赶超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降低碳排放强度;考虑市场扭曲时,出口技术赶超的减排效应发生重要改变,具体地,市场扭曲使得出口技术较低程度的赶超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资源要素富集地区的减排,只有当这种赶超在较大距离上偏离比
将开放式创新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个维度,并探讨两种模式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机理.基于242家创新型企业数据,通过采用多元回归和Bootstrap法,得出以下结论:双向开放式创新对新产品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且内向型比外向型作用更显著;产品新颖度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绩效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制度支持和协同机制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产品新颖度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且调节产品新颖度在双向开放式创新和新产品绩效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拓展了开放式创新理论,为企业开展开放式创新及政府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