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快速发展,创新俨然己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指出,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大幅度提高国家竞争力,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现阶段,我国高度关注纲要所提出的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贯彻实施,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创新途径的选择;二是创新活动产生的效果。实现创新活动必须以创新资源为前提,创新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物力、信息以及组织资源,然后再对它们进行整合利用。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划分非常明显,具体到中国国内,主要以行政区划来进行区域的划分,从各个省区的情况来看,创新资源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区域自身所积累的创新资源;二是所获得得其他区域的创新资源。本文主要是对区域创新系统内部的企业、政府、高校及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对区域的创新资源进行整合与协调产生创新绩效的过程进行研究。协同创新如何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影响?其作用机制是什么样的?如何科学地利用协同创新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创新战略从而促进区域创新活动的协同发展?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区域协同创新过程,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创新理论,从而科学制定区域创新发展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上述问题作为研究目标,在参考了国内外相关学术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区域协同创新以及创新绩效相关理论,通过构建协同创新以及创新绩效指标体系,选取中国各省区2014年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得出了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