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评价的方法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dongxu2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好的课堂评价语,好的课堂评价语,能激励学生奋进,甚至成就他辉煌的一生。在和谐课堂中,能起点睛之笔的莫过于教师的课堂评价。因此,课堂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一、教师课堂评价的常见误区
  1.评价语言单调,简單武断
  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只要是对的,不加区别一律是:“说得不错”“很好”;对于学生读书的评价是:“读得不错”“真棒”等等,至于好在哪儿,不错在哪儿,同学之间相比,谁更好一些,或者怎样才能更好些,老师并不做指引,只做简单廉价的评判裁定。
  2.评价过分夸大,言过其实
  不能给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个合适的定位,仅仅是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夸张地大肆表扬。一节课下来,老师的评价语基本上是“真好!”“你太棒了”。学生长期接受这样夸大其词的表扬,会导致学生自我感觉太好,会让学生变得心浮气躁。
  3.教师认知不够,无言以对
  课堂上有些教师不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不尊重学生,把学生的发言当成走过场;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认识到课堂评价语的重要性,面对学生一次次的精彩发言,教师无言可表。只能用“嗯”“哦”“你说”“还有吗”“谁再来说”等来回应学生的回答。
  4.评价方式单一,苍白无力
  语文课堂上的评价仍一般仅限于教师的语言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几乎是一成不变,很少能在课堂上看到其他形式的评价。这样做会让教师忽视了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
  二、语文课堂评价的策略
  评价要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必须科学,正確把握评价尺度。
  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趣味性
  课堂上,学生会常常陷入困境,如读错音、写错字、答错话等,这种现象在低年级课堂上更是常见。老师的批评只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也在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时候,如果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传达出体谅和关怀,这样会更好地帮助学生“走出尴尬”。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准确性
  教师评价的准确性和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学生的差异。班级中的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评价的尺度,以自然、真诚、恰当、温馨的语言,及时的、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评价语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
  (2)尊重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评价吾言,需要教师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实事求是的分析,恰如其分的描述;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
  3.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具有针对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独特性。特别是学生个眭化的发现更要有针对性地及时的给予准确的评价。
  (1)善于否定。真正意义上的评价语言,并不是隐藏学生的错误与缺点,而是尊重学生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价值引导,这样才能体现对学生的尊敬,让学生真正信服。
  (2)因材施言。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想起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就必须要做到简单明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各方面进行评价。当学生回答问题精彩的时候,教师的评价语言不能流于表层,要指出具体精彩在何处,精彩的理由;但学生课堂表现好的时候,不是一句“真棒,大家向他学习”就可以的,而是要告诉学生他好在哪里,学生需要像他学习的是什么。这样,学生才能有所领悟,有助于学生的进步。
  4.教师的评价方式要有多样性
  课堂评价是一节课必不可少且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维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不可以采用“一言堂”的形式,对学生的评价由老师一锤定音,教师应该根据教学需要实行:
  (1)师生共评。教师的评价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学生非常注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同样他们也希望能得到同学的肯定。如果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肯定,将会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生生互评。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也可以检验学生的所学,是否掌握住评价的关键,说中要点,让同学心服口服。同样也锻炼了学生的评价、倾听、理解等各方面的能力。
  (3)自我评价。在教学中采用自我评价,也是学生自我反思的一个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评价体系会变得更加完善、具体,在《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理念的驱动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也一定向着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
其他文献
例1.男,61岁.因便后有物脱出15年,便鲜血7 d入院.自诉每次便后滴鲜血数滴,大便软,1次/d,无黏液脓便.患者入院前9个月曾因内痔大出血出现脑梗死,经治好转;有脑动脉粥样硬化、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为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土壤,我把博客引进作文教学领域。相比单纯的日记,博客上的文章更有生命力。尤其是博客作文所产生的多元评价更是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使学生在个性张扬的基础上自觉主动地进行作文,在潜移默化中让自己的写作水平得以提高。  在班刊《金秋的阳光》出版后,为了进一步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我开通了班级博客,并取名为:奋斗阳光班。在博客中,我将班刊上同学们
张炜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依然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他拥有“倔强的心灵”,也正是在他的这种坚持下,《独药师》被创作了出来。  “倔强”一词原本为贬义词,而在书中体现的却是另一层意思,书名也暗含这一层含义,《独药师》里面的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信仰,因此他们都有自己“倔强”的一面,这一面并不是指性格,而是他们对自己理想的追求。从《独药师》这这部书中能看到书中人物的“倔强”,也能影射出作者张炜的“倔强”。现在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记忆等多种智力活动也就愈有成效。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说:“优秀的教师无不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都十分精通如何从激发兴趣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情。”《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把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对话、协作活动而实现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然而,在“先教后学”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学习就是教师管束下的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从而导致了学习的低效。所以,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将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的影响下产
群文阅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群文的宏观意义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互联网,新媒体等多种媒介以提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式。但在狭义上理解的群文阅读主要是指,老师综合多种教学素材进行归纳整合以帮助学生阅读的教学活动。有专家明确指出群文阅读所开拓的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是突破单篇教学的传统教学体系下的创新性教学理念。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教学价值  群文阅读虽在教学宗旨,教
语文是一门提升学生素质和综合实力的学科,所以为了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对语文学科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有综合性的、标准化的诊断,从而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活力。新课标改革之后,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教学观念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所以高中语文教学既要完善教师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教师教学方法运用,语文课堂统筹的能力,而这就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诊断的标准对此进行规范。  一、以兴趣为课堂教学诊断的前提
说梦想,我最爱是《论语》中的一段:“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此语出自曾皙之口,他也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铮铮豪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从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学生的思维,体现着教师的智慧,提问的有效与否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得好,能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的好即教的好”。也就是说,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
《李将军列传》是苏教版选读教材《史记》中的一篇自读篇目,有趣的是大家几乎都把它作为讲读篇目处理,这也不难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的英武神勇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