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童”同行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s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内容
  统编四上第八单元第25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朗读的独特魅力,并熟读成诵。
  2.懂得运用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补充内容等方法读故事,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并学习王戎通过综合思考与推理,懂得“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感受王戎的聪慧,学习王戎遇事善于观察,冷静分析。
  3.通过对比阅读,在阅读中进行观察、思考、组织语言的思维训练。懂得人物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现。
  三、教学流程
  1.话题导入,知“神童”之涵义
  出示词语:“神童”
  师:讲新课前,我们先来聊一个话题——“神童”,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被称为“神童”的有哪些人?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片:《孔融让梨》《司马光》《曹冲称象》
  师:你觉得这些人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生:遇事镇静,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师:这些人都曾被称为“神童”,“神童”就是指非常聪明、机灵的孩子。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位“神童”——王戎。看看他到底“神”在哪里了?
  2.设计意图:“神童”与学生的年龄相仿,而且曹冲、孔融、司马光本就是学生熟知的人物,从“神童“入手,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初读课文,识“神童”之形象
  1.理解题目,抓故事主体
  出示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要求学生读课题,谈理解。
  2.充分朗读,感知王戎形象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和感觉自读课文3遍。
  谁能一口气把课文读出来?
  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分组读、分组二重读、摇头晃脑读、填空读、看漫画配原文读、看漫画配乐读。指名读,引导学生注意节奏和词句间的停顿;师范读,是为了强化停顿,引导学生读出节奏感和语气的变化;男女分组读,是以小组读的形式强化朗读;二重读,是模仿二重唱的方式,变换方式引起学生朗读兴趣,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全班分两大组,第一大组的同学先读,等第一大组的同学读完“岁”,第二大组的同学才开始读,结束的时候,第一大组的同学要把“取之,信然”读两遍,两组同学各读各的;摇头晃脑读,是为了让学生放慢朗读速度,调动多种感官来体验文言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填空读是为后面学生背诵做铺垫;看漫画配原文读,是在填空读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再现原文;看漫画配乐读,是让漫画、文字和音乐三者相得益彰,让王戎的形象初步进入学生的大脑。
  3.设计意图:从题目入手,先把握故事的主体。设计多种形式充分朗读,让学生读正确、流利,把握好停顿,为后面学生背诵原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漫画的植入让王戎的形象以感性的方式出现,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达到初识王戎形象的目的。
  五、精读课文,悟神童之品质
  1.理解内容,讲好故事
  (1)巧用方法,理解内容
  师:朗读是学习文言文重要的方法之一,你读懂故事了么?怎么懂的?
  出示课文,聚焦:尝 多子折枝 取之,信然 三个“之”
  师:“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读到“多子折枝”你会想到什么画面?
  出示果实累累的图片。
  师: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师:“取之,信然”怎么理解才通顺?
  借助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口头概括“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补充内容”等学习方法。
  师:课文只有四句话,但有一个字却出现了三次,这个字是?它的意思一样吗?
  (出示三个“之”字所在的句子)
  ①看道邊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②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③取之,信然。
  学生交流汇报
  要点:第一个“之”指李子,第二个“之”指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第三个“之”指李子。
  (2)背诵课文,讲好故事
  熟读可以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那才叫印象深刻。通过刚才的理解,你能背诵课文么?(同桌互背一遍,然后指名背诵)
  看来,这篇课文已经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了,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故事么?
  同桌互练一遍,指名讲故事,指名点评。
  (3)抓关键句,感悟人物品质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王戎是一个爱思考、聪慧……的孩子。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是王戎说的。
  出示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师:王戎是怎么知道的?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生:王戎看到这棵树长在大路旁边,而且树上这么多的果子,这一定是苦的。
  师:王戎看到了什么?
  生:王戎看到了树上果实累累。
  师:他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李树在大路旁边。
  师:是的,古人的“道”不是无人问津的小路,而是大路,大路就会有什么?
  生: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师:王戎还看到了什么?
  生:人们对李子熟视无睹,当做没看到。
  师:这是一般的看吗?这是细致的观察。(板书:观察)
  师:王戎看到这些因素,“诸小儿”知道吗?
  生:知道,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可以看出来。
  师:既然知道,“诸儿”为什么还跑过去摘?王戎与“诸儿”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生:“诸儿”眼中只有李子,看到李子就直接行动了。王戎却会思考,不动,是在动脑子。
  师:是的,王戎懂得综合观察所得,进行思考。(板书:思考)
  师:他是怎么想的?
  生:他想,这么多的李子却没人去摘,这李子肯定有问题,必定很苦,才没人要。
  师:这就是王戎的推理。(板书:推理)
  师:王戎怎么说?
  生:此必苦李。
  师:这就是王戎对“树在道边而多子”下的结论。(板书:结论)
  师:王戎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怎样的?
  生:自信,胸有成竹。
  师:此时,你是王戎,请你自信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一个区区七岁的小孩,懂得综合观察、思考,然后推理、下结论,可见他的智商有多高了,真是聪慧的孩子(板书:聪慧)。王戎也因这件事而出名,成了人们口中的神童(板书:神童)。学到这里,我们不禁要赞叹:王戎真乃”神童”也。
  2.设计意图:从理解重点字词句中归纳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既是对学过知识的复习,也积累了更多的学习方法,体现了学无定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讲故事,落实语文要素: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通过讲故事,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再感悟人物品质,抓重点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逐步引领学生体悟王戎与“诸儿”的不同:善于思考和推理,让王戎的“神”深入学生的内心。
  六、拓展迁移,学神童之精髓
  1.对比阅读,体会写法
  读进去,想开来。去年我们学过一位“神童”的故事——《司马光》,今天老师把它拿出来,大家观察、思考一下,看看它们有哪些异同,可以在相关的语句上画一画,作批注。
  学生拿出作业,画句子,作批注。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兒得活。
   ——《宋史·司马光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说新语·雅量》
  学生交流汇报
  要点:二文相同点,都用了对比写法,都用一件事来体现人物的聪慧。二文的不同点,《司马光》侧重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王戎不取道旁李》侧重对人物进行语言描写。
  2.对比题目,激辩思维
  出示两个题目:《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
  对比阅读既可以在不同的文章中进行,相同的文章也可以进行对比,对比这两个题目,你更喜欢哪一个?
  学生交流汇报
  要点:《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题目指向清晰,一目了然。故事性强。《道边苦李》这个题目给读者留下的悬念比较多,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刚才的对比阅读,给你在写作上带来怎样的启发?
  生交流汇报
  要点:写作文可以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体现人物的品质,对比可以更突出人物的特点,写作文时题目也需要好好琢磨。
  “神童”的“神”可以体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变的是他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机灵聪慧的品质。同学们在对比阅读中也进行着观察和思考的思维活动。你想当神童吗?那就从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习惯开始吧。
  3.设计意图:拿《司马光》和本课进行对比,既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还能引导学生在观察文本中展开思考,从而让学生懂得对比和人物描写方法在体现人物品质方面的作用。辩题目的这一题,既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题目给读者带来的不同的感受,还能体会编者的意图,还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生命不息,思考不止。从课文中体会到王戎爱思考,然后迁移到对比阅读中,自己进行思考实践,实现以文本为载体,切实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落实思维训练的语文要素。
其他文献
2018年6月,巴黎Quai Branly博物馆一个关于亚洲鬼魂与怪物的展览上,参观者一只手按在墙上,五指张开,正好和“地狱”入口的鬼爪雕塑相映成趣。巴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众多,每年高水准的各种展览和其他文化活动络绎不绝,这是巴黎的一大吸引力,也成了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摄影师可以在其中捕捉到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  提到巴黎,人们总会联想到一些固定的形容词,比如浪漫、古典、优雅、文艺等等。而過去大
摘要: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大多数分子的几何构型及价键结构。在使用该理论时。首先必须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在未知分子构型的情况下,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有时比较困难,成为教学难点。本文总结几种高中阶段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  关键词: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电子原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6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
今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郾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军队快速集结,奔赴救灾现场,动用了大量的军用装备,其规模不亚于一场战争。这次抗震救灾中投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军用装备,如“北斗一号”、野战炊事车、野战净水车以及野战方舱医院等等,这些高科技军事装备的投入,大大地降低了灾难的危害程度。    获取信息的排头兵——“北斗一号”  当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了一个
关键词:单元教学;大情境;小問题;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化学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存在一定的缺憾:以一课时为单位单独设计教学而造成知识不连贯、结构不完整;单
摘要:“物质分类与转化”是化学的核心问题,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建立“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基本认识,从元素的视角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构建物质类别转化和元素价态转化的二维概念图,整体设计了硫和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物质分类与转化;观念建构;元素观;转化观;硫和含硫化合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5-0005-03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微历史”,而在空间与时间的转换中,旅行者最值得探索和把握的,不是浮云般的“最北方”,而是那些最本真的生活细节。  14:00,-30℃  烛光下的麻将  12月的漠河,下午2点,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一辆大巴停在满是白雪的路旁,司机拿着喷机对着油箱“开火”,看得我们心惊肉跳。司机却浑若无事,告诉我们说,不这样做的话,没法化开冻在油箱上的冰雪,若再不抓紧时间,三四点钟天就要黑了。  
许多城市都有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作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小贩的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
摘要:阐述了探究性实验“浓硫酸和稀硫酸的鉴别”的教学实践过程,并得出通过探究性实验复习巩固相关知识可以收到较好复习效果的结论。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自主学习;鉴别方法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11-0087-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1.036  日常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通
【摘要】班级是孩子们生活的小社会,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可以影响整个学前特教班孩子们的身心发展与进步,孤独症谱系及智力发育障碍幼儿组成的特教班因障碍类型、残疾程度不一、行为问题等复杂性因素,增加了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难度,研究者通过发现与分析班级的现存主要问题,采取建立孩子一日常规、优化班级环境创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建立良好家园合作关系的方法来解决学前特教班的班级管理中的困难。  【关键词】学前
摘要:文章以初中化学沪教2012版上册“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单元复习课为例,利用演讲竞赛的形式组织复习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从效果看,本节课基本上达到预期目标,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复习,思维创新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种教学活动给学生的帮助和启迪,比教师机械地依据课本复习要好,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激发兴趣;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