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河 北纬53

来源 :中国国家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lalala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微历史”,而在空间与时间的转换中,旅行者最值得探索和把握的,不是浮云般的“最北方”,而是那些最本真的生活细节。
  14:00,-30℃
  烛光下的麻将
  12月的漠河,下午2点,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一辆大巴停在满是白雪的路旁,司机拿着喷机对着油箱“开火”,看得我们心惊肉跳。司机却浑若无事,告诉我们说,不这样做的话,没法化开冻在油箱上的冰雪,若再不抓紧时间,三四点钟天就要黑了。
  作为“金鸡之冠”、“天鹅之首”,漠河是全中国最冷的地方,雪早在中秋节前后便开始下了,冬天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常有的事,1969年曾创下-52.3℃的全国最低气温纪录。这里的车库通常是有供暖的,在室外开车,本地人会提醒你不要熄火太久,以免无法再启动。这里的天也黑得比别处都早,冬至时甚至只有三四个小时天亮。
  特殊的地理位置,注定会给漠河人留下不一样的生活印记。漠河有着与众不同的时间观念和生活习惯,冬天尤其明显,一天只有几个小时天亮着,刚过下午三点便要往家里赶,若是碰上停电,点着蜡烛做事、吃饭是常有的事;卖冻鸡、冻鱼的完全不需要冰柜,往露天砧板上一搁就成;商店门口的纸箱子里摆放着二三十种冰棍、雪糕,有人在挑选冻柿子和黑乎乎的冻梨——晚上用水化开了,看电视时吃上一个,其享受丝毫不亚于喝下一碗用刚从江里捕到的胖头鱼做成的鲜美鱼汤。
  
  1. 像“神州北极”这种标榜中国最北的石刻、招牌在此随处可见。(摄影:陈德成)
  2. 对岸的俄罗斯有时候会放火烧山,让此岸的漠河人颇为不解。有人说是烧荒,有人说是为了扩大耕地,还有人说是为了积肥育林,大家莫衷一是。(摄影:陈德成)
  3. 28站林场附近还能看到当年那场轰动全国的火灾留下的痕迹。(摄影:陈德成)
  4. 黑龙江畔,有些界碑的国徽已经不知所踪。(摄影:孙志江)
  5. 东北的树木生长得非常缓慢,好些上百年的松树一个小学生便能抱得过来。
  “中国最北”的历史与浮云
  冷酷的环境,丝毫没有削弱人们对漠河“极地风光”的向往之情,有人希望体验最冷的环境,有人期待撞见媒体所乐言的北极光,还有人一心想寻找“中国最北”——这是一个至今仍存在争议的话题。距离漠河县城83公里、紧挨着黑龙江的北极村,充斥着各种以“中国最北”冠名的景点,但是较真儿的人会说,再往东160多公里的乌苏里浅滩,纬度比北极村还要高出3分,按照国界线的划分,中国最北的地方应该在那里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据说刻着“中国最北点”几个大字的石碑最初便是树立在那一带,后来才搬往北极村。此外,离乌苏里浅滩不远的北红村,位于北极村向北5公里,那儿才是中国最北的村庄。
  与漠河的旅游热不同,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村庄总是一副冷冷清清的样子。对于同样幅员广阔的俄罗斯来说,黑龙江并非国土的最南端,更多是一段沙文主义盛行时期的历史见证。遥想150多年前,黑龙江将军奕山若是再勇敢些,就不会出现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中所说的那种情形:俄国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那么,今日“最北村庄”会在哪里恐怕还有待商榷。
  但我们无法期待奕山,这位曾在1841年的鸦片战争中试图用民间马桶“以邪制邪”对抗英军大炮的皇室成员,在再次面临列强的武力威胁时,除了投降注定不会有更加高明的手段。对此早有心理准备的咸丰皇帝,在两年后批准了《中俄北京条约》,确认了奕山私自签署的《瑷珲条约》的合法性,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连带乌苏里江以东的40万平方公里(包含库页岛)不再属于中国。大喜过望的沙俄把瑷珲对岸的海兰泡更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意为“报喜城”,征战有功的穆拉维约夫受到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特别嘉奖,并被任命为阿穆尔(即黑龙江)斯基伯爵。
  对“最北村庄”的争夺,在这段历史面前显得有些琐碎而渺小。
  历史不能假设,更不可能推倒重来。在冻住的江面上,我们看到一些促狭鬼搞的把戏:他们把树立在江心的国界线警示牌拔出来,扛到更加靠近俄罗斯的位置,以此“光复”一部分领土。之后就像接力赛一样,还会有人再把它往对面挪挪,但始终没有把它扛到对岸去。还有一些兴致盎然的游客会把国界碑上的国徽抠下来,作为漠河“特产”带走。我们在黑龙江上游看到的137国界碑便是如此,据夏天去过乌苏里浅滩的朋友说,那儿的143国界碑也有过类似的遭遇。
  相对于这段历史,漠河人更喜欢讲述的是1987年那场轰动全国的火灾,我们至今仍能在28站林场附近看到火灾遗留的伤痕。数次“预言”东北有灾的歌手费翔被漠河人在口头上封杀了,都说是他那年在春晚上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大兴安岭才会罕见地在冬天起火,后来他又“预言”了东北会发大水、兴安岭会再着一次小火。跟这个笑谈一同流传下来的,还有县城的松苑公园和“四不烧”的说法——几处没有遭遇火灾的地方,经过当地文人的加工,成了一个颇具神秘色彩的传说,最终以碑刻的方式在公园门口留存了下来。
  不管有没有找着“北”,来漠河的人通常和本地居民一样,会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但也有些游客对此完全不在意,他们来漠河,纯粹是为了猫冬。一家客栈的老板告诉我们,曾经有个北京人来到店里,包下其中一个房间,什么都不要,叮嘱说也不必叫他起来吃饭,足足地睡了两天,吃过一点东西之后又沉沉睡去,好像要把一年来所欠的觉全部补回来。睡了七天,这个神秘的客人结账走了,一点四处转转的意思都没有,却不停感慨说漠河真是个好地方。
  
  探访北红村
  漠河人有着东北式的热情,动辄称哥或姐,不管对方年纪大小,陈哥赵哥李哥王姐张姐刘姐既可以称呼别人,也可以称呼自己,接待我们的导游便毫不客气地自称东哥,自然也回称我们为哥。在漠河找一个“哥”当向导,可以在这片茫茫雪原少走许多弯路。
  在东哥的带领下,我们顺利抵达北红村。村子很小,站在村口即可一眼望尽:几十座木刻楞房子的白色屋顶上冒着烟,一排电线杆子是这里最高的建筑物,一江之隔的俄罗斯也近在眼前,那边山上的红松林,在这个寒冷的黑白世界里格外显眼。
  北红村距离漠河县城160多公里,就算没有大雪封山,也几乎与世隔绝。村里只有一辆通往外界的汽车,还是属于私人的,通常隔上几天才进一次乡里或县里,村民此时才有机会搭车同往,若赶上司机有事,只有继续等待。
  北红村原名大草甸子。20世纪60年代,一些人看中了此间的偏僻,把一些下放到漠河县的老干部藏到这里。不想村民实在,革命洪流兴起的时候,这些老干部都没能躲过被批斗的命运,结结实实吃了不少苦。大草甸子后来干脆更名为北红村,寓指中国最北边的村子也是又红又专。
  漠河人实在的性格在伙食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当地许多食品都是从外面运来的,大兴安岭地区两地间动辄上百公里的距离更加添了成本,东西难免贵一点儿,但份量绝对十足。曾经有四个上海人来漠河旅游,一口气点了八个菜,并对饭店老板的惊讶嗤之以鼻,觉得漠河人小气。结果上到第二个菜的时候,这些上海人不得不赶紧叫停,说:“拿(你们)一个菜在阿拉(我们)那儿通常会分成四份!”
  村子里十分安静,大部分人都躲在屋子里聊天、取暖。松木做成的栅栏清楚地隔开每一个院子、每一条道路,道旁的小拖拉机落满白雪,远处干涸的河床上站着几匹马,不时低下头去,似乎在雪地里寻找食物,又像是在窃窃私语。
  游客的到来总会打破村子的宁静,当地的狗像是全自动的门铃,有陌生人走近的时候便开始大吠,引得附近几户人家的狗也跟着合唱起来。我想,若是晚间住在这里,应该有机会见识到“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景象吧。
  身处特殊的生活环境,当地村民有着游牧民族一般的朴实、热情,见个人都格外高兴。挨着马路的几户人家挂着“客栈”的招牌,用树干支撑起来的土墙和屋内的简单物品告诉我们,这里的生活还十分原始。我们在店主家的饭桌上吃着饭,锅就在身后,转身便可以再添一碗。阳光像是一把把利剑,透过玻璃和钉在墙上的塑料薄膜,笔直地插入卧室里,上下飞舞的尘埃清晰可见。
  北红村孩子不多,但建有一座小学,老师身兼好几个年级和科目的教学工作,附近边防哨所的卫兵有空的时候会过来支下教。村子里的生活平静而不失乐观,如果是夏天,家家户户的院子会种满蔬菜,角落里也不闲着,栽上几棵向日葵。
  
  北极村人家
  无论县城还是乡村,漠河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竖着好几根烟囱。北方大部分地区一年烧四五个月暖气,而漠河则要烧上足足的八个月——从9月到来年4月。如何在这冰雪世界里打发漫漫长夜,对漠河人来说无疑是个考验。
  北极村300来户人家,有1/3开起了农家客栈,绝大多数处于二星级水平(至少它们的招牌是这么告诉我们的),集中分布在道路两侧。我们入住的客栈在厅里点着两根蜡烛,烛光穿过窗户上的玻璃和塑料布,映射在外面的道路上。最近因为线路整改,村子里不时停电,通常晚上7点到12点才有电。虽然很多客栈都设有WiFi,但没有电,信号自然也消失了。
  短短几天,我们在客栈里见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游客:有从广西桂林飞过来的白领,有从江苏开车过来的商人,有从河北坐火车过来的大学生。傍晚电还没来的时候,大伙儿就坐在映满烛光的客厅里聊天。女主人给客人们散着烟,然后给自己也点上一根。我在漠河的许多地方都看到这个现象,“姑娘叼烟袋”本就是“漠河三大怪”之一。据说造成这种怪现象的“罪魁祸首”正是冬夜始终如一的长与冷,时代变迁,改变的只是器具——烟袋变成了过滤嘴香烟。
  一群人在客栈的厨房坐定,往桌上倒麻将,身后点上两根蜡烛。之所以选择厨房,是因为这里有煤炉子,最暖和。虽然屋外呵气成霜,一不留神眉毛、睫毛便挂满冰碴儿,但屋里十分暖和,除了自家烧的土暖气,许多屋子的炕火也烧得十分旺盛,女主人不时在各个屋子巡视一下,间或添一把柴火。再烧一阵子,火就可以熄了,关上灶口,炕会自己逐渐热起来,一会儿工夫,便可以躺在上面舒舒服服地睡觉了。
  厨房里,正当所有人专注于三个已经听牌的人谁会先和时,现场忽然发出刺眼的光。电来了!我对此还有些不能适应,却见几个男人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转身把烛火吹灭了,生怕浪费了一点点。显然,他们对这种事情已经十分有经验了。
  2012→1964
  极光照耀童年
  很多人是从迟子建的散文开始认识漠河的。而北极村,原本叫做漠河村,正是因为她的散文名篇《北极村童话》才改了名。
  迟子建,当代女作家,黑龙江省作协主席。为她赢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讲述的便是位于漠河县境内、黑龙江上游的鄂温克族人。在乌镇举行的颁奖典礼上,她曾动情地说:“我觉得跟我一起来到这个颁奖台的,还有我的故乡,有森林、河流、清风、明月,是那一片土地给我的文学世界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1964年,迟子建出生在北极村。1986年,发表追忆童年生活的散文《北极村童话》,以儿童视角记述奇异的北极生活,文字温暖而略带忧伤。有游客说,当年正是看了迟子建的作品,才开始对这个边陲小镇有了美的认识,进而萌生出到此一游的冲动。
  迟子建曾经说,十分恐惧那些她所熟悉的景色“会有一天远远脱离我的记忆,而真的成为我身后的背景,成为死灭的图案,成为没有声音的语言”。然而,几十年过去,那些景象和她的文字一样,平淡而又鲜活地存在着。
  猛然间觉得天一下子变得暗红起来,太阳不见了,江水闪现着红铜色的金属般的光泽。姥姥吃惊了一下,然后她低声说:“来了极光了!”
  60后的童年天空,从未远离
  一位文学评论家曾经说,迟子建的文学观与审美观“浸透着传统的脐血”。在她的作品里,漠河童话般的形象被一再强化,有森林,有原野,有松鼠、野花、小鸟,以及用粗壮松木做成的木刻楞房屋,女性的细腻、敏感诉诸文字,为漠河增添了几分迷人色彩。
  迟子建对漠河景色的描写,以“白夜”最为精彩:“夏至前后的夜晚生动得让人无法入睡。你在子夜时分才会感觉到天空的亮色变得稍稍迟钝一些,但只是一两个小时的迟钝,绝对不会超过三四个小时,黎明的鸡血红又热辣辣地在东方散发出奔放的晨光了。你完全可以在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去球场上打球,可以在菜园中精耕细作。”白天是如此漫长,以至于“始终被光明所拥有着”的她开始怀疑世界上是否还会有黑暗。
  她讨厌下雨,因为这会使得极光出现的概率变低,但当极光真的不轻意出现时,她却吓坏了。“猛然间觉得天一下子变得暗红起来,太阳不见了,江水闪现着红铜色的金属般的光泽。姥姥吃惊了一下,然后她低声说:‘来了极光了!’”正在江边刷鞋子的迟子建跟姥姥一起跑上岸,但她不是去欣赏,而是钻进岸上的黄豆地里,“像一只红狐狸一样藏在里面”。她“听不见任何声音,所有的鸟似乎都消失了”,她们家的房屋在她遥远的视野中“变得像一头红象一样,好像这房屋将被上帝领走”。
  关于北极光,迟子建和许多村民一样,“长这么大只遇见过一次”。不过,即便没有极光,漠河在两至时节也很漂亮,傍晚时瑰丽、炫目的彩霞,每年都吸引着不少天文爱好者前来观赏。我们抵达漠河的那天,飞机降落时不过下午三点多,太阳却早已偏西,整个天空像一枚巨大的荷包蛋,白的是正下着雪的天空,黄的是夕阳。在漠河的几天,常看到太阳和月亮同时挂在天上,之后大约半个小时,太阳西沉,远处的地平线像是着了火,散发出均匀而灿烂的霞光。
  不被标签束缚的生活,朴素而长久
  王翠兰曾与迟子建一同长大,是当年村中仅有的三个孩子之一。十多年前提前退休后,她承包下村里最北边的旅店,也就是现在的“中国最北一家”,另外还开了一家用自己名字命名的酒店。据她回忆,童年时的游戏并不多,冬天不是早早睡觉,就是玩“嘎拉哈”(一种以猪或羊的膝盖骨为道具的游戏,有的地方叫“羊拐”)。
  在《北极村童话》里,“我”经常是自己一个人玩,有时在河边沙滩上挥舞着柳条棍,有时捅下马蜂窝,下雨后就在姥姥家房后的小洼兜里捏泥人,还偷来姥爷的西瓜子,给泥人当眼睛,又把小姨的胭脂膏子拿来,抹在小泥人的嘴巴上
其他文献
面对一年未见面突然而归的我,斜靠在破旧沙发上打瞌睡的父亲,目光充满了惊喜,他挣扎起不久前跌伤的腿,连声问:“你怎有时间回家?还未吃饭吧?我这就给你做饭去!”我连忙安抚父亲坐下:“别忙了,爸,我只是外出办事经过这儿,呆一会儿就走!”顿时父亲局促不安起来,焦急地说:“你妈还在地里洒农药呢,我这就叫她回来,为你准备些东西带进城!”我想阻止父亲,而他执意地来到屋后,对着田地,扯开嗓门,喊着母亲的名字,浑浊
西安。加利福尼亚。  20岁那年,Josef Hoflehner第一次离开生养他的故乡奥地利去旅行,那次他几乎走遍了南非。到如今,他辗转于世界各地55座城市,拍摄不同城市的精髓。他说,“我对一座城市的本质、它独具的个性极有兴趣。每个城市都有其灵魂,就在那座城市的最深处,领会到这一要义,一些看似通俗的场景会被提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站在那里,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的秘密。”  每次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都
【摘要】数学是发展学生数形结合、模型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好玩则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宝贵资源。本文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就“如何用好数学好玩资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进行阐述,结合教学实例就如何融合“自信、科技、生活、数形”的元素,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思维挑战、应用创新、数据处理、迁移与优化,让数学教师用好“数学好玩”资源,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74-01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36    一、对教材中实验的思考   1.教材中钠的燃烧实验  钠在空气中的燃烧,内容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47页至48页,“把一小块钠放在坩埚里,加热,现象是:钠受热后,与氧气剧烈反应,发
This mother Earth,  Who gives us life;  This mother Earth,  Heart filled with strife,  We love her not,  Though love we should;  Her death we plot,  For life’s “own good”;  She gave us air, and food,
2018年6月,巴黎Quai Branly博物馆一个关于亚洲鬼魂与怪物的展览上,参观者一只手按在墙上,五指张开,正好和“地狱”入口的鬼爪雕塑相映成趣。巴黎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众多,每年高水准的各种展览和其他文化活动络绎不绝,这是巴黎的一大吸引力,也成了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摄影师可以在其中捕捉到许多生动有趣的画面。  提到巴黎,人们总会联想到一些固定的形容词,比如浪漫、古典、优雅、文艺等等。而過去大
摘要:杂化轨道理论能解释大多数分子的几何构型及价键结构。在使用该理论时。首先必须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形式。在未知分子构型的情况下,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有时比较困难,成为教学难点。本文总结几种高中阶段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  关键词: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等电子原理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11-0060-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do
今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郾0级大地震。地震发生后,军队快速集结,奔赴救灾现场,动用了大量的军用装备,其规模不亚于一场战争。这次抗震救灾中投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军用装备,如“北斗一号”、野战炊事车、野战净水车以及野战方舱医院等等,这些高科技军事装备的投入,大大地降低了灾难的危害程度。    获取信息的排头兵——“北斗一号”  当地震发生后,灾区通信全部中断,与外界失去联系,成为了一个
关键词:单元教学;大情境;小問题;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科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目前,化学教学中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还存在一定的缺憾:以一课时为单位单独设计教学而造成知识不连贯、结构不完整;单
摘要:“物质分类与转化”是化学的核心问题,以“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为例,建立“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基本认识,从元素的视角看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构建物质类别转化和元素价态转化的二维概念图,整体设计了硫和含硫物质相互转化的教学案例。  关键词:物质分类与转化;观念建构;元素观;转化观;硫和含硫化合物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5-0005-03